?

“互聯網+”背景下數媒綠化設計在大連地鐵站中的創新應用研究

2016-11-04 06:30王雨龍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6年10期
關鍵詞:創新應用互聯網+互聯網

王雨龍

摘 ?要:本文主要從目前流行的互聯網模式與科技型數媒虛擬綠化設計等方面,對大連地鐵站空間進行綠化設計。希望通過此種方式,改善目前地鐵站中綠化方式,提升大連地鐵本土文化特色,帶動周邊區域經濟發展,創造出地方性特色化與科技化的現代綠色地鐵空間,打造大連本土地鐵文化品牌。

關鍵詞:大連地鐵;數媒綠化;互聯網+;創新應用

中圖分類號:U239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9-0266-01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國內外地鐵綠化設計現狀分析

經過對上海,北京及大連的地鐵站景觀綠化設計考察研究后發現,目前的國內地鐵綠化設計相對比較單一,形式感相對較弱,由于受到空間、氣候、光照及后期維護等諸多因素,地鐵站的綠化設計多集中在地鐵站入口處與周邊的小型露天廣場,地鐵站沒有光照的內部空間綠化設計相對較少,很難發現有綠色植物裝飾元素的融入性設計。國內各大城市地鐵站綠化設計多有雷同之處,地域性文化與特色化元素融入性不足,本地固有的文化特色與綠化設計的結合點設計缺失,本土標志性不突出。綠化形式多以傳統的綠色植物、山石、雕塑、小景觀為主,國際流行的“科技型”綠化形式應用較少,視覺元素與展現形式缺乏創新性與拓展性,以上存在的諸多問題都亟待解決。

(二)國內學者對數媒綠化設計在地鐵空間中的研究現狀

1.國內地鐵景觀設計、建設的現狀:關于地鐵站景觀設計及建設的現狀研究:例如高少安的《地下城市”景觀分析——關于成都地鐵1號線景觀設計思考》;易中的《北京地鐵14號線城市景觀分析》;徐婷的《“一線一景”式地鐵出入口設計的問題與對策研究》;趙巖的《地鐵車站地面空間景觀設計研究》等。這些文章主要從地鐵所在的地域性特點和周邊景觀綠化設計研究為出發點,根據不同地鐵所處的城市區域特色,進一步闡述其景觀綠化設計在傳統城市地鐵空間中的運用及其設計要點。

2.數字媒體技術在地鐵設計中的相關研究。關于數字媒體技術在地鐵設計中的相關研究:例如臧雪的《新媒體介入地鐵公共藝術的應用研究》和王玨的《軌道交通出口處園林景觀設計的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中提及到了數媒虛擬技術在現代地鐵空間中設計現狀和今后的的發展趨勢,國內目前大多是一些理論性探索性性研究,結合實踐項目運用相對較少,很多理論知識還停留在初始極端,沒有進行大規模的推廣與商業運用。

3.專門針對數媒技術與地鐵站景觀規劃相結合的研究尚無實例論證??v觀上述研究成果,其文中的理論方法和思路,都為此次本文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提供了可借鑒的方法和啟示,但也有很多薄弱環節,如現有研究成果多停留在理論層面,新型數字媒體虛擬技術與地鐵景觀綠化設計融入性欠缺,未有全面針對實例個案的系統研究。

(三)研究的意義

近年來,為了方便人們生活和帶動城市周邊經濟發展,在國內一二線城市中,地鐵建設的普及性越來越廣泛。以遼寧省臨海旅游城市——大連為例,隨著近兩年來地鐵1號線和2號線先后性的投入使用,大連市民普遍反映:盡管地鐵給市民提供了快速便捷的生活環境,但是相對于素有”花園城市“的大連來說,地鐵地下乘車環境綠化程度缺失,體驗不到大連本土的“海洋文化”與“花園城市”的地域性特色。在國家提倡“互聯網+”網絡平臺共建的時代背景下,希望通過現代網絡資源,數字媒體技術和綠化設計相結合,打造出一條是適合大連本土地鐵空間科技、健康與環保的新型特色化設計之路?,F代新型的數媒綠化設計技術,主要通過使用模擬仿真的方法,給用戶提供了一個三維圖像環境,它能夠真實地反映出操作對象的變化及相互作用,由此構成了虛擬世界,并建立了用戶與虛擬世界之間的互相作用的虛擬三維交互式界面,讓使用者有親身的體會。

二、數媒綠化的商業化設計

(一)多感官商業性信息導入

在大連地鐵公共空間中,公共空間商業類的廣告傳播設計中,打破傳統的二維平面推廣形式,結合互聯網多媒體技術,進行導入性設計。運用現代高科技虛擬技術,結合大連本土的商業文化信息,通過多媒體科技手段,廣告的傳播形式與人們的觸覺、視覺、聽覺等,進行多維度的交互性感受。多感官的商業性感受體驗,會提升受眾面的廣度和認可度,調動人們的獵奇心理,增強廣告效應。

(二)地鐵站周邊商業信息一站式集中供給

大連是我國東北著名的旅游城市,也被稱為花園城市,每年來大連旅游的游客呈現遞增趨勢。

地鐵由于其快捷與方便,是很多游客的出行選擇。地鐵站乘車空間和候車空間,成為主要的商業信息傳播場所??紤]到外來游客對大連本土特色產品和游覽景區的不熟悉性,通過多媒體整合手段,把地鐵站周邊的有效商業信息和游覽景區對游人進行一站式集中供給,減少了游人找尋的時間,方便游客出行。

(三)多媒體交互設計的融入性設計

在商業性傳播的方式中,融入現代互聯網高新技術手段,打破傳統呆板的平面及影音宣傳模式,使受眾群體能夠和商業廣告的傳播有一定的互動性,增強人們對商業性廣告的感受體驗。

(四)新興環保及低成本替代性材料的運用

在制作與設計商業性廣告傳播媒介中,實體部分,如:展板,基層,屏幕,公共設施外型材質設計等,運用目前推崇的科技類可回收類“綠色”材料。

傳統材料如:不銹鋼,木材、鐵器、塑料以及復合類材料等,在短時間內可以到達預期的使用效果,但是后期的維護費用相對較為昂貴。在使用壽命到期時,回收問題同樣也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影響本土人們的生存環境。在設計媒體傳播設備時,引用國內外新型“綠色”材料,運用可再生的科技型替代材料,降低制作成本及后期的維護費用。

三、數媒綠化的藝術化設計

(一)以地域文化特色為出發點,提煉設計元素

在設計廣告媒體傳播媒介及產品設計形式上,要結合大連本土的地域性文化特點,導入“濱海文化”及“關東文化”的藝術符號元素,體現大連本土特色文化?,F在國內旅游城市中,地鐵站設計中的地域性文化特色不明顯,地區間文化區分不明確,導致國內大部分城市中地鐵站設計元素單一,缺少地方民族性與地域性特點,造成國內很多地鐵站中的“統一性”與“無新意”這一尷尬局面的產生。

(二)運用現代設計手法進行再設計

在大連市地鐵整體規劃中,與“互聯網+”模式相結合,打破傳統僵化式設計,運用現代國際設計行業流行的設計手法進行再設計?,F代設計手段中,結合各設計區域部分的需求特色,進行逐一細化設計。從設計產品的外觀設計的精美性,產品內部結構的合理性,產品使用的人性化以及產品展出與傳播的新穎性等,要進行全面的系統性的統一性規劃設計。

(三)整體設計樣式新穎,吸引乘客視覺焦點

在地鐵候車廳空間中,是人們等候換乘其他車輛的靜態區域,此區域也是商業性廣告宣傳的黃金時間段。在有效的時間內,怎樣突顯地方商業性特色,使人們能夠輕松快樂的記住商業信息。在廣告傳播的模式中,媒介的造型設計也變得十分之重要。在整體的設計形式語言與表達形態中,運用材質,顏色、形態、構成等多方面設計手段,采用大膽流行的新型設計語言形式,吸引游客們的視覺焦點,提升商業價值。

(四)設計語言與周邊環境相統一

針對大連地鐵站的地方特色,地鐵站公共區域中的設計元素與展示形式,要結合大連本地或者地鐵站所在區域的文化性,進行統一性設計。

通過地鐵站的公共空間的整體規劃設計,使游客們能夠感受到大連本土特色文化的地方特色,感受大連濱海文化風情與多國文化交融下的現代城市形象。

參考文獻:

[1]夏穎彪,錢杰,陳前,等.上海數字綠化建設五人談[J].上海信息化,2008(01).

[2]朱鑰,汪浩淵,梁慧.上?!皵底志G化”的起步與發展[J].上海城市管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01).

[3]高峻,宋永昌.城市綠地系統動態及與土地利用關系研究——以上海西南地區為例[J].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01(03).

[4] 赫春曉,李浩.基于三維激光掃描數據的三維實景構建[J].測繪工程,2013(01).

猜你喜歡
創新應用互聯網+互聯網
小學數學教育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問題分析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