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世紀二十年代嶺南《農事月刊》概評

2016-11-04 00:19林鳳翔
吉林農業·下半月 2016年9期
關鍵詞:嶺南

摘要:清末以來,西學東漸,嶺南開風氣之先,新思想、新文化、新技術如雨后春筍。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嶺南的刊物雜志非常清晰地顯示出這一現象。

關鍵詞:嶺南;農事月刊;概評

中圖分類號: G239.29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6.18.067

隨著民智的開化和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知識分子走出國門,學習先進技術帶回國內,西方近代農業科技逐漸傳入中國境內。國內一些知識分子也意識到農業作為國家經濟的基礎性地位,開始關注農業。全國上下掀起一股重農思潮,興辦農業教育,出版農業刊物,以彌補中國傳統農業技術已不能滿足當時農業需要的不足。1922年7月1日,嶺南農科大學發起創辦了《農事月刊》。以“提倡農業起見,特刊行農事月刊,內容分為著作、林業、園藝、畜牧、調查、雜俎、新聞、行情、小說、粵謳、農歌等,及其他與農業有關系之專件均附載之”,成為嶺南地區知名農業期刊,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今人看來,《農事月刊》在當時,不僅開啟民智,喚醒農民覺悟,指導農民農業生產,而且推動了西方農業科學知識的傳播和引進。

1930年???,歷時9年共出75期,成為我國農學界歷史較早的農業刊物之一,在近代中國農業科學研究和高等農業教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窺探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社會,特別是農業院校、農業科技發展的窗口。

以下筆者從《農事月刊》辦刊宗旨和目的、其文章、著者分析、欄目設置和行文特點進行概述。

1《農事月刊》辦刊宗旨和目的

《農事月刊》在辦刊之初,就秉持著非營利性特點,在9年多時間里,《農事月刊》刊發了大量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農業和農業高等教育發展的信息,大量的農業資訊通過《農事月刊》得以介紹和傳播,國外的農業技術也通過該雜志譯介到中國,甚至一些農歌也得以流傳。作為一個服務性期刊,連續發行9年,殊難可貴。該刊發行章程節選如下。

本刊絕無營業性質,發行方法如下:

(甲) 由本校直接分送各縣農業機關,及農民查閱。

(乙) 凡以公私團體名義來索閱本刊者,請先惠郵費二分,并須繕具公函加蓋印章圖記,否則恕不寄上。

(丙) 各界人士如有關于農林蠶業等著作,或實地調查,及農事新聞市情等稿件惠來,本刊無任歡迎,并請注明姓名住址,以便通訊。各稿件本刊取錄后,即酌送月刊若干期

(?。?凡欲索閱本刊,除甲欵乙欵外,每號收回印刷費半角,全年五角,郵費在內。

同時,《農事月刊》充分考慮到受眾的知識層次,在其投稿簡章中寫到,“惠來之稿或自撰或翻譯,本刊均無任歡迎。但文字須淺而易明,篇幅請勿過長?!?/p>

從后來每期的選文來看,《農事月刊》很好地保持了創刊之初的精神和宗旨,既接接“洋氣”(西方先進的農業技術)又“地氣”(當時嶺南農業的實際),既有學術價值又有現實意義。

2 《農事月刊》的欄目設置、著者分析和行文特點

《農事月刊》作者文章從專業性極強的病蟲害防治到農謠,從市場行情到小說,看似有些雜亂,但有極強的欄目設置選擇性。首先是“農”字當頭,幾乎所有的文章選取都與農有關。從小說《蠶言》到文藝《村居雜詩四首》,從雜俎《我好想》到農歌《老農嘆五更》,甚至譯注《廣東蠶》(布士維著,鐘寶璇譯),無不涉農深矣。

文章有一定的現實性和指導性,如譚景文的《棉花種植法》到郭華秀的《番茄種植附波爾陀液制造法》……,不僅體現出現代科學知識,也體現出行文流暢簡明易操作的特點。這些特點,與嶺南農科大學《農事月刊》編輯們的倡導是分不開的,并且編輯們也親力親為,不斷用“文風影響文風”,《農事月刊》編輯主任鐘寶璇先生親自操刀,幾乎每期都有文章收錄,先后寫了《森林之七大功用》、《豬種改良法》等文章。正因為作者對該刊有清晰的定位,有先進農業技術理論和知行合一的實踐精神,所以大部分文章通俗易懂且引人深思,如《新生活—去與農人為伍》(程葆元著),《養雞好過做官》(傅寶光著),用生動的語言鼓勵人們走近農人,發展實業。其中彭利先生的《豬瘟》一文,可以看出,當時已經意識到豬瘟的嚴重性,并且總結出一些科學有效的方法。有些文章善于用圖表等表現,豐富了表現手法,拓寬了表達思路,增強了刊物的表達效果,具有一定的開拓性和實用性。

3綜述

《農事月刊》欄目設置考究,集實踐性與科普性于一體,文章通俗易懂,圖文并茂,體現實用性與平民化,突出農業生產地域性的同時注重農業科技經驗的交流。對西方農業科技知識的傳播及引進、對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農業政策的制定、對農民農業生產的指導作用以及對近代中國農業高等教育的貢獻等四個方面,均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華南高等農業教育和科研史上,乃至在中國近代高等農業史和科研史上均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為我們今天了解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農業、農業高等教育與科研狀況等提供了豐富的史料,是窺探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農業科技和農業院校發展的重要窗口。

參考文獻

[1]《農事月刊》,1922-1930

[2]方漢奇.中國近代報刊史(上下冊)[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

[3]李文治.中國近代農業史資料.第1輯[M]三聯書店,1957

[4]羅志田.近代中國的學術、思想與社會[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5]鄭大華.民國鄉村建設運動[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6

[6]陶成.30年代前后的中國農村調查[J].中國社會經濟史研宄.1990(03)

[7]吳星云.“到民間去”:民國初期知識分子心路[J].東方論壇,2004,(03).

作者簡介:林鳳翔,華南農業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考古與遺產保護。

猜你喜歡
嶺南
憶嶺南
嶺南荔枝紅
漢代嶺南考古學特征拾零
雨嶺南
嶺南秋色、生機盎然
嶺南古紗
三因制宜在嶺南膏方中的應用
易說嶺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