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我國音樂發展的“多元化”

2016-11-05 04:55朱妍
知音勵志·社科版 2016年8期
關鍵詞:戲曲元素民族聲樂流行音樂

摘 要 中國的傳統音樂內涵豐富、韻味深遠。自改革開放后,我國出現一種新的音樂現象及創作類型,將中國傳統戲曲聲腔與現當代音樂創作相結合進行演唱,使戲曲元素運用于民族聲樂作品或流行音樂中,即“戲歌”。它成為了我國音樂文化中的一個新興藝術形式,不僅促進我國音樂形式的創新與發展,也豐富了中國作品的演唱方式,展現了我國傳統藝術的無限魅力。

【關鍵詞】“多元化”;“戲歌”;戲曲元素;民族聲樂;流行音樂

1 “戲歌”

1.1 “戲歌”的概念

從字面上可以看出,“戲歌”是一種由戲曲和歌曲組合而成的音樂形式,它表現出當代聲樂作品的新面貌?!皯蚋琛笔菓蚯嘏c歌曲形式有機結合的產物,體裁屬于歌曲范疇。這種音樂體裁的特殊之處體現在將傳統而古老的藝術形式與現當代音樂相結合,既有中國戲曲的味道又有現代化的演唱特色。由于我國戲曲文化博大精深,故事情節濃厚,又經過百年沉淀,與現當代歌曲合二為一使其既具有藝術性和通俗性,反映當代人的生活內容與情感訴求,又能達到傳播我國傳統藝術的目的。

1.2 “戲歌”的由來

我國戲曲的發展具有歷史性。在宋朝時期,戲曲產生了較為正式的演唱形式,經過元、明、清的發展,逐漸形成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黃腔等四大聲腔。發展至今,已具有專業化水平的完整演唱體系。由于戲曲種類的多樣性、地域性也劃分出多種曲目類型:京劇、昆曲、豫劇、黃梅戲、花鼓戲、越劇等。我國文化大革命期間,由于文化氛圍的特殊性,戲曲音樂作曲家開始嘗試用戲曲的音調和聲腔譜寫毛澤東詩詞,把提煉出來的戲曲元素運用在歌曲的獨立創作中,可以說當時所進行的創作可稱為“戲歌”的開端。文革結束后,我國音樂文化也日漸復蘇,民族歌劇的創作在傳統唱腔的借鑒中上升到更廣闊的視野,從世界各民族的音樂特點以及通俗歌曲的演唱范例中汲取營養,涌現出《原野》、《黨的女兒》等多部民族歌劇,創作走向多元化。80年代,脫離了民族歌劇的創作而進行了歌曲的獨立創作。作曲家將京劇、豫劇等劇種與聲樂及通俗歌曲相結合,使我國進入到一個新興的音樂潮流時期。

2 戲歌的代表

2.1 “京歌”

京劇元素與歌曲結合的音樂形式被人們稱之為“京歌”。京劇的形成在1840年的北京,盛行于20世紀三、四十年代,有“國粹”、“國劇”之稱。它不同于日常生活的語言,講究行腔吐字,是近代中國戲曲的典范。談到京劇,不容忽視的就是梅派唱腔,它為我國戲曲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民族聲樂的發展中,由吳小平、劉鵬春先生創作的聲樂作品《梅蘭芳》是民族聲樂與京劇元素結合的一次創新與嘗試,歌曲敘述了梅先生所經歷的不平凡的藝術人生,更生動的詮釋他在各類作品中的經典唱段與人物性格,歌曲展現了他堅毅的民族氣節與藝術追求。在曲式結構上采取了西洋音樂寫作手法結合中國傳統京劇元素的方式,運用多段式板腔體結構,引子——慢板——中板——快板。歌曲吸收了京劇的音樂音調,并選取梅蘭芳尤為盛名的唱段,讓聽眾感受到梅先生的大師風范。

基于京劇的唱腔而創作的作品,也是為了引導追逐時尚的年輕人能夠進入到中國國粹及傳統音樂文化的藝術殿堂中來,如京劇味十足的《說唱臉譜》、《故鄉是北京》和《前門情思大碗茶》等,散發著濃郁的京味兒且傳唱度極高。

2.2 “豫歌”的發展

豫劇作為我國最大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繼承和創新。豫劇對“戲歌”的發展也有一些貢獻,“豫歌”同樣兼有戲曲的韻味與歌曲的品質,借鑒了河南最為特色的豫劇聲腔,與歌曲相結合創作出另一種新的音樂表現形式。并創作出不少聲樂作品,如《沁園春雪》、《沒有強大的祖國哪有幸福的家》等。其中,《沁園春雪》有不同版本,由王基笑創作的“豫歌”版本具有河南的地方風格,將河南梆子的聲腔曲調與河南本地方言的說話方式唱入歌曲中,既有典型的河南豫劇的唱腔特色,又具有濃郁的歌曲特征。不僅加大對豫劇的推廣與傳播,同時也是對我國民族聲樂歌曲的發展與探索。

3 “多元化”的創新

3.1 流行音樂中的戲曲元素

中國曲藝藝術源遠流長,傳統戲劇形式包括京劇、昆曲及富于地域色彩的地方戲。表演形式各有不同,如彈詞、評劇、快板、大鼓等,多多少少被流行音樂創作人運用。如原創歌手薛之謙的早期歌曲《紅塵女子》,運用昆曲的聲腔韻律編曲,加入女聲的昆曲來編創和聲。因昆曲風格十分細膩,節奏緩慢,輕柔而婉轉,唱腔圓潤柔美,發音和咬字講究四聲,致整首歌曲既有古典昆曲韻律又有流行音樂的時尚風格,讓更多的年輕人有接受傳統戲曲韻律之美的機會。

近幾年,在電視節目《中國好歌曲》中,涌現出許多原創唱作人,他們的歌曲添加中國民族或戲曲元素的歌曲,使得流行風格中不失傳統音樂文化韻味。

3.2 流行音樂中的民族元素

20世紀30年代,隨著人民物質文化水平的提高,我國的音樂歌壇形式也日趨豐富,表現風格多樣化,創作曲風及配器編排都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創新。20世紀80年代,受到多元文化的影響,民族聲樂與流行音樂在長久的對立中也逐漸吸收對方的特點。對于民族元素的借鑒,主要以戲曲和地方民歌為主,為提升人們對流行音樂的認知程度,加強二者的融合,以民間曲調作為創作源泉。臺灣歌手鄧麗君的《小城故事》,按照中國民族的“小調”風格來創作,使歌曲抒情細膩,更易抒發演唱流行歌曲時的情感。眾所周知,周杰倫的《菊花臺》、《青花瓷》等歌曲注入了古典詩詞元素,從而形成了所謂“中國風”的歌曲風格。

4 結語

本文通過“戲歌”的發展來探討我國聲樂的多元化,從戲曲元素與民族聲樂以及流行音樂的結合中了解我國現如今的音樂發展趨勢以及創作類型。戲曲音樂塑造人物形象的運用較為程式化,這種獨具匠心的創作手法是我國戲曲文化在千百年來散發的獨特魅力。然而,時代的進步以及觀眾審美需求的日益變化,使戲曲需要煥發出新的光芒,以承載更廣闊的天地。

作者簡介

朱妍(1992-),女,河南省濮陽市人?,F為陜西師范大學2015級碩士,聲樂專業。

作者單位

陜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陜西省西安市 710119

猜你喜歡
戲曲元素民族聲樂流行音樂
流行音樂里的新國潮
創新精神對流行音樂的作用
中國傳統曲藝與戲曲元素影響下的民族聲樂發展探析
淺談二胡表演藝術
當代中國流行歌曲中的中國戲曲元素
論民族聲樂的科學訓練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聲樂教育
民族聲樂的演唱風格與方法
多棱鏡中的流行音樂——兩岸四地“流行音樂文化高層論壇”述略
中國舞編創中戲曲元素的運用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