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析公益節目《等著我》的傳播策略

2016-11-09 00:00仲慧慧
戲劇之家 2016年20期
關鍵詞:尋人探析欄目

仲慧慧,劉 波

(曲阜師范大學 山東 曲阜 273165)

探析公益節目《等著我》的傳播策略

仲慧慧,劉 波

(曲阜師范大學 山東 曲阜 273165)

《等著我》是中國收視率最高的公益尋人節目,彰顯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文從其內容設置、主持人敘事節奏、嘉賓專業點評、創新表現主流價值觀等方面分析節目成功的因素,以及從彰顯公益價值、推動臺網媒介融合、拓展央視合作平臺、打造品牌效應等探析該節目的傳播策略探析。

公益節目;傳播策略;正能量

一、《等著我》概述

2014年4月5日,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大型公益尋人節目《等著你》開播,它是全國第一個集齊國家各部委、志愿者、熱心群眾等力量的全媒體大型公益尋人欄目。發揮全社會階層的力量,創建新媒體平臺,讓更多的人圓夢。這是首次發起的全民動員的公益性活動,尋人的范圍很廣,包括被拐兒童、失散家人、恩人、戰友等。

節目的口號是:助力團圓夢,讓心不再等待。立足于群眾,呼喚出尋人者的內心感受,體現了節目的主旨?!兜戎摇芬员步患?、情理交融的原生態形式,用淚水和歡笑,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打開那扇“希望之門”,與其說是久違的親人、朋友或恩人的重現,不如說是社會文明、精神價值的回歸。

二、《等著我》公益傳播的內容分析

(一)情節懸念性,激發觀眾期待

懸念是推動真人秀故事發展的動力因素。[1]《等著我》每一期都會有觀眾最為關注的環節——打開“希望之門”,一排坐滿觀眾的電動座椅從中間緩緩分開,變為兩排,中間浮現“希望之門”,當門打開的那一刻,無數的光束從開啟的門縫處射出,讓尋人者充滿希望,繼而是親人出現在溫暖的光線中,或者主持人舒冬從門里走出來,這種懸念的設置自然且充滿期待。

在尋人者即將要走到“希望之門”跟前時,現場音樂也扣人心弦帶有懸念,同時配合尋人者接受訪問時的畫面,表達對親人的期待。

(二)主持人張弛有度的敘事節奏

隨著我國電視公益欄目的不斷發展,主持人的話語形態也逐漸發生了改變。從2014年《等著我》開播以來,欄目不斷進行改版。節目發展初期,主持人、尋人者、被尋者處在單一簡單的舞臺環境中進行交流,后來形成場內和場外主持人共存的局面,立體、形象地刻畫出尋人故事的脈絡,從而讓敘事節奏更加張弛有度。

“這檔節目對主持人的定位是要對人生的閱歷、經驗各方面都比較豐富,有點兒白頭發,因為這個節目的模式是一個對話形式,要有一些勸慰、理解,如果不是一個像倪萍這樣經驗及人生閱歷豐富的人,是很難完成的?!痹摍谀恐破藯钚聞傉f。倪萍作為內場主持,情感細膩,善于掌控現場氣氛。舒冬作為外場主持,推進尋人的進展,提供全面的線索,倪萍的溫婉自然和舒冬的沉穩理性、簡言意概,以及導演的編排,形成了《等著我》跌宕起伏、快慢有序、張弛有度的敘事節奏。

(三)欄目嘉賓專業正能量點評

央視擁有豐富的平臺力量,其中包括公安部、民政部、全國婦聯等參與部委提供政策、公權、專家方面的支持,國家級媒體及地方省級媒體全程參與節目錄制,對節目中的案例進行發布、推廣報道。

其中有很多公益名人和熱心幫助尋人的公益明星擬參與錄制宣傳片,利用自身影響轉發擴散尋人信息,適時參與節目錄制。

《等著我》欄目常駐嘉賓有趙忠祥(中國著名播音主持人)、陳士渠(中國公安部刑偵局打拐辦主任)、張春蔚(專欄作家,資深媒體人)、張寶艷(“寶貝回家尋子網”創辦者)、濮存昕(國家一級演員),嘉賓眾多,但又及其重要,他們代表社會各基層的力量,從而統一意見,調配人力、財力、物力,極大地實現了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欄目嘉賓專業的正能量的建議,用分析案例的形式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回歸。

(四)述說百姓故事,創新表現主流價值觀

《等著我》不是炒作故事,也不是博取同情,而是用真實的百姓故事令觀眾感到溫暖。家庭的幸福與歡樂、痛楚與離別,是所關注的話題。

《等著我》聯合國家有關部門,聯系公益組織、愛心人士參與,電視媒體反饋各種信息,人民充分利用媒體信息最大程度擴大和傳播。節目組設立跟蹤平臺,關注民眾生活、傳遞社會的溫暖和希望。節目不僅提倡公益,也表達了主流價值觀的創新,在愛的表現過程中,腳踏實地,用簡單和真誠的心情,為觀眾呈現普通人的感人故事。創意團隊擺脫悲傷、痛苦等通常表現形式,提前的情節和性格設置,使簡單真誠的感情、愛、友誼,擦出精彩的火花,讓觀眾感受到真實故事、真實的溫暖。

三、公益節目《等著我》傳播策略探析

(一)百姓的溫情故事,彰顯公益價值

在《等著我》節目中帶給大家的是無限的感動和無比的溫情,這個節目以非凡的使命,肩負起公益的價值。在節目中,有親情、愛情、恩情等,這都是平凡人之間的悲歡離合,在情感相遇迸發的那一刻,《等著我》作為一檔綜藝節目真人秀,更強調的是一種社會責任,沒有大牌的明星,沒有巨資的投入,有的是志愿者的愛心,國家各部委的關懷,以及熱心觀眾的幫助,打造出一檔收視率、口碑雙豐收的好節目,不得不說引領了公益熱潮,樹立了公益與節目相結合的新標桿,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感人至深,深深地打動了現場的每一位觀眾。

(二)互聯網助勢,推動臺網媒介融合

“互聯網+”就是“互聯網+某傳統行業”,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電視發展生態環境。它代表一種新的媒體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媒體,提升全社會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了以互聯網為工具的發展新形態。

《等著我》將要尋找的人進行案例編號,在尋親網、寶貝回家網、新浪網,公安部官方網站等網站首頁滾動播出,電視臺與互聯網的相互融合,極大地提高了尋親效率。

(三)拓展央視合作平臺,促進持續發展

《等著我》是唯一一個依托央視強大平臺的電視節目,同時也不僅限于電視臺,而是有著龐大宣傳途徑的大型服務型欄目,形成了完善的尋人體系。

《等著我》尋人系統十分龐大又井然有序,首先有法律上的支持,再聯合國家力量,二者有志愿者的長期協助,一個求助者會有志愿者長期跟蹤調查走訪,這樣極大地提高了尋人的成功率。還有一個是尋人熱線,20個電話輪流接聽,一天接電話近600個,可以看出需要幫助的人有很多,也奠定了強大的群眾基礎。

(四)淡化商業色彩,打造品牌效應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喻國明曾這樣評價央視大型公益尋人節目《等著我》:“沒有吸引人眼球的綜藝明星,沒有低俗的八卦炒作,只有真實的為一個個求助者勞心勞力的找尋他們失聯的或親人或恩人或愛人。觀看電視時,我們或許總感觸于尋人者的經歷,卻常忽視欄目組背后為尋人所付出的辛勞。這檔沒有被商業化侵蝕的節目,還原了電視制作的本真,更彰顯了制作者的不忘初心?!薄兜戎摇愤@樣在宏闊歷史背景中書寫人間大情大愛的藝術佳作,必將開啟中國電視藝術發展的新的一頁,成為調控當下電視文藝生態、實現現實主義深化的精品力作。[2]

《等著我》被稱為”神一樣的團隊”,尋人成功率達到60%,截止2016年8月,成功案例已達到1652例,無數家庭得到團圓?!兜戎摇窡o疑是中國第一大尋人電視節目,依托于央視強大的公益品牌效應,攜尋人團隊幫助更多求助者圓夢。

[1]王潔.從真人秀角度前夕公益尋人欄目《等著我》[J].青春歲月,2015(6).

[2]仲呈祥,張金堯.宏闊歷史背景下的大情大愛——評“中俄跨國尋親大型公益節目”《等著我》[J].中國電視,2011(2).

J99

A

1007-0125(2016)10-0109-02

猜你喜歡
尋人探析欄目
頭條尋人 科技賦能筑大愛
關于欄目的要求
百度升級“AI尋人”服務
VR閱讀探析
欄目主持人語
“大師問答Ask the Guru!”欄目問答精選(二)
欄目制,為什么這樣紅
找回缺失的“人”!——李峻老師的“尋人之旅”與“尋人啟示”
HTTPS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