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西苗族刺繡的數字化保護與傳承探析

2016-11-09 00:00龔龍煜
戲劇之家 2016年20期
關鍵詞:苗繡湘西刺繡

龔龍煜

(湖南城市學院 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湖南 益陽 413000)

湘西苗族刺繡的數字化保護與傳承探析

龔龍煜

(湖南城市學院 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湖南 益陽 413000)

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沖擊,現代湘西苗族刺繡面臨著嚴重的傳承危機。在信息技術日趨成熟的今天,對湘西苗族傳統刺繡技術的傳習、苗族刺繡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最新的數字化技術提供了切實的平臺與可能,以期重振湘西苗族刺秀審美、文化和經濟價值。

苗族刺繡;數字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作為一項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湘西苗族刺繡滲透著湘西苗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苗族傳統文化精髓。隨著我國文化復興戰略的實行,苗族刺繡技藝的保護與傳承日益受到國家的重視。自2011年苗族刺繡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后,中央及地方政府開始采取多種方式對該技藝進行保護與傳承。其中,刺繡傳習所作為最主要的傳承場所,投入的大量資金被用于傳習所的創建和運營,涉及苗族刺繡的相關史料、創作技法通過刺繡產品開發,文字、圖片資料整理或數字化手段記錄得到整理與研究。但這些方法只停留在簡單的記錄和單項的傳播層面,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苗族刺繡的保護和傳承問題。探討如何對苗族刺繡進行數字化保護和傳承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保護與傳承湘西苗族刺繡所面臨的危機

在我國湘西地區聚居著苗族、土家族、侗族、瑤族等多個少數民族,各少數民族都創造了燦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苗族刺繡藝術具有獨特的藝術和文化價值。從歷史文化淵源上看,湘西苗族刺繡藝術最初與古代“蠻夷”雕題紋身習俗不無關系。[1]雕題紋身是古代“蠻夷”模仿一些兇猛野獸花紋,或想象中的鬼神形象,在身上刺破皮膚,涂染顏料而成的一種躲避妖獸之害的原始護身藝術。經過千百年的發展,逐漸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苗族刺繡圖案。苗族刺繡圖案在題材上大致可以分為傳統題材和現實題材,大多表達一種吉祥如意,幸福美好的祝愿。苗族刺繡針法主要包括繡、插、捆、灑、點、挑、串等七種,多樣而復雜。

然而,現代工業與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與技術的日益成熟,湘西苗族傳統刺繡面臨著失傳的危險,其表現形式和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隨著現代化以及服飾國際化進程的加快,穿戴苗族服飾的年輕人已經越來越少,這就使得苗繡逐漸失去了現實需求和載體,并進一步導致會苗族刺繡技藝的傳人大量減少。第二,苗族刺繡工藝本身極其復雜和繁瑣,因而愿意通過學習來保護和傳承這門技術的人極少。年輕一代湘西地區苗族青年女性為了尋求更好的經濟條件而外出打工,導致苗族刺繡面臨技藝失傳的危險。第三,從文化傳承層面看,各級政府部門以及機構對于苗族刺繡藝術與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投入力度還不夠,導致苗族刺繡保護總體上還處在一種自發和民間的狀態。第四,傳統方法無法有效快速保護、傳承、展示和傳播苗族刺繡藝術?;诂F狀,有效保護和傳承湘西苗族刺繡藝術,緊跟現代化潮流,采用多種數字化技術手段,建立適應數字化時代的苗繡保護機制,取得突破性進展顯得尤為重要。

二、數字化技術在苗族刺繡保護和傳承中的優勢

所謂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技術保護主要指運用當代科技中的數字采集、數字處理、數字存儲、數字展示、數字傳播等技術,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轉換、再現、復原成可共享、可再生的數字化形態,并以新的視角加以解讀,以新的方式加以保存,以新的需求加以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護的優勢是傳統方式所不具有的,苗繡數字化保護和傳承具有以下優點。

第一,采用數字化技術能夠方便、全面和永久性地保存苗繡技術和文化。數字化技術的最大特點和優勢是容量大、數據永久存儲,花費少,這大大有利于保護苗繡技術和文化。從技術角度來講,苗繡的制作工藝過程復雜,包括圖案繪制、染料選用、復雜針法等。采用數字化技術可以將這些復雜的技藝、工藝流程等通過全息攝影、運動捕捉、苗繡藝人技藝口述數據庫等形式存儲起來,而這些存儲可以是永久性的。在文化角度看,苗繡中的圖案、花紋、樣式、主題、寓意等非常復雜和獨特,采用數字化技術可以將現存的優秀的苗繡樣式通過圖片拍攝、苗繡手藝人講解攝像、圖文掃描、立體掃描等形式保存在存儲介質中,從而防止苗繡藝術的消逝。

第二,數字化技術保護苗繡技術和文化更加直觀和易于后人理解和傳承。苗繡的精華部分在于其針法,不同的圖案、花紋、樣式等所采用的針法是不同的。龍紋圖案是苗繡中最常見的圖案,也是最復雜的,其形態各異,寓意多樣,大小不一,不同的龍紋圖案繡法大不相同,甚至是一種龍紋里面也有很多種針法走勢和技法。采用數字化技術,通過拍攝著名苗繡藝人現場的龍紋圖案繡法,加之記錄其當場的技法口述,這就更能直觀地再現這種復雜的技術,易于后人理解、學習和保護。

第三,數字化技術能夠有效傳播和推廣苗繡藝術文化。采用數字化技術,可以將苗繡中圖案、花紋、樣式、主題、產品等借助電信、無線通訊、互聯網、有線電視、手機APP軟件進行廣泛傳播,徹底打破時間、空間、地域的限制,充分展現和傳播苗繡的藝術之美、文化之美、技藝之美。

三、苗族刺繡數字化保護和傳承的具體途徑和策略

非物質文化的數字化保護、開發、利用、傳遞,是信息時代賦予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新興道路,也是數字化時代極具社會化意義的戰略舉措。

[3]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護同樣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努力,苗繡的數字化保護和傳承同樣如此。

苗繡數字化保護和傳承的具體實施可以遵照以下路徑和方法進行。第一,建立苗繡藝術文化標準數字化數據庫。數據庫主要對苗繡圖案樣式、花紋樣式、設計樣式、精品成件、針法、苗繡制作工藝流程、苗繡藝人技術展示、苗繡藝人口述等進行數字化存儲。第二,對苗繡圖案、技法、技術、工藝流程等進行數據采集。數據采集是數據化保護和傳承的關鍵步驟。目前,苗繡的技藝主要由民間苗繡藝人掌握,因此苗繡數據化采集應該進行田野調察,深入到藝術精湛的苗繡藝人當中去收集材料。具體來看,數字化采集者可以選擇知名的苗繡藝人,對其獨特、復雜的針法進行實地拍攝,讓苗繡藝人當場展示關鍵針法以及掌握的方法,采集人將這一過程詳細記錄下來。在此過程中,采集者可以要求苗繡藝人邊進行畫面動態展示,邊對關鍵步驟、要點及難點輔助以口頭講解。并可采用最新的3D成像技術、虛擬現實技術、情景建模和行為交互技術、動作綁定技術來實現。第三,通過互聯網、多媒體、移動智能設備以及APP軟件對苗繡進行推廣傳播,對于制作好的數字化苗繡信息資源要進行共享。這種共享既可以是館際之間、學校之間、機構之間的,也可以將其上傳到互聯網平臺上供大家用于教學、欣賞等。例如,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創建湘西苗繡藝術平臺,對基本的工藝流程、獨特圖案樣式、花紋、苗繡服飾成品等進行展示,還可以創建苗繡藝術微博、苗繡藝術公眾號、苗繡藝術APP等對苗繡進行推廣傳播,讓苗繡為更多的人所了解,這也是數字化時代藝術文化傳播所帶來的便捷和優勢。

綜上所述,湘西苗繡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類別在數字化時代到來的今天完全能夠很好地被保護和傳承下去。這既需要多個部門機構的聯合,同時也需要多個學科的知識和技術支持,相信通過努力湘西苗繡藝術文化能夠被繼承和發揚下去,發揮其獨特的審美、社會、經濟、文化功能。

[1]田魯.民族藝苑中的一朵奇葩——湘西苗族刺繡藝術欣賞[J].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2,(5):33.

[2]王耀希.民族文化遺產數字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

[3]譚必勇,張瑩.中外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1,(4):7.

TS935

A

1007-0125(2016)10-0152-02

2016年度湖南省民族宗教問題研究項目“基于苗族刺繡藝術保護與傳承的數字交互設計研究”,項目編號:HNMY-2016-027;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湘西少數民族藝術與數字媒體創意產業互促研究”,項目編號:16C0320。

猜你喜歡
苗繡湘西刺繡
基于湘西苗繡圖案的數字化設計創新研究
苗繡元素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價值探析
貴州劍河 多彩刺繡添技增收
苗繡
清新唯美的刺繡
歡樂湘西
李雅華:精美的石頭能“刺繡”
湘西 國畫
貴州苗繡中的魚形象與審美特征
湘西芷江洽降實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