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院前急救體系現狀及對策分析

2016-11-09 07:48蒲玉輝
現代臨床醫學 2016年5期
關鍵詞:圈層救護車成都市

蒲玉輝,于 成

(成都市急救指揮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

?

成都市院前急救體系現狀及對策分析

蒲玉輝,于成

(成都市急救指揮中心,四川 成都610041)

目的:通過對成都市院前急救體系相關資源配置、反應速度和救援能力調查,分析評估我市院前急救體系的現狀,為提升全市院前急救體系的能力提出對策和建議。方法:采用文獻分析和政策法規梳理、2011—2013年成都市120指揮平臺數據信息統計和分析、現場調研和深入訪談、問卷調查、半參與式調查、典型案例研究等方法,分析研究成都市院前急救體系現況、面臨的挑戰與存在的問題。結果:成都市大型突發事件的醫療衛生應對能力不足,緊急醫療救援體系配置不足,服務半徑過大,救援能力不足等。結論:科學規劃全域成都急救醫療資源,加強政府主導,備戰大型突發事件,提升指揮中心、網絡醫院綜合實力,增強全市院前急救能力。

院前急救體系;現狀及對策;大型突發事件

院前急救體系是國家公共衛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應對突發公共事件、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體現群眾利益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義。本研究從多個角度分析探討成都市院前急救體系面臨的挑戰與困難,評價我市院前急救體系是否與我市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相適應,是否能夠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是否成為我市醫療衛生服務的短板,最終為提升我市院前急救能力提供決策依據。

1 對象和方法

1.1對象成都市急救指揮中心120指揮平臺所覆蓋的中心城區和近郊區縣,縣級(二級)指揮分中心120指揮平臺所覆蓋的遠郊區(市)縣,共計81家急救網絡醫院。

1.2數據收集方法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與定量研究,采用文獻分析和政策法規梳理、收集2011—2013年成都市指揮調度信息平臺和二級指揮調度信息平臺現有的數據信息、數據統計和分析、對成都市81家院前急救網絡醫院2013年院前急救現狀進行調查、現場調研和深入訪談、問卷調查、半參與式調查、典型案例研究等方法,分析研究成都市院前急救體系現況、面臨的挑戰與存在的問題。

1.3數據分析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資料結合分析。定量資料采用Epidata 3.1建立數據庫錄入數據,運用SPSS16.0進行數據分析;定性資料采用錄音記錄及文字整理的方法建立資料檔案,對收集的資料進行錄入和整理,并對資料進行分類,然后將全部分類資料與闡述解釋組織成系統的文字描述。

1.4數據質量控制研究在設計階段查閱了大量國內外相關研究,訪談了相關專家,結合訪談結果制定相應的調查問卷和深入訪談提綱,并且在實施調查前進行了預調查。

2 結  果

2.1資源配置成都市院前急救體系包括成都市急救指揮中心,已投入運行的9個區(市)縣二級指揮平臺和1個正在建設的二級指揮平臺,81家急救網絡醫院(其中公立醫院70家,民營醫院11家)。根據成都市院前急救體系轄區分布和資源現狀,將體系分成3個圈層。(1)一圈層:中心城區,成都市急救指揮中心指揮調度覆蓋區域(錦江區、青羊區、武侯區、金牛區、成華區、高新區)的急救網絡醫院。(2)二圈層:近郊區縣,成都市急救指揮中心指揮調度覆蓋區域(溫江區、新都區、郫縣、雙流縣)和二級指揮分中心平臺指揮調度覆蓋區域(龍泉驛區、青白江區)的急救網絡醫院。(3)三圈層:遠郊縣市,二級指揮分中心平臺指揮調度覆蓋區域(新津縣、蒲江縣、邛崍市、大邑縣、崇州市、彭州市、都江堰市、金堂縣)的急救網絡醫院。

2.2急救網絡醫院分布現狀結果詳見表1。

表1 急救網絡醫院分布現狀

成都市網絡醫院分布一圈層(中心6個城區)醫院數最多,急救半徑最短,反應時間最快。但離中心城區越遠的地區,醫院數越少,急救半徑越大,反應時間較慢[1]。因此應該擴大二圈層(近郊6個區縣)和三圈層(8個遠郊縣市)網絡醫院數量,縮短急救半徑和提高急救反應時間。

2.3救護車配置現狀全市共有救護車配置數量157輛,以醫院自主配置(112輛,占71.34%)為主,政府配置44輛(28.03%),社會捐贈1輛。救護車分布主要集中在一圈層(49.68%),平均6.84萬人就擁有1輛救護車,而二圈層、三圈層救護車配置就相對較少,均是10萬人以上才擁有1輛救護車。

2.4院前急救人員配置全市120急救網絡院前急救人員共有2 879人,其中初級職稱人員1 903人,占66.09%;從事急診醫務工作者中工作年限<3年占33.17%,工作年限在5年以上的占到了39.98%;醫務人員在一圈層分布最多,二圈層其次,三圈層中最少,分別占63.88%、24.28%、11.84%。院前急救人員主要集中在一圈層中心城區,而二圈層近郊區縣和三圈層區(市)縣較少,3個圈層平均0.29萬人、0.62萬人、1.31萬人擁有1名急救人員。

3 討  論

3.1面臨的挑戰和存在的問題

3.1.1突發公共事件應對能力相對不足目前成都市院前急救體系應對大型突發事件的能力嚴重不足,包括預警能力、信息收集能力、現場實況掌握能力、信息標記能力、病傷員跟蹤能力、信息整合能力、資源動態掌握能力、資源整合能力等[1]。

3.1.2緊急醫療救援體系配置不足

3.1.2.1急救網絡醫院配置不足成都市急救半徑平均水平為0.23~65.00 km,遠高于國家平均急救服務半徑3~5 km的標準。急救反應時間為4.56~70 min,達不到國家平均急救反應時間15~20 min的要求,導致目前急救不能完全滿足患者需求。

3.1.2.2救護車配置不足成都市共有救護車數量為157輛,全市平均9.16萬人擁有1輛救護車,與國家每5萬人配置1輛救護車的標準要求相差較大。一圈層中有救護車78輛,平均6.84萬人配置1輛救護車,在二圈層和三圈層中分別有救護車40輛和39輛,平均10.91萬人和13.60萬人擁有配置1輛救護車,而國家要求平均5萬人配置1輛救護車,與國家標準有較大差距。對于二圈層和三圈層區域,人口分布較廣,部分地區地處山區,院前急救服務半徑過大,同時由于地域寬闊,導致救護車負荷加重;加之救護車的使用年限較長,其中41.40%的使用年限為5~10年,由于救護車的常年不間斷使用,車況相對較差存在隱患,救援時可能導致患者錯過救治的黃金期[2]。

3.1.2.3急救人員配置不足急救人員中高級職稱人數僅8.06%,初級職稱達66.09%,同時,從事急救工作少于3年的急救人員數占33.17%,少于5年的人數達60.02%,急救人員整體水平不高、經驗不足的問題影響了全市整體急救水平的提高[3]。院前急救人員主要集中在一圈層中心城區,平均0.29萬人擁有1名急救人員,而二圈層和三圈層平均0.62萬人和1.31萬人才擁有1名急救人員,二圈層和三圈層需要的急救人員缺口較大。

3.1.3多部門協調機制有待改善成都市院前急救體系是公共安全和公共衛生服務的重要保障,是社會醫療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緊急實施接警、調度、指揮、出車、救治等急救醫療服務工作,不但需要完善120院前急救體系的建設和提高能力,也需要通信、交警、公安、消防、民政、司法、建設管理等相關部門和機構的支持、配合,這樣才能保持通訊、信息的暢通;才能保障救援道路的通暢和資源共享,使救護車輛和急救人員能夠快速、安全到達急救現場[2];才能保障急需社會救助的救治持續性;才能促進司法立法來保證保障院前急救體系的執行;才能促使建設管理部門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中充分考慮緊急醫療救援的需要,保障救援人員和救援設施能夠快速到達救援現場的綠色通道。

3.1.4院前急救人員能力建設不足急救120接警員和網絡醫院院前急救應屬專業急救人員,不僅需要掌握醫療急救知識和急救技能、積累臨床經驗,還需要具有深厚的人文關懷精神,掌握醫學心理學知識和溝通技巧,疏導和穩定病人及家屬的緊張情緒。但同時這個急救專業人員長期的職業心理緊張和職業倦怠,也存在自身需要心理干預的問題。但目前還沒有形成系統培訓機制。

3.1.5院前急救數據信息管理能力不足成都市急救指揮中心每年接到報警電話150多萬次,有效呼救量達30多萬次,有效出車18萬次。但由于無實時監管的技術和手段,對信息的分析和利用不足[2]。在數據信息的收集、存儲、數據庫的建立、分析、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上有待加強建設和管理。

3.2對策建議

3.2.1科學規劃全域急救醫療資源成都市院前急救體系須進一步深化體制和機制的改革,解決體系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加快覆蓋城鄉的市、縣、鄉、村的急救體系建設,科學合理布局急救醫療的優質資源[4],采用最有效的手段應對各類突發事件和社會急救需求,最大限度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健康,提升全域成都市民的生活品質和城市幸福感。要有全域成都的意識,注重中心城區、近郊區縣、遠郊縣市三個圈層的協調發展;前瞻性地制定發展戰略規劃方案;制定年度的實施計劃,不斷提升成都市院前急救體系的能力。(1)從全域成都總體發展的思路,實施指揮調度協調整合工程:整合市級120指揮中心與各二級分中心的信息資源,形成協調、統一、實時的指揮調度體系;(2)實施網絡醫院擴增工程:擴大網絡醫院的數量,尤其是擴大二、三圈層的網絡醫院數量,科學合理布局,縮小院前緊急救援的服務半徑;(3)實施規范化院前急救教育培訓工程:建設成都市院前急救培訓基地,開展全域成都急救人員急救能力規范化培訓,開展國際急救交流與學術研究;(4)實施院前急救車統籌維護工程:為網絡醫院參加120院前急救體系消除后顧之憂。

3.2.2備戰大型突發公共事件,提升120指揮平臺硬實力從現狀分析,成都市院前急救體系在應對大型突發事件(災難)時的緊急醫學救援能力還顯不足,需要以應對大型突發事件為目標,全面提升體系的能力。配置具有實時的現場圖像收集和傳輸系統功能的移動現場指揮系統;在救護車上配置現場適時音頻、視頻、數據采集和信息傳輸系統;配置傷病員身份溯源跟蹤系統和身份識別和與醫院銜接的功能,更新報警信息平臺的設備,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地圖信息技術,增加接警調度設備數量。

3.2.3完善院前急救能力建設,提升120指揮平臺軟實力從成都市120院前急救體系整體建設的角度,提升120指揮調度市級平臺和區縣二級分中心平臺的軟實力。制定規劃和建立機制,通過崗位設置、人力資源調整、引進合作、外出學習、定期培訓等措施,提升對院前急救的數據管理能力、預警能力、溝通能力和媒體倡導能力等,提高指揮、調度的科學性、合理性和準確性,提高中心人員的人文素養;充分利用傳統和新興媒體,樹立院前急救體系的良好的公眾形象,贏得社會院前急救體系的認同和理解。

3.2.4加強政府主導,建設好二級指揮平臺醫療急救是政府舉辦的公益性事業,由政府出臺二級指揮調度平臺建設的指導性文件,能夠有效地保障二級指揮調度平臺的建設以滿足實際的需要。加強對120院前體系二級平臺的鄉鎮急救網絡醫院的建設和準入。

3.2.5提升急救網絡醫院綜合實力在成都市院前急救體系整體綜合實力的建設中,要認識到網絡醫院是體系的基礎[5],夯實基礎才能整體提升成都市院前急救體系的能力。要從突發大型事件發生的需求考慮增加網絡醫院的數量、布局,尤其是要增加基層農村區域的網絡醫院的數量[6];要增加網絡醫院救護車輛及車載急救設備的投入,可由市、區(市)縣政府和醫院分擔投入;要改善網絡醫院院前急救人員的待遇;要提高網絡醫院院前急救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注重和倡導網絡醫院院前急救人員人文關懷的精神;要從醫院的社會責任和公益角度倡導醫院加入院前急救體系。

3.2.6建立有效的部門協調機制院前急救的過程不僅需要指揮中心的高效指揮,更需要網絡醫院快速的反應,在指揮調度、奔赴現場、現場定位、進入現場等緊急醫療救援過程中,還需要相關的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幫助,保障通訊暢通、救護車輛安全順暢地通行、快速定位和進入現場、群眾理解和幫助等等,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協調機制,尤其是發生大型突發事件時,才能夠充分發揮院前急救體系的功能。協調機構不僅要解決特殊情況下院前急救所面臨的通訊、交通、現場定位、進入現場等技術問題,更要解決相關的法律和責任問題,協作機制不僅著眼平時的院前急救任務,更要著眼大型突發事件時的院前緊急醫療救援任務。

(本文寫作得到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張建新老師和楊淑娟老師指導,特此致謝!)

[1]陳才順.現代院前急救體系建設探討[J].醫院管理論壇,2011,28(9):31-32.

[2]曾友燕,桂莉.我國院前急救現狀及其發展趨勢[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3,20(11):45-47.

[3]杜紅梅.我國120急救網絡體系的構建[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2.

[4]呂傳柱;周才旺.院前急救在急救醫學與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的重要作用[J].中國急救醫學,2008,22(6):370-371.

[5]趙永春.對緊急醫療救援中心建設的設想[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4,13(8):573-574.

[6]陳開紅,關金寶,陶麗麗.對北京市院前急救網絡運行機制的思考[J].中國急救醫學,2006,26(11):853-855.

Pre-Hospital First Aid System in Chengdu: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PU Yuhui, YU Cheng

(Emergency Command Center of Chengdu, Chengdu, Sichuan 610041,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e-hospital first aid system in Chengdu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related resource allocation, reaction speed and rescue capability of this system; to provid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 for the promotion of city’s pre-hospital first aid system. Methods: Using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analysis combined with policy and regulation screening, data analysis of Chengdu 120 command platform between 2011 and 2013, field research and in-depth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survey, semi-participative survey, and typical case study, we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challenges and problems of pre-hospital first aid system in Chengdu. Results: The coping capacity of large-scale emergencies was insufficient as well as the configuration of medical rescue system; the service radius was too large; the rescue capability was insufficient in our city.Conclusion: Strengthening government leading, preparing for large-scale emergencies, and promoting the capacity of command center and network hospitals are useful to enhance the capacity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in our city.

pre-hospital emergency system; curr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蒲玉輝,264399173@qq.com

R197.1

B

10.11851/j.issn.1673-1557.2016.05.024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1.1688.R.20160908.1637.008.html

2016-04-07)

猜你喜歡
圈層救護車成都市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屆委員會常委簡歷
成都市青羊區:推行“一網通辦”下的“最多跑一次”
No.4 圈層用戶不斷拓展,圈層經濟價值釋放
為何國外救護車車頭上的這個詞反著寫
B站沖破圈層
救護車
年輕人“圈層化”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2019年1~6月成都市經濟運行情況
讓圈內新聞飛出圈層——“振興杯”宣傳的一點思考
2018年1—12月成都市經濟運行情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