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韓國犯罪題材電影中的特點

2016-11-09 22:46楊敏
戲劇之家 2016年20期
關鍵詞:責任意識

楊敏

【摘 要】近年來韓國電影主要以犯罪類型影片為主,在其電影風格中具有很強的美學特點和發人深思的民族情感,尤其是在韓國犯罪題材電影中凸顯出很強的社會意識,并且通過影片引申出不同的價值觀和社會現實狀態。本文所闡述的特點主要是由這類電影所呈現的問題而引發的民族情感、民族意識和社會價值觀的縮影。這種電影特點深入到韓國電影中的方方面面,并且把這種責任展現得淋漓盡致。

【關鍵詞】韓國電影;犯罪題材;責任意識

中圖分類號:J9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0-0107-02

二十世紀以來,隨著社會政治矛盾的逐漸深化,社會環境、文化傳播的不斷開放,韓國犯罪題材電影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這些電影所反映出的問題都是當時韓國國內的真實現狀,同時也夾雜了一部分藝術創作,但是從總體上說,都是社會現狀和民眾真實情感的反映。例如《老男孩》《殺人回憶》等影片的上映掀起了很大反響,同時《我要復仇》《恐怖直播》《追擊者》《熔爐》等影片也確立了韓國電影的地位。這些影片直擊社會現狀,揭示了韓國國內真實存在的陰暗一面,同時把影片題材放在另類的角度下,展現出黑暗與善良的對立與統一。

一、韓國犯罪題材電影中兼具“社會問題意識”的韓式電影形式

“社會問題意識”可以直接在韓國的犯罪題材電影中得到印證與傳播,在電影題材選擇中,既有由真實事件改編的《熔爐》《殺人回憶》,也有反映社會現狀的《恐怖直播》《老男孩》等,這些電影不僅在創作中更貼近社會,而且把社會中的矛盾問題聚焦到社會本身,通過電影藝術來展現甚至是推動人們對于社會問題的深思與改革。例如《熔爐》中是以聾啞障礙人學校中的性暴力事件作為基礎,反映出學校對于學生的不公平待遇以及司法的不健全。當然結果一定是好的,影片在上映后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甚至韓國國會對此也進行了一些改革,調整了相應的法律量刑等。誠然,推動國會立法成功的不是電影本身,而是電影擴大了社會的矛盾,加速了社會問題意識的出現,使得這種社會意識最終站在了最高層面上。

社會問題意識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是采用直接敘述的方式在電影中的展開,如《殺人回憶》是以華城連環殺人案的真實事件改編的,憑借著影片中細膩的調查過程,人物的豐富塑造,電影節奏的緊張有度等一度成為廣受關注的影片,尤其是最后開放式的結尾給影片帶來深度的反思。影片中沒有明確的對與錯,有的只是直接敘述的過程,以此思考整個影片背后的含義,更是通過這種效果延伸了大眾的思想空間。另外,韓國犯罪題材電影還會融入一些戲劇元素,例如《我是殺人犯》在謀殺反社會人士等一系列灰色情緒中不忘加入一些喜劇元素。

二、韓國犯罪題材電影中呈現極端人格意識與暴力美學

韓國犯罪題材影片中大多都具有自身的個性,就好像電影是由豐富的人性組成的,如果仔細推敲就會發現,在每一部犯罪題材電影中都能找到極端人格的存在。這種個性多樣的設計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展開故事情節,同時也能達到推進主題的目的,另一方面,在極端的人格背后還表現出一定的暴力美學,這種暴力是以人性作為基礎的。極端的人格必然分裂出暴力行為,這也是韓國犯罪題材影片所常見的情況。暴力是全球存在的社會問題,也是不同時期電影中所呈現的一種慣用的題材。但是,韓國犯罪電影卻把暴力進行了升華,為人物暴力找到一個合理的基礎,也把暴力美學變成一種社會常態,因為極端性格必然會引發肢體動作,所以暴力也變得順理成章。在電影《追擊者》中,池英民的犯罪事實因為沒有證據而無法追究其責任,皮條客忠浩雖然舉止粗魯,卻本性善良,面對妓女美珍的遭遇既是同情又是無奈,影片展現了陰暗社會的一角。美珍最后被殺人魔分尸無疑不是在發泄一種社會的矛盾,同時在忠浩的瘋狂下卻又無能為力,這也是韓國電影中暴力美學的獨特邏輯。金基德、樸贊郁是韓國犯罪題材影片的著名導演,他們都致力于以極端的人格和暴力美學來展現具有韓國特色的電影,他們的電影體現了從扭曲的心靈到虐他再到自虐的暴力特點,如果將這一點放大來說,無疑不是一種現實的社會矛盾,而這種矛盾體現在韓國的大多數民眾上,人格的分裂映射出韓國的政治危機,暴力美學則體現出一種不斷掙扎的現狀。

三、韓國犯罪題材電影中具有好萊塢經典的敘事機制

“電影的敘事機制”具有多種含義,首先“最通常意義上的敘事,即敘述話語”;其次“它詳述的事件”;最后“產生它的或真實或虛構的行為”。本文所說的敘事機制是通常意義上的敘事。在好萊塢經典敘事機制中,很多影片都是在開篇就拋出“意料之外”來引發觀眾的期待,設置一個矛盾或危機,將主人公置于極度危險或無辜的境地,吊足觀眾的胃口。以樸贊郁導演的《我要復仇》為例,影片用了很大一段來鋪陳排序,不緊不慢地展現阿游的日常工作與生活。沒有技巧,沒有音樂,只是如實記錄真實。讓觀眾在邊緣人近似枯燥的生活狀態下一點點去感受他的萬念俱灰。影片用冷靜客觀的鏡語訴說著貧困且聾啞的阿游悲劇的命運——辛苦攢錢給姐姐換腎,但被器官販賣團伙騙走腎臟和積蓄,情急之下他綁架了工廠老板的女兒,誰知姐姐自殺,小女孩溺亡。片中另一主人公東勁,女兒遭阿游綁架,賣掉工廠換成贖金后卻發現女兒已經溺亡。這一幕幕悲劇被導演娓娓道來,在正常的生活軌道上出發,環環相扣,一點點讓觀眾從憐憫、困惑、揪心,到痛心疾首,再陷入沉思。導演用客觀的鏡頭帶著觀眾一同經歷,觀眾的情緒隨著情節的延續而逐漸累積,想幫忙做點什么卻什么也做不了。不同于好萊塢傳統敘事機制的出奇制勝或驚奇效果,韓國犯罪題材影片善于對故事情節精心營構,尤其講究敘事方法和整體布局,在好萊塢注重調動感官和思維的基礎上進行本土化改造,使其充滿了猜測與期待、判斷與推理。影片冷靜地引導觀眾越過表象,探求深刻內涵,以激發他們的認同感和責任感。

四、結語

韓國犯罪題材影片以其自身的獨特魅力,結合好萊塢式的敘事方式,直接展現出具有韓國特點的電影文化,在韓國電影中,我們感受最多的是一種思想意識與社會機制的矛盾構建。本文以韓國電影兼具社會問題意識的電影形式、呈現極端人格意識與暴力美學,以及好萊塢經典敘事機制這三方面進行分析,從此我們看到韓國犯罪題材影片的進步,這種進步打破了傳統的電影題材文化,把一些尖銳的社會矛盾拿到電影中展現,使得社會對這些問題進行深思,通過電影帶動社會對邊緣文化的認識和救贖。好萊塢式的敘事機制展現出韓式電影的極度自信,它們以自身特點帶動社會的進步,同時這類電影也給我國電影業帶來一定的反思。

參考文獻:

[1]李宗禧.電影配額制的韓美攻防線[J].電影藝術,2010(3).

[2]劉國清.面向現實社會生活———韓國民眾神學評述[J].宗教學研究,1996(3).

[3]黃薇.韓國影片《母親》[J].電影文學,2010(12).

[4](法)克·麥茨.現代電影與敘事性[J].李恒基,王蔚譯.世界電影,1986(3).

[5]查建英,陳丹青.八十年代的記憶版圖[J].萬象,2005(11).

[6]張蜀津.當代電影創作中的“暴力美學”[J].藝術評論,2004.

作者簡介:

楊 敏(1991-),女,河南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影視編導。

猜你喜歡
責任意識
東臺市精準約談 強化企業責任意識
基于微網絡文化背景下大學生責任意識培育研究
廣播新聞編輯的責任意識
不斷強化責任意識 著力提高辦理實效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
強化黨刊責任意識 堅守理論宣傳陣地
淺談大學生家庭責任意識的培養
法治理念視域下的責任意識培育
責任意識造就模范養老機構
強化責任意識 樹立擔當精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