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新寫實小說中普通人物的生存困境

2016-11-09 10:09周逢梅
戲劇之家 2016年20期
關鍵詞:生存困境

【摘 要】將每一個“小人物”放到窘迫的生存困境中去表現,是新寫實小說一個顯著的藝術特色。新寫實小說用夾雜自然主義和現實主義的筆法,揭示了普通人物在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匱乏;在日常生活敘事中,展現了小說直陳底層生活本身的“冷峻的美”;對人的生存、生命和精神的關注和描寫,洋溢著批判精神和人道精神。

【關鍵詞】新寫實小說;普通人物;生存困境

中圖分類號:I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0-0240-02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之交,在尋根文學、先鋒文學等處于低落狀態的時候,池莉的《煩惱人生》、方方的《風景》、劉震云的《一地雞毛》等小說以獨具特色的敘事和表達方式,為當代文壇帶來了一股清新的氣息,這類冷靜展現普通人煩惱、無聊或艱難的日常生活的小說,被稱為“新寫實小說”。

總體而言,新寫實小說塑造的每一個“小人物”,基本都遵循著將其放到艱難窘迫的生存環境中去表現,這構成了新寫實小說一個顯著的藝術特色??梢哉f,這些“小人物”就是這樣的生存環境造就的,作家在塑造一個個從道德上而言并不那么完美、甚至有點奇奇怪怪的人物形象的同時,也無情地展現了這些小人物背后的生存困境和尷尬。因此,討論和分析新寫實小說中普通人物的生存困境,是理解小說中的人物、作者的創作意圖和價值取向,乃至作品的藝術特色和成就的一把鑰匙。

一、夾雜自然主義和現實主義的生存困境呈現

對于新寫實小說,1989年第3期的《鐘山》雜志卷首語做了這樣的界定:在創作方法上,以寫實為主要特征,但特別注重還原現實生活的原生態;在文學精神上,雖仍可歸入現實主義大類,但借鑒了現代主義等各種流派的長處,剔除了偽現實主義的政治色彩。新寫實作家劉震云甚至說:“我寫的就是生活本身”。他特別推崇“自然”的寫作,在他看來,“自然”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寫生活的本來面目”;二是指文字“如行云流水,寫得舒服自然”。[1]池莉也指出,她的作品“完全是寫實的,寫客觀的現實”,她認為,中國人很苦,忍耐力強,印家厚(《煩惱人生》主人公)這樣的人在社會上比比皆是,因此,“我做的是拼板工作,而不是剪輯,不動剪刀,不添油加醋?!盵2]無論是劉震云還是池莉,都將“自然”“真實”“不動刀剪”作為嚴肅的創作律令,力圖給讀者展現一個零距離感的生活場景,可以說,新寫實小說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中國古代“崇尚自然”的文學觀和西方“按照事物本來的樣子去摹仿”的自然主義的影響。

新寫實小說之所以冠以“新”字,就在于與傳統的現實主義文學作品有著明顯的不同,它具有三個特征:第一,小說環境由典型環境到世俗的普通人生存空間。相比傳統的現實主義小說,新寫實小說從不建構宏大厚重的典型環境,而是將現實生活環境展現在讀者面前,但這并不意味著這樣的小說環境是簡單的、空泛的,這種由普通人的生活交織而成的小說環境恰恰有著不可替代的鮮活與復雜。第二,人物塑造由典型人物到對平民的關注。對平凡的普通人日常生活狀態的描寫與關注,是新寫實小說創作的共同的題材取向。鄺邦洪教授曾在《二十世紀寫實主義文學思潮論》一文中分析道:新寫實小說“突出普通人百無聊賴的日常生活及煩惱瑣碎的生存現狀,完成從‘大寫的人到‘小寫的人的文學主題的轉換,淡化了文學教化功用,使生活成為文學的中心?!?。[3]回歸現實生活的視角,使新寫實小說發掘了日常生活的另一個側面,那些原來不為人們關注的,甚至被有意忽視的社會細節、人性陰暗面赫然呈現在人們面前,引人深思。第三,作者價值觀念的“隱退”。一般來說,言為心聲,作家總是基于自身立場和心理狀態而寫作,但新寫實作家在具體創作過程中,卻能“退出”這種主觀立場和心理,像自然科學家那樣,把生活本身的面貌小心翼翼地“還原”出來,幾乎不留痕跡。它們對普通人物生存困境的展現,夾雜著自然主義與現實主義,或者說是一種夾雜著自然主義的現實主義。

二、普通人物生存困境的“冷峻的美”

現代以來,中國文學承載著沉重的民族群體意識,對民族復興、階級解放的追求成為現當代文學的重要主題。20世紀80年代開始,文學創作中的個體意識開始從群體意識中擺脫出來,作家們追求自我的創作個性,遠離、漠視代表著群體精神的英雄形象,重新關注和表現代表著個體精神的普通人生活。然而,這并不等于新寫實小說就是對現實生活“記流水賬式”的復制。陳思和教授認為,新寫實小說“不探討人存在的意義(即生命在客觀上的價值取向),而是把問題集中到生命自身,關注的是生存何以成為可能,生命來到這個世界是以怎樣的形態,換句話說,它不探討生命生存的意義是什么,僅止關心生命本身的意義是什么?!盵4]在新寫實小說創作中,作者盡管沒有在作品中花費一絲筆墨直接探討“人為什么活著”這樣的沉重話題,但以生動冷靜的筆觸,向人們展示了蕓蕓眾生窘困的生存狀態,將“人怎樣活著”這樣的問題殘酷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并時時提醒讀者思考“人為什么會活成這樣”這一深沉而嚴肅的問題。

方方的《風景》,以武漢的一個棚戶區“河南棚子”為寫作背景,生動地展現了底層市民的生存困境。在這里,一個11口之家擠在13平方米的板壁屋內,7個兒子、兩個女兒和父母同室而居,自然是矛盾重重。大哥為了能有地方睡覺只能每天上夜班,過著日夜顛倒的生活,在一次與父親扭打后,咒罵當碼頭工人的父親“混了一輩子,卻讓兒女沒吃沒穿像豬狗一樣擠在這個13平方米的小破屋里。這樣的父親居然還有臉面在兒女面前有滋有味的活著”;小兒子七哥每天睡在陰冷潮濕的床底下,一直到他下鄉插隊才“有生以來第一次在正經八百的床上睡覺”。為了謀生,大哥15歲就進工廠;二哥、三哥從小就學會了爬火車偷煤;四哥又聾又啞,也只能14歲就出去打零工;七哥5歲開始撿破爛,窘迫的生活狀況使得這個棚戶區家庭的孩子們只能掙扎在生存的邊緣。粗俗兇悍的父親以毆打妻子兒女為樂事,以致遭受毒打最多的七哥甚至羨慕死了埋在窗戶下的八弟:“七哥對小弟弟能永遠安寧地躺在那下面羨慕至極”。風騷無比的母親成天與男人們打情罵俏,大哥與鄰居妻子通奸,五哥、六哥帶一女孩回家輪奸,二哥失戀后割腕自盡,七哥為改變命運與一個大他八歲且不能生育的女人結婚??傊?,《風景》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底層家庭最黑暗最無奈的生活狀態,通過對這個底層家庭眾多人物卑微人生的描述,展現了他們窘困的生存狀態。讀者通過板壁屋一家人的生活圖景,窺見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生活物資的匱乏和生產資料的缺失。新寫實小說有著報告文學的真實,卻不會像報告文學那樣充滿“正能量”;新寫實小說有著雜文的犀利,卻又不像雜文那樣充滿議論??偠灾?,新寫實小說通過對普通人生存困境的揭示,充分展現出小說原來也可以有一種“冷峻的美”。

三、潛隱在生存困境后的濃烈批判意識

新寫實小說正是通過對普通人的困頓生存狀態的描寫,表達了作家們對普通人物生存狀況的關注。新寫實作家主張“零度情感介入”,注重“對生活原生態的還原”,但實際上作家的主觀感情不可能完全與作品絕緣。作者在選取題材、對象、環境時就已經流露情感了。方方的《風景》表現的人和事,就有作者對現實生活的觀照和作者隱含的希望改善底層人生存困境的思想感情。方方選擇了觀看“風景”的獨特視角,選取一位只活了半個月就逝去,被埋在板壁屋窗戶下的孩子作為敘述者。敘述者說:“我常常是懷著內疚之情凝視我的父母和兄長。在他們最痛苦的時刻我甚至想挺身而出”“請原諒我以十分冷靜的目光一滴不漏地看著他們勞碌奔波,看著他們的艱辛和凄惶?!边@看似“客觀”描述,卻仍可以清晰地看到困頓之家的親情,同時也表達了作家對底層人窘困生存環境的同情。

表面上看,新寫實小說描寫的大多是普通人的吃喝拉撒,但這些都包含了作家的寫作目的。作家通過這一角度的描寫,表達了底層百姓的生存觀念、內心世界和日常生活行為,揭示了蕓蕓眾生的生存狀態。新寫實小說改變了先前文學對于現實生活的認知方式和敘事方法,逐步形成了文學“描述日常生活”的美學觀念和敘事法則,使文學關注現實生活、貼近平民大眾,逼真地還原了生活的原生形態和“純態事實”。它們開始正視與個人生存息息相關的日常生活,不再表達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劉震云的《一地雞毛》,通過主人公小林的生活,展現了一個小職員窘困的生存狀態。小說從小林為省錢排隊買豆腐寫起,然后敘述了小林生活中的種種坎坷和無奈:為幫妻子換工作而奔波;老家來人找醫院看病卻愛莫能助;為孩子入托四處求人接連碰壁;排隊買大白菜;為給幼兒園老師送禮跑遍全城高價買下炭火,等等,渺小卑微的小林就在這些瑣事中日夜奔波、操勞。正如作者所寫到的:“小林的問題是房子、孩子、蜂窩煤和保姆、老家來人,所以對熱鬧的世界充耳不聞”。新寫實小說正是將純粹的普通民眾日常生活狀態納入其重點關注的敘事對象中,也借此表達了對普通民眾生存困境的憂思、對社會轉型時期“底層痛楚”的批判性揭露與警示。

綜上所述,新寫實小說在蕓蕓眾生窘困生存狀態的寫真中,用夾雜自然主義和現實主義的筆法,揭示了現代社會中普通人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匱乏,體現了作家們對現實生活的密切關注和深層感受;在細致、逼真的日常生活敘事中,展現了小說直陳底層生活本身的“冷峻的美”;小說看似對普通人的生存困境和盤托出、不加評論,實則隱含著對“小人物”坎坷遭遇的同情和對尊重“小人物”生命、尊嚴的呼喚,因而充滿著人本色彩和批判精神。當然,新寫實小說對日常生活與生存環境的過度關注,也使作品流露出某種藝術性退卻的姿態,某些作品沉浸于生活細節的瑣碎和庸常也常為人詬病。

參考文獻:

[1]丁永強.新寫實作家、評論家談新寫實[J].小說評論,1991(3).

[2]丁永強.新寫實作家、評論家談新寫實[J].小說評論,1991(3).

[3]鄺邦洪.二十世紀寫實主義文學思潮論[J].文學評論,2008(5).

[4]陳思和.自然主義與生存意識——對新寫實小說的一個解釋[J].鐘山,1990(4).

作者簡介:

周逢梅,女,廣東技術師范學院文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

猜你喜歡
生存困境
淺析《愛人同志》中的生存困境
論張愛玲的《金鎖記》中女性的生存關系及其困境
論被拐賣女性的生存困境
買賣婚姻中“揮刀女性”形象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