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典型報道的歷史轉型

2016-11-09 10:13田華
戲劇之家 2016年20期
關鍵詞:勞動英雄

田華

【摘 要】中國的典型報道半個世紀的發展經歷了從“勞動英雄”到“道德楷?!钡膬仍谵D變,這種轉變實質上體現出的是中國典型報道的歷史轉型問題。對典型人物的報道不僅能提高公眾對“中國精神”、“民族精神”的認知和認同,而且在社會價值觀多元化的當下,典型報道對構建和諧社會和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關鍵詞】典型報道;歷史轉型;勞動英雄;道德楷模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0-0248-02

所謂典型報道,是指新聞媒介選擇事實、強調新聞事實社會意義的報道方式,多表現為經驗新聞、先進人物新聞。典型報道是宣傳性報道方式,即為了達到宣傳推廣的目的才在同類事物中選擇典型的事例。[1]

一、中國典型報道的兩個階段

從“勞動英雄”到“道德楷?!?,新聞媒體報道視角和方式的轉變實質上體現出的是中國典型報道的歷史轉型問題。轉型是主動求新求變的過程,是一個創新的過程。從“勞動英雄”到“道德楷?!斌w現的正是典型報道的這種創新性的根本改變。

(一)“勞動英雄”階段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蘇區的兵工廠開展勞動競賽,優勝者被評為“勞動模范”,而“勞動英雄”隨其后產生。20世紀80年代前的中國典型人物報道主要是在塑造“勞動英雄”。從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延安大生產運動到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經濟建設,再到大躍進文革時期的“假典型”,這三個階段的典型報道主要都集中在生產領域。我們大而化之將其統歸為中國典型報道的“勞動英雄”階段。這與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不無關系。

吳滿有是記者莫艾在中國找到的第一個斯達漢諾夫似的人物,吳滿有這一典型勞動英雄人物的樹立推動了當時的農耕生產,于是繼吳滿有后大批的典型人物被推出。勞動英雄在當時廣為流行,與社會經濟環境離不開的同時又對社會管理和生產管理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這也是當時中國共產黨領導邊區人民廣泛開展勞動生產競賽的題中應有之意和必然結果,因為通過樹立勞動英雄,發揮榜樣的示范作用,可以有效激發人們的競爭心理,極大地提高勞動生產率。政府在確認先進模范的過程中,還可以贏得群眾支持和擁護。所以勞動英雄制度不光能夠創造出驚人的生產奇跡,也是社會管理的有力手段。[2]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正是共和國社會主義建設起步階段,年輕的新中國所面臨的種種困難決定了這個時代崇尚以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為號召的偶像崇拜。艱苦樸素、舍己為人、自力更生、獻身國家是這一時期英雄人物的共同特征。雷鋒、王進喜、焦裕祿、邱少云等是這一時期勞動英雄人物的代表。他們集無私奉獻、為國家犧牲小我、艱苦奮斗等精神于一身,并成為當時時代精神的標志。

這一階段的中國經濟發展相對落后,此時的中國社會總體上處于追求溫飽階段,根據馬斯諾的需求層次理論,國人追求的是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的需求,搞好生產就是最大的目標,于是知識競賽不停上演。但囿于經濟的發展和媒體形態的單一,受眾價值取向大致趨同,政治意念相對單純。換言之,政府需要靠勞動英雄來鼓動群眾開展生產,媒體需要通過英雄人物的報道來表明“衷心”,同時群眾也需要典型勞動英雄來自我激勵,在這三重條件的共同推動下,勞動英雄的盛行成為必然。

(二)“道德楷?!彪A段

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典型報道屬于“道德楷?!彪A段。典型報道最初具有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兩方面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的典型報道主要在發揮意識形態調整作用,報道重點主要放在道德楷模身上。道德楷模是道德上仿效的榜樣,是某種道德理想的集中體現???偸怯袗塾泻薜难庵|,生活在特定歷史條件下,不可避免地帶有時代的烙印。當代的道德楷模,時時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敬仰。此時,道德楷模已不再作為獨立個體,而是一種文化的象征,一種先進道德文化的凝聚者和傳承者。改革開放向中國社會注入了一種新鮮的血液,這也是中國社會開始全面復蘇和走向市場經濟的開始。此時,身殘志堅的“中國保爾”張海迪,救火犧牲的少年英雄賴寧,為救掉進糞坑的大爺而犧牲的張華成為這個時代社會道德楷模的典型代表。

中國的道德楷?;顒涌芍^愈演愈烈,進入21世紀,新聞媒體報道被“消費偶像”所淹沒,各類道德人物評選活動爭先開展,諸如“人物榜單”等新型典型人物報道形式走入公眾視野。同類的評選活動如《南方人物周刊》“中國魅力50人”年度評選等,中央電視臺2004年開辦的《感動中國》人物評選可謂將新時期典型人物報道推向了發展的高潮。相比傳統典型人物報道形式,新時期的道德楷模的評選采取了新的方式,網絡投票、專家評審、候選人與網友在線交流等評選方式使得受眾能夠參與新聞生產的過程,這種方式能使典型報道的對象受關注的程度更高,社會滲透性更強。

二、中國典型報道歷史轉型的原因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市場經濟的漸入式發展,我國人民開始追求高層次的需要,這種追求帶來的是思想領域的活躍,思想活動日漸呈現出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以及差異性等綜合特點。特別是隨著媒體形態的多樣化發展,網絡進入平常百姓家,這樣一種社會環境下的民眾不斷擁有了更多的自主意識,而且會對媒體編碼進行對抗性解讀。因此,此時的典型人物報道對價值觀的引導作用更加重要,任務也更加艱巨。

(一)價值觀多元化社會下道德滑坡成為社會問題

我國經濟進入蓬勃發展階段,物欲滿足后的社會民眾價值觀多元化成為不可逃避的歸宿。加之市場經濟具有很強的個體化特征,政府對價值觀的引導作用相對弱化,社會道德滑坡現象嚴重,媒體監視環境的功能要求其對受眾進行必要的道德引導,開展道德楷模的榜樣示范作用無疑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典型報道最佳的選擇。

可以說時代典型人物就是社會主流價值觀念的重要載體。一方面他們展現著時下業已形成的社會主流價值觀;另一方面,又對新的價值觀的塑造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引導社會價值觀念的發展與變革。[3]在“勞動英雄”階段,受眾的價值取向大致趨同,道德層面的教化被勞動激勵所取代。新時期,多元化價值觀帶來的道德問題是典型人物報道繞不開的話題。如何引導受眾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新時期典型人物報道的工作重心,也是人們關注的焦點所在。根據議程設置理論,媒介在為受眾設置議程的同時也要以受眾的議程作為參考標準,因此,道德楷模的報道順應民心又勢在必行。

(二)媒介形態日漸豐富為道德楷模的報道提供土壤

“勞動英雄”盛行的時代,中國的媒體形態單一,機關黨報作為為數不多的媒體形態成為整個社會輿論引導的陣地。此時的受眾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且不易直接接觸媒體,大眾傳播呈現魔彈論效果階段,可以說當時的媒介對受眾進行的大多都是自上而下的單面傳播,反饋渠道的閉塞、傳播過程的一元化,很難形成與受眾的良性互動,因此,受眾只能被動的接受,并且也安于和樂于被動地接受媒介的信息輸送。

“道德楷?!彪A段,我國的媒體形態日漸豐富,相應的機關報、臺在整個傳媒領域中的地位相對弱化,單純的高大全似的典型人物所傳遞的價值觀的灌輸已經不能讓機關報、臺贏得受眾的追捧。相應地,隨著傳媒領域市場機制的準入,媒介集團的競爭日趨激烈,特別是近些年來網絡媒體的興起,更是改變了人們媒體參與的方式和態度。不得不說媒介形態的豐富為道德楷模的盛行開辟了土壤。從《感動中國》人物的網絡評選到電視熒屏的播出再到各大媒體的爭相報道,一個道德楷模從被選出到被推崇媒體都參與其中,且參與的方式和方法也日漸貼近受眾。在媒介形態多樣化的前提下,媒體拓展報道路徑、轉換敘述視角是道德楷模時代典型報道得以生存的重要原因。

參考文獻:

[1]劉建明.現代新聞理論[M].民族出版社,1999,142.

[2]高海波.斯達漢諾夫運動與典型報道[J].國際新聞界,2011,(11):8.

[3]張舒,梁鑫.當代典型人物群像分析——以央視《感動中國》人物為例[J].東南傳播,2009,(7):99.

作者簡介:

田 華,信陽師范學院傳媒學院教師,研究方向:藝術學。

猜你喜歡
勞動英雄
勞模運動與延安大生產運動(十一)
——摘自《中國勞模史1932-1979》
延安時期全黨開展向勞模學習的成功經驗
陜甘寧邊區第一屆“群英會”與勞模運動
延安婦女紡織運動的成功對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啟示
近20年來國內關于勞模的研究述評
時代精神——淺論英雄
慶城縣博物館館藏中華民國三十二年“勞動英雄”木獎匾探析
樹典立英:華北抗日根據地女勞動英雄的形塑
農民、勞動英雄與詩人:孫萬福的個體生活史
抗戰大生產運動中涌現出大批勞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