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巖松主持風格研究

2016-11-09 10:21武龍飛
戲劇之家 2016年20期
關鍵詞:白巖松分析

【摘 要】隨著傳媒事業的發展,主持人與節目的關系日益密切,很多節目以主持人為核心進行運轉。主持人在節目中體現的個性和藝術特色,對節目的整體風格產生了很大影響。央視主持人白巖松,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的解說引起了很大關注。其實白巖松一直是央視主持人中比較有個性的一位,探究白巖松的主持風格,對于我們研究主持人如何確立自己的特色,以及今后主持風格的發展趨勢,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白巖松;主持風格;分析;形成

中圖分類號:G2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0-0264-02

在2016年的里約夏季奧運會,白巖松擔任開幕式的現場解說,被稱為自帶彈幕的“段子手”,并登上開幕式關鍵詞的熱搜榜。有人說白巖松的主持風格變了,而他自己卻說,自己上屆奧運會就開始了報道方式的調整和變化。白巖松的語言表達,在深刻中充滿睿智,其主持風格也是深入人心,其實他的主持風格形成也是一個長期實踐的過程,而且隨著時代的變遷也在不斷調整和變化。

出生于1968年的白巖松,畢業于北京廣播學院(今中國傳媒大學)新聞系,畢業后曾經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做了多年記者。1993年參與創辦《東方時空》,開始走進電視領域。先后主持過香港回歸、三峽大壩截流、國慶50周年慶典等大型活動。主持的節目有《焦點訪談》《新聞周刊》《新聞1+1》《感動中國》等,其睿智、生動、有趣的主持風格被觀眾喜愛,成為央視最著名的主持人之一。那么,什么是主持人的風格呢?姚喜雙先生認為,播音主持風格,就是播音員、主持人在播音創作中所體現出來的創作個性和藝術特色。它以運動的狀態貫穿播音主持創作的全過程,又以相對穩定的狀態凝結在播音主持作品上。[1]

一、白巖松主持風格分析

(一)做一個會講故事的主持人?!半S著廣播、電視、互聯網、電影、話劇等各種表現形式的興起,新的‘講故事模式逐漸取代了傳統的新聞寫作?!盵2]白巖松在《白說》里面的這段總結,概括了當下新聞寫作的新變化。作為傳媒行業的重要一環,主持人的話語系統也需要與時俱進,要做個會講故事的主持人,而不是四平八穩、呆板無趣的主持人。只有把受眾吸引過來,才能有好的傳播效果。目前很多節目由之前的制片人中心制轉為主持人中心制,主持人從一開始就參與節目的前期策劃,并進行主持詞的創作。這就對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充分考慮受眾的心理需求,周密安排節目內容。

要講好故事,就從細節入手。白巖松曾經介紹過他關注細節的一個例子。1997年在報道香港回歸的時候,白巖松一直苦于找不到合適的表達方式。在直播前兩天的一次散步中,他突然發現了一塊鐵板,在詢問了武警戰士后得知,這是香港與內地的界標,被稱為“管理線”。白巖松當時就豁然開朗,這就是要尋找的細節。他立刻協調相關部門,把直播地點改在了管理線附近,現場報道了第一輛車跨越管理線的過程。在整個香港回歸的記錄中,這組報道被深深印在觀眾心中。這就是細節的力量,細節的報道讓我們的主持更加生動,更加觸動觀眾的情感。

(二)獨特的表達方式和角度。隨著新媒體和自媒體的崛起,傳統的廣播電視媒體在新聞時效性上已經處于劣勢。面對一個新聞事件,如何去報道、如何去觀察就非常重要。在2016年6月13日的《新聞1+1》中,節目關注了中小學校園“毒跑道”的問題。白巖松在節目中提出了要對“毒跑道”“疑罪從有”的策略,主張對涉及中小學生的跑道標準要更為嚴格。白巖松還在節目中質疑相關行業標準是否滯后,我們的標準是否“達標”。當時“毒跑道”事件披露后,全國大量媒體都在報道,但是白巖松在節目中的觀察角度是獨特的,在表達方式上充滿了“白式風格”,并且體現了主持人的人文關懷,獲得了很好的傳播效果。

(三)主持風格的娛樂化元素。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大家除了關心激烈的比賽,還對白巖松的解說產生了很大興趣。其主持風格的詼諧與幽默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大家覺得一向嚴肅認真的白巖松怎么突然有了娛樂精神。其實早在2010年廣州亞運會時,“白氏解說”已經初現苗頭。到了2012年倫敦奧運會閉幕式已經日趨嫻熟。比如回顧倫敦奧運會賽況時,白巖松說:“從剛才的插播來看,中國像只得了8塊金牌,而英國像得了88塊金牌?!碑敯臀髑鍧嵐だ准{托上場時,白巖松調侃:“一個清潔工,他真的是清潔工……這是巴西的城管嗎?還真是!城管在學習跳桑巴?!盵3]在主持中融入娛樂元素也是白巖松主持風格的一個特點。在當今傳媒生態已經發生重大變化的時代,主持人的主持風格也需要更加接地氣,適當加入一些娛樂元素,會讓觀眾更容易接受。

二、白巖松主持風格的形成

主持風格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與主持人的業務能力、個人經歷、表達方式等密切相關,要形成獨特的播音主持風格,需要主持人在創作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素養。白巖松主持風格的形成,與以下一些因素關系密切。

(一)獨特的感受能力。主持人每天要面對大量的稿件,尤其是新聞節目主持人和評論員,面對的又是政策性很強的內容。如果沒有很好的理解能力,很難全面把握稿件的實質。每年的《感動中國》都是由白巖松主持,他在節目中沒有太多空洞的表達,而是從細節入手,深刻體會每一位平凡人背后不平凡的精神。并把這種感受,以平民化的語言表達出來。這種感受領悟能力,是白巖松形成自己主持風格的重要原因。

(二)語言表達能力。白巖松大學學習的是新聞專業,沒有受過完整的播音主持訓練。在剛開始進入主持崗位的時候,面臨很大的壓力。由于普通話不過關,還被臺里進行過經濟處罰。白巖松在2015年接受《藝術人生》采訪時也談到,當年在做1997年香港回歸的直播報道時,由于緊張導致語速飛快,并且控制不好節奏,別人已經聽不清楚他播報的內容。以后他就反復練習,調整心理狀態。經過長期刻苦的訓練,才有了后來流暢自如的表達。

(三)生活實踐的積累。白巖松曾經有多年的記者經歷,新聞采訪和節目策劃的經驗比較豐富,對很多基層的情況比較了解,這些經歷都對白巖松主持風格的形成有很大影響。使他在看待一個新聞事件的時候,更加深入和全面。在2016年3月15日的《新聞1+1》中,節目關注了“部長與記者”的話題。白巖松在會場的連線報道中,談到了自己對于部長主動接受媒體采訪的看法,并且結合自己采訪的見聞,介紹了設立部長通道的積極意義。正是由于有深入第一線的采訪經歷,才讓白巖松的現場報道更有針對性,更有說服力。

(四)堅持內容為王。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傳統媒體受到了很大沖擊。白巖松卻認為,我們還是要理性看待新媒體的崛起。雖然新媒體改變了我們獲得資訊的方式,但是傳統媒體還是要發揚自己的優勢,把新聞的深度與寬度做好,如果一味跟風新媒體,是沒有出路的。只有堅持內容為王,為受眾提供更加精致的傳媒產品,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

三、結語

傳媒行業的發展風起云涌,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競爭與共存將長期存在,已經到來的全媒體時代,對主持人的表達方式和視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白巖松的主持風格也是經歷了長期的積累,才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每一位播音員、主持人都應該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做一個充滿個性、有血有肉的語言傳播者,把自己鍛造成高素質的傳媒人才。

參考文獻:

[1]姚喜雙.播音主持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60.

[2]白巖松.白說[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5,119.

[3]田超.白話里約奧運[N].京華時報,2016-8-10(27).

作者簡介:

武龍飛,男,河南安陽人,工作單位:安陽師范學院傳媒學院,研究方向:廣播電視與新媒體,節目主持藝術。

猜你喜歡
白巖松分析
隱蔽失效適航要求符合性驗證分析
白巖松眼中的青春
電力系統不平衡分析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發展趨勢分析
白巖松:傳統媒體面對沖擊不必焦慮丟內容被拋棄
白巖松錯了嗎?
中西醫結合治療抑郁癥100例分析
在線教育與MOOC的比較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