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岐山縣玉米機械化收獲情況的調查與思考

2016-11-10 09:24張新忠
農機使用與維修 2016年10期
關鍵詞:收獲

張新忠

摘要:玉米機械化收獲水平仍然較低,成為制約玉米穩定生產的最為主要問題之一。通過實地專題調查,從觀念、地塊、機具、服務等現狀問題形成深入分析與思考,從技術示范創新、機具性能與提升、市場化服務、政策扶助等方面提出當前發展措施建議,以期提供討論參考。

關鍵詞:玉米機械化;收獲;問題與思考

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識碼:Adoi:10.14031/j.cnki.njwx.2016.10.015

0 引言

岐山縣地處陜西省關中西部,隸屬寶雞市。常年種植農作物75萬畝,玉米是岐山縣第二大糧食作物,年種植30萬畝左右,占全縣糧食產量的“半壁江山”。但玉米機械化收獲水平仍然較低,成為制約玉米穩定生產的最為主要問題之一。大力推進玉米機收十分緊要。為此,我們組織力量對全縣玉米機械化收獲情況做了專題調查,以期對現狀問題形成深入分析與思考,對發展措施進行科學判定和有益摸索。

1 令人鼓舞的態勢

調查表明,玉米機收解放農村勞動力,引發耕作方式變革,促進生態資源型社會建設,并且在推廣面積,機具成熟性等方面發展較快?!坝衩讬C收熱”有望到來了。

1.1 播收面積同步逐年擴長

岐山縣從2006年示范推廣玉米機械化收獲技術,機播機收同步推進,機收面積每年以5%~10%速率遞增,現占到玉米總播面積30%左右,機免耕播占玉米總播面積的63%,機免耕播為機收奠定了好基礎。

1.2 機具總量上升且性能趨優

岐山縣2006年僅有背負式玉米聯合收割機6臺,使用效果一般,再難推廣。2007—2009年,借助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主推玉米小麥兩用機,數量達到170余臺,但因機手嫌換割臺麻煩,投入作業的占不到40%。2009年以后,玉米收獲專用機因其性能逐步穩定成熟,被機手和群眾普遍接受,機器數量每年以20臺左右增加,目前已擁有80多臺,僅2013年增42臺。機型以3行為主,品牌有博遠、巨明、福格森、福田等。

1.3 機手作業有賺頭

通過走訪機手和作業季跟蹤,專用機作業成本、機手收入等方面具體情況如下:以一臺3行機為調查對象,日均作業按40畝,

平均油耗20元/畝,日耗油價值800元,機手日工資200元,機器日均折舊費42元、維修保養150元,作業成本大致每天1192元。作業費每畝按90元計算,機手日毛收入3600元、純收入2408元,作業季按15天,收獲面積800畝,一個機手一個作業季可收入36120元。

1.4 節本增效作用凸顯

從監測數據可以看出,玉米機收秸稈還田對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進增產作用明顯。玉米畝產秸稈一般在2300 kg左右,連續還田地塊10~30 cm土壤容重每厘米下降0.02 g,有機質含量增加0.15%,土壤蓄水保墑能力提高0.13個百分點。小麥穗粒數增1.1個,千粒重增1.7 g,畝增產小麥20.3 kg。從作業環節上減少了人工收獲、秸稈拉運堆朵等道工序,據調查,畝節本至少50元。

1.5 政策支持力度持續加大

農機購置補貼重點投向玉米機收,補貼總額200多萬元,補貼比例只增無減。全縣各級、各方都視玉米機收為糧食生產機械化薄弱環節,高度重視,有政策,有措施。

2 不容忽視的問題

雖然玉米機械化收獲態勢向好,但從這次調查中也看到了一些存在的問題,如不認真加以對待和解決,必將阻礙玉米機械化收獲的快速發展。

2.1 觀念差異

一部分群眾對玉米收獲機收割時“砸地”,秸稈一次還田一時難以接受,對還田后的播種方式(旋播或免耕播)心存疑慮,總認為這種耕作地沒有種好。一部分群眾認為機收價格較高,不如自己人工收割。還有一部分群眾認為種植玉米工序多比較麻煩,效益又不高,根本就不愿花錢收獲。

2.2 土地制約

據了解,全縣共9.9萬多農戶,人均土地不足1畝的占60%以上,戶均不足2畝的占40%以上 。一家一戶地塊小,且種植分散,連片面積不大,不便于機械收割。十年至少六次秋淋多雨,地墑足,土黏性大,給機械作業帶來不便。

2.3 機具性能

從結構看,大型復式高性能作業機偏少,品牌多雜,群眾認準的不突出;從作業質量跟蹤情況看,安全性,缺陷性改良的地方也不少,比如有的機械破穗較多,有的對玉米包衣粉碎效果不佳等;機具價位較高,投資回報期限長。價格適中,性能優越機械呼之未出。

2.4 服務滯后

據了解,機器售后服務一般,第一年還算可以,往后有點故障,就很難及時解決。農戶對機藝融合幾乎沒有迫切性需求,機械作業過程中機藝脫節問題突出,需要加大協作和研究。玉米收獲作業在當地作業為主,跨區作業市場還未形成。

3 依靠創新的未來

一項新技術的推廣使用需要經歷不同階段的培育發展,玉米機械化收獲技術也不例外,就岐山而言,現處在加力攻堅,迅速上升時期,更加需要以創新的觀念,從技術裝備,市場服務等方面再下功夫。

3.1 技術示范創新上再深入

(1)加強機藝融合。組成農機農藝專家團隊,專題對玉米機收創新發展戰略研討,分析制約玉米生產機械化發展問題,重點針對關中玉米標準化種植與機械化收獲技術模式,提煉適合的技術路線和技術模式,有效開展農機農藝相互融合。

(2)制定作業規范。針對玉米硬茬播種、玉米機收等玉米生產全程的播種模式、適合機收品種選擇、機具配套、作業要求等方面,制定適合當地的玉米生產標準化、機械化、現代化發展的規范,并以文件印發,加強指導,全面推進。

(3)開展示范創新??h鎮層層建立玉米機收示范基地,廣泛開展技術示范,借鑒山東等地創新示范工程做法,擴大示范規模和帶動效應。依托農機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建基地,鼓勵加快土地流轉,擴大青飼料玉米種植,改進種植結構,促進糧、經、飼調整。示范耕、種、收、運“一條龍”作業服務,加快成熟技術模式和新技術廣泛應運。

3.2 機具創新與提升上再挖潛

(1)優化機具結構。注重高效率多功能復式化、簡便節能化、智能化,突出節能環保理念,調優結構。一機多用多功能,減少作業次數,降低作業成本,無人駕駛、計畝作業質量監測等,應積極推廣應用。

(2)提升機具性能。加強聯合攻關,努力改造提升玉米收獲機性能,不斷以先進農機化技術裝備來引導玉米農藝耕作制度改革。如籽粒破碎,秸稈粉碎效果等方面的改進。

(3)優化機器配套。在大力推廣普及玉米免耕直播機基礎上發展玉米精量播種機;在發展多功能自走式玉米聯合機基礎上,引進莖穗兼收和玉米收獲籽粒機;在推進塬區適用機械同時,兼顧考慮山地丘陵適用玉米機。

3.3 市場化服務上再拓展

(1)培育跨區作業市場。針對玉米機收跨區作業市場仍未形成,單機作業不成規模,量小分散無序流動作業較普遍等問題,應類比小麥跨區作業成功方面,建立信息發布平臺,公開作業指標,創設作業環境,有效引導機車有序流動,完善發育玉米機收跨區作業市場不斷壯大。

(2)加強跟蹤售后服務。對新型玉米收獲機適應性、可靠性等方面進行跟蹤調查和質量反饋,促機器不斷改進完善。銷售機構應切實做售后服務,特別是三秋三夏農忙季,配件供應,故障維修等更要積極跟進。

(3)整合利用作業資源。鼓勵引導玉米收獲機手加入農機作業合作社或作業公司,組成作業聯盟或隊伍,使機械資源整合利用。發揮農村經紀人作用,內引外聯,讓機器有活干,讓機手閑不住,有錢賺。

3.4 行政推動政策扶助上再發力

(1)形成共識。努力形成各方共識是加快玉米機收、提高玉米生產機械化和綜合生產能力的思想基礎。應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拿在手上,用在心上。作為制約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瓶頸”問題來認識,來解決,形成合力,齊抓共管。

(2)加大扶持。從資金、項目等方面優先考慮玉米機收,多立些項目,加大政策扶持推進力度,適當提高玉米生產,機具補貼比例,盡快啟動作業燃油補助等。

(3)營造氛圍。充分利用大眾媒體廣泛宣傳基礎上,發揮微信傳播、現場會推進、典型現身說法等作用,全方位,多形式,廣途徑,創設強大輿論氛圍。

猜你喜歡
收獲
初中物理滲透科學方法教育的實踐與思考
結合自身經歷淺談考研經驗
玉米后期田間管理及收獲貯藏技術
淺析棉花高產栽培技術
計劃在前,成功一半
小討論,大收獲
在科創實驗中提升自己
語文的路上,我們攜手共進
《收獲》推出“行距”APP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