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榮荊棘路:長征舊址今與昔

2016-11-11 17:07姚瑋潔
瞭望東方周刊 2016年41期
關鍵詞:渡赤水彝人大渡河

姚瑋潔

瀘定橋邊上的22根花崗巖石柱,只留下了5位勇士的姓名

1981年7月,國際知名戰略學家布熱津斯基曾全家來華,一起赴貴州、四川重走了一段長征路。

來到大渡河時,他一度懷疑它是否真的像戰士在回憶錄中描述的那樣險象環生。然而參觀結束后,他在文中記錄:“及至親眼目擊,才知并非言過其實。這條河水深莫測,奔騰不馴……令人觸目驚心,不寒而栗……”

2016年9月底,《瞭望東方周刊》記者沿著與布熱津斯基大致相同的路線,重走了長征路中的一段。從遵義市出發,到楓香鎮、懷仁市茅臺鎮,再到習水縣土城鎮、四川涼山州石棉縣、冕寧縣,最后到甘孜州瀘定縣……淌過赤水,走進大渡河,進入彝族藏區,到達瀘定橋。

只有親身感受這一段征程,才能體會 80 年前紅軍經歷過的一切,理解長征精神對于今天的重大意義。

紀念長征中飛奪瀘定橋的壯舉給世人留下了厚重的精神財富

遵義的勁兒

一張栗黑色長方桌,圍著20把木邊藤心摺疊靠背椅,桌下的火盆似乎正或明或暗地冒著熱氣。這是遵義會議召開之處。

1934年底,中央紅軍在湘江遭遇了長征開始以來的最大損失,從86000人銳減到30000人。紅軍廣大指戰員對博古、李德等人的錯誤指揮質疑達到了頂點。在此背景下,1935年1月,遵義會議召開。

如今,懸掛在兩個壁櫥間的掛鐘不再走動,讓時間仿佛回到了81年前那個寒冬。

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開始走向成熟。

今天的遵義城,與紅軍有關的地名和建筑很多,包括紅軍橋、紅軍街、紅軍巷、紅軍學校,等等。湘江河東岸親水平臺邊,一組長達1公里的雕塑群,展現了長征路上的多場激烈戰斗。

市區,紅軍山有2000多座紅軍烈士墓,還有30米高的“紅軍烈士永垂不朽”紀念碑巍巍矗立。

遵義市委宣傳部部長周玉新對《瞭望東方周刊》介紹:“遵義有518處紅色文化資源,紅軍長征革命舊址、戰斗遺址多達62處?!?/p>

2016年十一假期期間,遵義會議紀念館共接待游客18.4萬人次,周邊紅色景區共接待游客43.5萬人次。

事實上,遵義會議還有個被很多人忽略的結果:鄧小平命運的變化。

軍旅作家王樹增在《長征》中提到,1931年鄧小平因被列入毛派陣營,被撤銷職務。1935年初,鄧小平能參加遵義會議,說明他開始重返共產黨領導層,“這一變化足以令數十年之后的中國人感到慶幸,盡管當時在柏公館二樓的那間房間里,鄧小平一直默默無聞地坐在角落里?!?/p>

20世紀80年代,這位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拉開了全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大幕。

遵義也因此受益。2015年,中國城市GDP100強排名中,貴州的貴陽、遵義均上榜。遵義更是以14.6%的增速位列全國之首。

茍壩的燈

茍壩村是隸屬于遵義市播州區楓香鎮的一個小村莊。1935年3 月 12 日的茍壩會議,進一步確立和鞏固了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

茍壩會議前兩天,毛澤東一再闡述不能硬碰硬攻打打鼓新場,但遭到不少人反對。

“散會之后,我同周恩來講,我說,不行,危險,他就動搖了,睡了一個晚上,第二天又開會,聽了我的了?!泵珴蓶|曾如此回憶。

這個過程說得如此簡約,以至于人們經常會忽略,兩人住處相距甚遠,毛澤東不得不提著馬燈,在濕漉漉的小道中走了將近一個小時。

第二天,會議聽從了毛澤東的意見,為使軍事指揮真正機動靈活,成立了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的新的“三人團”,以周恩來為團長,負責指揮全軍的軍事行動。在戰爭環境中,這是最重要的領導機構。

今天,毛澤東夜訪周恩來的道路被修成一條彎彎的水泥路。游客們拎著旅游中心提供的馬燈,同樣走過這條“毛澤東小路”,這也成了當地的特色旅游項目。

借著這盞馬燈,茍壩的旅游也變得十分火爆,高峰時期,“這里從車站出來都擠滿了人”。

茍壩不再是以往那個荒涼的小村莊,“公司+合作社+村委會+農戶”的運行方式,使得農民們可以以土地入股,平時務工、年終分紅。

2016年9月21日,俯瞰石棉縣安順場一角

赤水河的酒

赤水河為長江上游右岸支流,是四川、貴州的界河,因含沙量高而水色赤紅。

楓香鎮、茅臺鎮,都在赤水河旁。

長征專家徐占權、徐婧編著的《長征中的重大戰略抉擇》中曾寫道:“毛澤東在接見英國陸軍元帥、二戰名將蒙哥馬利時,曾深情地說: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戰役沒有什么,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筆?!?/p>

國防大學教授金一南曾如此評價這段歷史:“四渡赤水期間,紅軍戰略決策的變化是令人眼花繚亂的……所有變化的目的都是一個,為了打破敵人的圍追堵截?!?/p>

1935年1月19日,被圍追堵截的紅軍與敵軍6個團在土城交戰,失利后西撤一渡赤水,到云南東北部的扎西集結。渡河后不久,毛澤東命原路返回,二渡赤水,之后取桐梓,奪婁山關。

之后,紅軍到茅臺鎮稍作喘息,毛澤東讓主力部隊隱蔽,派一個團偽裝成大部隊繼續向西三渡赤水,假裝要打古藺。

待蔣介石將所有部隊向古藺集結時,中國革命史上最精彩的一幕發生:剛剛西渡赤水的紅軍主力,又被偷偷調回到赤水河邊,用“秘密、迅速、堅決出敵不備”的方式東向四渡。

之后,毛澤東派了一支小部隊向北來一個假突破,主力卻迅猛向南,突破了烏江,直奔貴陽,渡過金沙江。

紅軍渡過金沙江后,戰斗的主動權已不在國民黨一邊了。

赤水河此前籍籍無名,后來,其周邊的每個渡口和小鎮,皆因紅軍舉世皆驚的四渡而成為名勝,如今風光旖旎、滿目古風。

后來,這里又因美酒佳釀而蜚聲中外。重陽節氣,赤水河忽然變清,人們一次性取出幾萬噸富含礦物質的河水,與高粱小麥一起發酵,待多年后變成醇香的茅臺酒。

紅軍四渡赤水時堅決不侵犯茅臺酒窖、跟當地老百姓一起享用土豪家中的茅臺酒、用酒給傷員擦傷口、給腳腫的戰士泡腳的故事,如今也成了茅臺酒對外出售的絕佳賣點。

冕寧的彝族兄弟

雅安市冕寧縣,聚集著彝、藏、回等20多個少數民族,以彝族為主。

原本聚居于山地的彝族人,如今和漢族人一樣生活,已很難分辨。

小城街道上,有很多身穿鑲邊繡花大襟右衽上衣、戴黑色包頭的婦女。她們背著孩子在街上賣水果,當地人并不覺得違和。

但許多年前,彝人和漢人的關系,卻形同水火。

冕寧縣黨史辦主任王大釗對《瞭望東方周刊》介紹:“過去,冕寧的本地彝人常常從山中出來擄殺漢人,漢人無不言之變色?!?/p>

如果不是嚴峻的軍事形勢所迫,紅軍走不到這條路上來。金沙江的下一站是大渡河,渡河一定要穿過彝區。

最先遭遇彝人襲擊的,是趕往大渡河架設浮橋的工兵連。在“總部命令、不準開槍”的命令下,戰士們被彝人脫光了衣服、搶光了器材,只好往回走。

工兵連的戰士們情緒很大,事情反映到毛澤東那里,毛澤東表揚了戰士們執行紀律堅決。

紅軍決定派人前往談判,但無論怎么宣傳民族政策,彝民仍然擺手揮刀,不準前行。直到指揮員劉伯承和彝族首領小葉丹歃血結盟,彝人態度才有所緩和。

解放后,中國共產黨沒有忘記當地彝族人的恩情,對彝人的民族政策一以貫之。

早先,彝族被稱為“夷族”,新中國成立后,毛主席認為,“夷”有侮辱性意味,將“夷”改成“彝”,取“有米吃、有衣穿、有屋住、大步向前走”之意。

如今,幫扶少數民族及貧困地區,改善彝人、藏人生活條件,仍然是冕寧縣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大渡河的船

1935年5月24日晚上8點,順利穿越彝區的劉伯承,終于帶領軍隊,到達大渡河安順場渡口。

蔣介石聽說毛澤東選擇強渡大渡河,欣喜若狂。他認為紅軍在此“必步石達開覆轍,希各軍師鼓勵所部建立殊勛?!?/p>

太平天國時期,翼王石達開和他的4萬將士在此被困40多天,全軍覆沒,大渡河水一連幾天泛著血色。

紅軍的處境甚至比石達開更為危急,敵軍飛機在空中撒傳單:前有大渡河,后有金沙江,朱毛紅軍插翅難逃。

安順場紅軍紀念館館長宋福剛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毛澤東曾找到宋福剛爺爺的伯父宋大順詢問。這位見證過石達開覆亡的晚清秀才,憂心忡忡地說:“大軍切勿在此停留?!?/p>

紅軍不敢停留,可漲潮時300多米寬的大河怎么渡過?劉伯承命工兵連架橋,卻因河流湍急,根本無法完成。

今天的大渡河被水電站截留,只有30多米寬。即使如此,人們站在十幾米開外,仍能聽見河水轟隆隆的吼叫聲。

不能架橋,只能找船。

1935年5月25日,紅軍先遣部隊在當地船工的幫助下,冒著敵軍炮火,向北岸川軍突擊。

這次突擊,改變了紅軍的命運,也改變了當地后來的發展軌跡。

1952年,在安順場所在的石棉縣,2329名解放軍脫下軍裝,開始開采石棉礦。

新中國成立后才建縣的石棉,是全國1470個縣中唯一以礦石命名的縣。石棉縣委宣傳部長袁久勝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后來石棉礦開采枯竭,被其他礦產替代。

為了支持國家工業建設,石棉人犧牲了未來。

而并不優越的地理位置,也讓地處康定、雅安、西昌三個地震斷裂帶交匯處的石棉,經歷了“5·12”汶川地震和“4·20”雅安地震。安順場的老房子全部倒塌,全縣人民不得不兩次投入災后重建。本刊記者到達當天,石棉還發生了3.5級的小型地震。這對于當地人而言十分平常。

如今,石棉正走在經濟轉型的路上。當地依托多家網絡銷售平臺,大力推銷特色水果黃果柑。賣得好的農戶,年收入能達20萬元人民幣。

此外,當地還在努力挖掘藏彝走廊上的旅游資源。除了安順場等紅色旅游地,本刊記者到訪的蟹螺堡子,是爾蘇和木雅藏族聚居地,依然保留著原始的民族風情。

一個千瘡百孔的縣城,正漸漸發展成為雅安遠近聞名的富裕之城。

瀘定橋的勇

第一艘船渡過大渡河后,新的問題又出現了:靠僅有的船沒日沒夜渡河,全軍渡完需一個多月,而敵軍就在幾天路程之外。

從安順場集體渡江已不可能,紅軍決定兵分左縱隊和右縱隊兩路夾岸突進,沒有渡河的左縱隊沿大渡河南岸奔襲至上游,從瀘定橋過河,右縱隊則日夜渡河,在瀘定橋對岸接應。

5月28日早,日夜兼程的左縱隊突然接到上級命令,29日早晨奪下瀘定橋。這意味著20多個小時要趕240里路,途中還要與敵軍打仗。

“天黑了,下起傾盆大雨,部隊一天未吃飯,號召每人準備一個拐杖,拄拐杖,嚼生米,喝涼水前進。羊腸小道被雨水沖洗得像澆上了一層油,三步一滑,五步一跌,隊伍簡直是在滾進?!遍_國上將楊成武曾如此回憶。

29日凌晨,左縱隊如期趕到瀘定橋。前面遇到了更大的困境——這座由鐵索支撐起來的空中吊橋,橋板許多被敵軍拆去,只剩13根鐵索。

29日下午4點,在沖鋒號聲中,紅軍22名突擊隊員對瀘定橋發起了總攻。

毛澤東后來寫道:大渡橋橫鐵索寒。

很多文學作品、電視劇、舞蹈、詩歌里,都還原過飛奪瀘定橋的故事,但依然沒有身臨現場的震撼。走在架好木板的橋上,即使明知自己絕對安全,橋身的晃蕩依然令人雙腿發顫,哪怕透過木板的縫隙朝河水一望,都覺頭暈目眩。

如今,瀘定橋已經成為著名的紅色旅游景點。瀘定橋邊上的22根花崗巖石柱,只留下了5位勇士的姓名。

與其他紅色景點相比,這里周邊配套并不完善,位置更加偏遠,但依然有許多人不遠千里來到此地。

猜你喜歡
渡赤水彝人大渡河
大渡河遙想
四渡赤水:紅軍為何變得這樣靈活機動
美麗的彝人古鎮
愛父愛國抉擇之間的悲歌
淺談西南地區的太陽崇拜
紅軍渡口義務講解員
四渡赤水
南水北調西線一期工程對大渡河下游某已建水電站發電影響分析
敬拜紅軍四渡赤水遺址
名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