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哲學的自傳

2016-11-11 15:26劉群
人間 2016年27期
關鍵詞:自傳

摘要:自傳在本質上是關于自我的書寫,而哲學的最大目的是對自我的認識,以自傳文體的機巧來表現哲學觀念的意圖是一類自傳者的寫作方式,使得自傳中的哲學意味濃厚,而白哲學的自傳表現卻又是淺顯易懂,奧古斯丁的《懺悔錄》就是屬于這一類,他用自傳的手段來表現自己的宗教哲學觀念,反過來又以他的宗教哲學觀念來觀照自己的生平,兩者和諧地統一在一起,奧古斯丁的自傳書寫和哲學思考是同步的。

關鍵詞:奧古斯??;自傳;哲學性

中圖分類號:B22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018-02

西歐現在一般用于“自傳”語義的autobiography 一詞,其實并不久遠。羅伯特·弗爾肯夫利克在他所編的《自傳文化》一書的開頭認為,1786年,“Autobiography Narrative”這一形容詞最早出現,而autobiography以及它的同義詞self-biography,18世紀后半葉在英國、德國偶或一見,法國則更遲,19世紀30年代才開始使用。這一語匯于1800年前后出現,應該與自傳的概念本身在當時已得到確定有關。據中川久定的研究,以盧梭為先導的歐洲近代自傳,形成于18世紀末至19世紀前半葉,這和autobiography一詞的出現,適相吻合。西方學術界關于自傳的定義,有過幾個比較有影響的描述,德國學者喬奇·米希認為“只能概括‘自傳一詞的含義來給它定義——由一個人自己(auto-)來描述(graphy)此人的一生”,這是對自傳的一個非常傳統的定義。法國學者菲力浦·勒熱納在他的《自傳契約》中把自傳定義為定義:“某人以自己的生活為素材用散文體寫成的后視性敘事,它強調作者的個人生活,尤其是其人格的歷史?!边@是嚴格意義上的現代自傳內涵,并指出了“現代自傳”的主要特征,或者說是讀者對自傳這一文體或體裁的就其所論述的內容的期待,大體是自傳者用回顧性的視野來記錄自己的生活的一種方式和手段,這是我們閱讀自傳文本通常從文字本身就能看到的內容。楊正潤先生認為“自傳的本質是對生平的回顧性敘述”,說到底是出于自我表達的欲望,從自己的個人生活中來傳達自己的價值取向、道德觀念、思想理念、身份認定等等,這基于一個內在自我探討與自我思考的基礎,也就是對自己的認識與界定問題。

“哲學”的英文寫作為Philosophy,其詞源為希臘文philosophia,據說是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最早創造這個詞,意為“愛智慧”。19世紀經日本學者西周用漢字譯之為“哲學”,1896年再經黃遵憲借用這個日本澤名,之后便在中國流行并通用?!皭壑腔邸庇醚潘关悹査沟脑捳f,“哲學家就意味著追求”,其最大的智慧,莫過于對人自身的認知,所以古希臘神廟的箴言“認識你自己”(Know Thyself)在后世廣為傳布和承繼。同時黑格爾又說:“(哲學)它是最盛開的花朵。它是精神的整個形態的概念,它是整個客觀環境的自覺和精神本質,它是時代的精神、作為自己正在思維的精神?!北容^自學地把哲學與生活世界聯結起來了,胡塞爾則認為生活世界是哲學的“一個持久的有效性的基礎,一個不言而喻的一勞永逸的源泉”,所以,“生活世界問題與其是一個局部問題倒不如說是一個哲學的普遍問題”。在此意義上說,哲學與自傳有著密不可分的親緣關系,正如史密斯所說的,“在文學性文類中,沒有什么比自傳更接近于哲學了?!睂Υ?,德里達也有過類似的表達,“對我來說,哲學,至少是學術性的哲學,一直服務于回憶的這一自傳性藍圖?!倍岵筛前颜軐W說成是自傳的自我剖析,“漸漸地,我弄清楚迄今為止每種偉大的哲學是什么了:它們是作者的個人自白,以及某種無意識的和未被覺察的回憶?!庇纱苏軐W與自傳是有著隱秘的關系的。

奧古斯丁是西方自傳這一體裁的開拓者,他的《懺悔錄》在西方自傳史中建立了影響深遠的宗教懺悔傳統,同時富有濃厚的哲學意味,尤其是有著宗教哲學的內蘊,從形式到內容,以自傳的表層結構來指向進而闡釋奧古斯丁的宗教哲學內涵,也就是說他的自傳經歷與他的哲學理念是高度統一的。奧古斯丁的《懺悔錄》一方面是一部自傳,他在這本書中講述了自己從出生到三十三歲的生活經歷,主要是從卷一到卷九。同時,奧古斯丁的《懺悔錄》另一方面又是一部偉大的宗教哲學著作,即基督教哲學,他在此書中講述了皈依上帝的心路歷程,這里主要是從卷十開始,是奧古斯丁所作的宗教哲學思考。

基于如此的文本結構特征,《懺悔錄》的自傳性意味不可必免地會受到質疑,如法國歷史學家馬洛就指出,在《懺悔錄》中,“自傳部分… …只占了十三卷中的九卷。在卷十中,我們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那不再是歷史的,而是教義的階段;奧古斯丁不再敘述他過去的生活,而是分析他在寫作時的思想狀態。從卷十一開始,闡述又生硬地跳入另一個領域:最后三卷實際上不過是對《創世記》第一章的寓意性評注… …是一篇可以獨立成章發表的論文?!比黄渌麑W者卻不這樣看待,沃特認為,“奧古斯丁的《懺悔錄》是在一個三維框架內展開:時間、空間和永恒。這些維度產生了傳主運思的三個軸線,而且每一個軸線都展現了完全相反的兩個方向。奧古斯丁生活的時間方面是向前和向后運動的;其存在的空間方面指向外

部和內部;其生活于其中的永恒層面則上下延展。當這些軸線匯聚在一起時,對于他本人和他的讀者來說,便確立了一個其生活和思想被加以展現的地方?!比绻珪幵谶@樣的一個框架內來思考,那么“從文本的前九卷到后四卷,奧古斯丁并沒有用純粹的反思取代描述的存在,而仍然處于一種朝圣之旅,只是這一歷程最初傾向經驗,然后傾向反思而已。這表明在一個寬泛的意義上,《懺悔錄》確實是一部自傳?!倍J識自我,則是自傳這一文體的最大的目的所在。

奧古斯丁的《懺悔錄》是以懺悔為題的,而在行文中也有著無處不在的懺悔話語與懺悔意識,如在卷一開篇:“一個人,愛造物中渺小的一分子,愿意贊頌你;這人遍體帶著死亡,遍體帶著罪惡的證據,遍體證明‘你拒絕驕傲的人?!碧拐\地訴說自己是有罪惡的,自己是個傲慢的人,而這些在基督教中認為是有罪,需要向上帝懺悔,這給全書定下一個懺悔的基調。那懺悔從何而來,也就是說奧古斯丁為何要在書本進行懺悔,從他自己還是胚胎開始,從幼年、童年、青年再到壯年,都在虔誠地認罪,這是因為奧古斯丁深刻的原罪觀念,可以說“原罪說”在奧古斯丁這兒得到了極大的闡釋與論述。奧古斯丁的“原罪說”來自于基督教使徒保羅《羅馬書》的“原罪”教義?!杜f約》和福音書中雖有不少“人皆有罪”、“全然敗壞”的啟示,但沒有明確的“原罪”觀念。保羅也沒有使用“原罪”這一術語,他在《羅馬書》第5章中論述人在上帝面前犯罪的原因和后果,被后世稱作“原罪”說?!霸铩敝白铩?(sin)指人類之罪,“原”(original)可以指“起源”,也可以指“原因”。所謂原罪,即背負在所有人類身上的揮之不去、逃之不脫的人類始祖的第一樁罪。由于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里濫用上帝所賦予的自由意志違背上帝的規定,在蛇的引誘下偷吃了知識禁果,從那一刻起邪惡便產生,人類的罪孽便通過血緣關系世世代代傳承下來,所以每個人都背負著原罪的沉重鎖鏈。然而又如何獲得到救贖呢?奧古斯丁這樣說道,“‘誰能挽救他脫離死亡的肉體?只有憑借你的恩寵”,恩寵即為恩典,來自上帝的恩典,信仰上帝,這是奧古斯丁要在《懺悔錄》中傳達的基督教哲學信念。

“在某種意義上講,一切哲學都是自傳?!课徽苋硕贾皇怯幸鉄o意地用普遍形式表達自己帶有個人氣質的世界觀,就好比那些易怒者世界的中心就是憤怒一樣?!热舨豢紤]與愛智活動關系密切的個人活動,就根本無法思索哲學?!弊鳛檎軐W的自傳,它有著它的特征和功能,如“自我認知”、“自我解釋”和“自我評價”,其中的生平、敘述方式等等都應當服務于其哲學的目的,它有著諸如道德指引、安慰、辯解、懺悔以及對人之所以為人的探究等的功能,這正是吸引讀者的地方,而自傳的意義,其實就是指個體自我背后的人性,突出了其蘊涵的普遍性。奧古斯丁的《懺悔錄》是自傳文本的形式與自傳者宗教哲學思想的結合,他自傳的外殼來表達自己的宗教觀、世界觀,積極進行著哲學思考,如他用自己的自傳呈現了“懺悔”、“原罪”、“恩典”等的哲學理念與皈依上帝的人生狀態,《懺悔錄》整部書都處于思考中,且是用自己生活中通俗的言行事例的方式來闡釋其深刻的宗教哲學理念,力圖認識自己的生命與精神,他的寫作與其身體、生命和精神相依,可以看出奧古斯丁的上帝意識和觀念對他的基督教哲學思想的影響與滲透。

就《懺悔錄》本身的內容而言,奧古斯丁描寫了自己的生平,但他關注的不是自己的生命中發生了什么,而是自己生平的意義,這意義就體現與上帝的這種關系上。如米什所說,“這部著作并不是對一個名叫奧古斯丁的人的生平歷史的簡單復現,它意在使人們感到在心上帝與靈魂的真實關系為基礎的一個個體的生命進程中,什么真實地發生了”。在這里,自傳者不太去關注“事實真實”,卻是注重“個人真實”乃至“哲學真實”,因為奧古斯丁關注的是內在自我與精神歷程,他的生平歷史就是失落——尋找——懺悔——重返的過程,這使得奧古斯丁的生平超越了普通的歷史記述而具有了宗教意義和哲學意義,也就是說奧古斯丁的個人體驗是真實的,他的宗教哲學探索是真實的,這使得自傳不再是瑣碎的事實,而是要傳達更普遍更深刻的意圖,超越了簡單的事實本身,體現了自傳者的個人價值與哲學價值,是自傳背后一種較為嚴肅的信念,“一部自傳如果寫得像寓言一樣,就絕不是非哲學性質的,恰恰相反,它可以成為有效哲學的榜樣?!边@樣,奧古斯丁把個體生活——從梨樹下的犯罪到無花果樹下頓悟——化成哲學寓言和宗教寓言的啟示錄,用它來表達其宗教哲學理念,自傳就有了人類自傳的普遍意義,是一種典范的人生歷程,一種符合與遵循信仰上帝的規律歷程,也就把自我的人生與哲學的思辨相互打通,相互聯系起來,賦予自己的人生以基督教哲學的意義。

哲人以自我經歷和人生體驗為人性樣本,以更加超然、智慧的姿態來建構其哲學模式,同時在建構過程中將自我形象定格。在這個意義上說,哲學與自傳如此緊密地編織在了一起,哲人因自傳或自傳性而貼近人性或宗教,自傳因哲學思想而便愈發深邃。而在《懺悔錄》中,奧古斯丁把哲學家觀念、人生歷程與自傳文本和諧有機地統一在一起,無法分割。奧古斯丁的一生就是一種宗教哲學式生存,又以這種生存方式來反過來塑造自我。

作者簡介:劉群(1989-),女,漢族,江西吉安人,文學研究生在讀,江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研究方向,歐美文學。

猜你喜歡
自傳
陳獨秀的自傳緣何戛然而止
好好活著
云的自傳
《李敖自傳》
中國女性運動員自我身份構建
淺析莫迪亞諾作品中的自我虛構
諾貝爾的自傳
邵洵美主編“自傳叢書”始末
自傳識人
《懺悔錄》的直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