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極老齡化”中的社區居民自治與社區鄰里網絡的構建

2016-11-11 15:34王宇婷
人間 2016年27期
關鍵詞:積極老齡化

摘要:“老齡化”逐漸成為社會所關注的焦點,受傳統文化觀念、老年福利制度、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國空巢老人普遍選擇在社區生活的居家養老方式。上世紀80年代開始實行的“獨生子女”政策,加強了家庭空巢化趨勢。而現代社會給年輕人的壓力與日俱增,社區照顧模式顯得格外重要。

關鍵詞:積極老齡化;社區照顧;支持網絡

中圖分類號:G9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036-01

一、研究背景

A社區是一個老齡化程度相對較高的社區,而社區工作中老年社工又是工作中的重點。其中,該社區所在街道干部提出推行“社區居民自治”的工作理念。2015年我國空巢老人占老年人總數的一半,其中,獨居老人占老年人總數的近10%,僅與配偶居住的老人占41.9%。上由于子女不在身邊,他們在日常生活、醫療護理、精神慰藉等方面都存在著巨大的服務需求。而就社區目前的工作范疇和服務能力來看,并不能為空巢老人提供足夠的日間照料與精神慰藉。在新形勢下,如何有效地引導社區居民有序參與社區公共事務和基層社區治理,已然成為推進居民自治的關鍵所在。

二、相關概念定義與服務對象的分析

積極老齡化強調注重老年人的有質量的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有學者認為,積極老齡化是針對個人、家庭成員和社會三個層面而言的。對于個人來說,積極老齡化是指進入老年的人享有充實的生活(包括健康、安全和積極參與經濟、社會、文化和政治生活);對于社會和家庭來說,幫助老人盡可能長期低不依賴他人,延長其余的健康期和自立期。作為社會工作者,應該積極發掘老年人自身的優勢和價值,以便能讓老年人在適應社會生活中更好的適應自我角色的轉變。社區自治是推動居民參與中的最高層次與參與形式。是社區自我決定什么是本社區最重要、需解決的事務,應該何時展開討論并制定解決方案。這種參與形式,注重“自下而上”的推動模式。社區參與的層次越高、越能夠充分反映社區居民的意見。

A社區,老齡化程度較高,該社區工作主要以老年社會工作為主。該社區居民參與度不高,因為老年人不知道參與的意義和價值。老年人的普遍文化程度教高,半數以上的老年人在高中及以上的文化水平,除此之外老人們身體狀況普遍良好,但經過社工人員發現老人們的生活幸福指數不高,普遍反應晚年生活過于空洞乏味。

三、 服務計劃

(一)前期計劃。

1.社區走訪調研通過聽取社區匯報、實地走訪、老人座談、問卷調查等多種方式,收集服務相關信息和做出需求評估。2.通過座談會等方式向A社區老人代表介紹活動形式和目的意義,征詢老人意見建議,發揮老人在社區中的領袖魅力,獲得老人的支持和協助。3.開展問卷調查,集中收集老人在年齡分布、性別構成、身體健康狀況、職業經歷等基本信息,重點評估小區老人退休后的生活狀況及服務需求。4.向小區老人代表詳細說明工作的目的意圖、服務開展的過程、進一步穩固專業關系。

(二)中期計劃。

1.長期有序的社區照顧;社區采取居家照顧為基礎,與街道合作開辦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并長期建立有效的志愿者庫。除此之外,通過招聘和培訓,計劃一支多人擁有中級社工師、助理社工師、心理咨詢師、中級護老員等從業資格的專業服務隊伍。2.構建“三社聯動”新格局,豐富社區自治主體;“社區 + 社區社會組織 + 社會工作者”三者之間共同發展來營建社區居民自治空間,通過增加居民自治主體來促進居民自治發展。其中社區是居民自治的平臺,社會組織是社區居民的主要中介,社會工作者則是具體自治活動的推動人。社區在做關于社區建設的時候充分考慮居民的意見,采用協商的形式而非僅僅是告知。社會工作者可以針對需求整合社區內外資源,綜合運用社會工作理念、工作方法與技巧開展服務。3.構建鄰里互助支持網絡;開展小組,增強居民間互動關系;通過分享自我“積極老齡化”晚年生活,從而帶給小組其他人支持,形成互幫互助的小組,構建積極有效的支持網絡。4.大型活動,增強社區凝聚力;在恰當的節日聯合各方舉辦社區大型活動,宣傳社區文化,營造有序、和諧、團結的社區氛圍。通過大型活動,宣傳公民意識和價值,也可以在活動中表彰和評比,通過多樣的活動形式促進社區居民各種社會支持網絡的構建,從而可以通過樹立典范,宣傳良好公民的行為。

四、后期結束

(一)評估。

第一,經費的報銷。社工人員應主動了解經費使用情況和報銷審核程序,在服務結束后盡快處理經費報銷的事宜,另一方面也通過財務的透明來增強服務的公信力。第二,對服務資料檔案進行及時歸檔處理。包括社區前期調研、中期方案執行和后期效果評估。第三,及時做出表彰活動。通過表彰激勵服務人員,從而也能讓其他志愿者或工作人員及時反思,并且對本人的工作有客觀的評價。第四,對服務成效進行評估。主要包含對服務過程評估和服務結果評估。

(二)反思。

首先,開展活動方面應該注意考慮老年群體的特殊情況,在開展服務時應該注重特殊群體的訴求,盡力讓社區內所有的居民都能參與到社區自治中,都能在社區參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其次,在推行居民自治模式中,應該注重多方的協調配合。居民自治畢竟是自下而上的模式,非官方、專業團隊,應該在推行中也注重聽取和吸取專家意見、優秀社區典范的建議和經驗。最后,在開始建立社區鄰里支持網絡時,應該不僅僅注重新支持網絡的構建,也應該注重已經有的鄰里關系網絡,從而進一步強化和支持使之成為鄰里支持網絡,同時不斷鞏固已有的支持關系。

參考文獻:

[1]梅陳玉嬋,等著.老年社會工作[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9:8.

[2]王樹新.北京市人口老齡化與積極老齡化.2003.

[3]王育忠.關于健康老齡化與積極老齡化的思考.2010

[4]陳偉東.鄰里網絡:自組織的社會結構—解讀城市社區自治的一種分析框架.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第2期

[5]葉南客,陳金誠 我國“三社聯動的模式選擇與策略研究[J].南京社會科學,2010(12).75 - 80.

作者簡介:王宇婷(1993.10-),女,漢族,甘肅蘭州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2年級社會工作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益慈善。

猜你喜歡
積極老齡化
老年人社會參與行為的實證研究與反思
國際城市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行動經驗及啟示
“積極老齡化”視角下的現代城市養老居住模式研究
互助養老新模式唱響最美“夕陽紅”
老年教育發展的新路徑探究:媒體開辦老年教育
積極老齡化視角下的酒店營銷創新研究
“積極老齡化”理念下的社區居家養老與彈性應對策略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社區老年教育問題研究
積極老齡化視野下的老年體育發展對策
積極老齡化面臨的問題及其實施途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