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隔離中的安全問題

2016-11-11 15:45伏曉燕
人間 2016年27期
關鍵詞:隔離校車安全

摘要:從2007年到2011年,我國各大新聞媒體紛紛報道多起幼兒園校車事故所導致幼兒死亡的消息,其中相當一部分并非交通事故,而是幼兒園工作者有意或無意將校車作為幼兒隔離場所導致幼兒窒息死亡。本文以系列校車事故為起點,就幼兒隔離中的安全問題給出一些建議,提出了實施隔離時必須遵守的安全原則,即不得將危險的場所作為隔離地點,隔離的時間要短,隔離時應當有成人的監護。

關鍵詞:幼兒;隔離;安全;校車

中圖分類號:G61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061-01

一、不當隔離釀成的慘劇和副作用

隨著我國城市化的步伐,幼兒教育在近些年得到了大面積普及,普及范圍甚至覆蓋到了鄉村。從教育普及的角度講這是一件好事,但是普及并不能保證優質,一些地區以盈利為目的,在沒有獲得政府許可,設施不達標的情況下大辦幼兒教育,尤其是其師資水平低下。這些因素成為幼兒教育中的安全隱患,其中由于濫用隔離措施而導致的悲劇尤其多。隔離方法用于兒童表現某種不良行為時,及時撤除其正在享用的正強化物以阻止或削弱其此種不良行為的再現,或把個體轉移到正強化物較少的環境中去,以降低不良行為出現率。隔離是行為矯正的重要方法之一,強調通過暫時的分隔,使個體行為得以冷處理,減少沖突和防止問題的進一步惡化。但是隔離方法使用不當就會釀成慘劇,我們先看以下三個案例:

案例1:2011年9月13日,荊州市兩名年齡不到4歲的幼兒,被幼兒園校車接到幼兒園門口后,竟被司機和接車老師遺忘在校車上。當日,荊州市的氣溫高達31℃。在校車內悶了8個小時后,兩名幼兒的遺體才被發現。

案例2:2007年8月8日早,一名兒童吳某被家長送上山東某幼兒園接送孩子的校車。校車到了幼兒園后,因車上嬉戲被老師訓斥的吳某沒敢下車,老師下車站隊后也沒有清點人數。下午5點多鐘,才發現吳某已倒在校車內的地板上。

案例3:2007年9月17日,2歲半的邱某被悶死在東莞大朗鎮某中英文幼兒園的校車內,懷疑跟車教師為懲罰孩子而關其在車內致死。經查實發現該幼兒園是屬于無證辦學。

這三個案例的程度雖然不同,但是都是不當使用隔離釀成了幼兒死亡的慘劇。最共同特點都是教師及工作人員有意或無意中將校車作為隔離幼兒的場所。在隔離過程中忽略了隔離的條件,在行為管理中沒有明確目標,而是盲目進行,同時又缺乏有效的監督措施。這一做法在多個層面上違背了隔離的基本要求,如沒有明確的目的性、隔離地點選擇的錯誤、隔離時間的失控、隔離時無監管人員等,從而導致了這樣嚴重的后果。在第一個案例中因為教師的疏忽將孩子遺忘在車上致其死亡,屬無意隔離;第二個案例是由于教師的訓斥導致孩子沒有下車,教師也沒有清點人數,屬于無意和懲罰間接導致的結果;第三個案例屬于隔離直接或間接造成的死亡。

事實上,不當隔離即便不會導致死亡慘劇慘劇也具有很多副作用,因為幼兒很難區分懲罰和不當隔離。首先超負荷的隔離可引起幼兒不良的情緒反應,超負荷的隔離使教師和幼兒都感受到強烈的情緒波動,引起他們的情緒反應,例如相互感覺自尊受到侮辱,因此產生仇恨,會對身心帶來很大的影響。其次,隔離的實施者、實施隔離的環境等因素往往被納入到隔離的刺激情境中去,被隔離的有人有可能產生對環境中一些中性刺激的厭惡,變得性格孤僻。再次,隔離容易導致使用者上癮,隔離是幼教老師解決問題最直接的手段,見效快,但實際上維持效果不佳,通常被隔離者是憚于隔離本身,往往是好了傷疤忘了疼。而管理者往往只看到隔離的即時效果,因而傾向于無條件的使用隔離。最后,隔離只能抑制舊行為,并不建立新行為,從行為矯正的目標上看,形成良好行為與矯正問題行為同等重要,但隔離則只能抑制舊行為,并不能幫助個體建立新行為。因此懲罰總體上是消極的管理方法,在使用時應謹慎。

二、隔離中必須遵守的原則

隔離是行為矯正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目的是降低不良行為出現率,但是隔離是有條件的。如果忽視了這些條件,隔離會變為懲罰,其結果甚至會更加嚴重。我們認為實施隔離所滿足的條件有主要有以下幾條:

第一,在實施隔離時明確要求不得將危險的場所作為隔離地點,例如有高中墜物危險的地方不得用來隔離;空氣質量差,有污濁氣味的地方,諸如垃圾處理地和廁所都不可以用來隔離;高溫、暴曬地不能作為隔離地點,案例中的校車就屬于空氣不暢通并且是高溫地點。娃娃車本身的空間是密閉式設計,利用空調設備來調節車內空氣和溫度,然而對靜止密閉的車子而言,不但沒有大量的空氣流經車體帶走熱量,加上陽光直接射入車內的輻射熱,在車內急速積聚,造成高溫可達室外溫度的兩倍以上。[1]總之所有存在安全隱患的地方都不能最為隔離地點,而最容易被忽視的就是高溫地方和空氣不暢通的地方。

第二,隔離的時間應該在幾分鐘,最長不超過半小時。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因為幼兒身心才開始發育,我們決不能用青少年的體格標準來要求他們,特別是幼兒的忍耐力是十分低的,因此隔離時間十分重要,專家建議隔離只要幾分鐘達到目的就可以,隔離是件最長不能超過半小時。在前文的案例中我們看到隔離時間基本上長達8個小時,8小時不要說在炎熱的校車,即便是在家中也早已過了用餐的時間間隔,身體弱小的幼兒根本無法承受這么長時間不食不飲。

第三,隔離時應當有成人的監護。即便是在符合條件的地方進行隔離,即便是短暫時間的隔離,幼兒的整個隔離過程還是要有成人對被隔離孩子進行監護,防止意外發生,因為幼兒年紀太小缺乏基本的自我保護能力。成人監護的另一個作用是進行觀察,當兒童行為符合要求時,應當立即取消隔離。

三、小結

隔離是有效的行為矯正方法之一,但是經過以上論述我們發現,將校車作為隔離場所是違反行為矯正原則的。第一,校車被當做隔離場所的時候其窗戶和空調往往是關閉的,空氣不暢通,溫度極高,因此是危險場所;第二,事故中最致命的因素是幼兒被隔離以后,教師或負責人由于疏忽竟然忘記了時間,可見在校車隔離很容易導致被遺忘,其隔離時間遠遠超過半小時。第三,一般情況下教師只是將孩子關到校車內,并沒有成人監護。不論是因為懲罰幼兒還是因為疏忽導致將幼兒關在車內,客觀上導致了對幼兒的隔離,應當加強對幼兒園教職員工的教育,使其掌握行為矯正中隔離法,正確、規范地對幼兒及教師自身行為進行控制。[1]

參考文獻:

[1]蘭繼軍,焦武萍,許渭生,“隔離”現象與幼兒園校車安全事故,《公共安全》,2010.3.

作者簡介:伏曉燕(1964-)女,漢族,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吉縣幼兒園教師。

猜你喜歡
隔離校車安全
雙峰:校車集體“體檢”
第一個上校車的人
坐校車
中學生英語·中考指導版(2008年12期)2008-01-2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