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創新性教學的策略與實踐

2016-11-11 16:13王艷華
人間 2016年27期
關鍵詞:創新性教學小學數學策略

王艷華

摘要:小學數學創新性教學的一般策略和創新性教學的課堂教學策略是要營造自由安全的教學氛圍和環境,要為學生提供主動探究,獨立學習的時空,創設創新性的問題情境要注意從多方位、多角度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性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119-01

一、創新性教學的課堂教學策略

在創新性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除了要遵循創新性教學原則外,還要采用一些具體的策略,以營造一種創新性的氛圍,保證創新性教學目標的實現。

(一)營造自由安全的教學氛圍和環境。

心理學研究和實踐證明,自由、寬松、安全的氣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發揮。我們說教育可以成為創新的搖籃,也可能成為創新的墳墓。那種不民主的、壓抑的教學氣氛是窒息創新火花的主要因素。在課堂教學中對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行為,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身上蘊藏的積極因素,并加以熱心的愛護和保護,包括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精神和創造性的品質。要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思維。要對學生的創新成果給予積極的肯定和扶持,鼓勵他們努力探索、努力發現、努力創造。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營造自由、安全的教學氣氛的前提,而改善師生關系關鍵在教師,在于教師的教育觀念。

(二)為學生提供主動探究、獨立學習的時空。

學生的創新能力并不是教師教出來的,而是通過學生自己不斷地探究、體驗而形成的。而目前的課堂教學普遍存在教師“一言堂”“滿堂灌”“滿堂問”的現象,這種課堂表面看來熱鬧非凡,但實際上絕大多數學生沒有機會參與教學,只是少數學生能夠呼應教師教學。這種教學是絕對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的。因此必須從根本上改變目前的課堂教學現狀,最大限度地把時間與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在主動探究,獨立學習中逐漸形成創新能力。能否最大限度地把時間與空間還給學生決不是個簡單的方法問題,而是關系到能否在教學中真正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的根本問題,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三)創設創新性的問題情境。

創新源于問題解決,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離不開一定的問題情境。問題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創設的圍繞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而形成的一種氛圍。問題情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見,而問題意識是創新的前提,如何創設問題情境呢?其基本程序是:1.參照課程標準,確定教學目標;2.辨別能夠達到這些教學目標的問題,也就是思考借助哪些問題可以達到這些預定教學目標;3.思考問題的背后有什么事實和包含什么樣的觀念,學生已有的經驗中是否有了對這個問題的初步認識,問題涉及的內容是否屬于課程標準的重點;4.從這種分析和

評斷出發,為學生提供不同的材料供他們探究;5.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自主地進行探究;6.從對問題的理解出發去解決預設的問題。在創新性教學中,更重要的是教師要鼓勵和教會學生自我提問,自我提問就像指南針一樣能不斷地為學生的思維之舟指明航向。

(四)注意從多方位、多角度進行思維訓練。

創造性思維是多種思維形式的綜合體,我們不能簡單地把創造性思維等同于發散思維或者是別的什么思維,創新的過程既需要改建散思維,也需要聚合思維;既需要抽象思維,也需要形象思維;既需要直覺思維,又需要分析思維。任何一種創新都不是單一思維方式所能達到的。阿基米德定律的發現決不僅僅是憑著阿基米德瞬間的頓悟,瞬間的頓悟為他開啟了思維之門,接著的是嚴謹的邏輯思維。因此;在創新性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注意從多方位、多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思維。除了讓學生知道“是什么”之外,還要讓學生思考“還能夠是什么”,除了訓練嚴謹的邏輯思維外,還要創設情境,提供材料,訓練學生的直覺思維、多形象思維。

二、課堂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重視學生的直接嘗試,引發刨新。

小學生已有的數學認知結構和生活經驗為獨自探索解決數學問題提供了可能,也為創新奠定了基礎。在例題教學中,尤其是延伸式或難度不大的例題教學時,直接讓學生嘗試解決,可提供巨大的探索時間與空間,防止教材示范、教師講解對學生思維的抑制、定勢,對訓練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大有裨益的。消除學生的依賴心理,既培養了學生進取、自信的精神,又能拓展思維空間,培養思維的創造性。

(二)誘導觀察想像,學會創新。

想像力是創造發明中實在的因素,豐富的想像是創造的翅膀。為此,要引導學生有計劃、有目的地觀察,并在觀察中利用大腦中儲存的信息,展開豐富、大膽的想像,可誘發創新思維的發生。借助觀察、想像,用運動變化的觀點,創造性地溝通不同問題之間的內在關系,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鼓勵質疑問難,培養創新。

“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問題是推動創新的原動力,鼓勵學生提問是培養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數學課堂教學要鼓勵學生奇思異想,即使提出荒唐和不恰當的問題,也不應批評,而應給予積極的評價,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和自信。因為靈感和創造常常孕育在異想天

開之中。例如,在教學求36和24的最小公倍數時,用短除法求解為:2×2×3×3×2=72。有個學生提出求36和24的最小公倍數能否用36×2或24×37問題一提出,立刻引來同學們議論紛紛;有的認為這是不正確的,有的認為正確;有的認為是巧合。教師及時表揚了這位同學不迷信教材、教師敢于發現、提出問題然后引導學生結合短除法分析,探求出求兩個數最小公倍數更加簡捷的算法,即:用其中一個數去乘另一個數獨有的質數。這樣通過引導學生生疑、議疑、釋疑,促進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總之,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使命,既要大膽改革數學課堂教學,為學生創新提供有利的情境,又要增強學生的創新觀念。樹立人人都能創新的意識,把自主探索數學問題的權利留給學生;在對數學知識實現再創造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數學素質。

猜你喜歡
創新性教學小學數學策略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創新精神
淺談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創新精神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農村體育健康課中創新性教學的探索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