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探析

2016-11-11 16:40李婧王一
人間 2016年27期
關鍵詞: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高校

李婧++王一

摘要:知識經濟的發展使全球化進程加快,多元文化時代格局逐步形成。在多種文化的碰撞與交融各類文化思潮的洗禮與沖擊之下,到處都正彌漫著濃郁的“文化情結”文化的反思與重建。這種反思與重建蘊含著世紀更迭之際人類文化價值觀念的巨大變革。作為思想與文化的發祥地的大學校園同樣經受著這場文化浪潮的沖刷與滌蕩。高校校園文化價值取向的偏失、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形式主義、高校校園文化發展中的封閉性等諸多問題,面對世界范圍內的“文化情結”日漸突顯,有關校園文化內涵、建構問題越來越吸引著理論與實踐界的關注,校園文化越來越成為高等教育發展、成為學校與社會互動的重要話題。

關鍵詞:高校;校園文化;校園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178-01

一、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及主要問題

(一)校園文化價值取向的偏失。

校園文化價值取向所反映的是校園人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價值觀念,它也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內容,在我們的大學校園里,從文化管理部門的宣傳部到基層各院系、各學生社團,無論是廣播通訊、校報雜志、宣傳櫥窗、校園網等具體的宣傳方式,還是其日?;顒訜o論是其指導思想,還是直接目的,大都與政治緊密相關,正因為如此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被大力弘揚,黨的方針政策、國家的法律法規被一次次宣講,校園文化才沒有偏離正確的發展方向。當然,適度的政治文化對于校園文化的健康發展十分必要,但在校園多元文化中過分突出政治文化,將導致校園文化形式內容的單調、僵化和結構的畸形,最終阻礙校園文化的深層發展。其次,重物質文化建設,輕精神文化建設。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趨向功利主義、物質主義,側重于校園物質文化,不僅會影響其他方面的正常建設,也會影響校園文化的整體協調,導致其發展結構的不合理,這樣的校園文化是不完整的。

(二)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形式主義。

領導工作的形式主義。在實際工作中,部分學校領導官僚主義作風嚴重,平時對校園文化建設工作不聞不問,遇到上級部門檢查便貼上幾條標語,拉出兩道大字橫幅來應付,上報的材料更是夸大其辭、灌足水分;校園文化建設領導小組也是應急而設,時聚時散,聚時少散時多,同時學生社團活動也存在形式主義,由于許多學生社團缺乏嚴密的監管機制,而且當前社團經費基本靠成員集資,實行自負盈虧的方式,為了擴充經費,各社團只是注重自身的宣傳,把活動宗旨和內容吹得天花亂墜,以盡可能多地吸收會員,吸納資金為目的社團活動的開展并未做到有始有終,這樣不僅不利于社團工作的開展還嚴重地影響了社團的形象,也嚴重違背了建立社團的初衷,抱著這樣的心態辦社團,活動的質量、活動的效果自然難以得到保障。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不是幾次活動,幾場比賽能解決問題的,高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普遍注重抓節日活動及比賽這個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環節,往往不能形成穩定的氛圍,這是由學校沒有計劃,沒有整體安排,系統規劃等原因造成的,究其原因,還在于許多高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上存在形式主義思想。如抓節日活動己經成為普遍的社會現象:學雷鋒活動3月5日開展,3月12日要綠化種樹,在3月15日要打假,到9月10日老師講臺上擺滿了鮮花和禮物…我國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正逐步沾染這種敷衍的陋習,使各種校園文化活動脫離了其原本意圖和宗旨而流于形式,校園文化活動的形式主義必須加以克服,因為它難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優良的校風是長期教育和培養的結果,只有持之以恒,鍥而不舍,刁一能見成效,形成學校穩定的精神風貌和校風特色。

(三)校園文化發展中的封閉性。

校園文化作為一種先進的文化形式是具有開放性的,積極開展校際交流是其發展的基本要求,校園文化的校際交流從地域上分國際交流和國內交流兩個方面。我國校園文化的國際交流在改革開放后就開始了,而且發展迅速。但是,由于意識形態方面的差異,人生觀、價值觀不同,我們對這種文化的交流還是持保守的態度再加上國內許多高校存在著嚴重的經費短缺問題,使得國際交流心有余而力不足,在這些主客觀原因的共同作用下,校園文化國際交流的步子邁得還不夠大,與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國際化趨勢還有相當大的差距,這需要進一步邁開步伐。在國內,隨著高校的合并重組,高校間的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但出于對自身利益的考慮,這種交流往往有所保留。在網絡技術發達的今天,絕大多數學習借鑒價值的內容都拘泥于校園網這條途徑,這樣的校際交流是不充分的,恰恰就有一些這樣的高校僅僅把目光局限于校園這個小圈子里,校園文化活動由學生自己組織,自己開展,由于他們生活閱較少,思想較單純,常常為了保持校園文化的純潔性而害怕外來的污染,對外聯合聯誼的活動非常少這種裹足不前的思想必然導致文化封閉。學生社團中,盡管也設置了外聯部,但作用甚微,通過外聯,深入到公司、工廠、農村等的活動不多見。正因為校園師生沖出校園的決心和勇氣逐步弱化,使得校園和社會之間無形中加了一道屏障由此形成的校園文化自我封閉,必然影響校園文化對社會文化營養的吸取和輻射功能的正常發揮。

二、加強我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對策和建議

(一)樹立正確的校園文化價值取向。

當今時代是一個價值觀念深刻變革的時代,先進文化、健康文化和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同時并存,正確思想和錯誤思想、主流意識形態和非主流意識形態相互織。面對這樣的形勢,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必須自覺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努力把馬克思主義的最新成果貫徹于校園文化建設的方方面面。高校應通過潛移默化的思想影響和文化陶冶,使馬克思主義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使之真正成為廣大師生的主導意識和精神支柱,高校應樹立營造“健康文明嚴謹勤奮”的校風為理想目標,努力構建以領導作風為表率,教風、學風互動的良勝循環機制,以提高自身競爭力為終極目標,始終作為學院發展中一項常抓不懈的基礎工作來做。和傳播新知識、新理論、新思想,不斷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一定要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一主旋律,提升高校校園文化的精神凝聚力要通過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引導廣大師生樹立堅定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自覺堅持和弘揚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和民族精神要始終貫徹與時俱進的思想,把樹立創新意識,培養創新人才作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努力營造有利于創新人才脫穎而出和科技自主創新的文化氛圍,使高校校園文化與當代社會發展要求相適應,始終保持時代性、先進性。

(二)建立和完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保障機制。

要加強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指導。要把校園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納入議事日程,宣傳部門、學生工作部門及共青團組織要共同參與統一規劃組織協調和宏觀指導校園文化建設。要建立和完善校園文化建設檢查評估制度,把校園文化建設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評估體系,以評促建、以評促管。學校要從學校發展和人才培養的戰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認識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重大意義,統籌規劃校園文化建設。要成立學校黨政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校園文化建設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和指導本校校園文化建設。要充分發揮黨團組織!學生會和有關學生社團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深入發展。其次要加強高校對校園文化建設的管理,要建立校園文化建設的各項管理規章制度,加強哲學社會科學研討會、報告會講座的管理,加強校園管理,絕不給錯誤觀點和言論提供渠道,堅決抵制各種庸俗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對大學生的侵蝕和影響,要加強對大學生組織特別是大學生社團的領導和管理,幫助大學生社團選聘指導教師,支持和引導大學生社團自主開展活動。

(三)加強各大高校校園文化的交流。

第一,要努力拓展以教師為主體的校園文化的國際性交流活動。我們不能將國外的,尤其是發達國家的思想文化領域視作雷區而時時回避裹足不前。我們要學韓國在引進外來文化上的勇氣和熱情,不能視為異端,不抱抵觸情緒和偏見,坦率地承認它的優越性,竭力引進和移植。不要以保護我們校園文化的特色為借口,對與發達國家的校園文化接觸消極應付,甚至拒絕阻擋。同時,我們要積極探索交流活動的形式,深入校園文化交流的內容,努力改變形式主義的學習考察作風,真正以一名校園人的身份,深入他們的校園生活,去體驗,感受這種文化氛圍。在這些活動中,要以教師為主體,尤其要組織那些對校園文化理論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和擔負著發展校園文化重任以及直接指導學生的青年骨于教師參加,糾正將國際性交流視為出國旅游觀光的認識,革除在人員選派上論資排輩的傳統陋習。同時,在對發達國家校園文化的考察中,我們要避免將目光只鎖定在成就上,要深究成就與問題背后的主客觀原因,并時時處處對比分析我國校園文化發展實際,從而加強這種國際性交流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第二,積極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校園文化對外聯誼活動。當前我國高校對外聯誼活動較少,而且形式單調。其中文藝匯演和體育比賽是最常見的形式,事實證明這些活動確實能有效起到促進我國與發達國家校園文化交流作用。除了這些我們應積極開展一些富有挑戰意義的活動,如集體登山、科技競賽、文化知識問答等,同時,由于學生是校園文化的主體,只有讓他們真切的感受到發達國家校園文化生活,才能更充分的地利用其先進的文化為我們服務。所以,讓大學生走近外國學生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這些與發達國家高校聯誼活動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實現自由、平等、坦誠的文化思想交流,但也不能放任自流需要教師給予一些合理的提示建議。此外,因高度重視學生社團、協會等學生組織與發達國家進行校園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二、結束語

高校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對于推進高等教育發展,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校園文化的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的努力和堅持。當前校園文化建設中還有不少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仍需在實踐中探索,在實踐中解決。根據我國社會經濟的基本走向和大學校園文化自身的發展規律,我們相信,大學校園文化必將逐步由發展期步入成熟期。

參考文獻:

[1]牛冬梅:《校長文化與學校文化的相生互動》,載《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年第1期。

[2]龐少紅:《導入企業文化培育校園文化》,載《經濟與社會發展》,2003年第10期。

[3]林靜:《論韓國文化及其對中國的啟示》,碩士論文,青島大學,2005年

[4]王鐵生、楊景文《對現有校園文化理論的再認識》,載《江蘇高教》,1997年。

[5]周亞芳:《大學文化與高校核心競爭力》,載《江蘇高教》,2006年第4期。

[6]王冀生:《大學文化是大學核心競爭力之所在》,載《評價與管理》2006年第4期。

[7]李化樹:《論大學的軟實力》,載《復旦教育論壇》,2005年第3期。

[8]趙中建:《學校文化》,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9]吳中平、徐建華、徐躍飛等著《沖突與融合-學校文化建設新視角》,上海三聯書店,2006年版。

猜你喜歡
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高校
智慧校園在中職學校校園文化中的建設與應用
持續深化校園文化建設 助力基礎教育階段人才培養
新生態學校的校園文化
論高職院校檔案與校園文化建設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弘揚雷鋒精神與轉型期高校校園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校園文化建設在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