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風險社會下生態文明建設中新聞媒體角度的塑造

2016-11-11 16:48王精精
人間 2016年27期
關鍵詞:風險社會新聞媒體

摘要:以現代風險社會的角度來看,當前社會的生態環境已經處于一種非常嚴峻的局面,隨時都可能爆發出生態危機。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要開始注意對生態文明社會的建設,以達到緩解當前生態環境的嚴峻局面。新聞媒體具有引導社會輿論,幫助引導并建設社會價值觀的作用。因此新聞媒體要負起自己的社會責任,積極的利用新聞媒體的優勢幫助當前風險社會的生態文明建設。本文將詳細新聞媒體在風險社會中的優勢,以幫助其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更好地發揮作用。

關鍵詞:風險社會;生態文件;新聞媒體;媒體角度

中圖分類號:C9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194-01

一、引言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支持人類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隨著現在生態環境問題變得愈漸嚴峻,人們也開始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建設生態文明已經成為緩解當前風險社會中環境中的主要方式。但其建設過程是循序漸進,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的,并不是僅僅依靠某方面的力量便可以完成。新聞媒體具有廣泛傳播性和輿論引導性,能夠積極推動生態環保知識的傳播和環保價值觀的建設,對風險社會中生態文明的建設有著積極良好的意義。所以,新聞媒體應重視自己在其中的意義,并是從自身的角度去幫助建設生態文明。

二、新聞媒體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角度優勢

(一)促進推動生態知識的傳播與宣傳。新聞媒體如今已經成為人們獲取知識和了解新聞的主要渠道之一?,F代的新聞媒體也已經發展到能夠對社會進行全方位的新聞傳播。正是這一特性,讓新聞媒體成為傳播生態知識的主體。如果新聞媒體能夠及時、全面、充分并準確的傳播生態知識,報道當前我國生態環境[1]。就能讓國民對生態環境有一個正確的了解,并掌握正確的、足夠的生態環保知識,進而幫助建設生態文明。

(二)對生態文明建設具有良好的監督作用。新聞媒體對于社會輿論具有一定的導向性。因此,新聞媒體既可以為生態文明建設中的正面事跡進行宣傳,幫助環保價值觀念的建設與傳播;也可以及時曝光一些負面的信息,讓人們對破壞生態環境的企業了解并監督。新聞媒體是一個窗口,能夠將群眾的壓力加諸到不利于生態文明建設的企業或個人身上,進而達到震懾作用[2]。如柴靜的《穹頂之下》就曝光了一些仍在違規經營的廠家,以半記錄片的方式詳細闡述他們所造成的空氣污染。并在最好告訴觀看者,環保是能夠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開始的,只要每個人都及時行駛自己的監督權力,就能夠幫助環保邁進一大步。這話同樣適用于新聞媒體,在面對破壞生態文明建設的行為,新聞媒體要勇于發聲,及時發聲,才能有效控制并消除破壞行為。

(三)具備與生態風險的溝通能力。新聞媒體能及時跟進生態風險事件,幫助人們及時的了解事件動態,引導人們采取正確的行為。同時新聞媒體能夠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給予相關部分一定的社會輿論壓力,引導社會各界共同采取行動,控制生態風險事件的進一步惡化。生態文明的建設與生態風險事件的解決,需要各方面的共同溝通和參與。新聞媒體在此充當了一個很好的媒介,方便各界人士及時溝通并及時了解事態的進程發展。

三、有效塑造新聞媒體在生態文明建設的角度方式

(一)積極樹立生態文明意識。新聞媒體得先確保自己具備足夠的生態文明意識,才能積極地對生態風險事件進行跟蹤報道,才能敏感的察覺到生態風險事件的發生,進而幫助公眾樹立生態文明意識。在進行新聞報道時,新聞工作者也應該有意識的培養自身的生態文明意識及綜合素質,了解生態風險事件發生的背景及原因,以便進行有針對性的跟蹤報道[3]。否則很容易在報道時出現偏差,進而影響到整個生態文明的建設工作。

(二)建立完善生態文明數據庫。生態環境是一個不斷變化,從量變達到質變的過程。一件生態風險事件的發生一定不是突然發生,而是由許多因素共同累及發生的。如當前霧霾已經成為各大城市的主要環境問題。霧霾的產生不僅化工廠不按照規定標準排放廢氣,也有城市建筑建設時產生的大量粉塵及汽車尾氣的排放。但在霧霾形成之前,誰也沒有關注到這些點,如果一味的追究化工廠的責任,是遠遠不夠的。新聞媒體要建立有一個完善的生態文明數據庫,一是為了在進行相關報道或傳播生態文明知識時,能夠具備足夠的說服力;一是幫助共組及時了解當前生態環境的真實情況,而不是得當生態風險事件發生才意識到事件的嚴重性。

(三)建立有效的生態傳播機制?,F代信息傳播途徑多樣,且缺乏足夠的審核機制,致使一些謠言得到大肆地宣傳,影響生態文明知識的正常傳播。長此以往,將直接影響新聞媒體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大大削落了主流媒體的影響力。新聞媒體得意識到這一情況的重要性,建立有效的生態知識傳播機制。與有影響力的網站合作,提升自己在網絡傳媒中的影響力。同時還要制定有效的應急機制和長效機制,規范生態文明建設知識的報道,逐步提升自身在公眾宣傳中的權威性和影響力。

(四)注重提升生態傳播的技巧。在進行生態文明建設的傳播的過程中,新聞媒體要保證傳播的效果,注重傳播的技巧。在報道生態新聞時,要注意保證新聞應有的真實性、客觀性、及時性和準確性。有效果的生態新聞報道能夠不僅幫助生態風險事件得到良好的處理,還能夠幫助公眾了解事件真相,進而改變一些錯誤的觀念。如果生態新聞一旦報道不當,很容易引發次生危機,對生態文明建設造成阻礙。

(五)構建有效的溝通體系。網絡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變得更加的多元化。新聞媒體需要通過多種方式去接觸公眾,了解公眾的想法,才能有效的引導公眾輿論和看法,幫助生態文明的建設。在當前社會,公眾已經非常重視自己的知情權與批評權。在發布生態新聞及傳播相關信息時,新聞媒體要及時的與公眾溝通,盡可能的回答公眾的問題,公開必要的相關新聞,幫助公眾更好的了解整個事情的真實情況。同時,虛心的接受公眾所提出的意見,積極的引導并發揮公眾的力量,讓公眾盡可能參與到生態文明的建設中。

四、結論

生態文明的建設并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事情,是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新聞媒體更像是一個媒介,將真實的情況反映給公眾知曉,并及時傳達公眾的態度和意見。新聞媒體堅持自身的角度,發揮自身的優勢,幫助生態文明的建設。

參考文獻:

[1]厲國剛.風險社會下生態文明建設中新聞媒體的角色[J].新聞界,2014,07:17-20.

[2]馬凌.新聞傳媒在風險社會中的功能定位[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6,04:42-46+95-96.

[3]薛國林,張艷麗.綠色傳播:大眾傳媒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角色擔當[J].新聞實踐,2013,07:4-7.

作者簡介:王精精(1994.04-),漢族,吉林大學,體育新聞。

猜你喜歡
風險社會新聞媒體
雪中放牧新風景
新聞媒體與我國當前公共領域的構建
河北“全覆蓋式”對各級新聞媒體進行財政支持
強制個體化的風險:女性自我認同危機與生活困境
全球治理下的外層空問國際環境法治問題
風險社會背景下大學生安全意識及防范能力調查
反轉新聞再思考
新聞媒體的表達自由與司法公正
新聞媒體堅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煤化工企業外部風險溝通模式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