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文化視角下的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

2016-11-11 16:51羅凱榮
人間 2016年27期
關鍵詞:融合發展傳統媒體校園文化

摘要: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的大變革時期,在新的局勢下,高校教育應當審時度勢,實事求是,在已有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校園文化建設的新規劃、新目標,塑造新時期與時俱進的校園風貌,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大時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在紛繁復雜的技術支撐下,媒體在社會各個領域的作用都顯得非同尋常,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凸顯。新形勢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呈現出百家爭鳴的多彩格局,但與此同時也存在形式千篇一律的問題,究其原因,關鍵在于在媒體的融合、管理、運用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如何尋找適合本校媒體建設的途徑、方法和戰略在當前校園文化建設方面的作用已勢在必行。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和全媒體時代的發展是大勢所趨,其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過程當中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關鍵詞:傳統媒體;新媒體;融合發展;校園文化;戰略

中圖分類號:G20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201-02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一切都隨之更新,以符合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媒體的新與舊只是相對概念,是媒體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呈現出的不同狀態,無論在技術上還是在理念上都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作為一名網絡公民,我們應當結合實際,運用歷史方法、比較方法看待問題,從中尋找差異,發現支撐點,為更好地推動媒體相互融合,相互取長補短,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發揮作用。

一、校園傳統媒體的概念和特點

1、傳統媒體的概念。

校園傳統媒體是傳統媒體的一部分,其概念和特點很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傳統媒體包括報紙、廣播、雜志、電視等,而在校園當中的校報、雜志、校園廣播、LED屏等就是傳統媒體。

2、傳統媒體的特點

(1)嚴謹性與權威性。

長期以來,傳統媒體作為媒體發展的主要承載者和傳播介質,積累了諸多資源,無論組織程序上還是內容發布上都經過嚴格的篩選、甄別,積累了豐厚的經驗和很高的認可度,如人民日報、環球時報、南方周末等報紙在國內的認可度非常高,長此以往,其本身的權威性無可替代,這也正是新媒體的短板。

(2)深度性和廣度性。

長期以來,傳統媒體積累下來的資源優于新媒體,這些優勢有利于推動傳統媒體對新聞信息的深度挖掘和人物事件的精準采訪推送,對事件產生的原因和過程進行細致分析、深度調查及全面分析,從而全面的、深刻的做好對同一事件的高質量報道。與此同時,傳統媒體擁有龐大的采編團隊和龐雜的消息鏈,有利于在第一時間內收集到更多的一手消息,就同一件事情可以從多角度多方面進行細致報道。

二、新媒體的概念和特點

1、新媒體的概念。

新媒體是一種相對的概念,屬于媒體形態的一種,是繼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逐漸淡出后興起的一種新媒體形態,分為網絡媒體、手機媒體以及數字電視等。新媒體事實上其概念廣泛,通過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等技術,以互聯網、寬帶局域網、無線通訊網、衛星等為基本渠道,將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作為終端的一種新媒體①。

2、新媒體的特點。

(1)融合性與時效性。

新媒體的發展絕不是憑空而生。由于傳統媒體的深厚積淀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新媒體應用而生。新媒體的發展既有自身優勢又需要吸收整合傳統媒體的各方面優勢,從多元化的角度呈現其優勢,在這種社會化的大背景下,多種資源消息、多種渠道都自愿接受一種終端等新型媒體的整合,實現了人們隨地通過移動終端查看和了解任何他們想查看的重要新聞消息。

(2) 延展性與分眾性。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迅速加強了不同網絡群體之間的連接,尤其是移動媒體之間的連接,這在同一維度上空前的擴大了網絡空間,為媒體信息傳播帶來了巨大的便利。而新媒體的延展性就體現在客戶端上的鏈接,客戶點開鏈接就可以找到一個巨大的數據庫②。加之互聯網的連接,將會形成一個巨型的數據庫。新媒體相較于傳統媒體而言,不僅可以將不同類型的內容呈現在客戶端上,而且可以根據不同客戶的需求分類呈現,以便客戶在最短的時間內尋找消息,同時可以設置搜索欄對重要消息進行檢索,提高效率,進一步提升新媒體的吸引力。

(3) 交互性與個性化。

新媒體是沒有絕對的中心③。消息的傳播者、出版者以及接受者任何一方隨時都可以成為消息的發布者,而且在傳播的過程中沒有任何障礙,也就是說新媒體的中心已經實現了由數據向用戶轉化,不僅可以實現“點對點”傳播,而且可以實現“點對面”傳播以及“面對面”傳播。這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用戶的要求和愿望。新媒體不僅掌握了豐富的消息和資源,而且實現了對五彩繽紛消息的個性化呈現,不再像傳統媒體單一的呈現一種內容,而是在同一平臺上同時呈現娛樂、生活、科技、財經、軍事、文化、體育等專題內容,并根據客戶的需求配以個性化的設置,讓客戶在便捷查看消息的同時產生創作的靈感和傳遞消息的激情。

三、全媒體的概念和特征

1、全媒體的概念。

全媒體是指媒介信息傳播采用文字、聲音、影像、動畫、網頁等多種媒體表現手段(多媒體),利用廣播、電視、音像、電影、出版、報紙、雜志、網站等不同媒介形態(業務融合),通過融合的廣電網絡、電信網絡以及互聯網絡進行傳播(三網融合),最終實現用戶以電視、電腦、手機等多種終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三屏合一),實現任何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終端獲得任何想要的信息④

2、全媒體的特點。

全媒體的特點可以簡稱為一套人馬多套媒體運營的模式。

(1)在組織機構上組織新媒體運營中心,再造內容生產流程,發揮傳統媒體采編資源上的優勢,使之成為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綜合平臺。

(2)在人員配置上打造一人多能,著力實現既可以完成傳統媒體得報道任務,又可以完成從數碼設備將信息上傳到新媒體的發布職責。

(3)在制作方式上統一指揮所有采編平臺的信息資源,使其根據不同媒體的需要進行新聞生產,實現新聞消息的立體式傳播。⑤

四、校園文化視角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必要性

人類社會進步的歷史昭示我們,在同一性質的事物發展的過程中,新事物的出現與舊事物的消亡成為一對矛盾體,但絕對不是絕對的替代,而是在吸收、借鑒、繼承的基礎上進行深層次的融合、發展、壯大。新媒體的發展又何嘗不是呢?

新媒體的發展建立在傳統媒體發展的基礎上⑥。新媒體是出現在傳統媒體發展相對成熟之后,新媒體本身存在信息發布門檻低、低俗消息泛濫的問題,但是這恰恰是傳統媒體的優點,傳統媒體擁有龐大的消息采集團隊,有經驗的編輯,豐富的消息渠道等,對消息的把關嚴格,發布門檻高,質量要求精,這有利于新媒體吸收借鑒更好的打造新媒體平臺,同時有利于遏制低俗消息、垃圾消息,提高自身的權威度和客戶的認可度。

傳統媒體需要在新媒體的推動下繼續發展⑦。新媒體可以及時發布采集到的新消息,這在很大程度上規避了傳統媒體發布消息時常錯失時效性的問題??梢越柚旅襟w技術將傳統媒體采集到的豐富的消息在短時間內傳遞給客戶,同時推動客戶參與傳播,提高了新聞消息的可讀性和時效性。更重要的是傳統媒體不能實現新聞發布者、新聞出版者和新聞接受者的良性互動,而新媒體不僅可以實現新聞消息出版者、發布者與客戶的互動,而且可以實現信息接收者主動成為新聞消息的發布者、傳遞者,尤其是微信微博的高度利用、鏈接的頻繁推送,實現了同一種消息的多渠道、立體化的發布。

媒體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組成部分,為推動校園文化建設,加強學術交流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高校教育的很重要一部分就是高校學術發展,學術發展除了學術本身之外更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媒體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各種國家政策、學術研究已經不再神秘的被高高掛起,但凡在互聯網公布的我們都可以仔細品讀,詳細研究。

媒體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橋梁,肩負學校內外多方面交流的同時也在傳達和反映著學校管理者的治校理念和廣大師生的訴求。隨著現在科技的進步,新媒體的迅速發展,除在學術交流方面的應用外,在校園的應用無處不在。近年來為更好地對外展示學校建設取得的成果和治校理念及管理經驗,樹立良好的形象,各高校不僅加強了高校報紙、廣播等傳統媒體的交流互動,也積極地開發適應新時代教育的新媒體工具,紛紛打造有本校特色的微信、微博公眾品臺和客戶端,開發屬于本校的APP。同時在平臺開設專門渠道供廣大師生向學校集體發聲,表達訴求,推動學校建設更加科學,管理更加到位,服務更加全面。

五、校園文化視角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對策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習近平同志強調:推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要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的發展規律,強化互聯網思維,堅持優勢互補、一體發展,堅持先進技術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的融合,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興媒體集團⑧。那么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該如何推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

傳統媒體在媒體融合的過程中應當主動強化自身的互聯網思維、創新管理經營體制、拓寬媒體傳播渠道;新媒體應當強化內容采編質量、提高信息發布門檻、整合信息資源;換句話說就是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要實現全媒體立體的、綜合的傳播體系⑨。

1、傳統媒體應當強化互聯網思維,借助新媒體平臺提高手中參與度。傳統媒體雖然在內容采編、審核等方面具有絕對優勢,但是在傳播、與受眾互動方面受到很多限制,為此,應當積極將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充分運用起來,積極打造受眾參與互動的平臺,及時接收反饋的各種消息,并在互動的過程中搭建平臺,推動用戶成為消息的再造者和發布者。

2、傳統媒體應當借助新媒體平臺擴充自身傳播空間,提高傳統媒體在受眾心目中的影響力,搭建立體化傳播形式。傳統媒體可以利用新媒體的技術將整理好的內容通過網絡、鏈接及各種端口傳播,間接擴大了新聞消息的傳播覆蓋面,將新聞消息及所掌握的各種資源的價值發揮到了極致。

3、傳統媒體應當將各個專門板塊的資源進行整合,通過新媒體平臺多梯度、多渠道將海量的信息發布。新媒體將傳統媒體整合的所有資源上傳后,即彌補了自身信息不足的缺陷,有豐富了信息的種類和新鮮度。

4、強化管理、促進融合、積極探索媒體發展的機制體制融合。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除了技術和理念的障礙外,同時要消融制度上的障礙,推動全媒體模式下的媒體制度建設,積極把握新聞傳播規律和發展規律,制定適合媒體群體發展的激勵引導機制,激發廣大傳媒工作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媒體融合鋪平道路。

5、全媒體的發展必須形成一種適合全媒體發展的新的理念,從根本上杜絕媒體發展的弊端。這就要求我們改變以往傳統媒體的傳播理念,打造真正能夠服務于校園文化建設的主流宣傳方向,加強對新媒體傳播內容的引導和管制,減少糟粕信息的散布和危害,從根本上提升媒體傳播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六、結束語

媒體融合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必須引起重視,各高校除了在理念、體制機制方面的融合探索之外,同時要加強學生傳媒隊伍的建設,為學生搭建成長平臺的同時也豐富了學校新聞宣傳的視野。校園媒體融合是大勢所趨,但二者的融合依然存在很多障礙,我沒在前行探索的同時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媒體建設當中去,通過積極推動媒體融和的力量重塑新的新聞價值理念,為高校教育和社會發展提供精神動力。

注釋:

①曹 瑞 北京郵電大學 論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趨勢[J].2015

②李克仔 東莞廣播電視臺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依存、融合與發展[J]新聞界

③李克仔 東莞廣播電視臺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依存、融合與發展[J]新聞界

④摘自百度 http://baike.baidu.com.全媒體的解釋

⑤中國傳媒網 媒體融合的冷思考[J].2015年4月4日

⑥解東達 淺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J].新聞世界2015年第9期

⑦解東達 淺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J].新聞世界2015年第9期

⑧柳斌杰 抓住改革之機 開拓融合之道——關于媒體融合發展的三個問題[J].

⑨中國傳媒網 媒體融合的冷思考[J].2015年4月4日

參考文獻:

[1]李洪林.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趨勢探討[J].科技傳播1674-6708(2014)127-0035-01

[2]王桂芳、周建曄.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14.6.28

[3]馬婷 張蘇視聽新媒體與傳統新媒體的融合發展態勢[J].無線互聯科技

[4]習近平: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 強化互聯網思維[J].光明日報2014.8.19

[5]習近平《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J].中國傳媒網.2015.4.4

[6]唐遠清。新型主流媒體建設的困境與對策[J].新聞愛好者.2015.7.4

[7]彭錦。讓“主力軍”進入“主戰場”——建設新型主流媒體的思考[J].電視研究

[8]中國傳媒網 媒體融合的冷思考[J].2015年4月4日

[9]解東達 淺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J].新聞世界2015年第9期

[10]曹括之 尺有所短寸有長——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路徑思考[J]科技傳播.

基金項目:寧夏大學及瑞信集團創新合作項目

作者簡介:羅凱榮(1993.3-),男,回族,寧夏人,學生,本科;寧夏大學。

猜你喜歡
融合發展傳統媒體校園文化
智慧校園在中職學校校園文化中的建設與應用
短視頻對傳統媒體主流價值表達的推動
持續深化校園文化建設 助力基礎教育階段人才培養
新生態學校的校園文化
經濟新常態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與發展
全媒體時代地市黨報媒體融合的四個著力點
傳統媒體走出“融合發展”誤區的理論與現實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如何實現融合與發展
培養多面能手 提高綜合技能
建立內容權威 運用網絡思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