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徽州民居的地域性特色

2016-11-11 17:07楊小芳
人間 2016年27期
關鍵詞:徽商天井祠堂

摘要:徽州文化主要是指休寧、祁門、績溪、婺源、歙縣、黟縣六個村落出現的獨特的最具典型的民居文化。這些地區具有很強的宗教文化,儒商文化的地域性特色,宗教制度嚴密而權威,而徽商更是遍布全國各地,因為徽商的興起,帶動了徽州經濟的快速發展,徽州經濟逐漸發展壯大,自稱體系。

關鍵詞:地域性;民居;建筑;徽州

中圖分類號:TU-0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235-01

一、地理環境及村落選址布局分析

徽州地處皖南的山區,群山環繞的徽州山多地少,可耕種的土地十分稀少,而且質量不佳,肥力較低,自然災害頻發,糧食產量不足。然而,在明代弘治年間,社會穩定,國泰民安,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使得徽州薄弱的土地上,人口劇增,超過了土地所能夠承受的負荷。因為四面環山,徽州地區的河流較多,彎道多且水流湍急,但這就是徽州人的交通動脈。并且水路交通發達,直抵沿海地帶,包括蘇州、杭州、揚州等經濟發達地區。這為徽州人外出經商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條件。

在古徽州,人們的思想還十分封建。他們對于“風水學說”幾乎是崇拜的?!白笄帻?,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是風水學說里面最佳的風水寶地。由于徽州受環境的影響較大,在尊重自然環境的前提下,他們因地制宜地建造家園。

二、徽州民居形成的經濟基礎

徽州人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很深。他們的文化素質很高,因此,他們改變了在傳統社會看來,商人都是輕賤的思想觀念。而且隨著東南沿海地帶商品經濟快速發展對他們的影響越來越大,他們急需為自己找到一個謀生的出路。

徽州雖然土地很少,不宜耕種,可是特產卻十分豐富,在當時社會,物質都是可以用于等價交換的?;罩莸靥幦荷街?,竹林茂密,遍布山野,木材也是極其豐富。木材可以用于建造房屋,家具,器皿等。用途十分廣泛,深受人們的喜愛。茶葉也是當地的一大特產?;罩莸靥巵啛釒?,氣候溫和,降雨量充沛,土壤的酸堿度正適合茶葉的生長。而且國人素來有飲茶的喜好。從唐代便開始普及,茶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需求量很大。因此為徽商們提供了很好的經商資源。鹽、典、木、茶,是當時徽商的主要經營產品,并獲得很大成功。

三、徽州民居建筑形態

徽州的民居、祠堂、牌坊、統稱為古徽三絕。他們是徽州建筑的主要建筑形式。

(一)民居?;罩荻嗌倘?,他們信奉“商家們不宜向南,商就是金,而南方則為火?!彼麄冋J為房屋朝南不吉利,有散財之意。盡管這一說法是無稽之談,且被批判過,但是他們記憶信奉風水之說,因此這種說法還是被傳承了下來。所以我們現在可以看到徽州許多房屋并不朝南。

房屋的布局以中軸對稱的方式分布。宅居很深,進門的前庭是一個大天井,主要用于采光。中間則為廳堂,廳堂又分為前后廳,兩側則為臥房。攀往二樓的樓梯一般建在廳堂的前后或左右兩側。在這樣一個基本格局的基礎上,建筑縱橫發展,可形成四合式,大廳式和穿堂式等。

(二)祠堂。古徽州深受程朱理學的影響,遵從孝道。祠堂是用于供奉祖先牌位的,后擴展成為各種宗族進行活動的場所。它是一個家族的中心,通過各種祭祀活動,將全族人凝聚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嚴密的血緣組織。一個祠堂多為一個姓氏,在祠堂中除了祭祖之外,還進行各種家法、族規、懲治活動、以顯示宗族的權威。

徽商們帶著財富回來,除了建筑自己的住宅,也花費大量的資金對祠堂進行修建和改造。如果族人對祠堂三年不進行修飾則視為不孝。因此,才有了規模龐大的各氏宗祠。祠堂的建造規模宏大,它象征著宗族的權威,是徽州建筑群中的大型建筑。一般為三進七開間或五開間。

四、徽州建筑中的特色元素

(一)馬頭墻。馬頭墻是體現了徽州民居的韻律美、和諧美。在直線的墻角兩端,用檐角青磚起翅,形成“馬頭”。外墻立面色彩淡雅,只有黑與白。在外墻的高處開一個小窗,用以采光。形成一個封閉空間。這充分體現了徽州人的內斂、封閉意識。從功能上來說,馬頭墻具有很好的防火防盜作用?;罩莸慕ㄖY了徽商們一生的艱苦,他們必須要好好的保護他們的財產。由于徽州地處山區,地窄山多,可用于建筑房屋的用地有限,所以人們都不得不聚集在一起建筑房舍。并且建筑材質多為木質結構,極易被燒毀,如若沒有高墻庇佑,一家失火,殃及池魚。那他們積攢一生的財富只怕也要付之一炬了。高墻深院,也斷了盜賊的念想。也給那些在外奔波勞累,受盡顛沛流離之苦的商人帶來了安穩踏實的心理需求。

(二)天井?;罩莸奶炀?,俗稱四水歸堂。雨天雨水順著瓦片流入天井當中。水,是財富的根源。而天井具有很好的聚水功能,聚水即是聚財,寓意著財源滾滾。而且自家的雨水也不會流到別人家里去,亦有肥水不流外人田之意。在功能上,天井起到了很好的采光作用,是整個建筑內部的主要光源。通過天井將室外的光線引入室內,很好的將建筑內部與建筑外部的天空自然連接起來,形成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

(三)徽州三雕。木雕,石雕,磚雕,是徽州有名的三雕。在明清時期,徽州的三雕數量極多,形式優美,在徽州的各類祠堂、牌坊、民居的石柱上,斗拱上,門樓周圍,隨處可見。三雕的興起和發展是受各種環境影響而形成的。首先,是徽商經濟的快速發展,它是“三雕”形成的物質基礎。其次,由于社會對封建營造的限制,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制度森嚴,建筑也不例外。在雕刻的內容上,徽州人崇尚“福綠壽喜”風俗。蝙蝠,鹿,仙鶴,喜鵲,則代表著這些象征物。在三雕當中,數量最多,最精彩的當屬“木雕”。木雕材質輕便,不似石雕磚雕那般堅硬,易于雕刻。它是建筑物內部的重要裝飾手段,在斗拱,窗格,欄桿等建筑構件上都是精雕細刻。在木材的表面上,注重木材的自然紋理和質感,一般不做任何修飾。它的題材主要以儒家禮教,吉祥如意為主。體現了徽州人重視儒學的觀念,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徽州建筑文化。

五、總結

徽州的古建筑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不論是三雕藝術,還是古徽三絕等都蘊含了徽州人獨特的文化內涵,代表著中國民間藝術在建筑方面的最高水平。然而,任何具有地域性特色的藝術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外來人的遷入以及他們在與外界相互交流的過程中,汲取了各方精華,特別是徽商們在外出經商后,眼界開闊,把各地的文化特色帶回徽州,與當地的特色建筑文化融為一體,構筑了具有特色的徽州民居建筑。受獨特的地理環境、人文思想,經濟特色的諸多元素的影響,最終,形成了今天具有強烈的地域性特色的徽州民居建筑。

參考文獻:

[1]陸林.徽州村落.安徽人民出版社[M].安徽:2005

[2]王廷元.徽商.安徽人民出版社[M].安徽:2005

[3]汴利.徽州民俗.安徽人民出版社[M].安徽:2005

[4]金穎平.徽州建筑文化特征的應用研究[D].浙江:浙江大學建筑與土木工程,2013

作者簡介:楊小芳(1990-),女,在讀碩士,安徽大學,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

猜你喜歡
徽商天井祠堂
學校的天井
『祠堂』為何現今南多北少
“祠堂”為何現今南多北少
拆遷
我們的祠堂
徽商怎樣打破富不過三代魔咒?
一定要留個天井
一定要留個天井
雨天
徽商回歸之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