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DS是風險保單還是投機推手?

2016-11-15 03:15林采宜
上海國資 2016年10期
關鍵詞:配資保單投機

林采宜

國泰君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CDS是風險保單還是投機推手?

林采宜

國泰君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CDS(Credit Default Swap),中文稱為信用違約互換,又稱信貸違約掉期,是一種能夠將參照資產(Reference Obligation)的信用風險從信用保護的買方轉移給信用保護賣方的金融合約。

作為海外市場交易最為廣泛的場外信用衍生品之一。CDS本質上不是信用風險的保單,而是對賭風險的投機工具。CDS雖然形式上類似于保險合約,但本質上與保險有著實質性的區別:保險要求投保人對于保險標的有經濟利益,而CDS不要求有利益關系,即使并未持有某個公司的債券也可以購買該公司的CDS,這就極大增強了CDS的流動性,使得CDS發展成為一個非常流行的投機工具。同時,CDS的數量不受標的資產數量的限制,信用違約互換市場名義本金數量遠遠超過其參考實體債券的總量,這也體現了CDS特有的交易屬性,或者說投機性質。

回眸2007年的美國,在次貸危機中賺的盆缽滿溢的空頭們,很大程度上要感謝CDS。以Paulson的基金為例,10億美金的本金,可以購買120億美元針對BBB級的CDS產品,每年交120億美元的1%的保費,1.2億美元,而且該基金可以在繳納之前存在銀行獲取5%的利息,即5000萬美金利息,這樣第一年只要支出7000萬美元,加上每年1000萬美金的傭金,10億美金的產品一年最多損失8%(8000萬美金),但理論上的極限盈利可以達到1200%(BBB級債券全部違約,CDS全部賠付,當然實際中能要回多少就是多少)。

因此,它不是“風險緩釋工具”而是把風險本身作為對賭的標的,從而實現投機牟利的手段。

從市場價格發現的功能來看,空頭未必是惡。但CDS不是簡單的空頭,它是倍數放大多空投機力量的金融工具。通過它,一級市場的有限風險可以放大為二級市場的無限風險,從而呈幾何級數放大實體經濟債務違約的二級市場影響力,一旦遇上債務違約集中爆發,它將成倍放大這些違約的影響力和殺傷力,甚至使之成為金融危機的起爆器。

從交易目標來看,商業銀行參與CDS主要是為了轉移自身的信用風險,但CDS市場的參與方遠遠不止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對沖基金、投資銀行等各種金融投資機構都是CDS市場活躍的交易者,它們參與CDS交易的主要動機是投機和套利。后者在CDS市場的交易規模越大,市場放大違約風險的能量就越強。

中國推出CDS的主要目的是將債務違約的風險從銀行體系轉移到證券市場。

從金融市場的全局來看,CDS具有轉移風險的作用,即將債務違約的風險承擔從買方轉移給賣方。通常情況下,商業銀行是CDS的最大買方,通過這個工具,銀行可以“支付保費”的方式把違約風險轉移給賣方,從而降低債務違約造成的損失。而證券市場風險偏好較高的資金通常是賣方,通過承擔違約風險,謀取較高的“債券保險費”收益。

如果說,2015年的場外配資、傘型基金放大了股市投資的杠桿力量,那么,CDS作為債市的杠桿工具,它擴張杠桿的功能決不在場外配資之下,由此不難推斷,其風險放大效應和股市的場外高比例配資沒有區別。

許多業內人士呼吁為CDS建立“一個公允的評級和價格”。而實際情況是:比起以單一債務為標的、風險相對透明的CRM,CDS和很多債務違約組合,風險極為復雜,難以辨識。因此,為CDS建立公允的評級在實際操作上是很難實現的。

CDS究竟是福是禍?金融市場的實踐一定會很快給出答案的。

猜你喜歡
配資保單投機
高額收益要謹慎,場外配資需辨明
靠投機發達亦靠投機敗亡的呂不韋
配資的確瘋狂
萬億“兩融”
財富投資規劃保單常規檢查不可少
清理場外配資
明星效應、投資者情緒與新股上市后的過度投機
保單貼現在我國壽險實務中的運作機制
保單貼現在我國壽險實務中的運作機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