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勢與政策”課實踐教學效果研究

2016-11-15 10:28白江李靜
科技資訊 2016年19期
關鍵詞: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實踐教學

白江++李靜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6.19.141

摘 要:實踐教學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多年的探索吉林大學“形勢與政策”課最終建立了由規范的課堂理論教學與以“志愿服務活動、三下鄉”為內容的實踐教學而構成完整的“形勢與政策”課教育教學體系,即學生的期末總成績由理論成績和實踐成績共同組成,促進了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積極性,具有極大特色。

關鍵詞:實踐教學 極大特色 教育教學 理論成績 實踐成績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7(a)-0141-02

1 加強“形勢與政策”課實踐教學的必要性

“形勢與政策”課是根據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和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下發的通知開始設立,至今已經12個春秋?!靶蝿菖c政策”課自開設以來,關于該課程的教學改革研究以國內學者研究為主,主要針對“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改革展開廣泛而深入的探討,但大多數學者主要圍繞著理論教學、課堂教學改革展開研究,而在實踐教學層面關注的相對較少。

關于該課程教改研究,國內學者大多關注于3個方面:一是,從增強課程的規范化角度探索。李克榮等(2012)認為教師隊伍規范化建設是提高“形勢與政策”課教學質量的根本保障;王包泉等(2013)從課程建設的角度出發,分析“形勢與政策”課課堂教學內容規范化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探討具有“形勢與政策”課課程特點的教學內容規范化設計策略;王民忠等(2014)認為發揮教指委專家督促作用,推進“形勢與政策”課規范化建設。二是,從增強課程教學的實效性角度研究。蔡景華、陳勝國(2006)關注于如何增強“形勢與政策”課的實效性,認為應該從準確把握課程特點、深化教學藝術并提高教師素質入手;黃發友(2012)認為必須采取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相互補、教師授課與學生討論相融合、專題講授與形勢報告相結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一致、教學工作與教學研究相促進等措施,切實增強“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的實效性。三是,從課程的教學法角度研究。張勛宗(2005)將授“形勢與政策課”內容分成專題并實行專題負責制;余瓊(2006)認為明確的教學目標、流暢的教學環節、多樣的教學手段、靈活的教學方法、多元的考評方式是提高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1];易忠(2011)著力探討了演講式和點評式教學法;黃麗琴(2011)探討了案例式教學法;肖慧欣(2015)探討了專題式教學法。通過對已有研究成果梳理可見國內學者對“形勢與政策”的課堂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研究較少,具有研究價值。

大學時期是一個人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關鍵時期。當下,思想文化激蕩碰撞,社會思潮跌宕起伏,大學生思維活躍,他們樹立怎樣的志向和信念,有關國家和民族未來發展。[2]“形勢與政策”課開設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為了讓大學生能夠清楚認識和了解當前國內外的形勢,通過不斷完善以“志愿服務活動、三下鄉”為內容的實踐教學,立足我國國情,深入了解社會,幫助大學生準確、及時、直觀的分析形勢、了解政策、認清現實、把握未來,增強對我國各項方針政策的理解和認同,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把個人的理想融合于國家民族的共同理想之中,以增強其社會責任感和執行國家政策的自覺性,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育教學效果。習近平總書記曾講,大學生“既要讀好課堂上的書,又要讀好社會這本書”[3],要在社會實踐中培養堅定的理想信念。正因如此,“形勢與政策”課的實踐教學尤為重要。

2 “形勢與政策”課實踐教學效果調查

經過多年的探索吉林大學最終建立了由規范的課堂理論教學與以“志愿服務活動、三下鄉”為內容的實踐教學而構成完整的“形勢與政策”課教育教學體系,即學生的期末總成績由理論成績和實踐成績共同組成,促進了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積極性,具有極大特色。對推動“形勢與政策”實踐教學改革探索,具有積極意義。

通過對吉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學生,發放200份調查問卷(有效回收率98%),結果顯示“形勢與政策”課實踐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學生進步明顯。主要表現在:首先,有效提高了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積極性和熱情。在有效回收問卷的196人中,學生自發組織參與各項志愿者服務和三下鄉活,參與度達到100%。其中,72人參加了各類支教活動,68人參加了春節期間火車站疏導員的志愿服務,49人到養老機構做志愿者探望老人,7人在家鄉參加了各類鄉村扶貧活動。61.7%的被調查學生表示,一直有參加志愿服務或三下鄉活動的愿望,但如果沒有課程的推動,不一定會付諸實踐。其次,提升了學生的責任心。89.7%的被調查學生認為通過實踐教學使其增強了奉獻意識;85.7%的被調查學生認為“形勢與政策”課的實踐教學與校團委“志愿服務活動、三下鄉”相結合,有利于調動其參加志愿者服務、三下鄉活動的積極性;91.8%的被調查學生認為通過參加實踐活動,促使其去接觸社會,通過深入直觀認識和了解我國當前的具體形勢,能切實了解國家出臺各項政策的社會背景與原因,加深對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的理解。最后,有利于將專業理論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提升學生創新與創業能力。我國當前處于經濟轉型時期,國家出臺各種舉措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抓住科技創新先機理論結合實際,就能贏得優勢。78.1%的學生認為通過實踐課接觸社會,可以為其軟件研發與實際需求相結合,為其創業提供有益啟發。

通過調查可見,“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實踐改革,提高學生對國家各項政策方針的認同感,提升了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有效提高了該課程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參考文獻

[1] 余瓊.《形勢政策課》教學探索[J].教學研究,2006(7):39.

[2]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怎樣給高校學生作形勢報告[EB/OL].人民網,2015-08-07.

[3] 韓喜平,陳松友,于敏.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的創新——以吉林大學試驗班教學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2(2):70-72.

猜你喜歡
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實踐教學
TBL教學模式在形勢與政策課程中的運用
淺析高?!缎蝿菖c政策》課程教學現狀及成因
新媒體技術在“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索
論將中醫學納入大學教育教學領域中的重要性
醫學院校臨床藥學教育教學改革的思考
關于開展計算機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研究與實踐
茶學專業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探索
《電氣工程畢業設計》 課程的教學設計
高職院校商務禮儀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芻議
《數據庫高級應用》教學創新方法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