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應急廣播系統“四化”建設初探

2016-11-18 13:35孫海苗
中國廣播 2016年10期
關鍵詞:標準化建設四化規范化管理

孫海苗

【摘要】農村應急廣播系統在重大突發事件、自然災害和公共安全事件等應急狀態中,發揮著及時溝通、發布信息、引導輿論、穩定人心、協助救災等獨特作用。此文結合浙江省余姚市的探索實踐,明確提出農村應急廣播系統應著力在“四化”上下功夫,即注重標準化建設、規范化管理、常態化運行和智能化應用。

【關鍵詞】農村應急廣播系統 標準化建設 規范化管理 常態化運行 智能化應用

【中圖分類號】G224 【文獻標識碼】B

應急廣播是指發生重大突發事件、自然災害和公共安全事件等應急狀態時,以廣播的方式向公眾傳遞緊急信息的一種手段。2013年10月,浙江省余姚市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澇災害侵襲,短短數天全市過程性雨量達到561毫米,受災人口80余萬,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27億元。在余姚斷電斷水、交通癱瘓、通信不暢、成為“孤島”的困境下,浙江廣電集團fm93交通之聲第一時間在當地設立了應急直播室,在及時溝通、發布信息、引導輿論、穩定人心、協助救災等方面發揮了獨特作用。

應急廣播對于各級黨委政府來說,是治國理政的新常態、新實踐;對于廣播行業來說,是拓展大眾傳媒職能的新需要、新嘗試。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應急廣播工作,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建立統一聯動、安全可靠的國家應急廣播體系”,并列入了“十三五”規劃。在近幾年的重大自然災害中,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地方電臺積極探索,進行了有益嘗試,應急廣播發揮了積極而有效的作用。2013年12月3日,國家應急廣播中心掛牌成立,標志著我國國家應急廣播體系進入了全面建設階段。2014和2015年度“中國應急廣播大會”的相繼舉行,更是為各地應急廣播體系的建設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下面結合余姚市應急廣播的實踐和探索,談談對加強農村應急廣播體系建設的體會和思考。

一、余姚市農村應急廣播現狀及運行情況

2014年以來,余姚市委、市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在總結2013年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澇災害侵襲后,痛定思痛,全力推進農村應急廣播系統建設。至2015年7月底,所轄265個行政村全面完成終端喇叭安裝任務,實現了農村應急廣播全覆蓋的目標。全市共建設安裝市總播發中心1個、各鄉鎮街道播發分中心22個、應急終端喇叭970個,超額完成了省政府提出的目標任務,并經受了實戰考驗:2015年在防御“燦鴻”臺風和“蘇迪羅”臺風過程中,新安裝的應急廣播及時啟用,發揮了較好的效果。特別是“燦鴻”臺風期間,余姚市廣播電視臺首次啟用應急廣播,根據市三防指揮部、市氣象局提供的信息,以每半小時播報一次的頻率及時發布臺風動態消息、提示事項及防臺指南,將最新的信息通過應急廣播傳到了千家萬戶,讓廣大市民及時了解臺風動向,并提前做好人員轉移及相關預防工作,避免了意外事件的發生。應急廣播在臺風中的成功運行,讓這一民生工程向黨和政府、廣大市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臺風過后,各鄉鎮街道、村紛紛要求增補應急廣播終端,這也為我們進一步加強應急廣播運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如何讓應急廣播在自然災害及其他應急事件中發揮積極有效的作用,關鍵是亟需制定一套科學、可靠的建設運行方案。余姚市結合應急管理需求,堅持標準,充分論證,及時制訂了相對成熟的《余姚市農村應急廣播體系建設方案》。這個方案標準較高,采用了RDS控制有線+無線方式進行應急廣播系統搭建,系統運行雙向化,管理科學精準化,可以對各終端喇叭進行點對點的控制和發布。應急處置也更為科學合理,在應急情況下,可以傳送有線或無線廣播信號,在有線數字網絡完好時(有電有信號)通過網絡進行有線傳送;在網絡受到損壞時可通過無線發射進行無線信號傳輸;斷電時通過太陽能板供電,確保實現系統的有效運行。

農村應急廣播系統建成后,為確保能夠安全、規范運行,余姚市政府及時制訂了運行規范,對應急廣播日常管理及運行要求、運行職責、運行內容審批等作出了明確規定,以保證應急廣播的“安全播出”。為保證應急廣播該響時響,保證日常高效維護,余姚市還出臺了應急廣播考核管理辦法,就終端喇叭的響應時間、處置要求等對市廣播電視臺及各鄉鎮街道廣電站作出了具體考核規定。

余姚是浙江省加強應急廣播體系建設的一個范例。近年來,浙江省委、省政府積極推進農村應急廣播體系建設,2014年將其列為全省十方面民生實事之一,并出臺了《關于推進全省農村應急廣播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到2015年底,全省27595個行政村全部完成農村應急廣播體系建設任務,實現了農村應急廣播村級全覆蓋。同時,在浙江廣電集團成立了“浙江省應急廣播中心”,批準fm93浙江交通之聲為“浙江省應急廣播頻率”,以進一步發揮應急廣播在自然災害、突發事件和公共安全應急處置中的作用。

二、農村應急廣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

按照相關方案,農村應急廣播體系建設應依托現有的廣電有線網絡和中波無線網絡,構建省、市、縣(市、區)三級統一聯動、安全可靠的農村應急廣播平臺,除具有日常廣播功能外,還具有縣、鎮、村三級智能操控、局地廣播、應急插播等功能,既能服務公共文化建設,又能在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及搶險救災應急響應等方面發揮作用。同時,設在各鄉鎮街道廣電站的播控中心,還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隨時播送各類消息,實現各類預警信息快速高效發布。但在實際建設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應急廣播系統的“建、管、用”模式仍然不能得到有效落實,在不少地方都被打了“折扣”。當前應急廣播系統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為:在一些地方,農村應急廣播系統建設尚未引起當地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建設資金以及日常運行維護經費缺乏;相關設備管理及使用存在安全隱患;應急廣播覆蓋率低,在一些偏遠地區,還不能覆蓋到自然村;部分地區重建設輕管理,應急廣播通響率、完好率較低,影響了應急功能的正常發揮,等等。

三、農村應急廣播系統建設應著力在“四化”上下功夫

應急廣播并非另起爐灶、重新建設一套制作播出和傳輸覆蓋系統,而是要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通過資源的有效整合和技術的融合創新,實現預警信息的快速發布和廣泛傳播,為全民提供避災減災的公共服務。我們要圍繞確保有效使用,堅持鞏固、完善、提高來展開工作,注重標準化建設、規范化管理、常態化運行、智能化應用,把應急廣播建設的短板補好。

(一)注重農村應急廣播系統的標準化建設

當前,各地都在開展農村應急廣播系統建設,一些地方的應急廣播建設已經初具規模??紤]到基層廣播覆蓋的難度,作為公共服務體系和應急廣播系統的基礎平臺,必須立足長遠,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尤其亟需建立一個統一的標準體系,包括指導建設的建設標準、保障信息互聯的技術標準、保障應急廣播智能的策略標準和保障正常運行的管理標準等。這個標準體系必須遵循可拓展性、可開發性,全面實現數字化、模塊化。同時,通過構建城鄉一體化的公共服務平臺,實現無縫覆蓋,將無線廣播、數字廣播、有線廣播、村級廣播的建設有機結合起來,確保系統的可靠性、實用性。真正實現應急廣播的政策保障標準化、設施建設標準化、服務管理標準化和考核評價標準化。

(二)注重農村應急廣播系統的規范化管理

規范管理是確保應急廣播體系建成后正常使用的基礎,關鍵是要建立起一套穩定有效的工作運行機制。堅持“建管用”并舉,研究建立農村應急廣播管理制度和工作規范,充分發揮好應急廣播體系的綜合效能。通過建章立制,實行制度化、規范化管理,以管理推動使用,以使用促進管理。建立健全應急廣播體系工作管理機構和服務機構,通過加大管理力度,進一步明確責任,抓好各項規章制度的落實,確保應急廣播安全播出。如我們力求廣播設施設備做到“五統一”,即統一方案、統一配置、統一技術、統一制度、統一管理,全市各廣電站的廣播設備以及村廣播室均統一配置數字設備,在硬件層面上確保了農村有線廣播“優質響”“長期響”。

(三)注重農村應急廣播系統的常態化運行

明確責任,落實經費,加強應急廣播系統日常的使用、維護以及演練、抽檢,以備不時之需,確保常態化運行。為有效提升政府應急管理能力,保證應急廣播的正常有序使用,同時符合安全播出要求,余姚市出臺了應急廣播運行試行辦法,明確應急廣播網絡、設備統一由市廣播電視臺承擔維護、檢修職責,確保應急廣播的正常、暢通使用。各鄉鎮、街道政府及廣播電視站做好轄區內農村應急廣播設施的用電保障、設備保護和維護協調工作。明確了信息發布的權限:有關單位、部門及各村如需發布信息,先填信息發布申請單,經審批流程審批后由專職人員落實發布。發布操作者按市應急辦規范要求操作,發布時間、次數等根據內容按審批要求實施,落實專人發布,內容存檔。通過規范發布流程,確保應急信息的權威性和準確性。

(四)注重農村應急廣播系統的智能化應用

應急廣播建設應堅持“應急”和“智能”這兩個基本原則,以凸顯應急廣播信息發布快捷和自動這兩大特點。一旦需要發布應急信息時,指定區域內所有的電視頻道、所有的廣播頻率都應該具備能快速傳遞信息的能力。除了這些,應急廣播的核心能力還包括對于那些未能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的受眾,也要通過播發區域內的終端喇叭、收音機、機頂盒自動喚醒等手段,千方百計幫助他們知曉這些應急信息。在技術上,這些都應成為隨時可以立即或自動實施的能力。比如:通過開發遠程控制,實現對機頂盒的點對點的遠程喚醒,完成精準到戶的應急信息發布服務;將應急廣播與相關部門的預警信息發布平臺實現互聯互通,實現應急廣播的智能化,這是我們的努力方向。要推動應急廣播的智能化應用,做好與各級政府公共應急系統的有效銜接。此外,通過應急廣播與新媒體融合,實現傳統應急廣播發布與覆蓋的升級換代,使應急廣播的傳播范圍更廣泛更具有針對性,傳播方式既滿足當地民眾危機時刻了解信息的需求,也滿足關注這一應急事件其他受眾的需求,這樣才能將應急廣播傳播應急信息的功能發揮得更好。

參考文獻

1.劉濟銘《對新形勢下加強應急廣播建設的探討》,《新聞傳播》,2014年第9期。

2.許冰冰《浙江:兩年完成農村應急廣播體系建設》,《中國新聞出版報》,2015年1月16日。

3.燕輝《構建國家廣播應急體系必要性分析》,《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9年第5期。

4.嘉興市文廣新局嘉興廣電集團《嘉興市農村應急廣播“建管用”模式的探索與應用》,《視聽縱橫》,2016年第1期。

(作者單位:浙江省余姚廣播電視臺)

(本文編輯:黃一樑)

猜你喜歡
標準化建設四化規范化管理
工程招投標規范化管理措施研究
新經濟環境下會計基礎工作有效途徑探析
銳意發展制造業
淺談煙草商業企業系統化管理整合的方法
解讀互聯網金融中的“龐氏騙局”或“跑路公司”
河南省“四化”協調發展評價研究
醫院收費員規范化管理的思考
油氣儲運標準研究進展及發展趨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