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景觀都市主義設計思想的風景園林教學研究

2016-11-18 17:52李皓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6年27期
關鍵詞:風景園林設計

李皓

摘 要 本文分別回顧了景觀都市主義理論和我國風景園林教育的發展歷程,并提出未來的風景園林教學應該吸收景觀都市主義所倡導的“以景觀作為核心介入手段”多學科合作的思想,建立嶄新的以風景園林學科主導并多學科協作的教育模式。

關鍵詞 景觀都市主義 風景園林設計 風景園林教育

中圖分類號:TU986-4 文獻標識碼:A

景觀都市主義是當前西方最熱門的城市設計理論之一,該理論認為景觀是城市的基本單元,倡導的“以景觀作為核心介入手段”多學科合作的思想來解決復雜的城市規劃建設問題。

然而,我國當前的風景園林教育仍以單一的“人居環境空間、場所”設計主,面對綜合復雜的諸多城市問題,當前的教育思想缺乏多視角、多學科、多技術協同的合作研究,已較難滿足實際需求。

因此,筆者提出基于景觀都市主義設計思想的風景園林教育改革,鼓勵風景園林專業跨界融合,重新定位當代風景園林教育,通過多學科融合、多種技術手段協作來解決復雜的城市問題。

1景觀都市主義理論簡介

1997年,美國城市學者瓦爾德海姆提出景觀都市主義(Landscape Urbanism)的概念,并指出“景觀將取代了建筑成為當代城市發展的基本單元。景觀突破學科的界限,不僅成為洞悉當代城市的透鏡,也成為重新建造當代城市的媒介”。這標志著一種以景觀作為主要介入手段,并結合多學科理論交叉的城市設計思潮的誕生。景觀都市主義強調多學科融合,考慮將人文、生態、社會、經濟等因素融入規劃實踐,并充分運用新的圖形分析、圖像模型生成技術,形成嶄新的城市設計理論。

美國著名景觀設計師詹姆斯·科納(James Corner)提出景觀都市主義研究的四個主題:生態與城市過程、水平表面的分階、操作或工作方法、想象力 。景觀都市主義觀點主要包括“系統、跨界、動態、基礎設施、數據”等方面。

系統觀念認為,應該將“自然、生態、人文、社會、經濟”等因素納入都市景觀設計與再造的過程,力求通過基于信息技術的圖形圖像處理和操作模型的建立,來描述復雜的現代都市空間環境。景觀都市主義倡導跨界融合發展,傳統的風景園林學科應該和城市規劃、建筑學、市政工程、生態學、社會學等交叉合作,形成良好的學科協作平臺。城市景觀是一個動態發展演變的過程,景觀的創造應該打破對傳統視覺領域構圖美學的教條,創造出不確定的,流動變化的空間形態。景觀都市主義還認為,城市景觀化、綠色可持續性的基礎設施設計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它可以有效整合傳統基礎設施和城市戶外空間人公共活動,提升城市活力?;谛畔⒓夹g的數據化圖像處理、分析,是景觀都市主義通常采用的技術手段,它開啟了數字化的嶄新的景觀生成過程。

2當前我國風景園林教育

2.1我國風景園林教育回顧

我國風景園林教育,最早可以追溯至1951年清華大學與北京農業大學合作組建的造園組。后來由于國家院系調整,北京林業大學于1956年成立“城市及居民區綠化專業”,是我國早期園林教育的開始。后來由于種種原因,北林大的園林專業一度停辦,但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園林專業的發展走上快車道,并取得較大成績。

據2014年中國風景園林教育大會統計,我國現有220所院校開設園林、風景園林及相關專業,每年招收各種層次的學生50000人。我國風景園林教育主要分布在“建筑、農林、環境藝術”三大學科背景的高等院校,各個院校結合自身優勢,園林專業教育、教學內容呈現出一定的差異。

2.2我國風景園林教學現狀分析

由于我國風景園林學科理論體系尚待完善,所以各類院校根據自身特點開展教學活動。在建筑類院校中,風景園林教育強調依托“建筑學、城市規劃”學科理論,以人居環境的“空間規劃設計”為主的教學模式;而農林類院校則強調以“植物學、生態學、傳統造園學”來指導教學。

這就造成我國風景園林教育存在以下問題:

(1)專業定義、內涵、外延存在爭議。

(2)專業教育總體質量不高。由于各個學校辦學實力差異,專業教育缺乏統一的質量標準,所以導致很多院校的教育水平層次不齊,效果不理想。

(3)專業教育理論及思想發展緩慢。由于學科理論研究不足,在風景園林教育實踐中,許多院校教學缺乏 “多學科協作、應用新的技術手段”等教育理念,致使專業教育缺乏思想及理論的革新。

(4)課程內容較單一,缺乏創新性研究。當前圍繞“建筑、規劃、綠地、生態、人文歷史”等因素,我國的風景園林專業教育多以單門課程教學展開,缺乏跨學科、跨專業之間的綜合性的課程設置。

(5)理論與實踐教學不緊密。由于不同院校師資、場所硬件條件的制約,風景園林專業實踐教育,多以校內課程設計方式展開,缺乏校外實踐以及圍繞現實生活中復雜的城市問題進行綜合性研究型教學。

3基于景觀都市主義設計思想的風景園林教學改革

3.1教育理念的革新

針對日益復雜的城市問題,風景園林專業教育應借鑒景觀都市主義的理論觀點,將城市的設計納入以景觀主導下的多學科協同合作,創新城市空間分析方法、大膽采用基于信息技術的圖形圖像處理技術,樹立基于“自然、生態、人文、技術”為一體的新型城市空間規劃教學理念。

未來的風景園林學科,需要多學科的相互促進,融合發展;而相關教育就更要轉變僅僅在城市綠地類型的空間界域思考問題的思維,將解決問題的思路轉向城市區域尺度、城市生態系統層次,從系統觀綜合有效地解決現實問題。

因此,基于景觀都市主義設計思想的風景園林教學,首先要突破單一綠地空間界域和傳統園林設計的視野限制,力圖將人居環境學科與生態、人文、自然、市政工程技術等緊密結合,從學科的交叉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

3.2教學內容的調整

基于景觀都市主義設計思想的風景園林教學,要突破單一傳統的園林專業課程設置,在進一步加強建筑學、城市規劃課程教育的前提下,大膽引入“城市水文、城市生態學、市政設計、人文地理學、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GIS技術、參數化設計”等相關課程。專業教育應適當借鑒醫學教育方式,以七年制碩士研究生培養機制為主體,保證學生能有較多時間在校學習多門交叉學科的理論,真正做到跨界融合,夯實和延伸專業教育的深度和廣度,培養學生樹立利用多學科視角進行研究和探索的能力。

3.3教學方式的轉變

傳統的風景園林教育以“基礎課—專業課”為最基本組織模式展開,綜合類的課程設計安排較少。這樣的教學組織形式,使學生容易形成以單一某門課知識為主體的的思維,缺乏多種課程融合、多學科、多角度思考探索的精神。

要打破現狀過于分割的課程培養體系,建立以綜合設計studio模式為主導的設計教育方法,保證學生從大學一年級到大學四年級,每個學期都有專門綜合設計studio課程。這些課程的訓練主題應緊密圍繞復雜的城市問題,如“舊工業遺址再生、景觀生態修復、綠色基礎設施設計、城市空間活力營造”等,從而逐漸讓學生認識景觀都市主義設計的價值所在。在教學中革新教學方式,可以采用“微課、翻轉課堂”等手段,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自我研修的學習習慣。

3.4教學質量評價

良好的教學質量體系需要科學而縝密的教學大綱設計,為突出多學科融合的教育思想,要增加風景園林專業涉及城市氣候、土壤、水文、地理、生態、人文學科、市政工程等方面的教學內容,還要建立科學的教學評價機制。如:鼓勵跨學科專家及社區公眾組成評審團,共同參與課程設計成果評價。對于學生設計成果,要堅持開放性評價原則,在堅持科學與藝術原則基礎上鼓勵方案多解的思路與方法,以培養學生跨學科的多種思維。

4結語

景觀都市主義理論,關注復雜背景下城市問題,力求通過打破單一傳統園林設計界域,建立以景觀設計作為主要介入手段,跨界整合相關學科,形成多層次、多維度、多學科參與的城市設計理論。其核心是強調景觀作為核心媒介重新定義城市的秩序,力求真正整合相關學科理論與技術,解決人類日益復雜的城市問題。

所以,基于景觀都市主義設計思想的風景園林教學,應該樹立新型的以“風景園林學科主導并多學科協作”的教學理念,同時制定清晰的教學目標,合理調整教學大綱及教學內容,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并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才能滿足未來不斷變化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劉東云.當代景觀都市主義的理論與譜系研究[J].建筑與文化,2014(129):133.

[2]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景觀學系.樹人成境——清華大學風景園林教育成果集

(1951·2003·2013)[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031-032.

[3] 李雄,劉堯.中國風景園林教育30年回顧與展望[J].中國園林,2015(10):20-23.

[5] 劉東云.景觀都市主義的涌現[J].中國園林,2012(11):87-91.

猜你喜歡
風景園林設計
植物配置規劃在風景園林設計中的運用
生態學在現代風景園林設計中的應用
關于風景園林設計用地模式的分析
低成本風景園林設計策略探賾
生態學在現代風景園林設計中的應用
風景園林設計課程教學模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