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教學方法,提高食品類專業《分析化學》教學質量*

2016-11-19 07:21劉曉庚
廣州化工 2016年20期
關鍵詞:分析化學教學質量教學內容

劉曉庚

(南京財經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江蘇省現代糧食流通與安全協同創新中心,江蘇高校糧油質量安全控制及深加工重點實驗室,江蘇 南京 210023)

?

創新教學方法,提高食品類專業《分析化學》教學質量*

劉曉庚

(南京財經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江蘇省現代糧食流通與安全協同創新中心,江蘇高校糧油質量安全控制及深加工重點實驗室,江蘇 南京 210023)

《分析化學》課程是食品類專業重要專業基礎課,提高教學質量是每門課程的追求目標。教學既是一門科學更是一種藝術,教學方法創新是教學改革的關鍵之一,它是要在尊重科學教學規律的前提下,通過創新和優化獲得《分析化學》最適宜的教學方法,以實現提高教學質量之目的。作者經過3年的《分析化學》教學實踐表明這樣做既能更好地完善其教學內容,也能極大地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實現最終提高其教學質量的目的,但是教學中一些細節和方法的系統性問題等值得進一步探索和總結。

教學方法;創新;優化;分析化學

當前高校教學改革如火如荼,呈現出十分繁榮而成效顯著的大好局面,從國務院辦公廳以國辦發[2015]36號印發《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到《教育部關于中央部門所屬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指導意見》(教高[2016]2號)就可見一斑。為響應號召我們再接再厲,繼續在前文我們圍繞學生的“善學”,教師的“善導”和最終落實到“善用”的終極目標,而針對食品類《分析化學》教學方法改革舉措:教學模式多樣化,教學手段現代化,教學內容精細化和考核方式多元化等四個方面進行探討的基礎上[1]。再對分析化學教學方法的創新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討與實踐,旨在深入認識和探討分析化學的教學改革,提高分析化學教學質量。

1 創新教學方法的意義

教學就是教和學的組合,是教和學的雙邊有意識的社會活動?,F代社會中教學乃有教之學(并非無師自通的自學)。由于在教與學的關系中,教是“外因”,學是“內因”,沒有學習就沒有教學,所以有教之學的重點在學[2]?!皫煾割I進門,修行靠個人”。教師如何引領學生學習,是教學方法問題。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時代,知識的更新、技術的發展都是飛速的,師生獲取的不僅是要知識,而更為重要是要學會獲取知識提升能力的方法和手段。針對分析化學的教學內容不斷的擴展,教材越來越厚實的形勢下,教師務必優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才能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需求。

“喜新厭舊”是動物的本性,也是人類向上的天性、求美的本能和推新的源泉[3]。就像一個好的菜館如果不經常更新菜譜和不斷推出各種各樣的口味及各具特色的菜肴的話,它就無法保持有更多地食客來嘗鮮,也就無法興旺甚至生存,必然走向淘汰。在教學中也是如此,如果總是使用一種千古不變的呆板的教學方法,就只會使教師產生惰性、學生產生厭惡,教學質量必然走下坡路。為此,教學方法必須要順應時代潮流的發展而常用學新。這也是每位教者務必牢記的法寶。

2 創新是最適宜的教學方法

目前絕大多數的教學是沿用17世紀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提出的班級授課制的教學組織形式。本文討論的教學方法應該是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的復合。因此,當前可以看到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的形式也日趨多樣化,有針對個性的個別化教學和導師制教學等,也有針對群組的分組式教學、開放式教學、現場式教學、道爾頓制教學和設計式教學等[4]。每種教學方法適用于不同的教學狀態和教學內容。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新發展新常態下,如何創新出最適宜的教學方法,以激發師生教與學的熱情,促使教學真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這是擺在每個教師及教學管理者面前迫切需要解決好的問題。

2.1 創新最適宜的教學方法要接地氣

創新最適宜的教學方法要符合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要因人而創設適宜的教學方法。如講授滴定分析實驗基本操作時,要因學生在中學階段所學化學的差異,有的學生會做酸堿滴定的基本操作,還有的學生就根本沒有接觸過化學實驗,有的學生對各種溶液pH值計算早已胸有成竹,而有的學生卻連pH =-lgα(H+)是什么含義都說不清楚,因此,面對這樣參差不齊的教學對象,教學方法就不能因教材通用而千篇一律施教,而務必針對不同水平層次實施差異化的教學方法,對水平較高、求知欲強、興趣廣泛的學生采取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問題式的情境教學)方式實施研究式開放型教學方法,主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研究科學的欲望、幫助學生學會研究學習的方法等;而對那些水平較低、學習壓力大、學習興趣不高的學生應當在滿足教學大綱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采取誘導啟發、激勵參與的情境互動式的教學方法施教,主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習緩解學習壓力,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

除了因人而創新最適宜的教學方法外,還需要因教學內容和教學環境等不同而創新最適宜教學方法。值得一提的是形式是能反作用于內容,內容決定于形式[5],因此在重視教學方法要接地氣的同時,而更加關注和重視影響教學質量為重要的因素——教學內容要更加接地氣。

表1 分析化學課程典型內容與最適宜的教學方法

2.2 創新最適宜教學方法要充分體現出創新之本

目前對教學方法的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問題是要解決與教學內容、教學環境等適合與否的問題。我們都知道鞋子選擇的合適與否?只有自己的腳是最清楚的。教學方法是否得當?老師從教學中學生的反應就一目了然。分析化學的內容豐富,教學方法要因教學內容、學生水平層次和組成結構、教學環境和教學要求等因素而定。因此,針對分析化學的教學內容特點和本人的教學經驗,將分析化學的幾種典型內容所應采取的創新最適宜教學方法列為表1所示,以供同仁們參考和賜教。

創新是這個時代的主旋律,創新是民族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大學教學改革不僅僅要求在教學硬件上的升級換代,更重要的是在辦學理念、教學思想、師資、管理等軟件上要創新,才能真正實現教學上的轉型升級。這樣我們先進行分析化學教學方法的創新是為更好地實現分析化學教學質量轉型升級做好充分的準備、打好堅實基礎。那如何進行分析化學教學方法創新呢?面對當今信息時代,青年學生的知識接受是碎片化的,閱讀是快餐化、淺表化的淺、快、短時代,要實現教與學雙方相得益彰共同發展和進步的分析化學教學方法創新,毋庸置疑,就得先從分析化學的教學特點入手,將靜態化的教學大綱教學內容,創新最適宜教學方法,以實現分析教學轉型升級。

分析化學教學方法就像唱歌,要有高音、低音、中音、花腔高音、重低音、美聲、通俗、獨唱、領唱、小合唱、二重唱、多重唱和聯唱、輪唱、反串等眾多形式,分析化學的教學方法也是五花八門形形色色的。Gorden Dryden早在1992年就提出[6]了利用互聯網將世界最好老師的最好課程和最先進的理念進行快速高效的互動式未來學習世界的模式已成現實,目前認為未來的學習和教育是要回歸到人和生活的本質,真正使學習回到其自然性、實現學習的跨界多樣性、現實性和學習工具的從屬性[7]。面對如此狀況,唯一方法對分析化學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優化,對教學過程進行精心創新設計[8]。而創新從本質上說就是創新思維藍圖的外化和物化。參照巴班斯基的分類法[9]可將分析化學教學方式方法歸結為如圖1所示。

圖1 分析化學教學方式方法示意圖

將各種教學方法進行有機地結合起來,就能在妥善地處理好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等特點的前提下,可以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最好的發揮出學習認識的可能性和全部能力。但是,在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時,應根據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生認知水平和教學環境狀況等恰當地選擇一種結合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又能運用各種現代教學技術手段(移動互聯網、MOOC、3D視頻、信息處理技術、遠程即時互動等)的最優組合的最適宜的復合教學方法,這樣就能在較短的時間以最佳教學效果高效地相應完成教學活動?,F代化的教學技術手段本身具有與青年學生親和力強、感染力強、生動形象的特點,倍受廣大青年大學生喜愛和接受的新事物,所以它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強化直覺感知、易于理解和掌握知識。這樣的教學方法就應該是一種創新。通過3年來對使用創新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與使用傳統教學方法的比較的教學實踐表明:使用創新的教學方法比用傳統教學方法在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養成、對分析化學的認識和喜愛程度、學習的熱情度、人生的樂觀向上態度、積極參與各種科學活動和學習成績上均有10%以上的提高,有的實驗班組甚至達到45%的提高度。

3 結 語

興趣是創新的根源,創新教學方法就是要抓住這個關鍵牛鼻子,激發學生潛在的興趣,形成積極的學習興趣,把學生注意力引領集中起來,引導到有效的思維中去,并使這樣的引導、促進、維持、強化、激勵作用持續穩定,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真正實現少教多學、不教之教(教是為了不教)、教學相長的教學新局面。

[1] 劉曉庚,馬寧,邰佳,等. 食品類專業《分析化學》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實踐[J].廣州化工,2015,43(22):188-190.

[2] 余文森. 關于教學改革的原點思考[J].全球教育展望,2015,44(5):3-13.

[3] 楊藹琪. “喜新厭舊”是人類向上的天性、求美的本能[J]. 藝術設計研究,1997(1):1-3.

[4] 百度百科. 教學組織形式[EB/OL]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4J3Fq5aaMjbQifuczBw2UDpI Ohwbn Lure_J Cr7vX1N t21U4BeiKq1W9mmxafg5bv8_C9an1mJ8m1eWcAuY5aVq[2016-08-02].

[5] 百度百科. 內容與形式[EB/OL]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YVuKYimZQig7RcZgi_nmjbSSHoP3OxTfY5-nJwmbhGaSuI 8iKAbxtkzTmT2ENsFp4fb_gYgeC730rgW7B7YxZa [2016-08-05].

[6] [美]Jeannette Vos,[新西蘭]Gorden Dryden著, 顧瑞榮,陳標,許靜譯. 學習的革命.2版[M].上海:上海三聯書出版,1998:12.

[7] [英] 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 肯尼思·庫克耶(著),趙中建,張燕南(譯).與大數據同行,學習和教育的未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126.

[8] 武廣軍. 化學教學方法的優化與教學設計[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12(21):99,111.

[9] [蘇]巴班斯基(著), 吳文侃(譯). 教學教育過程最優化[J].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156.

Innovating Teaching Method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AnalyticalChemistryin Food Specialty*

LIUXiao-geng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Modern Grain Circulation and Safety/Key Laboratory of Grains and Oils Quality Control and Process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Jiangsu Nanjing 210023, China)

AnalyticalChemistrycourse is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for the Food specialty. It is the goal of teach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eaching is both an art and a science, teaching method innovation is one of the keys to teaching reform,under the premise of respecting the laws of science teaching, to find the most suitable teaching form ofAnalyticalChemistrythrough innovation and scientific optimization, which can both perfect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greatly and effectively. And three years ofAnalyticalChemistryteaching practice showed an obvious effect, and worth further summary.

teaching form; innovation; optimization;AnalyticalChemistry

江蘇省高校品牌專業建設工程資助項目(PPZY2015B152),南京財經大學重點建設課程項目(2014B22)。

劉曉庚(1962-),男,教授,碩士,從事化學教學和食品科學研究。

G642.4, O651

A

1001-9677(2016)020-0184-03

猜你喜歡
分析化學教學質量教學內容
努力改善辦學條件 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現場操作與網絡教學相結合的綠色分析化學實驗改革
基于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的分析化學實驗教學研究
關注學習過程 提升教學質量
提高教學質量,重在科學管理
“啟蒙運動”一課教學內容分析
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幾點思考
“清末新政”也可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
中藥學專業分析化學基礎課的教學探討
無機及分析化學綜合設計性實驗教學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