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慕課中美應用差異的四大原因分析

2016-11-19 12:24謝貴蘭
中國遠程教育 2016年9期
關鍵詞:在線教育慕課高等教育

【摘 要】

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以下簡稱“慕課”)在美國備受重視并且得到穩步推進和多元發展,在中國也得到高度重視,但現實整體推進緩慢。許多一線教育工作者在實際應用慕課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很多困難,也發現效果似乎并不那么理想,其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四方面:一是由中美在知識產權保護與資源共享方面的差異引起的:美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促進了資源共享,這是慕課得以在美國出現并迅速發展的前提和保障;中國對知識產權保護不夠致使人們不太愿意共享資源,這成為制約慕課在中國發展的重要瓶頸。二是由中美教育文化傳統與學生學習習慣方面的差異引起的:美國的素質教育文化傳統、學生主動的學習習慣和班級規模小等因素更適合慕課的推廣應用;中國的應試教育文化傳統、學生被動的學習習慣和班級規模大等因素影響了慕課的“本土植入”效果。三是由中美在網絡教育技術發展水平與其受重視程度方面的差異引起的:美國教育技術發展水平高,受重視程度高,教育網絡環境發達,成為推動慕課在美國發展的技術支撐;中國教育技術發展水平低,受重視程度不夠,教育網絡環境較差,成了慕課在中國發展應用的技術瓶頸。四是由中美在高校管理體制與對教學重視程度方面的差異引起的:市場主導的高校管理體制以及對教學的重視決定了慕課在美國得到穩步推進和持續創新;政府主導的高校管理體制以及教學不太受重視決定了慕課在中國高校中的實際推廣應用總體進程緩慢。

【關鍵詞】 慕課;在線教育;高等教育;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40-05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458x(2016)09—0027—05

慕課在美國備受重視并且得到穩步推進和多元發展,在中國也得到高度重視但現實整體推進緩慢。許多一線教育工作者在實際應用慕課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很多困難,也發現效果似乎并不那么理想,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本文將從知識產權保護與資源共享、教育文化傳統與學生的學習習慣、網絡教育技術發展水平與其受重視程度、高校管理體制與對教學的重視程度這四大方面的原因來展開討論。

一、慕課中美應用現狀的差異

(一)慕課在美國備受重視并且得到穩步推進和多元發展

“2014年世界范圍內提供慕課的大學已經超過400所,共提供了超過2,400門課程,與2013年相比翻了一番,在排名前25的美國大學中,有22所已經提供了免費的慕課?!保顫M福,2015)另外,斯隆聯盟(Sloan Consortium)從2002年到2013年每年都發布在線教育調查報告,這一系列調查報告顯示了美國在線教育在宏觀上呈穩定發展態勢?!捌湟?,在線課程注冊學生數持續增長。在線課程注冊學生數占整個高等教育注冊學生數的比例從2002-2003學年的9.6%增加到2012-2013學年的33.5%,而同期美國高等教育注冊學生增長率維持在一個很低的水平,甚至負增長。其二,近七成教學主管認為在線教育是院校發展的長期發展戰略。其三,在線教育學位頒發逐漸增多,近九成院校提供在線課程,六成多院校提供在線學位?!保ㄖ煊篮?,等,2014)美國11年間在線教育的穩步發展也為慕課在中國的發展展現了光明的前景。

在慕課發展的基礎上,現在又出現了一些新的在線教育模式,如SPOC(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MOOR(大眾開放在線研究課)、DOOC(分布式開放寫作課)、MOOL(大眾開放在線實驗室)等。(楊滿福,2015)

(二)慕課在中國也得到高度重視,但現實整體推進緩慢

中國一流大學自2013年以來紛紛籌建自己的慕課,也積極加入國際著名的慕課平臺。中國目前的慕課平臺至少有17個,有點讓人眼花繚亂。部分知名高校還成立了慕課中心?!皾h語課程在國際慕課總量中已經排到了第四位”。(楊滿福,2015)情況看似非常喜人,但是對于大多數學校和教師來說,還處在聽過或者看過慕課而未做過的階段,或者說還處于觀望而非實踐的階段。對于已經進入實踐階段的學校和教師,則感到困難重重。比如,對于具體教師的實際教學來說,量多質優的免費慕課教學資源是必需的。但網上現有的教學資源不一定剛剛契合自己所講的課程,即便選用的教材一樣,學生的實際水平也不一樣。自己錄制視頻則會面臨時間、技術、網絡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再比如,很多學校和家庭無法提供應用慕課所必需的教育技術和網絡環境。而且,在應試教育環境下成長的教師又如何充分利用課堂上的討論時間?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對話交流和探究式學習?如何設計有層次和有梯度的作業?在應試教育環境下被動學習的學生如何成為一個對自己學習負責的人?行為的改變遠比觀念的傳播困難得多??偟膩碚f,慕課在中國也得到高度重視,但現實整體推進緩慢。

二、慕課中美應用差異的四大原因分析

(一)中美在知識產權保護與資源共享方面的差異

“知識產權保護是資源創造的源動力,是全社會知識共享的基礎保障”。(張小紅,等,2014)慕課的出現首先得益于創新大環境的激勵,而這種創新大環境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法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程度。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是否完備決定了人們是否愿意分享、是否樂于分享、是否敢于分享。而分享將帶來知識和技術的持續創新以及人類的進步。在這一方面,中美之間存在顯著的差異。

1. 美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促進了資源共享,這是慕課得以在美國出現并迅速發展的前提和保障。

美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已經提升至國家戰略的地位。它極大地激發了人們的創新熱情,保護了人們的創新成果和利益,使得人們愿意、樂于也敢于通過慕課等形式分享他們的教學科研成果。在這一方面,知識共享組織(Creative Commons)做了一個開創性的貢獻,他們提出的CC協議為慕課等在線教育資源的全球共享和可持續發展掃清了知識產權的障礙?!斑@一協議在鼓勵使用其作品時又通過宣布保留部分權利來保護他們的作品”(楊滿福,2013)。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免費的慕課資源不斷涌現,量多質優,促進了慕課的發展。

2. 中國對知識產權保護不夠致使人們不太愿意共享資源,這成為制約慕課在中國發展的重要瓶頸。

中國對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不夠高,保護力度不足,無法有效保護權利人的利益,制約了人們的創新激情和共享意愿,也制約了慕課等在線教育形式在中國的發展。慕課的發展和應用需要大量的微視頻和微課等教育資源,這些資源從哪里來?由哪些人提供?能在多大程度及范圍內得到共享?不是取決于中國是否有共享理念或文化而是取決于利益。我們可以從我國的教育質量改革工程得到一絲警醒。教育質量改革工程的一個重要目的是希望將全國優秀教師的高質量教學資源在全國范圍內共享,從而提高整體教學水平。但是教師的教案、PPT課件、視頻、微課等教學資源均屬教師賴以生存的“秘密武器”,是他們的長期積累和創造,投入了巨大的成本,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說屬于“我的”知識?!岸业闹R心理所有權會阻礙教師共享知識,即便分享可能會獲得一些尊重和心理滿足,但這些心理上的收益可能小于共享付出的代價”(劉人境,等,2013)。所以,我們在精品資源課程網站上看到的往往不是精品而是贗品,真正的精品被雪藏起來了。國家投入大量人財物做的教育質量改革工程收效甚微。導致這種結果的最根本的原因不是因為缺乏共享文化而是因為利益。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夠致使人們擔心自己的利益受損而不愿意共享真實知識。有人可能說美國有CC協議,我們也有《中國大學視頻公開課知識產權協議》等相關的法律規定來保護權利人的利益。但從實際效果來看顯然這些保護是遠遠不夠的?,F實中知識產權案件維權成本高,賠償數額少,不利于創新和共享。這是慕課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

“知識是員工的個體資源,除非員工自己愿意分享知識,否則無法達成共享目標”(張曉東,等,2012)。如何使員工愿意分享自己的知識呢?現階段需要恰當的激勵。慕課的推廣應用急需量多質優的微視頻和微課等核心教學資源。如何增強人們的共享意愿呢?至少有三種方式:其一,就是擁有較完善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并得以有效實施,這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其二,互認學分、互相提供在線課程。目前在中國部分高校中已開始實施。其三,就是將發展慕課等在線教育所需要的微視頻和微課等核心資源作為一種考核評價指標。就像評職稱靠科研論文、著作和項目一樣,以后評職稱加上慕課等在線教育資源。在何種級別的網站上發表幾門慕課或多少用于慕課的微視頻等高水平在線教育資源才能拿到何種級別的課題,才能評上副教授或者教授,或許這樣人們才會愿意分享。

(二)中美在教育文化傳統與學生學習習慣方面的差異

“從文化與教育的高度依存性和相關性來看,國別教育差異的根本原因在于文化傳統和教育傳統的差異”(劉獻君,2010,p.45)。

1. 美國的素質教育文化傳統、學生主動的學習習慣和班級規模小等因素更適合慕課的推廣應用。

(1)美國的素質教育文化傳統和教師的教學模式等因素促成了學生主動學習的學習習慣。市場主導的美國高校招生模式、考試方式和內容決定了大學及以下各學段的教育實行的都是素質教育。數據表明,“美國教師善于對學生進行積極的評價、運用恰當的提問,并建立一個溫暖的個性化學習環境,教師的教學風格幽默風趣,善于通過創造與現實環境緊密相關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李海峰,2014)。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在做中學、鼓勵試錯、學以致用等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逐漸培養出了學生適應討論、善于辯論、注重表達和樂于自我展示的文化傳統和主動學習的學習習慣。

(2)主動學習的學習習慣和班級規模小等特點使得美國學生更適宜通過慕課來學習?!皩W習的主動性被認為是影響慕課完成率的關鍵要素”(高地,2014)。美國教育特別注重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探索性學習、合作學習以及批判性思維方式的培養。這主要是通過大量的閱讀和寫作來實現的。閱讀和作業在中美教育系統中的地位差別很大。美國學生從上學就知道作業是非常重要的,必須和對待考試一樣重視。他們從小的學習習慣就有點兒類似于慕課。上課只是他們學習內容的一小部分,課后在學業上花費的時間是課堂時間的好幾倍。所以,他們的課外負擔是很重的,主要是進行探索性學習和研究性學習。據說美國高校學生每學期選課一般不超過4門,大量的時間花費在查閱資料和寫論文上了。甚至連音樂課和體育課也要寫論文。大量的閱讀、寫作和辯論是美國教育中最值得稱道的部分。美國的翻轉課堂可以廣泛應用于小學、初學、高中、大學等各個階段,主要是因為學生從小就形成了較強的自律性和對學習負責的態度。而這些是推行慕課必需的。美國的院校主管認為“學生需要更強的自律能力對于發展在線教育是一種重要或非常重要的障礙”的比率從2007年的80%增加到了2012年的88.88%(朱永海,等,2014)。另外,美國因為人口少,教育資源豐富,基本都是小班(30人左右)上課。小班上課也更適宜慕課的推廣應用。

2. 中國的應試教育文化傳統、學生被動的學習習慣和班級規模大等因素影響了慕課的“本土植入”效果。

(1)中國的應試教育文化傳統和教學模式等因素造成了學生被動的學習習慣。由政府主導和實施的指標到校、計劃集中錄取的高校招生模式以及一考定終身的高考方式使得大學以下各學段都不得不以考試大綱為標準進行應試教育。應試教育決定了我國以講授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上課基本都是講授為主,學生發問率低,課堂更加注重秩序、權威和教學效率。從小學開始的教與學的習慣使得課堂氣氛沉悶、師生之間嚴重缺乏互動。這也決定了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而不是主動地去進行探索性和研究性學習的習慣。這與慕課的“生長土壤”格格不入。

(2)被動學習的學習習慣和班級規模大等特點影響了慕課的“本土植入”效果。慕課在實施中有兩個關鍵點:課外的自主學習和課中的討論效果。二者都要求學生具備主動的學習習慣。但是,高考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使得學生習慣于亦步亦趨地跟著教師走,也使得學生在課堂上更善于被動地聽而不是主動地參與討論,討論成了中國師生最不擅長的環節?!皵祿{查結果表明,中國學生在師生互動、學習挑戰度、主動合作學習水平上均差于美國大學”(汪振友,2014)。而且,中美在師生互動上的差異最為明顯。這成了慕課在中國推廣應用的又一大難點。中美之間在教學方面的另一大區別就是閱讀和作業。中國的教學中就沒有重視作業(以廣泛閱讀、探索和研究為前提而不是應試為目的的作業)的傳統和土壤。這或許和我們各級各類學校以統一的一次性的標準化考試作為最終考核依據息息相關。機械的記憶和大量的模擬練習是大學以下各學段的常規學習模式。以辯論、探索和研究為目的的教與學形成了學生主動的學習習慣,而灌輸式的講授、機械化的記憶、大量的模擬練習和標準化的考試造成了學生被動的學習習慣。另外,中國人口眾多、教育資源相對缺乏,使得班級規模偏大,規模在30人左右(除了英語課)的班級比較少見。高校中百人以上的班級比較普遍。班級規模大使得討論和批改作業成為推廣慕課的又一大障礙。

(三)中美在網絡教育技術發展水平及其受重視程度方面的差異

1. 美國教育技術發展水平高,受重視程度高,教育網絡環境發達,成為推動慕課在美國發展的技術支撐。

(1)教育技術發展水平高,受重視程度高。主要表現在教育技術機構人員規模龐大、專業種類寬、在教學方面發揮的作用大、領導人職位高等方面。

(2)教育教學網絡環境好,各類教學軟件應用普遍,為慕課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美國是全球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國家,網絡發達,教育網絡環境好,師生的日常工作學習高度依賴網絡,發達的網絡為師生通過慕課進行教學、研究和學習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慕課等在線教育備受質疑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有人認為無法對學習過程與學習效果進行有效監控與真實考核。其實在美國,已有一些技術可以緩解這些憂慮了。很多軟件可以幫助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跟蹤、統計和研究。比如“在網絡學習監控系統中,學習動態一覽表可以呈現出所有學習同伴包括高手的學習路徑和學習結果,幫助學生準確定位求助對象,提高學習效率,實現學習進度公開化,起到了表揚、激勵優秀學生和督促、提醒暫時落后學生的作用”(李霞,等,2012)。我們相信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更好的技術來打消人們的這些疑慮。

2. 中國教育技術發展水平低,受重視程度不夠,教育網絡環境較差,成了慕課在中國發展應用的技術瓶頸。

(1)教育技術發展水平低,受重視程度不夠。主要表現在教育技術機構人員規模小、專業狹窄、在教學方面發揮的作用小、領導人職位低等方面。

(2)教育教學網絡環境差,還處于重硬件輕軟件階段,制約了慕課在中國的發展應用。慕課是在線課程,對網絡環境要求較高,而我國教育信息化水平偏低?!拔覈逃畔⒒哪繕酥皇堑?015年,全國基本實現各級各類學?;ヂ摼W全覆蓋,其中寬帶接入比例達50%以上,到2017年全國基本實現各級各類學校寬帶網絡接入”(陳琳,等,2015)。我國目前的平均網絡連接速度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從硬件環境來看,我國大多數學校還處于多媒體化階段,很多學校還沒有進入網絡化階段,智慧化教室還處于實驗室階段。軟件環境的差距就更大了,很多在美國教育系統中已經實現了的教育技術在我國還處于理論狀態。我國大多數高校包括知名高校在依托信息技術辦學的廣度、深度、先進程度和實際效果等方面基本都無法與美國高校相比。慕課需要網絡環境和數字化學習資源的支撐,而現實的教育技術水平限制了它們的發展。

(四)中美在高校管理體制與對教學的重視程度方面的差異

1. 市場主導的高校管理體制以及對教學的重視決定了慕課將在美國得到穩步推進和持續創新。

美國高校高度市場化的管理體制成了推動其提高教學品質、激發教育創新的重要驅動力,也成為慕課得以在美國出現和穩步推進的一大背景。如何招到更優質的學生、如何幫助這些學生學得更好、如何提高學生的課程合格率、如何提高學位授予率、如何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等等,這些問題關系到美國高校的聲譽、經費來源和興衰,也都要求美國高校重視教學和教育質量。正是在這一需求下出現了慕課?!肮鸷蚆IT計劃在其慕課平臺edX中深入研究學習者如何學習、技術如何轉變學習者的學習、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等重大問題”(楊滿福,2015)。在確定人類行為時,沒有比學習更重要的過程了,因此,人們從事的最有價值的事業之一就是幫助解開這一過程之謎(赫根漢,等,2011,p.374.)。慕課的出現、發展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創新等都將得益于對教學的重視,同時它們的繼續發展也取決于人們對教與學的服務和研究進展。

2. 政府主導的高校管理體制以及教學不太受重視,決定了慕課在中國高校中的實際推廣應用總體進程緩慢。

教學質量的高低對招生、經費來源以及教師的職務晉升等方面的影響較小。教學在中國高校中的地位是較弱的,雖然高校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以期提高教學質量,但和美國不同的是,國內改革的動力主要來自政府的各類工程和計劃,如本科教學水平評估、精品課程,而不是來自于改進教與學的真實需求。大多數關乎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改革顯得形式化、低效和艱難。只要計劃招生、指標到校的政府主導的高校管理體制不變,這一情況不可能得到根本扭轉。在這種管理體制下,學校的教學水平高低、培養的人才質量如何、學生的實際就業狀況等重大問題對學校的興衰和存亡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在這種大環境下,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為主要目的的慕課在中國的實際推廣應用總體進程緩慢。

結 語

中美之間的教育,各有千秋,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優劣?!敖逃膶ο笥肋h是特殊的,永遠是處于一定情境下的個體,而不是普遍的個體”(王洪才,2007)?,F在,中國教育似乎成了國際上的一個教育研究熱點。我們必須自信我們有我們的教育優勢,同時我們也必須樹立變革教育的堅定信念,因為慕課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利于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有利于培養有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而且“高等教育從單純的面授模式轉向在線模式或混合式模式已成為今后發展的趨勢”(朱永海,等,2014 )。對馬里蘭大學系統采用慕課教學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觀點。所以,現在最要緊的是在廣大一線教師中推廣應用慕課,雖然困難重重,但也要堅決地嘗試。

[參考文獻]

陳琳,陳耀華,喬燦,等. 2015. 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開局之年我國教育信息化新發展[J]. 中國電化教育(1):138-145.

高地. 2014. MOOC熱的冷思考[J]. 遠程教育雜志(2):39-47.

劉獻君. 2010. 教育研究方法高級講座[M]. 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45.

李霞,朱莉亞. 2012. 網絡學習監控的基本策略與實施方法[J]. 中國遠程教育(6):64-67.

劉人境,張謙,閔文文. 2013. 知識心理所有權與隱性知識共享關系研究[J]. 科技進步與對策(9):134-138.

李海峰. 2014. 中美在線開放課程的對比與分析——基于教與學的視角[J]. 電化教育研究(1):58-64.

王洪才. 2007. 論高等教育研究的特性與學科歸屬[J]. 高等教育管理(3):6-11.

楊滿福. 2013. 開放教育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現狀、問題及趨勢[J]. 中國電化教育(6):73-82.

楊滿福. 2015. “慕課”潮退去了嗎:問題與審思[J]. 教育發展研究(9):19-25.

張曉東,朱敏. 2012. 激勵、同事態度和個人文化對知識共享的影響[J]. 科研管理(10):97-105.

張小紅,熊秋娥. 2014. 論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十大關系[J]. 中國電化教育(12):43-49.

翟洪江,汪振友. 2014. 論中美大學學生學習性投入的差異[J]. 高教發展與評估(3):55-61.

朱永海,韓錫斌,楊娟,等. 2014. 高等教育借助在線發展已成不可逆轉的趨勢[J].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4):92-100.

[美]B.R. 赫根漢,等. 2011. 學習理論導論[M]. 郭本禹等,譯.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374.

收稿日期:2015-09-11

定稿日期:2015-11-19

作者簡介:謝貴蘭,碩士,講師,武漢東湖學院思政課部(430074)。

責任編輯 郝 丹

猜你喜歡
在線教育慕課高等教育
在線教育商業模式探究
提高機械原理教學質量的幾點思考
混合學習模式及其實施要點 
基于在線教育的大數據研究
關于應用型計算機專業培養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術的護理技能虛擬教學平臺設計與實現
大學生對慕課的了解和利用
“慕課”教學的“八年之癢”
慕課環境下的學習者
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內涵、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