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城市“留守”的孩子

2016-11-22 20:15吳濤吳小康雙瑞
農村農業農民·A版 2016年10期
關鍵詞:留守城中村務工人員

吳濤 吳小康 雙瑞

“為什么沒跟爸媽一起走?”“因為換一個地方就要留一級,再留級就不行了,不敢再搬了?!?/p>

“有從小玩到大的朋友嗎?”“都玩不長?!?/p>

這是15歲的孫榆跟筆者的一段對話。因為父母經常在不同的城市打工,他也不得不經常轉學。顛簸漂流的生活讓他不斷留級,也沒什么長久的友誼。

在我國城鎮化的過程中,大量的農村人口長期輾轉在城市打工,出現了一批像孫榆一樣的孩子。他們為了不成為農村留守兒童,跟隨父母來到城市,但因為父母工作經常變動,他們不得不像農村留守兒童一樣:由爺爺奶奶照料生活,甚至獨自生活在陌生的城中村。

進了城,依然留守

孫榆的父母如今在河北石家莊打工,孫榆跟妹妹在河南鄭州第七十六中學上學。離開鄭州前,父母把66歲的奶奶黃仲英從老家河南信陽接到鄭州,照顧孫榆兄妹倆。

如今祖孫三人住在鄭州一城中村僅有十幾平方米的出租屋里。筆者在現場看到,狹小的房間里,祖孫三人的衣服、鋪蓋塞得滿滿當當。沒有書桌,兩個孩子就坐在床邊,把小桌板放在腿上做作業。燈光昏暗,孫榆寫字的時候把腰彎得很低。

因為姿勢別扭,時間一久,腰和胳膊會疼,腿也會被壓得不舒服。因此很多時候孫榆都在教室做完大部分作業才回家。

鄭州市第七十六中學位于鄭州市北部,生源以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為主。該校副校長陳廣融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說,這些年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數量增多,學校招生規模也出現爆發式增長,由5年前每屆8個班發展到去年的每屆24個班。目前學校3700名學生當中,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比例達到3100人,占全??側藬档?2%,跟孫榆一樣“留守”的學生不少。

與孫榆一樣,11歲的小婕和8歲的弟弟孫冠冠也留守在南方的城市——廣西南寧。

每天下午5點左右,70歲的陸生連就要提前趕到萬秀小學,她不僅要去接小婕和孫冠冠,還要順便把鄰居的小孩也接回家。因為鄰居夫妻倆下班都太晚,不能去接孩子放學。

小婕的媽媽農蘭芳在電話里說,之前她和丈夫曾在南寧打工,去年他們在老家新建了一棟樓房,由于欠了不少債,今年春節后她和老公決定到廣東省惠州市打工。孩子沒法帶走,只得留在南寧讀書?!拔覀円仓肋@樣對孩子不好,可實在沒有辦法?!苯愕軅z曾是留守兒童,農蘭芳深知不利于他們成長,毅然決然地將兩個孩子接到南寧讀書,只是生活壓力太大,不得已姐弟二人再次留守在城里。

萬秀小學位于南寧市區一處城中村,放學時正是下班高峰期,路上的小轎車、電動車和行人交融在一起,喧鬧聲此起彼伏。走過狹窄的城中村主干道,走進更窄的巷道內,兩邊的樓房靠得太近只可見一線天,即使白天光線也顯不足,當地人稱其為“握手樓”。在一棟墻體未經粉刷的樓房前,陸生連用電子卡打開門,這里就是他們租住的地方。

房間有二十幾平方米,一張高低床把本就狹小的客廳幾乎占滿,床頭擺放著一張書桌,兩名孩子平時在這里寫作業。姐弟倆每天早上7點多出門,除了午餐時間,白天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度過,外婆陸生連負責照料二人的生活。

14歲的鑫鑫則已經一個人獨自在鄭州生活多年。從幼兒園開始,鑫鑫就被父母從老家南陽市帶到鄭州市讀書,但從小學五年級開始,父母離開鄭州市到附近的中牟縣做生意,留下他一個人在鄭州市讀書生活。

一家“午托部”成了鑫鑫在異鄉的“家”。每個月繳納600元錢,這里就能供應一日三餐,還有輔導老師幫解決學習難題,目前這里接納了20多個像鑫鑫這樣的學生。在“午托部”里,大房間里住六七個孩子,小房間則住兩三個。一名工作人員告訴筆者,“午托部”里有的孩子已經住了五六年。

由于處在升學關鍵期,八年級的學習生活安排得滿滿當當。性格較為內向的鑫鑫雖然看起來很懂事,但學習上的壓力仍是他難以排解的困難。有時作業到了很晚也寫不完,或者一些難題總是無法解決,鑫鑫就會大哭一場,父母只能通過電話安慰他一番,但最終問題還要靠他一個人去面對。

不僅是南寧、鄭州這樣的二三線城市,廣州市也存在留守情況。廣州市海珠區康樂中學是一所接納隨遷子女人數較多的學校,學校在校900多名學生中,95%以上是外地戶口學生。副校長唐仁說,上個學期一名學生,父親在佛山工作,母親和哥哥在湖南工作,這名學生一個人在廣州學習生活。因為學校不能寄宿,所以這個孩子獨自居住在離學校半小時車程遠的出租屋。

父母流動難安定,孩子“留守”城中村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鎮化速度的加快,不少地區向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敞開大門。正是看到城市優質的教學條件,以及留守兒童帶來的成長問題,不少進城務工人員將孩子帶到所在城市就讀。

在有的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中異地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甚至超過本地學生。如珠海市教育部門今年公布的數據顯示,珠海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總數為199810人,其中異地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總數為116096人,占比58.1%,超過戶籍學生數量。南寧市教育局也對筆者表示,近年來,由于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人數急劇增加,原來按常住人口規劃的學校布局和辦學規模難以適應新的形勢,教育資源接近飽和,同時因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存在周期性高峰和流動性難以預測,也增加了師資配置和資源配置難度。

而這些離開農村進入城市的隨遷子女學生中,因父母工作不穩定,在照顧子女與賺錢養家兩方面往往難以兼顧,父母離開、孩子留守現象并不少見。南寧市一位中學校長說,不少家長來自安徽、湖南、河南等地,主要從事裝修、建筑、銷售等崗位,“他們時常更換工作單位和工作地點,有的雖然在一個城市卻難住在一起,有的選擇別的城市打工,還有的甚至出了省,家長會根本沒辦法參加?!?/p>

筆者采訪發現,“再留守”群體具有明顯的分層,即小學階段相對少、初中階段相對多。南寧市一位小學校長說,孩子越小越離不開父母,但隨著隨遷子女年齡的增長,自理能力也慢慢增強,“不少孩子小學階段就會洗衣做飯,每天獨自搭公交車上學,具備了這些條件,不少家長才敢離開他們?!?

這些“再留守”的隨遷子女,父母基本都是為了掙更多的錢養家才遠走,經濟困難使他們大多數都只能生活在城市里房租廉價的城中村。尤其在專門針對隨遷子女的民辦學校中,超過80%的學生為隨遷子女。如在南寧市,萬秀村、燕子嶺社區、官橋村等民房多,且價格相對便宜,是外來務工人員聚集區,也是“再留守”孩子生活的地方。

與此相關,當前不少城市在改擴建,城中村不斷被拆除,由此帶來的居住難題成為“再留守”增多的因素。陳廣融說,隨著附近幾個村莊被拆掉,房源減少的同時租金也變高了,不少務工人員紛紛搬離,由于更換學校難度太大,只得將孩子留下來。

成長之憂,成才之險

一位“再留守”學生的爸爸告訴筆者,自己在外面最擔心的還是孩子的安全問題?!俺抢镘嚩?、人多,孩子如果走路不規矩很容易被車撞到?,F在經常有拐賣兒童的新聞,很擔心孩子的安全?!?/p>

農蘭芳說,奶奶年齡大了,只能負責接送、做飯,學習上不能提供任何幫助。她說,兩個孩子學習成績都一般,“我覺得要是能多給她們補補課,成績會提高一些的?!毙℃荚谘a習班里學習了一個月,英語成績提高到90多分,“每個月300多元的補習費對于我們來說還是太貴了,最后只補了一個月?!?/p>

留守城市的孩子們,需要面對的不僅是生活里的各種安全隱憂。更重要的是,在最需要呵護和引導的年齡缺失規導,他們面臨著更高的成才風險。

一臉稚嫩的孫榆對筆者說,他已經15歲了,這個年紀已經能克制對父母的思念了,他知道家里的難處,學好功課是對家里最好的回報。今年的目標是拿到全校前10名。神色間儼然一個小大人。

筆者采訪時,正好碰到孫榆在做作業,其中一道語文閱讀理解題的文章是畢淑敏的《我在尋找那片野花》,文中講述的是一個名叫蕎的下崗女工堅強樂觀地面對生活困窘的故事。

“這個故事能教給我們一些道理,對生活中的困難,要樂觀面對不能放棄,直到把它克服?!睂O榆說。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像孫榆一樣上進懂事。陳廣融說,“再留守”的學生呈現出兩極分化的趨勢,一些孩子像孫榆一樣在困難中積極奮進,但也有一些孩子被父母接到城市里后,沾染上玩游戲、泡網吧等不良嗜好,有的為籌集費用,甚至糾集社會人員參與偷盜。

在萬秀小學老師眼里,正讀七年級的小峰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問題少年。目前爺爺在城里照顧他的生活,卻管不住他,夜不歸宿、逃課、K歌、打游戲是經常的事。他平時和幾個玩伴混在一起,并且還交了女朋友?!扒皫滋煳覀內ス浣?,看一個人不順眼,就把他打了一頓?!毙》迦魺o其事地對筆者說。

廣西醫科大學心理學教授王翔南說,與農村留守兒童群體相似,“再留守”群體多為獨居或由親屬代管,其生活雖然可以得到基本照料,但他們與城市學生在生活方式、文化習俗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一旦遇到學習和人際交往等問題,沒有父母的指導,其安全感就會下降,其行為容易出現偏差,導致出現各種成長問題。

不少孩子在初中階段進入叛逆期,監管的缺失容易導致不良行為。唐仁說,很多學生都住在城中村和城鄉接合部,這些地方往往居住人員龐雜,黑網吧、游戲廳等不少,沒有家人在身邊管教,孩子一沾上就很容易陷進去。

王翔南認為,“再留守”孩子在城市面臨成才高風險,又缺乏有效的矯正,容易在城中村等聚居地形成偏離城市社區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成為一個游離于城市社區之外的“邊緣群體”。

一些地方隨遷子女群體違法犯罪也呈多發趨勢。來自南寧市興寧區檢察院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至今,該檢察院轄區內隨遷子女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案件占全院未成年人犯罪受案總數的62.33%。

城鎮化的新挑戰待解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張旭東說,“再留守”問題是我國城鎮化過程中出現的新現象,背后有深層次原因。農民工子女進了城怎么辦?這無疑給社會管理帶來新的問題,需要城鎮化政策的銜接、相關措施的跟進,NGO組織資源的整合等各方面統籌推進。

南寧市第十七中學校長張焰說,每學期開學之初學校就會與家長協商,盡量減少留守現象。針對“再留守”問題,經過多次溝通,有的家長已經回到孩子身邊。

今年2月國務院在印發的《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從源頭上逐步減少兒童留守現象,公辦義務教育學校要普遍對農民工未成年子女開放,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農民工未成年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完善和落實符合條件的農民工子女在輸入地參加中考、高考政策。

不少城市也正在努力為隨遷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環境。

廣東省今年宣布全面放開異地高考,只要滿足“父母擁有合法穩定的職業、合法穩定的居所;父母在廣東擁有3年的社保、居住證,子女有在廣東就讀的3年高中學籍”條件,就可以參加廣東高考,報考的院校也不再僅限于職高。率先破除了多年來隨遷子女在城市就讀卻不能在城市升學的藩籬。

南寧、鄭州等城市教育部門表示已基本實現隨遷子女“應讀盡讀”。2015年南寧市接收的隨遷子女學生人數上升到12.8萬人。鄭州市2015年隨遷子女在校生達到27.8萬人,占全市全部入學人數的40%左右。陳廣融說,近幾年來學校招生規模呈“爆發式增長”,由5年前的每屆8個班發展到現在的每屆24個班。目前教師數量、教學設施均無法滿足教學需要。

資金扶持力度也在不斷加大。唐仁介紹,廣州市對每個農民工子女的義務教育補貼(中學)標準為每學期每人1200元,僅此一項,每年對康樂中學的投入就超過200萬元。

也有相關人士建議,從大環境上應采取多種措施促進隨遷子女家庭融入城市。如教育上實現“同城待遇”,逐步打破一些地方隨遷子女讀差學校、城市學生讀好學校的局面,制訂更為科學合理的分配方案,真正實現“城鄉一體、同城待遇”。依托社區、義工組織,通過多種方式對隨遷子女家庭開展輔導和培訓,讓家長以言傳身教方式,讓隨遷子女更健康積極地融入城市。

猜你喜歡
留守城中村務工人員
城市雙修理念下的城中村改造研究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自主閱讀能力提升的路徑
我國進城務工人員總量增至 28171萬人
農民工法律問題的研究
情暖“留守” 追夢同行
拱墅:融資300億元推動城中村改造
高墻內外的“留守”
河南省汝州市檢察院檢察長劉新義
“進城務工人員不想上社?!北澈蟮拇髥栴}
從一個村到一座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