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音樂教學中的不足及改進

2016-11-23 22:33袁紅娟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6年9期
關鍵詞:音樂課音樂同學

袁紅娟

在中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很容易看到這樣的情景:音樂課堂中的學生,牙關緊閉,面無表情;課間的學生,口中的歌曲、小調兒很是悠揚。為什么學生愛音樂甚于愛音樂課?我們的音樂課還存在怎樣的問題?

一、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不足

1.如今的音樂課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唱歌課,而是一門類似于綜合課的藝術課。

在音樂課上僅僅唱會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卻很少;聽音樂的多,用心聆聽、欣賞音樂的少。學生在我們課堂的相當一部分時間里唱歌卻是“老太婆念經,有口無心”,既不用心,何來之味,又何來之情,更何從談感!音樂課里的歌不好聽、不夠味,那學生當然會到課外去找,找他們所認為好聽、夠味的歌來唱,還工工整整地把它們抄在精心挑選的小本本里,裝在兜里,并引以為豪。課堂上偷偷摸摸塞耳機的學生,正是在聽足以證明他們個性的自己所喜愛的音樂,不是嗎?

2.音樂課類似文學課,語言文字解說的多,提及音樂語言、挖掘藝術情感的少。

有些老師的課,他們講得多,要學生用心聆聽的少;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傾其所有,非講個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給學生去思考、去領悟、用音樂去激發想象的少;用語言表達的多,用情感體驗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師的教學中,語言多,音樂少,也沒有了“音樂作品是要悟的”這個道理了。這樣的結果只會是,學生的音樂作品積累少,對音樂的感悟淺薄,最終是對音樂課沒了熱情。

3.音樂課以教師為中心的多,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少。

在我們的音樂課里,很多教師不是笑臉相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幾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窩,指手劃腳,不管學生學得如何,只顧按照已備的教案、時間表灌之。學生回答問題順我者表揚、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見……這樣的課堂教學,是一個不平等的教與受的關系,從未把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從來只把學生當成知識的接受器,教師絕對是主宰而非主導,學生是完全被動的。這樣的音樂課學生哪來的情、哪來的興趣?也就無從說“我喜歡音樂課”了。

4.音樂課堂教學的觀念落后。

方法陳舊,手段及模式單一,教學設施跟不上社會發展的步伐?,F如今,一邊是“奧爾夫”、“柯達伊”等教學法鋪天蓋地而來,令我們目不暇接;而另一邊卻為音樂與素質教育有什么聯系、音樂教育如何滲透德育、中小學音樂教學到底該用什么譜等“重大問題”爭論不休。這令第一線的音樂教師們無所適從,還大有望不到窮盡之態。

二、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改進

而今音樂教育提倡適應學生個性、擴展創造性經驗的音樂欣賞教育。我們要有意識地在音樂欣賞教育中進行主體性的策略研究,培養學生的主體能力、自信心和創造意識,達到整體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提高初中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的主體性、活動性、創造性。

1.自主性。

它與受動性、外在性相對立,表現為學生行為的自主、自信與自律(自控)。

自主性對教師的要求是“尊重”,目的在于通過對教師的尊重,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自尊心,創造使教師的“外部”指導轉化為學生“內部”能動活動的條件。教師的角色應當是顧問、辯論會主席、對話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權威。教師的主要作用是組織、點撥和概括三方面,在這三個方面之前教師行為應該是傾聽,努力的傾聽。應該區別“教學”與“教學生學”的不同,認識到從長遠上看,少教才能多學。對學生的要求是“反思”(自律、調整)。具有反思的思維方式,是人的重要特征;反思,是自主性最重要的表現。

2.使用多媒體教學,使同學們主動參與教學。

我將多媒體教學在部分音樂課上的應用后,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聽覺與視覺的結合,既增強了課堂教學的容量,又豐富了教學內容,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增強了,課堂氛圍很好。教師要注意做好充分的資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充分發揮好現代媒體教學的功用,以優質的音樂感染、感動每一個學生。在八年級的音樂欣賞課中,在講到《民歌》時,體會不同省份的《茉莉花》,了解不同地方民歌的特色。另外,讓同學們自己尋找,民歌及民樂的要素在歌曲中的體現,有的同學找到了同一樂曲《彩云追月》的不同演繹風格的作品,有通俗的,民族器樂的,爵士樂的,然后同學們將做好的作業自我展示,師生共同分享,對比地感受到同一樂曲的不同風格。有的同學,還尋求到了流行音樂中,如《東風破》及《心中的日月》將二胡和琵琶的融入,增強了歌曲的民族韻味。另外,在預備年級的《亞洲采風》這一課的學習中,從聽覺入手,學習印度的民歌時,從《喜瑪拉亞星》中的幾幅圖片中,讓同學們了解印度的風土人情和其中的瑜枷功,以此來了解印度的歌舞風格。在預備年級《銀海樂波》這一課的學習中,請同學們將自己喜愛的,并已準備好做成課件的影視音樂推薦給全班同學共同分享。教師在上課前要把好預審關,教師可在作業布置時,給同學推薦一些經典的,或是現今比較熱門的影視音樂。如獲得過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電影音樂獎的歌曲,或熱播中的韓國電視連續劇《大長今》中的幾個主題曲的不同演唱版本等。當耳畔響起《大長今》的旋律,這時同學們會異口同聲的把曲名說出來,而感受朝鮮的音樂。

3.創造性。

創造是人的主體性的最高表現,對中學生而言,不應該要求“發前人所未發”,僅要求“發自己所未發”即可。從社會需要與學習需要兩個方面看,教學中都必須強調創造。

對教師的要求是實踐與激勵,自己的創造實踐是對學生創造的激勵,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激活知識。創造離不開直覺思維,而直覺思維離不開審美水平,因此,在引導與激勵中,應該在美育上多下筆墨,對學生的要求是探索與猜想,探索是態度,猜想屬方法。

猜你喜歡
音樂課音樂同學
同學會上的殘酷真相
音樂課的“樂”要大于“講”
我的成長之路——參加“第七屆中小學音樂課觀摩活動”有感
上好音樂課的三點思考
觀“第七屆中小學音樂課觀摩活動”有感
音樂
秋夜的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