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道德發展規律探析——基于皮亞杰與科爾伯格的認知主義視野

2016-11-23 00:44唐濤
資治文摘 2016年7期
關鍵詞:皮亞杰規律階段

【摘要】皮亞杰開創了認知領域的道德發展研究的先河,科爾伯格繼皮亞杰之后采用了認知發展的取向對人的道德發展做了更加全面的研究。二人的理論有著差異,又有著區別,在對二人的研究加以比較后,我們可以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認知主義對于兒童道德發展的認識。

【關鍵詞】皮亞杰;科爾伯格;道德發展;階段;規律

一、皮亞杰對兒童道德發展的研究

在兒童道德發展理論的研究上,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兒童的道德發展》一書集中體現了他的研究理論成果。他開創性地運用了臨床法進行研究,以自己的子女和其他兒童為研究對象,精心設計談話,觀察他們,進行研究并得出研究成果。他將兒童的道德發展分為四個階段:

1.前道德階段。這一階段的兒童年齡約在2-5歲,處于這一時期的兒童還沒有形成對規則的認識,他們不知道在進行游戲時還需要遵循某種規則,即使知道有規則,他們也無意識要去遵循。僅僅是為了獲得游戲帶給他們的刺激、快樂的感覺。這一時期的兒童還沒有出現同伴之間相互協作的行為,他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玩著游戲,規則沒有意義,這也就是皮亞杰所說的“自我中心主義”階段。

2.權威階段。約6-8歲,這時,兒童已經有了規則意識,但是他們的規則是來源于長者,認為自己只需要服從。在進行游戲時,他們會聽從年齡比自己大的游戲者的話,服從他們的安排。在這一階段,兒童會以是否服從長者權威未判斷行為的好壞。

3.相互對等階段。約8-10歲,處于這一時期的兒童出現了道德品質的萌芽。此階段的兒童的規則意識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他們認為規則不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可以為了集體的共同利益而改變的。在進行游戲時,如果某一條規則對于某一個伙伴來說是不公平的,他們會選擇改變這一游戲規則,此時,公平已經替代了長者的權威,成為兒童判斷好壞的標準。

4.公道階段。11-12歲左右,此時兒童產生了公道意識。他們在進行游戲時,不僅要考慮規則、公正,而且時時表現出對他人的關心,擔心自己的行為會對他人產生不利影響。他們既認為規則是可以改變的,經過集體協商后規則應保持不變。兒童學會了從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這是他們道德觀念發展的重要階段。

二、皮亞杰道德發展理論的特點

傳統的道德教育關注如何讓兒童成為一個符合社會要求的人,而皮亞杰則關注的是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的道德如何發展,道德判斷能力如何變化。他將兒童的道德發展分為了三個階段:前道德、他律及自律階段。在前道德階段,幼兒只是出現了道德行為的萌芽;在他律階段,兒童嚴格地遵守規則,服從權威;自律階段,兒童可以運用自己的主觀判斷來調節自己的行為。皮亞杰認為在感知運動階段,兒童剛剛接觸社會生活,此時應多考慮促進兒童動作發展的訓練,如撫摸、推拉和抓握等。在前運算階段,為了促使兒童思維的發展,應該多利用游戲、童話故事、手工制作等來幫助兒童形成數、空間、和時間的概念。

三、科爾伯格對兒童道德發展的研究

在皮亞杰工作的基礎之上,科爾伯格進一步研究,他坦言,“我們的道德心理學理論大部分來自皮亞杰,他認為,邏輯和道德都是有階段發展的,而且,每個階段都是一個結構,它比它的前一個階段具有更好的平衡性?!?/p>

科爾伯格進一步發展了皮亞杰的對偶故事,使用了道德兩難故事法,要求兒童對“偷藥的海因茨”的行為進行討論,并回答規定的問題,根據兒童的回答,科爾伯格得出了兒童道德發展的“三水平、六階段理論”。

1.前習俗水平。這個水平的主要特征是,兒童的道德觀念是純外在的,兒童是為了避免受懲罰或獲得獎勵而順從權威人物規定的行為準則的。

(一)第一階段:懲罰和服從定向階段。

這階段的兒童根據行為的后果來判斷行為是好是壞以及嚴重程度。他們服從權威或規則是只為了避免處罰。認為受到贊揚的行為就是好的,受到懲罰的行為就是壞的。

(二)第二階段:樸素的享樂主義或功利主義階段

這階段的兒童為了獲得獎賞或滿足個人的需要而遵從準則,偶爾也包括滿足他人需要的行動,他們認為如果行為者最終得益,那么為別人效勞就是對的。

2.習俗水平。這個一水平的兒童為了得到獎賞和表揚或維護社會秩序而服從父母、同伴、社會集體所確立的準則,或稱因循水平,也可以說是為了力圖滿足社會的額需要和希望。

(一)第三階段:人際和諧定向階段,好孩子定向階段。

這一階段的兒童尊重大多數人的意見和慣常的角色行為,避免非議以贏得贊賞,重視順從和成為好孩子。

(二)第四階段:權威和維持社會現有秩序階段

這個階段的兒童注意的中心是維護社會秩序,認為每個人都應當承擔起維護社會秩序的責任。判斷某一行為的好壞,要看他是否符合維護社會秩序的準則。

3.后習俗水平。第五階段:社會契約和法律定向階段。

這一階段的道德推理具有靈活性,他們認為法律是為了使人們能夠和諧相處,如果法律不符合人們的需要,可以通過共同協商和民主的程序加以改變,認為反映大多數人意愿或最大社會福利的行為就是道德行為。

(上接第55頁)(二)第六階段:以普遍的道德原則和良心定向的階段。

他們認為應運用適合各種情況的道德準則和普遍的公正原則作為道德判斷的根據。道德原則已經被內化為兒童自身的自覺追求,規則已經不再是外在的判定標準,他做決定的標準來自于自身的良心。

四、科爾伯格道德發展理論的特點

1.差異性。差異性是指結構的差異性??茽柌癜l現不同的個體,或者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不同個體,他們的道德發展不是完全一致的。他們在做出道德判斷和推理時,表現出質的差異。這也是科爾伯格劃分兒童的道德發展水平與階段的原因。

2.順序性??茽柌裾J為,三水平、六階段中的順序是不可改變的。人們可以通過文化、教育去加速、延緩、阻礙個體的道德發展,但是卻不能使其跳躍發展。即兒童的道德發展總是遵循著這樣的順序來前進的,發展指向前進,不能后退。

3.整合性。道德發展的階段形成一種不斷增加分化與整合的結構順序,以逐步達成其共同的功能。前一階段的思想總是融匯到或整合進下一階段的思想之中,并且為下一階段所取代。新的階段是從前一階段中發展出來的,因而它是新舊結合的綜合體。

五、皮亞杰與科爾伯格之比較

皮亞杰開創了從認知領域對道德發展研究的先河,科爾伯格在其基礎上采用新的取向去研究道德發展的規律。二者之間存在著關聯,也有著不同。

皮亞杰和科爾伯格對于兒童道德發展的闡述,都是以大致相同的一條線進行的,即:從“他律”走向“自律”,這是他們二者理論構建的主線。并且科爾伯格還在皮亞杰研究的基礎之上,制定了自律和他律的評價標準,做了更全面的研究工作,完善了認知領域內的兒童道德發展說。

共同的主題。皮亞杰研究兒童對規則的意識、同伴、懲罰等都是與公正是相關的,皮亞杰說:“同強加于兒童的那種外部的規則相反,公正是社會關系中固有的法則,或者說是一種控制它們之間的法則?!笨茽柌駥ζ喗艿倪@個觀點持肯定的態度,并說:“公正即是德行?!?/p>

盡管二者有著很多相似的理論,并且可以說科爾伯格與皮亞杰的理論是一種繼承與發展的關系,但是他們也有著很多差異。

六、反思與總結

綜上所述,皮亞杰與科爾伯格從認知領域探索了兒童道德發展的階段與規律,是教育研究的一筆寶貴財富。從他們的論述中,我們可以得到關于教育工作的許多啟示。正因為兒童的道德發展有著順序發展的特點,德育工作者應該根據不同的年齡階段來做出選擇,提供適宜的場所、安排合適的活動、給予不同的刺激,使得兒童的道德發展能順利進行;并且,兒童的道德發展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切勿過于心急,得不償失;兒童可以建構認知,但是同時也離不開外部環境的支持,需要教師、家長和社會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汪家華.論兒童的道德教育-基于皮亞杰的兒童道德發展理論[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5(6).

[2]杜雄柏.皮亞杰兒童道德發展理論研究[J].長沙電力學院學報,1999(2).

[3]趙丹.皮亞杰兒童道德培育的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1.

[4]馬純紅.皮亞杰與科爾伯格到的發展理論的比較研究[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5(1).

[5]何明英.科爾伯格道德發展理論研究[D].大連:大連醫科大學,2009.

[6]祁艷.科爾伯格道德認知發展理論與先秦儒家德育思想比較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10.

[7]夏代英.如何選擇適宜的早期閱讀材料促進學前兒童的發展-基于皮亞杰認知發展理論.現代閱讀,2013(1).

[8]卜湘玲.皮亞杰兒童道德發展理論給我們的啟示[J].幼教園地,2012(12).

作者簡介:唐濤(1992-),女,漢族,四川綿陽人,碩士,四川師范大學,小學教育。

猜你喜歡
皮亞杰規律階段
名師成長的四個階段
皮亞杰認知發展理論在兒童早期教育中的影響及其在職業教育中應用
假期之后,你想成為誰?
走近皮亞杰
找規律
道德教育中須處理好的三對關系
不同的階段 不同的方法
巧解規律
皮亞杰認知發展理論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找規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