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經濟視域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2016-11-24 03:27袁偉
新西部下半月 2016年9期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市場經濟

袁偉

【摘 要】 本文從經濟視域探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過程。首先概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脈絡;其次,闡述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的經濟模式選擇:建國初期對市場經濟的態度;改革開放對中國經濟的選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堅持市場經濟推進社會經濟發展壯大;科學發展觀推進經濟穩健發展;完善市場經濟助力中國夢。

【關鍵詞】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市場經濟;發展道路

眾所周知,按照傳統的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我們主要將其分為三個部分:馬克思主義哲學,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其實不然,這三分塊的來由并不是出自馬克思,而是自恩格斯。恩格斯在著寫《反杜林論》一書中是從三個角度入手編寫:即《哲學教程》、《國民經濟學和社會經濟學教程》、《國民經濟學和社會主義批判史》。這三個部分是為了回應杜林的攻擊而有針對性的回擊所寫的部分,內在的指向其實僅僅是更有力的回應和反駁。換而言之,《反杜林論》一書的思想體系只是為批判杜林思想體系的需要而著寫,并不僅是為了闡述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系統性。馬克思、恩格斯一直強調自己“新的科學世界觀”的完整性,所以我們不能孤立地靜態地看待馬克思主義。

我們要研究市場經濟就要知道我們所走的是一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其精神內核的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理念,但是如果我們在進行經濟運作的時候只看到馬克思關于經濟的理論,而不能將馬克思的哲學、政治學、科學社會主義等相結合的話,我們就成了形而上學了,甚至可能出現形而下學。當下強調馬克思主義的完整性,這樣才能更好更宏觀的了解馬克思主義的全貌,才能更好的發揮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優勢,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脈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產生的智慧結晶,是對社會主義內涵的豐富,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共產黨對于“前三十年”的經驗總結,也是對“后三十年”解決中國問題的總體思路。正如傳統馬學專家的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的理論集合。作為改革開放不同歷史時期的指導思想,這三個戰略思想在其發展過程中沿襲了怎樣的邏輯演化,弄清這些問題,有助于我們全面、系統、深刻地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當代的結合,和其對經濟發展的相互影響。

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創造性的兩次發展:一次是列寧根據實踐完成革命主體的轉變。二是鄧小平根據實踐完成了發展模式的轉變。鄧小平主張社會主義的建設可以在多條件所有制經濟并存基礎上運用市場方式進行。這是鄧小平理論的基礎理論,也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關于經濟發展的理論源起。從經濟視角來看,建國前后黨中央對市場經濟選擇抑制,而改革開放后黨中央選擇堅持改革,完善市場經濟,所以就這點來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包括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個果實即毛澤東思想。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的經濟模式選擇

從1919年“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在我國開始傳播,其已經在我國生長扎根近一個世紀。是什么原因讓馬克思主義能夠在我國茁壯成長,又是什么讓馬克思主義能夠如此適應我國的社會。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有兩次飛躍,產生了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下面我們展開來說毛澤東時期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階段對市場經濟的態度。

1、建國初期對市場經濟的態度

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前,我國從1953年開始實行過“一五模式”、“大躍進模式”、“調整模式”、“文革模式”、“整頓模式”、“洋躍進模式”。從歷史緯度來看,“調整模式”、“整頓模式”是對“一五模式”的延續?!拔母锬J健?、“洋躍進模式”是對“大躍進模式”的調整。所以建國后社會主義改造完成至十一屆三中全會前我國實現的經濟模式基本可以歸納為兩種,一是“一五模式”,另一種是“大躍進模式”?!耙晃迥J健钡谋尘拔覀冇兴私?,是對蘇聯經濟制度的翻版,并且有所壓縮。蘇聯模式一貫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為內核,馬克思主義是堅持計劃經濟,并沒有提出市場經濟。我們通過總結不難看出,在毛澤東時代我們提出的種種的模式,其背景脫離不了計劃經濟,我們選擇的是一條計劃經濟體制,可以說毛澤東時代我們是抑制市場經濟的。這也就從經濟方面解釋,為什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包含毛澤東思想。但毛澤東思想的精神內核和內涵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所以可以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的精神內涵。毛澤東思想作為指導思想,在我國反帝反封建、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起著決定性作用,可以說沒有毛澤東思想就沒有我們目前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沒有前人為我們今天的建設做出理論和社會實踐,中國不會有這樣的快速發展,所以我們應一以貫之的堅持毛澤東思想,不能用后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

2、改革開放對中國經濟的選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鄧小平理論是我們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在實現我國現代化方面的系統思路。鄧小平在發展戰略方面大力發展農業,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學,這也被稱為小平模式。它產生于國家百廢待興、各方面亟需盡快發展的年代。在當時國家積貧積弱的現實情況下,首先發展生產力是解決其他一切問題的先決條件。鄧小平理論的集中概括來自于黨的十三大,從主要內容可以看出,通過解答我國實現現代化的領導力量、依靠力量、根本途徑、政治保證、強大動力、基本方針和主要目標等一系列問題,系統完整地勾描繪了改革開放初期我們國家發展思路和發展道路,以及中堅力量。事實證明,鄧小平理論深刻地揭示了在生產力落后的情況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基本規律。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就是中國運用市場經濟,堅定市場經濟為主體,多種經濟方式并存,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方式建設社會主義。在選擇市場經濟形式的過程中,鄧小平先后提出了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兩個文明協調發展理論”、“三個有利于”標準理論、“發展是硬道理”理論,其實這些理論都是為了市場經濟的實施。正是從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開始,我國開始了在市場經濟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

3、堅持市場經濟推進社會經濟發展壯大

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提出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推進中國現代化的基本思想。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通過讓民營企業家入黨,拓展了不同階層參與國家建設的范圍,擴寬的民主政治,堅持了用市場經濟的理念發展,這是我國在改革開放后生產力得到一定發展和解放的具體舉措,是立足發展階段的實際。二十世紀末由于國內國際的重大變化,從原來首要解決的溫飽問題,變為更加復雜的全面提高生活質量,提高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迫切需要。所以在堅持市場經濟的前提下,還要發展政治、文化和社會事業等。這樣下層建筑能穩定發展,上層建筑也能同步建設。

4、科學發展觀推進經濟穩健發展

以胡錦濤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四代領導集體調節市場運行機制,通過對市場經濟進行改造,實現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機制的形成,可以總結為自由競爭、優勝劣汰、宏觀調控、促劣變優。根據市場的經濟運行規律,科學的提出了發展方向,歸結為科學發展觀。由于人民群眾的需求發生了重大變化,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出現了經濟建設一條腿長,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建設多條腿短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長時間不能得到解決,將會導致一系列問題。解決這些問題,迫切需要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念。新時期我國發展出現新的階段特征,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正逢其時。

科學發展觀立足中國社會進入發展型階段后出現的新的階段性特征,回答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如何實現現代化問題。面對長期以來片面注重經濟增長留下的問題,它通過回答什么是發展、如何發展和發展成果歸誰享有等問題,在現有理論指導的基礎上,進一步回答了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如何實現現代化問題。

5、完善市場經濟助力中國夢

黨的十八大召開后,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的第五代領導集體登上歷史舞臺,兩年時間,我國政府通過減少“灰色收入”,反腐,調控等多項措施多元發力,促使我國的市場經濟日漸完善,不論是反腐還是調控其目的都是為了市場經濟。接連兩年,習近平在十八屆中紀委全會上的講話都引發強烈關注。從具體手段入手,多管齊下,多方面治理,是為市場經濟有效發揮作用而努力。我國應從技術層面控制腐敗;從源頭上使教育資源平等化;從理念層面融合馬克思主義文化、西方文化、中華文化。解決好這三方面問題,我們的社會才會穩定,才能從上層建筑倒逼下層建筑更好更穩固發展,下層建筑的穩固發展對上層建筑是十分重要的。

我國目前處于深化改革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不完善之處,但我們相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正確的發展策略下,這些問題可以解決,最終順利完成改革,實現社會主義更好更健康的發展,完成兩個百年目標,走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實現中國夢,完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1] 張興茂、林志友:用整體馬克思主義深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2009.10.

[2] 林志友:馬克思主義的三個層次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的三個階段.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雙月刊)2010.1.

[3] 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M].人民出版社,2003.

[4] 唐任伍:中國經濟改革30年對外開放卷[M].重慶大學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

袁 偉(1990.3-)男,河南開封人,河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專業2014級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市場經濟
市場經濟下公共管理制度的創新研究
論經濟法在現代市場經濟中的法律地位
商務部:美方認定中國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嚴重歪曲事實
關于對市場經濟的認識
淺析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的全面發展重要思想的指導意義
傳統文化的“兩重性”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影響及對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產國際七大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的提出
論市場經濟行為的善惡原則及對傳統道德的印證
重用懂得市場經濟的英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