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城市化與經濟發展水平關系研究

2016-11-24 22:04潘小初
2016年33期

潘小初

摘 要:本文對國內31個省市自治區1984年到2014年城市化發展與經濟發展水平的面板信息數據展開分析,發現中國城市化發展與經濟發展水平呈現了較強的正相關性。然而因為每個地區的經濟情況并不相同,不同地區相差情況較大??偟膩碚f,我國的東部城市化發展對于經濟發展的推動相較于地區要強很多,西部城市化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的推動作用相比較弱。這種情況的出現可以解釋為城市化發展和對經濟的推動能力成正比。所以,國家應該加強對中國西部的資金支持以及政策上的幫助。

關鍵詞:城市化發展;經濟發展水平;相關性分析

一、城市化進程的含義

城市化,也被稱作城鎮化。城市化是一定會經歷的社會變遷歷程,是社會進步的必經過程,大部分學者把對城市化進行了定義:城市化是指人類在步入工業社會之后,隨著經濟和工業化的發展,農業活動人人類活動的比例總逐漸變少,而工業活動的比例則在增加,農村人口不斷朝著省事人口轉變,生活方式和物質建設也同時朝著城市化轉型并且日漸平穩,城市化也漸漸得到人們的重視,目前隨著現代化進程的極速推進,城市化發展得到高度重視。在我國城市化水平高低用兩個標準來權衡:首先是城市人口在總人口里所占的比例,這個比例中包含了農業人口和非農業人口。其次,便是非農業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其中,非農業方面包含了一定的外來人口,即便他們定居在城市里。前者低估了城市化水準,而后者有的是又過高估計了城市化水平。中國社科研究院城鄉建設編撰的教材里把城市化的內容包含為如下方面:首先,人口職業轉換,即由農業產業轉換成非農業產業,展現為非農業人口數量極速增長,農業人口不斷變少;其次,產業架構整合,隨著第二、第三產業的不斷進步,他們在整個經濟進展里所占得比例不斷提升,第一產業的比例和第二、第三產業相比不斷變少。最后,地區空間和土地地變換,致使農業用地朝著非農業用地轉變,居住方式從分散、不密集轉化成高密度集中,從和自然環境相近的空間轉變成以人文環境為首要的空間狀態。

二、模型選取和數據來源

下本將我國不同區域的城市化和經濟發展水平之間的聯系作為主要研究內容,運用面板數據信息分析的方法對我國31個地區的城市化發展和經濟發展二者的關系進行研究,即為從時間和截面兩個視角來對城市化和經濟發展之間的聯系展開探究。

(一)模型選取

因為包含了N個個體的組合方程模型以及包含T個時間截面的方程模型,本文將截距向量α以及系數β不同分量的差異性限制條件作為方程的具體要求,并且能夠把包含N個個體對象的的個體成員模型分成三種類型:第一種是無個體影響的不變系數方程,第二種是變截距方程,第三種是包含有個體影響的變系數方程??梢杂霉剑?)、公式(3)以及公式(4)來表示:

在對面板數據信心進行具體數據的計算時,使用的數據樣板信息包含了對象、指標和時間三種信息,若公式的具體模式還沒有確定預計模型的結果會和正確規定有所偏差,因此必須對公式的形式再次進行檢測,也就是說檢驗模型中各個變量是否所有的橫截面都相同。以此達到減少模型偏差的目的。

(二)數據來源

為了達成比較準確研究城市化和經濟發展兩者之間關系的目的,本文選擇了國內31個不同地區1984年代2014年的GDP作為研究數據與研究對象,用X、Y來表示。本文所使用的數據是從《新中國五十五年統計資料匯編》中得來,為了規避方差,把數據運用Eviews5.1來進行相應得處理。

三、實證分析

經過數據處理并且N=31,T=31,K=1,把樣本數據信息按照模型(2)、(3)、(4)展開回歸運算,發現模型(2)、(3)、(4)的殘差平方之和是S3=110.2867,S2=29.06785,將它們帶入公式(5)和公式(6),得出F2=41.81342,F1=-0.02725,觀察F的分布狀況,于95%置信水準的情況下,F2>F0.05(60,899)且此值約等于1。這表明樣本數據不允許被設定為H2,然而卻接受假設為H1,表明樣本數據符合模型(3),最后為變截距模型。接下來要對變截距模型的固定影響性和隨機影響性展開判斷,這就要運用Eviews5.1中的Hausman來展開檢測。經過運行檢測,確定了變截距模型為固定影響性模型,因此確定固定影響效應變截距模型。其具體表現為:LnYi=αi+βLnXi+ui(7)

四、結論與建議

總的來說,我國的東部城市化發展對于經濟發展的推動相較于地區要強很多,西部城市化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的推動作用相比較弱。這種情況的出現可以解釋為城市化發展和對經濟的推動能力成正比。從表1中能夠看出中國經歷二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國內金融性資產總量和經濟水準的發展整體成正比,相關性系數都穩定在0.80左右,這能夠反映出我國城市化發展對于經濟發展的增長具有較強的促進作用。截距項依然表示出不同地區城市化發展對于經濟水平提升均有一定影響,并且截距項項愈大,城市化發展對經濟發展水平的拉動型作用愈強烈。截距項的不同說明了國內各省經濟基礎不同對于促進結果影響的不同,從上表反映出的情況來看,這些省份的城市化發展和經濟的增長更加相配,具體體現在這些省份城市化發展對經濟發展水平的促進作用更強。整體來說,用發達地區截距增長來描述城市化發展,假設各個地區的城市化發展范圍不斷擴大,其中也包含了金融效率的提升、資本市場的發展,本文沒有將這些作為研究對象,可以留在以后繼續分析。但是需要注意的,對于絕大部分地區來說,例如中部地區和西北部地區,在這些地區城市化發展對于經濟發展水平的促進作用是比較小的,上表中寧夏、新疆以及河南地區的截距增長都很小,主要原因是這些地區的經濟基礎本身就比較薄弱,加上這些急需發展的經濟水平不發達地區需要大量資金來發展,所以對于城市化的促進作用會更加渺小。所以,國家應該加大對于西部經濟的投入,加速西部發展以及金融行業的促進。除此之外,中國中部以及西部本地企業正在持續得發展,加上國家的政策扶持,有利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比例的提升,這對于縮小地區經濟水平差異以及整體城市化水平的發展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五、總結

本文將中國不同地區城市化發展、經濟發展水平二者的聯系作為探究的重點,運用面板數據信息分析的方式對我國31個區域的城市化和經濟水平發展所展現的聯系展開研究,并對我國經濟發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推動作用提出了幾點建議,以期對城市化和經濟發展水平之間關系的研究有所助益。(作者單位:安徽中澳科技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 施建剛,王哲.中國城市化與經濟發展水平關系研究[J].中國人口科學,2012,02:36-46+111.

[2] 陳明星,唐志鵬,白永平.城市化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模式——對錢納里模型的參數重估[J].地理學報,2013,06:739-749.

[3] 張洪巖,王涵,劉連梅.中國市域城市化與經濟發展水平的關系研究[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3:38-43.

[4] 趙歡歡.中國城市化與經濟發展水平關系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6,21:3+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