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析建國前后的農村經濟變遷

2016-11-24 10:44陳敏華
2016年34期
關鍵詞:土地革命農村經濟變遷

陳敏華

摘 要:抗日戰爭時期,中共土地革命使得帶有資本主義雇傭性質的經營模式在農村開始日漸興盛。解放前的小農經濟伴隨著農業商品化開始日漸分化,圍繞土地的經營模式也由過去租佃經營占主導地位轉變為租佃與雇傭并列或結合的格局。建國后,出現中農化趨勢和一定范圍內的貧富差異,并為日后認識領域的長期紛爭和僵化思維埋下了隱患。

關鍵詞:農村經濟;變遷;土地革命

抗戰爆發前,經過數年的土地革命,人地緊張關系雖然有所松動,但在大部分鄉村封建經濟仍占統治地位。加之戰爭的破壞,使得土地集中仍普遍存在;手工業、金融業及商業的情形也不容樂觀,在混亂中日顯枯竭蕭條??梢哉f,整個鄉村經濟是凋敝不堪。

抗日戰爭爆發后,中共除重視民族主義的號召力外,把很大精力放在了繼續土地革命以照顧民眾切身利益、擴大政治參與以提高民眾政治地位等事務上,使得帶有資本主義雇傭性質的經營模式在農村開始日漸興盛,經濟發展出現了新的趨向。到新中國建立初這一勢頭略顯規模,黨內就此還開展了激烈的爭論。與黨在農村加大經濟變遷步子相伴隨的,農民心態呈現出了多樣的態勢。有獲得土地后的暫時興奮感,也夾雜著因長期私人恩怨引發的復仇感,這些心態延續到建國前后的土改時,在個人復仇之外還擴展出了階級復仇,極端的平均主義思想也隨處可見。種種跡象表明,這些心態伴隨著中共的土地革命而產生,但又與中共的初衷相背離。也就是說黨在為推動鄉村社會變遷作出各種努力時,其他新的障礙卻不請自來。面對以上種種新情況、新問題的出現,黨內的統一認識顯然有助于鏟除有礙社會變遷的不利因素,當然有效吸納個人想法也是不可或缺。

一、土改中農民多樣心態的萌生

解讀各級黨組織的政策文本不難發現,早期黨領導的土地革命以階級斗爭理論打破了鄉村社會延續許久的宗族關系,以往的族長、房長、家長等開始被冠之以“地主”、“富農”、“中農”等政治身份示眾。在與地主爭奪土地的階級斗爭中,鄉村社會的整體面貌似乎發生了大的變化。但實際情況可能并非像文本描述的那么簡單。土地革命的實踐在各地呈現出了非常復雜的圖景,原有社會結構并未隨著革命政權的建立而相應解體,反而出現了革命體系與原有體系相互依存的局面?!坝捎诹曀椎碾y以改變,黨并不能直接挑戰,只能采取退讓或妥協?!雹倥c此相關的是,“階級斗爭夾帶著五花八門的心態蓬勃展開,私人恩怨、仇富心態還有各種各樣‘農民意識與馬克思主義變相地結合起來。趁火打劫、亂殺亂搶、陽奉陰違等現象遍地開花?!雹谕瑫r,國民黨散布的改良主義幻想,在農民中的影響也很深。到抗戰時期,農民的政治意識雖有所提高,但前期形成的心態未發生根本改變,膽小怕事、顧慮重重仍主導者他們的行為。之后中共強化革命意識形態的努力下盡管有所改變,但常常以個人復仇的狹隘做法表現出來。此外,絕對平均主義和懼怕冒尖等心態也隨處可見。

二、農村社會多種經營模式

解放前的中國社會是小農經濟的汪洋大海,30年代隨著帝國主義侵入的日漸推行,小農經濟伴隨著農業商品化開始日漸分化,圍繞土地的經營模式也由過去租佃經營占主導地位轉變為租佃與雇傭并列或結合的格局。從生產關系的角度來看,這兩種生產模式可以區分為租佃關系與雇傭關系。因二者著眼點不同,使得土地所有者與生產者代表了不同的階級身份?!扒罢咧塾谕恋仃P系,因此區別為地主、自耕農和佃農(即半自耕農),后者著眼于勞動關系,區別為雇傭他人勞動的地主、富農和與人傭工的雇農?!雹蹚纳鐣洕返囊暯强?,租佃經營下的出租地主與雇傭經營下的經營式農場主的性質也有著本質區別。前者凸顯的是封建主義,具體生產方式為傳統的家庭經營,后者涵蓋著資本主義,主要依賴雇傭勞動。這一混合局面的出現可能由于以下原因所致:一是中國農村的資本主義經過幾百年的進程有了萌芽和發展;二是與中共領導土地革命并隨之建構了鄉村革命政權有關。早期是蘇維埃政權打破了鄉村社會的原有結構,從法令上承認農民是鄉村社會的主人。到抗戰時期,土地革命中農村地主剝削中帶封建主義成分之部分進行取締,對資本主義優越于封建主義的特性予以認可,也促使雇傭經營模式在很多地區壓倒了傳統的租佃經營。三是源于兩種經營模式迥異的收益。一般來說,自己經營農場,可以合理調配土地與勞動力,這是靠佃戶家庭小農經營的出租土地地主所無法達到的。

三、土改后農村經濟發展新趨向的爭論

雇傭經營在農村的命運歲跌宕起伏,但夾縫中攀巖的這一模式還是引起了相關農民經濟狀況一定程度的變化,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中農化趨勢和一定范圍內的貧富差異。關于中農化趨勢,有研究者作了界定,是指土改后中農的戶數在農村總戶數中的比重越來越大,中農成為農村中的最基本力量。它以絕大多數農民的經濟地位提高為前提,這一前提是建立在農民個體經濟發展的基礎上。④而在此過程中出現一定的貧富差異及人口分化是必然的結果。到1948年底隨著黨對土改中糾“左”力度的加大,雇傭經營的地位也發生了悄然的變化,中農化趨勢開始越發引人注目。如何評價與定位土改后農村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這一新趨向,影響著黨的農村政策。

建國后,對農村經濟發展新趨向引起了爭論,對我們農業必須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必須進過新民主主義到達社會主義,爭論雙方的看法基本一致。只是朝著這個方向前進時具體路勁的選擇上思路不同。但爭論中的個別遺留問題和對一些基本理論概念的不斷咀嚼,卻為日后認識領域的長期紛爭和僵化思維埋下了隱患。如:對涉及中國革命與建設的一些重大理論問題存在模糊認識,在農民角色轉換上定位不清,對作為民主革命主力軍的農民在革命勝利后理應是新民主主義建設乃至社會主義建設的主要動力持懷疑態度,導致對土改后農民發家生產、經濟上升視為小生產的資本主義自發勢力,過早萌發了消滅私有財產、改造農民的想法。另一方面,存在對農民在互助合作運動中出現的分化認識片面,過分強調分化可能導致的資本主義趨勢而忽視其中隱藏有農村生產力提高的效應,更看不到農民個體經濟的積極作用。認識上的這些偏差必然導致反對競爭,并無視合作中對農民合法權益的侵犯。

注釋:

① 黃琨:《革命與鄉村 從暴動到鄉村割據:1927~1929》,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179頁。

② 袁年興:《蘇區教育與區域社會變遷》,《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5期。

③ 黃宗智:《華北的小農經濟與社會變遷》,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65頁。

④ 邢樂勤:《論土改后中國農村社會階層的分化》,《浙江學刊》2003年第3期。

猜你喜歡
土地革命農村經濟變遷
40年變遷(三)
40年變遷(一)
40年變遷(二)
清潩河的變遷
習仲勛與西北地區的土地改革
土地革命時期蘇區土地分配制度略考
閩浙贛革命根據地的蘇維埃和土地革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