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魚龍川散記

2016-11-25 14:18馬寶學
延河(下半月) 2016年12期
關鍵詞:龍川火燒村子

□ 馬寶學

魚龍川散記

□ 馬寶學

前段時間讀書,看到一句話:遇一人白首,擇一城終老。這句話,我喜歡前半句。遇上就是緣分,不刻意,不強求,自然而然,順理成章,然后開啟一段新的人生旅程,這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我喜歡這種自然,喜歡由這種不確定帶來的驚喜。十年前我不知道魚龍川,然而不經意中我卻和魚龍川撞了個滿懷,我想這便是緣分。因工作調動,我到了一個新地方。開始我只知道這里叫火燒寨,山清水秀的,聽說也出過一些著名人物。后來這里過廟會唱大戲,舞臺兩邊懸掛的對聯是:千年古寨萬眾一心壯大產業謀發展,魚龍躍川共甘共苦四鎮齊創奔小康。這對聯引起了我的好奇,多方打聽,查找資料,我才知道了緣由。

魚龍川是火燒寨的古稱,《隴州續志》載:“水出縣西小隴山,其水東北流歷澗注以成淵譚,漲不測,出五色魚,俗以為靈莫敢采捕,因謂是水為魚龍水,自下亦通謂之魚龍川?!边@里的“水”是指隴縣北河,其發源于原火燒寨鄉楊嶺子,所以魚龍川是指原隴縣火燒寨鄉所轄區域。關于魚龍川,史書多有記載。在浩瀚的歷史信息中仔細搜尋,我似乎看到了這塊土地上的世事更迭,繁華滄桑。和許多地方一樣,這里也曾有過榮光,貞觀四年,唐太宗巡幸隴州,到魚龍川狩獵;這里也曾有過戰火蔓延,南宋紹興二年,金人合步、騎數千人立柵寨于魚龍川口,宋將楊政率兵破敵于此;也有資料記載,這里走過商旅駝隊;更多的則是無數先輩在這里辛苦勞作,多方奔波,繁衍生息。歷史是一列無法倒退的列車,我們每個人都是坐其遠行的旅客,上車下車然后都走了,只留下一些存在過的氣息飄蕩在風中。魚龍川的歷史也一樣,曾經的一切都隨風而逝,只留下山巒河流,晨風夕陽,用自己的方式訴說著這里的一切。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走進了魚龍川,和這里正在發生著的一切有了交集。于是,在魚龍川這趟歷史的列車中,我成了其中一位背著行囊的旅客。

我來魚龍川,工作的第一站是雙場小學。雙場是火燒寨鄉最北邊的一個村子,學校坐落在一個小山坳里,周圍三四戶人家,前面整個山溝是一片偌大的洋槐林。學校不遠處有個叫牌路灣的村子讓人記憶深刻。

和所有隴山余脈中的小山村一樣,牌路灣依山旁水,民風淳樸。這山不出名,水卻是一溪活水。牌路灣地屬隴州是涇渭分水嶺。這水向北流入涇河,山的南側卻是渭河流域。十幾戶人家依次散落在山的臂彎里,村子下面一眼清泉日夜不息。有了水的滋潤,這牌路灣雖無令人陶醉的風景,卻也是夏有浮萍游魚,冬有冰瀑積雪,別有一番景致。

雖說牌路灣是個小村莊,但是十幾戶人家卻分屬陜甘兩省。村子上面有一道土崖,上面的三戶屬于甘肅,其他的都是陜西管轄。初次聞知,大多都要在心中畫幾個問號,我也不例外。我曾問過幾個人,最終也沒弄清原因。

牌路灣的是村子前面有一塊石碑比較出名。村子位于山頂高處,山的埡口處長有一棵柳樹。這樹看起來有些年頭,就像村子的守護神。但凡來村里的人都要從它旁邊經過。樹旁是個岔路口,向北可直通下關,沿東北方向順村子蜿蜒而上通向神峪。石碑就躺在樹下,似乎和這樹一起訴說著村莊的歷史。碑是麻石碑,歷經時光打磨石碑已經破敗不堪,但是上面的字依稀可辨?!盎R池鹽不許越”,“萬歷八年仲春”等字跡依然在昭示著過去,這些字會立刻把人的思緒帶向了遙遠的古代。聽當地老人講,這是一塊警示花馬池鹽不許外銷的警示碑。也有學者研究證實,此地曾為明清運鹽管道,是古時鹽幫的必經之路。所以,在這個偏僻的村莊駐足,似乎可以看見一隊隊運鹽馬幫走在迷蒙的霧靄中。

我工作的學校離這村子近,所以常去牌路灣,有時是家訪,更多的是去拉水。

雙場小學缺水,遇上天旱教師吃水就成了大問題。為這,學校專門買了架子車,添了大汽油桶改裝的水桶子,老師輪流去附近村子拉。要說拉水,我們當然首選牌路灣了,那里水好,人也好。去牌路灣拉水要上一段陡坡,我們兩三個人,把水裝滿,無論如何也無法將架子車拉上坡。每次我們都愁這段路,但是每次拉水都有鄉親出手相助。我們也不用招呼,只要看見鄉親們自己就來了,這使我們非常感動。

關于牌路灣還有一件事。一天課后的下午,我和老何正在辦公室聊天。學校來了一位老伯,是牌路灣里的甘肅人。他萬般懇求要我們去給他看一下電視,電視收不來了。我和老何左右為難,最后只好決定去。老伯的家有著農家的舒適與溫馨。那時正值深秋,房檐上掛著的辣椒鮮紅透亮,一院子玉米金燦燦的。我們裝模作樣仔細檢查,最后總算找到了問題。故障排除時,老伯臉上笑開了花。我懸著的心才算落了地。

后來,我也想過老伯為啥會找到我們?也許在他眼里我們是附近的“文化人”知道的多一些吧。就這樣,我一個陜西的小學教師去甘肅裝了一會“文化人”。你說這能不讓人記憶深刻嗎?2008年秋季我就離開雙場小學,調到河兒下了。

河兒下是火燒寨的別稱。老輩人去火燒寨都說去河兒下,這里是原火燒寨鄉駐地。如果不是道路交通,這里或許和許多小地方一樣沉默在祖國腹地。1992年寶中鐵路建成,鐵路沿清涼山,順后梁從河兒下穿過。2004年省道212線(如今已改為344國道)改道途經河兒下。2009年修建寶漢高速,高速公路沿風頭山,順峽口河河道向北而去。于是,全國鐵路線路圖上多了一個火燒寨站,高速公路網中多了一個隴關收費站,來來往往的車隊知道了一個叫火燒寨的地方。

河兒下街道呈南北走向。東面是風頭山余脈。風頭山在河兒下的一段土質呈紅色,山體上一層一層地質變化的印記非常明顯。這紅色的土給了戀鄉的人豐富的內涵。人們都說這是楊政火燒金人營寨留下的遺跡,但對于這是否有科學依據從來沒有人深究,也沒有人計較。每當太陽東升西落,霞光滿天,紅彤彤的天,紅通通的土相互輝映,整個天地間一片紅。西南方向清涼山巍然屹立,山勢挺拔。山下后庵河清澈見底,煞是喜人。每當初冬來臨,冬春交替,這山上總會留下雪的影子。山頂銀裝素裹,山下莽莽蒼蒼。街道正西叫做后梁,是黃土侵蝕地貌,山上多農田。一年四季,農事在這里不斷上演,人與土地的關系,對土地的敬重全都在一年四季的勞作中。

河兒下是因路而興,因農而富的。便捷的交通為這里帶來了外界的信息,也指引著南來北往的車輛由此而過,不時停留。依路而建的商鋪讓那些來來往往的人在這里稍作休憩,也為這里集聚了更多人氣。這里的農業主要經濟作物是烤煙,全鎮每年烤煙產值達千萬元以上。真是因為這里既有青山秀水,又有農民的富裕生活,2011年7月《寶雞日報》以《山溝里的“小香港”》為題報道了火燒寨鄉的經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如今開小車,住樓房,人們的生活一點兒也不比城里差。

我是在火燒寨小學教書的。八年時間里學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先的磚瓦房早已變成了座座高樓。山里的孩子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享受著信息技術帶來的便捷,用自己一顆不甘平凡的心攀登著知識高峰,了解著外面的世界。我有時想,能和一群孩子共同成長,能親自見證一個地方的興盛巨變,我是幸運的。一段人生和一個地方緊密關聯,然后生命因這段經歷而變得厚重,這難道不該慶幸嗎?

河兒下西面有個去處,這里可以玩水探幽,登高問道,這便是盤龍山。清涼山在這里形成合抱之勢,盤龍山相對而立,獨峰斜出,猶如即將沖向母親懷抱的孩子,兩山之間形成寬不足十米的峽谷。后庵河從峽谷潺潺流過。一條水泥路蜿蜒在峽谷左右,小橋、流水、奇石、幽谷、密林一應俱全,所以這里是個放松心情的好去處。

沿山下小路盤旋而上可到山頂。依山而建的廟宇雕梁畫棟,榫卯飛檐,氣度不凡。徜徉在這山中,宛若到了世外桃源。山上正月初九逢會,附近社火班子都要上山敬神。所以不管是清空麗日,還是漫天大雪,每當這一天盤龍山熱鬧極了。我曾去過一回,那天天空中飄著雪花,廟前的空地上身著戲服,畫了臉譜的社火角色生龍活虎。鑼鼓敲擊出來自歲月深處的音符,極具震撼力和穿透力?!瓣P公耍大刀”、“打連枷”等經典段子精彩上演。慕名而來的攝影愛好者不停地按動快門。雄渾的山,飛舞的雪,艷麗的服裝,技藝嫻熟的社火把式,喜慶熱鬧的鼓點,那景象著實讓人記憶深刻。

不過,對我來說常去的卻是山下的峽谷。每當時間允許,稍有閑暇,我都愿意去那里走走。遠離喧囂,直入幽境,那風、那氣息立刻讓人神清氣爽,不管多么煩心的事,一旦進入這方“秘境”,一切都會煙消云散。

有時邀上一兩個同事,我們一路談笑,在有限的時間里盡情放松,讓心舒展。流水不語,從西向東,時光不語,節令交替。在這山下,在峽谷中經常會看到我們的影子。時間長了,我們也知道了許多關于峽谷的傳說。石牛、老人峰、石腳印,每個景物都有故事,都有傳說。我們愛聽這些故事,也愛流連在這迷人的風景里,夏天收獲一片清涼靜心,秋天收獲滿山斑斕飾夢。

也有一個人獨行的時候。獨行是我有時欣賞風景,有時思考人生。在這偌大的山中,清幽的谷底,我只不過是一個渺小的過客。峽里變換的風景,山頭供奉的神靈,他們于這盤龍山才是永恒。有時我也想,即使是一名過客,我也相當滿足,至少在這如畫的風景里我曾經來過。經常這樣想,人生的一些事也就看開了。

所以在和魚龍川有關的日子里,我感謝有這樣一個去處,它讓我在目睹了繁華,心靈遭受了挫折之后,能找到這樣一個絕好的去處。在這里,我可以卸下包袱,凈化心靈,鼓起勇氣,繼續前行。

“水落魚龍夜,山空鳥鼠秋”,這是杜甫西行入秦時留下的名句。也有研究學者曾爭論過這是實寫還是虛寫,在我看來這已經不太重要。也有資料說,1983年火燒寨曾出土過一個紅色魚化石,是否確有其事也難下定論。魚龍川作為一個古地名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只留下了片言只語。這塊土地上有過和平,有過戰亂,有過榮耀,也有過沒落,興衰更替是歷史的必然。魚龍川的歷史也許只有這里的山知道,那些戰馬嘶鳴,駝隊鈴聲,還有這塊土地上普通大眾的生生息息,或許永遠只能成為像謎一樣的存在了。

一個地方的過去今生,單靠文字敘說分量顯然不夠。和魚龍川相遇渡過自己人生的十年時光,我認為是基于一種緣分。在深夜,我搜尋腦海中有關魚龍川的記憶寫下這些文字,是因為這是我人生的一段重要經歷,這段經歷中我的人生有收獲,生命有拓展。佛說:緣來則去,緣聚則散,緣起則生,緣落則滅。緣分總歸有散的時候。人活一世,十年的時光不短,過去了,就永遠不在了。即使再來一個十年,它也絕對不是和魚龍川有關的這十年的翻版。更為重要的是既然冥冥中注定我們都是過客,最終都要離去,那么就趁現在記憶還清晰,寫下一些文字,定格一些記憶,就算是為魚龍川紀事,為我的人生作注吧!

□馬寶學,生于1978年,小學教師。陜西省青年文學協會會員。

猜你喜歡
龍川火燒村子
青春里,那不可小覷的味蕾江湖
劉老漢的煩惱
火燒毒品
龍川掠影
望娘灘
起源
不怕火燒的手帕
好辦法
隸屬于原中央蘇區的龍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