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動課堂
——傳統教學在移動互聯平臺上的延伸

2016-11-25 00:00鐘衛銘楊元峰夏正航
科技視界 2016年25期
關鍵詞:教者學習者測試

鐘衛銘 楊元峰 夏正航

(蘇州市職業大學計算機工程學院,江蘇 蘇州215104)

移動課堂
——傳統教學在移動互聯平臺上的延伸

鐘衛銘 楊元峰 夏正航

(蘇州市職業大學計算機工程學院,江蘇 蘇州215104)

隨著移動互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教育”的提出,需要將傳統教學與泛在學習模塊相結合,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的特性,促進傳統教學的改革。本文對傳統教學、泛在學習的各自特性進行研究,分析有利于融合的內容,并提出移動課堂的概念實現兩者的有機融合。

互聯網+教育;泛在學習;移動互聯

0 引言

近幾年關于泛在學習的研究不斷推進,在各院校也逐步引入MOOC平臺,加強泛在學習的推廣,為學習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途徑,但不可否認,傳統教學目前還仍然是不可替代的有效培養人才方式?;谝苿踊ヂ摦a生的泛在學習與傳統教學之間本身是相互促進的,泛在學習主要提供碎片化學習、通識教育、人文教育類快速便捷的學習環境,無需第三方管理,有選擇性地自主學習所需內容,而傳統教學則更加注重于通過組織設計較完整的專業體系培養專業化的人才,主要針對引導、促進、建構學習者的知識體系形成,需要有效組織課堂、設計學習場景、調節學習者心理等。將泛在學習有機融合到傳統教學中,將為傳統教學提供更多教學手段,同時也為泛在學習的深入開展提供有效的資源,也是當前“互聯網+教育”的發展趨勢。

“互聯網+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資源從封閉到開放、教育機構從單一到多元、學習從被動到自主、教學從灌輸到互動。[1]要實現這一理念就需要將傳統教學中所設計的相關資源開放出來,學習者可以通過移動互聯方式完成學習,從而讓學習者有機會更從容地獲取所需資源,以完成自主學習的過程,加強學習能力的培養;利用傳統教學對人才的考核理念融合進來,讓學習者除了可以學習,也有途徑了解學習的情況,授教者也可以了解到學習者的進展;通過移動互聯的特性,加強學習者與授教者之溝通與聯系,幫忙授教者了解學習者心理,有效引導、促進和建構學習者的知識體系。為實現這一模式提出移動數字化課堂的概念,將所需的各環節有機結合起來方便學習者和授教者的使用,主要著手從四個方面解決:課堂學習、課堂測試、交流互動和資源共享。

1 課堂學習

這方面的內容在泛在學習與傳統教學之間是有明顯的區別,作為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擴展,不應該失去本身的優勢,即在實現時需要體現出對專業培養的系統性。

首先,需要將原有成熟的知識體系結構導入,作為支撐系統基本環節。傳統教學對專業培養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通過專業建設形成了專業標準、課程標準、專業知識結構體系,對課程的學習有嚴格要求先導與后續課程的銜接,對學習者有良好的指導作用,使之能夠循序漸進地完成相關課程的學習。同時在學習過程中對部分學習者需要完成跳躍式學習的,可以在通過相關測試后打開權限,而不應該開放所有權限,從而影響到知識的建構過程。特別是要針對原有課程的性質不同,采取不同的形成策略,如基礎課程、核心課程、拓展課程、公選課程等。

其次,課堂學習過程需要形成詳細的記錄,方便授教者可以從容掌握學習的進度。學習進度的掌控主要需要知識學習者在專業學習走向、某門課程的學習進度。專業學習有多個專業方向的選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對知識路線圖的了解,完成相應的先導課程后,授教者可以根據專業方向的區別進行有重點的講解,如同一門可能分為A類、B類課程,根據走向不同進入不同的類別學習。另外,課程學習過程中,分單元或任務完成相應的知識積累,學習者的學習進度有助于授教者了解學習者的興趣程度、可接受的強度等等。同時,學習進度的保存也是課堂學習模式在架構中必要存儲的數據,方便學習定位,優化用戶交互。

根據上述分析,系統架構時,可以在系統服務端將學習的資源按照不同屬性進行分類,課程在客戶端界面進行顯示,學生可添加感興趣的課程。登陸系統后,都可以直接選擇課程開始學習。在服務端將課程相關信息錄入到相關的數據庫中,最后顯示在客戶端的列表中。該功能的實現是通過和服務器的通信來存取數據庫中的相關數據。

2 課堂測試

在完成課堂學習后,測試是不可缺少的環節。通過測試,幫助學習者了解自身學習程度,幫助授教者了解教學的效果。這一部分,在泛在學習中較為缺乏,而在傳統教學中,相關課程都已經積累了大量的題庫資源,并經過多次測試,完全可以支撐起測試部分所需內容。

要實現該模塊,結合傳統教學的內容,需要在測試環節導入必要的資源。測試資源一般分為平時練習、單元測試、課程考核等。平時練習一般是隨堂,在知識積累的過程中,通過提供的必要練習,以幫助學習者鞏固和提高認知水平,這類資源需要提供必要的分析過程解講,由學習者自覺完成相關練習;單元測試一般是課程進行到某個里程碑時,通過測試了解先期學習的成果,以方便對后續學習打好基礎,這類資源的提供主要是考察學習者的學習效果,需要根據測試結果的分析判斷,明確地通知學習者需要加強和改進的地方;課程考核是在一門課程學習結束后用于考核學習者是否達到該課程學習的知識建構要求,是完成后續課程的先決條件。

根據以上分析,平時練習部分關聯的是課程中相關知識點,除了題庫導入外,還需要針對練習提供相關的文字或視頻講解;單元測試部分根據所設置的章節或里程碑,生成測試內容,并需要生成分析結果以文字或圖形的方式顯示;課程考核部分在學習者聲明學習完畢并申請考核后生成相應的試題,考核結果需要留存用于后續課程開課時的參考數據,以文字或圖形的方式顯示通過或未通過該課程。

系統架構時,可以作如下考慮:教師在課前將題目和選項添加到系統中,按照課程、章節錄入,然后發布到題庫中,學生在課堂登錄并答題;學生答題提交的時間會記錄到系統中,學生在答題中可以將感興趣或者是需要不斷練習強化的題目收藏,針對有疑問的題目也可以在運行軟件的過程當中提問等。

3 交流互動

互動環節是移動互聯體系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但在現有的泛在學習的系統中仍然利用不足。傳統教學較為注重互動環節,通過互動了解學習者的心理、思維狀態;通過互動完成答疑解惑;通過互動改進教學設計。利用移動互聯技術中互動性強的特點,將原有的互動過程,通過線上系統完成,方便學習者之間交流、學習者與授教者之間溝通?;幽K應該為學生和老師提供一個廣闊的交流平臺,方便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溝通,減少課堂上學生問題的滯留??梢猿浞值膶W習的想法、學習心得、學習經驗通過互動平臺明確的展現出來。

交流互動需要實現以下幾個部分:

(1)互動方式的選擇。目前在線課堂后采用的方式有三種,一種是設置評論的方式,允許學習者在相應課程發表自己的觀點,提出問題或給出評價;第二種是通過提供第三方聯系的渠道,如QQ、微信等方式,使用即時聊天的形式完成互動;第三種是通過提供論壇,針對某門課程給出大家進行討論的空間。在這三種方式中,論壇方式能夠較為明確地展現并保留下交流內容及各種交流形式。

(2)互動內容的選擇?;有袨橐环矫鏋榧訌妼W習者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促進相互學習,另一方面要提供可咨詢、答疑、解惑的互動平臺,方便授教者了解學習動態,對改進教學設計有幫助作用。因此在設計互動內容時可選擇針對某門課程的學習心得、問答互動、意見建議。

4 資源共享

傳統教學中針對每門課程的準備過程中會積累大量的參考文獻資料,也包括制作的教材、演示、視頻、素材等一系列課程資源,而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通過網絡也可以查找到相關的資源,如果可以將資源共享,那么學習者將會更快速地獲取到所需的資料。

在設計資源共享模塊考慮到可能的資源來源,需要提供給授教者和學習者上傳的權限,也需要對資源進行更好的分類處理。由于界時資源的體量較大,為方便查找可采用關鍵搜索以及相關資源鏈接的方式提供給學習者使用。

5 結語

移動數字化課堂只是在互聯網+教育理念下的實踐,期望通過資源分享、師生互動、在線考核測試的方式建立在移動平臺上加強傳統教學。在移動互聯技術的推動下,傳統教學與泛在學習將會不斷進行融合促進,主要在資源的整合、教學互動、智能問答、知識體系數據挖掘等,利用移動互聯技術和大數據的操作完善移動課堂的內容。

[1]張巖.“互聯網+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6-02-20.

[2]韓后,王冬青,曹暢.1:1數字化環境下課堂教學互動行為的分析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

[責任編輯:朱麗娜]

江蘇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基于Android的移動數字化課堂的設計與實現(201611054009Y)。

鐘衛銘(1979.04—),碩士,講師,主要研究移動應用技術。

猜你喜歡
教者學習者測試
幽默大測試
你是哪種類型的學習者
“攝問”測試
“攝問”測試
“攝問”測試
漢語學習自主學習者特征初探
受教者主體性視角下推進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論遠程學習者的歸屬感及其培養
姚奇富:為教者,好之樂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