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綜合性大學戲劇影視學專業教學的喜與憂
——以蘇州大學為例

2016-11-26 04:36王玉明
長江叢刊 2016年2期
關鍵詞:藝術教育

王玉明

?

地方綜合性大學戲劇影視學專業教學的喜與憂
——以蘇州大學為例

王玉明

【摘 要】地方綜合性高校的戲劇影視學專業教學不同于專門藝術院校,不僅可能缺乏專業教師,對于專業教師的評價與晉升體系也存在相當差異。地方綜合性高校戲劇影視學專業的教學設計,往往取決于自身教師的構成與特色,強調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與思想深度,而在專業教學與訓練上顯得不足,因此教和學之間容易產生期待差距。

【關鍵詞】戲劇影視學 播音主持人專業 教師分類管理 藝術教育

一、藝術生的“中心化”與“邊緣化”

與大多數綜合性大學的戲劇影視學專業建設的進程大致相同,蘇州大學的戲劇影視學專業最初也是從中國語言文學專業衍生出來的。1995年成立新聞傳播系,2002年成功招收首屆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本科生。依托于蘇大中文的傳統優勢,戲劇影視文學成為較早的碩士點。2003年蘇州大學文學院成功申報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含文藝學、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8個博士點和中國通俗文學、戲劇影視文學兩個自設博士點。2005年在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基礎上增加了主持人方向(非藝術類)。2009年傳媒學院獨立建院,2011年播音與主持人專業(藝術類)開始招生。自此,蘇州大學完成了戲劇影視學從本科生到博士生的專業建設。

在綜合性高校中,如果不是傳統特色,藝術類專業往往是近些年才逐漸發展起來的。藝術類專業雖然發展晚,卻很容易產生實際影響。尤其是播音主持專業,往往以“好聲音”“高顏值”的特色更為引人關注。蘇州大學第一屆播音主持人專業學生入學后,很快就以多才多藝獲得了認可。在學校藝術團、學生劇社、大學生辯論隊、各種正規和非正規的活動/會議現場,到處都能見到播音主持人專業的學生們忙碌的身影。有些社團還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績,出訪多國交流展演……播音主持人專業的學生們在課余時間里,往往很容易處于學生和老師們的“視覺中心”,成為備受注目的“天之驕子”。

然后這一切到了課堂上就變了。當播音主持人專業的學生與傳媒學院新聞等其他專業的同學一起上新聞傳播大類的基礎課、專業課(如《大眾傳播學》、《電視解說詞寫作》、《電視節目策劃與編導》等)的時候,他們中的多數人在綜合知識素養、理論積累上的不足就會暴露出來。當他們與新聞專業的同學共同討論問題,或者寫作學術論文的時候,他們往往處于一種較為尷尬的“邊緣化”狀態。學術課堂上的這種處境,對他們“傷害”極大。他們覺得這樣上課,失去了他們的專業特色,不少人非常討厭這樣的教學設計與安排。加上學校公務以及其他兼職較多的原因,播音主持人專業學生缺課、曠課現象明顯比其他專業嚴重。部分播音主持同學實質處于游離于教學主體之外的“自我邊緣化”狀態。

二、“教”與“學”的“授受不親”

蘇州大學播音主持人專業每一屆有學生40名左右,在面對中國傳媒大學、上海戲劇學院、浙江傳媒學院、南京藝術學院等播音主持具有傳統優勢學校的畢業生的激烈競爭時,蘇州大學的播音主持人專業畢業生暫時還不能取得更多信任與機會,能夠進入廣播電視媒體及新媒體實現專業對口就業的其實不是很多。以該專業的第一屆畢業生為例,截至2015年5月底,播音主持全班36個學生中,確定留學和在國內繼續深造讀研的同學有13人,其中出國留學10人;進入媒體和可能進入媒體的同學有6人,只占六分之一;公務員/事業單位就業者4人,航空公司就業2人,其他大公司6人,尚有5名同學沒有明確就業方向。之所以進入媒體就業的人數較少,與他們是第一屆畢業生有著很大關系,媒體和外界還沒有真正了解蘇州大學這個專業的學生。

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根據自身特點,強調他們在修煉專業技能之外,還應該重視諸如新聞采訪與寫作、節目策劃與制作等新聞類課程的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儲備與訓練,以多能型、通才型的“采編播”一體的媒體就業者的姿態進入就業市場。

然而這一思路與定位,播音主持人專業的學生們并不認可。我們有“教”的想法,學生們有“學”的要求。在充分聽取了播音主持人專業學生意見的基礎上,我們發現目前為止,播音主持人專業的“教”與“學”之間還存在較大分歧,還沒有磨合成教學雙方都相對較為滿意的狀態,“授受不親”成為一個基本事實。

首先,同學們認為播音主持專業課的師資力量較為薄弱,缺少知名教授,實踐經驗也不充足。同學們都認為,專業課老師不一定是播音主持界的大佬,但是如果有一兩位電視臺在職主持人來做客座教授,講述一些實際應用方面的經驗會很不一樣。有同學在上海電視臺新聞中心實習時感觸就很深,當時她的帶教老師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新聞播音員,每天中午30分鐘新聞直播,面臨的那種壓力、緊張和對學生業務能力的嚴格要求、危機處理意識的培養,與學校老師的講授很不一樣。

其次,他們認為專業課程的設置不盡科學,業務能力基礎課程太過短暫。第一屆的很多專業課只修了一學期,所以只能說是“學過”但并沒“學到”。如普通話語音之類的業務基礎課是以大課的形式,一周一次課的課時。班級大部分同學的語音面貌和入學前沒有兩樣,大部分人只能達到普通大學生的正常水平二甲,取得一乙成績的僅有4人,一甲的沒有。

學生們認為藝術生特色課缺乏,沒有針對性。學院的專業課相比較其他藝術院校幾乎沒有競爭力。他們認為雖然蘇大是一所綜合院校,從入學就在強調綜合能力“采編播”一體,但最終的結果是什么都沒學好,沒有重點。學校應該根據每個人的就業意愿和特點再細分具體的方向,如新聞方向、綜藝方向,對不同方向的學生有所側重地進行教學與培養。

最后,他們感覺專業訓練不嚴格。在一些學校,出早課是播音和表演專業學生的每日日常,他們有嚴格的考勤制度,而在我們學院全憑自覺。他們建議學院從一開始入校就嚴格規范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他們認為這種督促也是一種重視,一種責任。

學生們所反映的情況,目前已經得到了很大改善。相當一部分專業課程改成了小班上課,增加了大量專業技能輔助技能課程,減少了不少原本屬于新聞學專業的課程,使得播音主持人的專業特色越來越突出了。

如此,綜合性大學的綜合優勢又相對減弱了,從長遠看,不知道到底應該是喜還是憂。起碼從第一屆播音主持人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看,多能型、通才型的學生機會反而更多。

三、專業教師自身發展受到評價體制制約

與藝術生在新聞傳播學院的尷尬地位極為相似的是,藝術專業教師在新聞傳播學院的發展也受到極大制約。由于藝術專業教學重在培養專業技能與創作能力,藝術專業老師自身就必須具備專業技能與創作能力,因此,“前世今身”決定了藝術專業老師之所長不在理論研究與著書立說,而在地方綜合性高校中,教師晉升與評價體制并不靈活,不擅長理論研究,不擅長著書立說,藝術專業教師在教學中往往風光無限,而學術科研上時常極為被動。一方面,學生們可以在藝術類課程(包括戲劇影視編導的創作課程)中學習、訓練并完成各類參賽/獲獎作品,為學院/學校掙得榮譽;另一方面,在傳媒學院,除播音主持專業外,藝術創作課程屬于選修課,戲劇影視學是新聞傳播學主干課程之外的小學科,是“邊緣化”課程。連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著名學者尹鴻教授都有相似的“感慨”,可見這一問題的普遍性與嚴重性。從任課教師的現實利益看,藝術專業老師本人的創作作品以及指導學生作品的獲獎,對于晉升職稱都只具有輔助性作用,沒有實質性決定影響。學校劃定的藝術類核心刊物與新聞傳播類核心刊物相比,不僅數量少,而且門檻高,對于藝術類教師而言,幾乎從一開始就輸在了“起跑線”上。這與藝術專業院校形成了鮮明對照。

而地方綜合性高校出于自身發展的需要,往往又極為重視科研項目的申報、學術論文的發表和學術專著的出版。在職稱評定、績效考核時,重科研成果,輕教學成果,已經是不爭事實。盡管教育部有明確規定,“完善教師分類管理和分類評價辦法,明確不同類型教師的崗位職責和任職條件,制定聘用、考核、晉升、獎懲辦法?;A課教師重點考核教學任務、教學質量、教研成果和學術水平等情況。實驗教學教師重點考核指導學生實驗實習、教學設備研發、實驗項目開發等情況。改革薪酬分配辦法,實施績效工資,分配政策向教學一線教師傾斜。鼓勵高校探索以教學工作量和教學效果為導向的分配辦法”,但這一規定,對于地方綜合性高校的非基礎課(英語、高數等)教師、非實驗教學老師,沒有“指導意義”,非藝術院校的藝術專業老師只能不幸“躺槍”!

四、藝術,為何不再是“殿堂”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藝術生招生數量很少,藝術人才培養走精英化路線,要求也極高。而近年來,藝術類專業遍地開花,藝術類招生變得異?;鸨?,這其中自然有高中畢業生們受到各類真人秀節目、電視綜藝節目影響而胸懷明星夢、藝術夢的因素,更是高中教育、大學教育產業化異化的結果。為了提高大學入學率,那些原本沒有多少藝術天分的成績中低等的高中學生在學校與培訓機構的“合謀”中,走上了一條看似更加光明燦爛實則艱辛痛苦的藝考道路;而大學的藝術類專業,從藝術加試,到錄取后的學費,再到在校藝術生的兼職,已經形成了一條較為成熟的“產業鏈”(用“利益鏈”一詞或許更加妥當一些)。由于整體藝術基礎薄弱,藝術生們越來越缺少“藝術創造”天賦與靈氣,越來越多地淪為功底稀松的普通匠人與操作工。表演藝術也一樣,在各類演藝公司、經紀公司的包裝與打造下,明星越來越多,藝術家越來越少,成為藝術家的可能也越來越小。究其深層原因,就在于在藝術生培養塑造的環節上,一直忽視他們的綜合人文素養與思想深度,而過于重視與強調他們的藝術表達與傳達技能。

我國的藝術教育,無論是通識教育,還是專業教育,在主觀認識和招生實踐中,都陷入了一個被視為“理所當然”的誤區。對比美國的藝術教育,無論是觀念,還是實際操作,都需要學習和改進?!懊绹乃囆g教育通識教育課程的科學性主要體現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在所有通識課程中作為‘核心課程’設置,為學生奠定廣博的知識基礎,使藝術與科技并重……二是體現在藝術教育的音樂、舞蹈、美術等各門課程的全面設置及其相應合理的課時比例。哈佛大學的《紅皮書》認為,通識課程應包括人文、社會和自然三大領域,并將藝術教育作為人文教育的重要內容?!倍霞又荽髮W的電影制作類的藝術課程,實行嚴格的“進階式”管理,如果相應的基礎課程、前導課程沒有修完,就沒有資格學習后面的課程。這些都與我們異?!皩捤伞钡乃囆g教育形神迥異。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EB/OL]. http://www.gov.cn/zwgk/2012-04/20/ content_2118168.htm,2012-3-16.

[2]郭華萍.美國藝術教育的發展對我國藝術教育的啟示[J]教育探索,2010(1):159.

(作者單位:蘇州大學傳媒學院)

猜你喜歡
藝術教育
群眾藝術教育的內容與方式
推進中小學藝術教育區域發展的對策研究
關于舞蹈藝術教育與文化關系的思考
藝術教育綜合改革研究
淺談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與心理健康
我國幼兒園藝術教育特色的現狀分析
藝術教育在精神文明構建中的作用
科學教育與藝術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構建和改進現代化學校美育工作體系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