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倉謠

2016-11-26 12:56王樂卿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6年4期
關鍵詞:山塘孩童老街

王樂卿

一度以為只有背著行囊云游四方,才會感受到所謂的離愁別緒,而今我未曾離開,卻仿佛與故園相隔千里,心在千里之外的游子啊,我又該用什么,將你喚回?——題記

“新倉新倉,好比天堂。南有海塘,北有山塘;西有河墩,東有白漾。胳膊山邊琵琶池,三寺六街十二坊。一派好風光!”幼時,我總能在夾雜著泥土與青草香的稻田中,或是在星輝斑斕的夏夜里,聽到老一輩人唱著亙古不變的新倉謠,悠悠揚揚的歌聲仿佛從數千年前穿越而來,鐫刻于我靈魂的最深處。

那是一個結,串起的,是千年的新倉人。

海塘、山塘,同名的地兒確實到過,可終歸是與想象中的不同,我便想那應該就不是“南塘北塘”了吧。

河墩,位于新倉之西,它曾經在那,如今已不知所蹤。在《蘆川竹枝詞》中,有過這樣的記載:“西林寺院枕河墩,創始伊誰歲易淪。供奉獻忠香火盛,年年報賽祀雞豚?!?/p>

在河墩的對面,便是西林寺,就坐落于現今的新倉老街處。約莫七八十年前,西林寺曾供奉送子觀音菩薩,在解放后神像被毀。我去時,偌大的西林寺僅剩下了大殿,我依稀能透過滿是灰塵的空氣,看見一個抱著男孩的慈婦,其前,有人向她默念、拜謝或是祈禱,我就想,那便是你么,一個真真正正,無數人信仰的佛么?而今,你又在何方呢?

離去時我只看見后殿屋檐下兩處木雕閃爍著夕陽的余暉,寺內四根大紅木柱仍舊擎天而立,伴著愈發遙遠的歷史風塵,獨自矗立于老街盡頭,或許它能夠在靜謐的古巷,聽到那飄蕩于歲月里的,一曲古老的新倉謠……

“著癩子!著癩子!田里好來生金子!著癩子!著癩子!田里好來討娘子!”故鄉十景,現今已大多飄散如煙,千年的新倉謠也只留下寥寥數句,過于封建的,早已摒棄,稍覺枯燥的,聽過,但都無心記憶,唯有這首《著癩子》,多年了依舊回蕩心間,每至正月十五,便總回憶起那一大簇黑夜里深紅的火焰,燃燒的轟鳴聲和著孩童們興奮的尖叫聲,仿佛能把天空都燃盡。

按著流傳的習俗,在吃完晚飯之后,大家便陸續從家中出來,準備著夜晚的活動。那時我還年幼,只能在一邊等待,奶奶則開始忙碌地準備起來。

著癩子需要一根約莫一米長的木棍,然后將稻柴用“柴繩”捆綁起來,當然,這只是最普通的,小孩子們是絕不甘止于此的,“一哭二鬧三上吊”之后,“逼迫”長輩將稻柴先弄成各種奇形怪狀,然后再將其固定在木棍上。孩子們這么做自然是為了在著癩子未開始之前拿著制造好的各式棍子借著串門的名義與他人進行比試,贏了的,自然開心,輸了的,他的父母則又免不了要接受一次鬧騰了。

“著癩子!著癩子!田里好來生金子!拋得高!米屯高!”六點剛過,便可看見許多孩童在稻田兩岸高舉著燃燒的稻柴大喊著。他們互相穿梭在一塊塊稻田中,火焰將他們那本就興奮的臉照射得更加紅撲撲的,寒冷的天氣仿佛也有了一瞬間的溫暖。當然,他們之中更多的還是大人,祈禱著來年更豐收。

猶記得,年幼的我也高喊著“著癩子,著癩子”,蹦跳于火光之中。

彼時,隨處可見的焰火將天空染得彤紅。

我抬起頭,看見西邊飄蕩著的火燒云,一如那時的妖艷。

漫天紫霞,夕陽下前行的旅人啊,一曲悠揚的新倉謠,我將你喚回。

猜你喜歡
山塘孩童老街
走過御碑亭,踏尋從山塘到虎丘的七里詩意
駐足山塘古戲臺,體驗繁華新風尚
太平老街
Do Softly Pray
金山廊下 古樸山塘
老街
東門老街
嗯,這是那孩童般永不落空的驚喜
七里山塘慢慢走
童年之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