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水魚”的捕撈技術

2016-11-26 21:59
農村百事通 2016年15期
關鍵詞:增氧機氧量網箱

在我國傳統漁業生產過程中,“熱水魚”(水溫較高的季節捕撈的各種淡水魚)的捕撈只限于晴天上午10—12時進行。這時氣溫和水溫相對較低,池水中的溶氧量基本在4毫克/升以上,上層水溶氧量甚至達到飽和狀態或過飽和狀態,起魚較安全。陰雨天、下半夜、早晨等,池水中的溶氧量都處于低水平狀態,即使魚類不浮頭,池水中的溶氧量都是很低的,一旦拉網起魚,容易引發魚類大量窒息死亡;下午、傍晚起魚,極易引發魚池翻塘,也不宜拉網起魚。因此,在我國傳統漁業中,

“熱水魚”的捕撈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起捕量也十分有限。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市場對漁業生產提出了新的要求:

“熱水魚”的捕撈必須做到常態化、規?;?,隨時隨地進行。筆者分析了“熱水魚”捕撈時的死亡原因,改進了捕撈方法,介紹如下:

1.人工增氧

人工增氧是防止“熱水魚”在捕撈時死亡的有效方法。在“熱水魚”起捕過程中,人工增氧分三個階段:①拉網前池塘增氧。用于起捕“熱水魚”的池塘必須配備足夠的增氧機。一般每4~5畝水面至少配備一臺增氧機,功率不小于1.5千瓦。當水體溶氧量較低時,在拉網前,開啟2~3小時增氧機或更長時間,當池水溶氧量達4毫克/升以上時,開始拉網。②起魚前網箱增氧。當魚群被圍攏在一起時,暫不起魚,提起底網,展開網衣,做成箱網,或將魚群直接轉移到箱網中,并遷移到水質較好的深水區,將增氧機移到網箱附近,開機增氧,起魚量較大時,要安裝2臺以上的增氧機,當溶氧量達到近飽和狀態時,再起魚。為了確保網箱中能得到足夠的氧氣,增氧機要盡可能靠近網箱,只要不打到網衣,不影響起魚操作即可。用于起捕“熱水魚”的增氧機,要選用增氧速度較快的增氧機,如葉輪式增氧機或組合式增氧機:槳葉吸氣式增氧機、水磁化增氧機、吸附制氧強制溶解式增氧機等。由于這類增氧機增氧速度快,2~3小時就能使池水的溶氧量提升到4毫克/升以上,起魚十分安全。水車式增氧機或射水式增氧機不宜選用。因為水車式增氧機攪水性能強,射水式增氧機側重于曝氣,增氧效果都較差。③起魚后池塘增氧。由于拉網引起池水的混合、有害氣體的釋放、有機質的大量溶入等,極易誘發泛塘;特別是在黃昏、夜晚、黎明、陰雨天,拉網后的魚池,必須持續人工增氧。如果拉網是在晴天進行,且拉網后還有3小時以上的光照時間,則可不進行人工增氧。

2.網具改良與設計

為了便于“熱水魚”的起捕,可按下面的方法改造網具:將池塘大拉網與網箱直接連接起來,在拉網過程中,魚群就大量進入網箱中,避免了起網時魚群集中于岸邊淺水區,易缺氧、易被網衣裹夾而受傷,以及網衣過大轉移不便等問題。當魚群全部進入網箱后,立即將網箱從大拉網上分離出來,并遷移到開闊的深水區,進行增氧、“跑箱”、調選、除雜等。組合式網具還進一步提高了“熱水魚”的起捕率。

3.“熱水魚"的“跑箱"與自動篩選

需要進行長途運輸的“熱水魚”,還必須經過“跑箱”:魚群被封閉在網箱中,經過6~12小時的緊張游動,使腸道排空、鱗片收緊、肌肉強健,運輸成活率可大幅度提高。為了避免大眼網具大量刺魚,還設計出一種專用“篩魚窗口”,安裝在箱網上,在“跑箱”過程中,小規格魚可自行游出,避免了人工篩選給魚類造成極大傷害。大大降低了“熱水魚”起捕時的死亡率和受傷率,操作更加方便、快捷,一次性起魚量也大幅度提高。

4.避開超高溫時間段拉網起魚

在七八月份的下午四五點,池水溫度常常達到36℃,甚至超過36℃。當水溫達到或超過34℃時,不宜拉網起魚。不過,在高溫季節,一天中,水溫達到或超過34℃的時間并不長,一般只有4~5小時,應盡可能避開晴天下午3—7時起魚裝車。

(安徽生物工程學校 鐘詩群 郵編:230031)

猜你喜歡
增氧機氧量網箱
水產養殖網箱清污專利技術概述
永磁變頻增氧機的優缺點及發展前景
關于溶氧自動控制器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研究
提高跑步成績看最大攝氧量
660MW機組鍋爐氧量測點安裝位置對正確測量的影響分析
網箱養殖甌江彩鯉鲪魚技術淺析
影響小體積高密度網箱養魚產量的三大因素
漁用增氧機使用“5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