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福州、日本鳥取、中國香港三地公共體育場館運營比較研究

2016-11-28 21:12曾衛紅王鷺萍
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 2016年11期
關鍵詞:體育場館場館體育

曾衛紅,王鷺萍

(福建體育職業技術學院運動系,福建 福州 350003)

中國福州、日本鳥取、中國香港三地公共體育場館運營比較研究

曾衛紅,王鷺萍

(福建體育職業技術學院運動系,福建 福州 350003)

采用文獻資料法與實地調查法、訪談法相結合的方法,就香港、日本公共體育場館的運營情況進行研究。研究認為,香港公共體育場館分布合理,常年開展社會體育公益活動,群眾參與度和利用率高;日本公共體育場館充分利用附近的學校、企業體育館和公民館,以低廉的費用提高群眾的參與度。本研究提出鼓勵中小學體育館向群眾開放,改建現有的體育場館,拓展服務形式,完善服務功能,實施專業化運營,探索出激發民眾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推動投資健康的消費理念,提出提升體育服務業在體育產業比重的建議。

公共體育場館;管理運營;對策研究

公共體育場館(以下簡稱體育場館)是營造重視體育、支持體育、參與體育的社會氛圍,樹立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推進健康關口前移,延長健康壽命的重要平臺。積極推進體育場館運營機制的改革,引入專業化的運營模式,激發體育場館的活力,推行體育場館設計、建設、運營管理一體化模式,將體育場館的賽事功能需要與賽后綜合利用有機結合,充分利用“互聯網+”,延伸配套服務,拓展服務領域。隨著體育場館服務的多樣化、多層次,從而增強群眾體育健身和體育消費意識,增加體育場館服務業在體育產業中的比重具有重要的社會和市場意義[1]。但由于目前我國體育場館的管理、運營還存在著一系列問題,制約了場館的服務功能和發展。本研究擬就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借鑒中國香港、日本的運營經驗,以期為完善體育場館的服務,增加其在體育產業中的比重,提出相應的建議。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以中國福州、日本鳥取、中國香港三地公共體育場館的運營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通過中國期刊網和相關數據庫查閱相關文獻資料,檢索了2010-2014年期間公開發表的以“公共體育場館的運營管理”、“體育場館的設計”、“國外公共體育場館”等為關鍵詞的文獻50余篇,精選了其中10多篇為重點參考文獻;前往香港、日本,查閱圖書館的相關資料和實地搜集相關場館的宣傳資料,并進行了研究和歸納。

1.2.2實地考察法依據課題研究,本人前往香港的西區和尖沙咀體育館進行實地拍照、考察并收集當地體育場館的相關登記和宣傳資料;到日本鳥取和新瀉當地的圖書館查閱相關體育場館資料,并到鳥取的末恒體育館、末恒公民館以及新瀉縣體育館了解居民參加體育活動和租用體育場館的情況。

1.2.3訪談法本人走訪了香港西區體育館、尖沙咀體育場館的部門負責人和有關工作人員,并對長期有租賃體育場館的武術太極拳協會的會長葉守珍、秘書長瑪麗就實際租賃體育場館的手續和費用等方面進行了訪談;走訪了日本鳥取末恒公民館的館長和鳥取體育振興部門的專家、新瀉縣羽毛球協會理事長本田務等10余人,搜集整理了香港西區、日本鳥取和新瀉體育場館的項目、設施、收費情況以及利用率等信息。還與福建奧體中心場館的負責人就福建福州的體育場館的項目、設施、收費情況以及利用率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訪談。

2 結果與分析

2.1目前國內(以福建省福州市為例)體育場館運營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從目前體育場館的運營管理來看,國內相關運營管理受到了體制機制、場館分布、場館設計以及從業人員管理水平和評價體系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

2.1.1公共體育場館的體制、機制不靈活,運營發展受到限制 目前福建省體育場館絕大多數仍采用事業單位自主運營管理體制,共有場地62 736個,其中自主運營的場地占總數的98.65%[1],由于受體制機制的束縛較多,運營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如福建省奧體中心在管理權上的歸屬于福建省體育局,是以差額撥款和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據2013年統計福建省大型體育場館共27個,運營收入8 912.10萬元,運營支出9 122.80萬元,場館運營收支結余-210.70萬元。其中除游泳館收入和支出均為1 315萬元外,體育館的運營支出3 297.00萬元大于收入3 006.20萬元[2],處于虧損狀態。

2.1.2體育場館建設的布局相對集中或偏僻,無法有效地提高群眾的參與度由于體育場館占地面積比較大,所以部分大型體育場館遠離城市中心城區和居民生活區,相對偏僻且集中,路途遙遠,大大降低了市民參加體育鍛煉和觀摩體育賽事的熱情。以福州為例,體育場館主要集中在福建省體育中心和海峽奧體中心,金山體育場和倉山體育場等相對集中或偏僻的地區,僅對周邊的居民方便,無法有效地提高群眾的參與度。另外由于群眾參與度低,為了節約成本,部分體育場館,尤其是大型室內體育館,除了舉辦大型活動外,常年不對群眾開放,無形中形成了惡性循環,造成體育場館的大量閑置與群眾團體借不到室內場地的矛盾現狀。

2.1.3室內體育場館少且設計上形式單一、相對固定,影響了體育場地的租用和體育消費 由于室內體育場館的建設初期主要是為了滿足賽事的需求,所以室內體育場館少。如福建省室內體育場館為8 395個,僅占場館總數62 736的13.4%,而室外體育場地為54 341個,占86.6%[3],可見福建省內室內體育場館存在著嚴重不足的問題。由于福建省夏季炎熱,冬季室內室外溫度一樣的氣候條件,導致群眾在夏季和冬季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低。另外,在場館的設計上形式相對單一且項目場地相對固定,不利于賽后體育場地的租用,造成部分體育項目利用率很高的同時,其他場地的閑置現象嚴重。例如福建省奧體中心體育館內除了羽毛球和乒乓球場地能夠得到充分地利用之外,其他項目的租用均無法得到解決。真正意義上供群眾利用的室內體育場館非常有限,嚴重影響了群眾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和體育消費。

2.1.4中小學的體育場館分布均勻且比重大,但開放率過低,導致場館資源的嚴重浪費 教育系統中擁有的大量體育場館,主要用于學生的體育課程,多數體育場館在周末及節假日都未對社會開放,造成校園內體育場館的大量閑置和資源浪費。2013年統計,在福建省體育場地62 736個中,教育系統的體育場地就有21 428個,其中中小學場地數量為18 517個,分別占總數的34.16%和29.52%,但中小學體育場地開放率僅為15.12%[4](與第五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相比教育系統場地開放率不僅沒有提高,反而下降了16.48%),導致分布均勻的中小學體育場地資源的嚴重浪費,無法解決場地大量閑置和群眾需求嚴重不足的矛盾。

2.1.5體育場館運營管理專業化水平較低,從業人員的業務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體育場館的從業人員按照體育場館編制人員制度,現有的從業人員大都年齡相對老化,知識結構短缺,服務能力有限,難以適應當前體育場館的運營和發展的需要。2013年福建省大型體育場館27個,從業人員510人,運營收支結余-210.70萬元[5],龐大的事業編制、從業人員的業務水平低下,均無法滿足群眾對體育場館和體育消費的需求。

2.1.6體育場館的收費高且標準單一,體育場館的服務消費有待提高 目前體育場館的租賃主要還停留在較傳統的方法手段上,主要以現場辦理和電話預約為主,難以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由于體制機制的制約、信息渠道的不暢通,對場館有需求的群眾只有通過電話或上網搜尋相關部分資料,無法及時了解需要場地的信息,難以滿足人性化和個性化的需求。另外由于場地租賃收費相對較高,以福建省奧體中心為例,羽毛球場地每一片40元/小時,室內籃球場場租600元/小時,室內體育館的租金更是高達15 000元~20 000元/天,絕大部分的民間組織和群眾承擔不起,而且場租標準單一,沒有針對老年人、青少年兒童以及公益活動等的優惠政策,同樣不利于群眾對體育場館的利用,同時也制約了群眾對體育場館的消費需求。

2.2香港體育場館運營管理情況分析通過對香港體育場館的實地調研和專家訪談,發現其體育場館不論從體制機制、場館分布、場館設計以及從業人員管理水平,還是對體育場館的評價體系等多方面具有值得借鑒之處。

2.2.1香港公共體育場館的所有權與管理權 香港大部分的公共體育場館都是由政府投資建設的,私人投資建設的體育設施很少。由于香港法例規定不可將政府場館交給私人或營利性的機構經營,政府每年對公共體育場館的運營經費實行全額撥款,為社會充分提供公益服務,實現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尤其對于學校、非盈利機構和低收入人群,免費提供體育設施。香港的公共體育場館統一歸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負責管理,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負責管理運營港九新界18區公共體育設施和文化設施。為了提高管理水平,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每年都接受公眾對公共體育場館經營開發情況的評估,進行及時地調整,確保為市民提供良好的服務。

2.2.2香港公共體育場館的規模與分布 香港雖然面積不大,但體育場館的規劃和分布很合理,每個區都有5~6個公共體育場館,以滿足單位的公眾文體活動。在公共體育場館的規模上,既有可同時容納幾萬人的大型體育場館,還有各種各楊的小型綜合性的室內體育場館。每個區的體育館,根據其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占地面積的大小,各有不同。還有一些體育館則與圖書館等設置在一起,其中位于市中心尖沙咀的體育館,其4樓是體育場,5樓是圖書室。既方便公民個人使用,也方便家庭成員同時參加體育和學習。

2.2.3香港體育場館的設計與運營,極大地提高了體育場館的利用率 香港在體育場館的設計和建設上,注重對體育場館的多功能開發與利用,可開展的體育活動達到80種之多,根據每個區的體育館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占地面積的大小,其開展的活動各有不同。以西區體育館為例,既有籃球、羽毛球場地,還有舞蹈廳、乒乓球室、壁球室、綜合多功能廳和兒童游戲玩耍的空間,均配備暖氣、更衣室、衛生間、淋浴間和器械室等,設計非常人性化,適合不同人群進行體育活動。另工作人員根據不同時段所需人群參加鍛煉項目的需要,迅速重新劃分場地和搬運材料,標大地提高了場地的利用率。筆者在訪談期間,曾見證了舞蹈班結束前5min,工作人員已將下一個培訓班所需的器材準備好,下一班的學員也已經候場了,從開館到閉館,每個教室幾乎都是滿負荷運轉,極大提高了體育場館的利用率。

2.2.4香港體育場館租賃方式及收費標準多樣化,有效地提高了體育場館的利用率 在香港預定場地的方式有多種多樣,只要訂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電子雜志,每周都能免費收到最新的活動資訊的郵件,既有體育相關的公益活動,也有文藝公演,野外拓展等一系列活動,有效地調動群眾參與的熱情。對于體育場館的需求,既可現場報名,也可以有電話、郵寄信件等形式進行報名,還可以直接在城市康體通自助服務站上直接報名,非常便捷。只要登錄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網站,就能在第一時間了解到18個區中哪里有多大的場地可供租用以及所需的費用。

另外,由于香港港九新界18區公共體育場地和設施統一歸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負責管理,所以其運動項目的設置和場租的收費標準基本上是同一尺度的。主要有2種收費方式,一種是免費的,主要有針對60歲以上老人的“活力長者計劃項目”、病患和殘疾人士的免費課程和免費場地;還有一種是收費的,包括場地租賃的收費標準和以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的體育項目的推廣,以及各個群眾團體、協會等項目的課程。針對全民健身項目群眾團體還可以申請體育資助計劃??禈芳拔幕聞帐饡约径葹閱挝?,向廣大市民積極宣傳該季度內政府和各群眾團體的體育課程,其中為了實現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尤其對于學校、非盈利機構和低收入人群,免費提供體育設施。針對既有60歲以上老人、全日制學生和殘疾人士享有半價優惠等政策。

2.3日本體育場館運營管理情況分析通過日本公民館、太極拳俱樂部、羽毛球俱樂部的專家訪談和當地體育場館實地調研,發現日本中小學體育場館的開放率極高,收費標準很低,對滿足市民健身需求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3.1多個部門分工合作,協調管理,極大促進了學校體育場館對市民的開放 根據日本體育法,體育是由日本文部科學部(教育部)與地方自治體的教育委員會為行政單位進行管理,主要包括學校體育、大眾體育和奧林匹克、全國運動會3大職能范圍,其中企業體育又橫跨經濟產業部和文部科學部。根據體育的具體職能進行了詳細的分工,其中日本職業體育,如日本棒球機構(NPB)、日本職業體育協會隸屬于文部科學部,但其實際管理歸屬于內閣府;就如何提高市民的身體素質等健康管理歸屬于厚生勞動部;關于體育場館設施的維修管理歸屬于國土交通部??傊毡镜捏w育是根據其職能由相關部門密切合作,共同協調、共同負責,這在很大程度對體育項目的開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尤其是日本學校體育直接由文部科學部(教育部)與地方自治體的教育委員會管理,對學校體育場館向市民開放、使用起到積極的推動和管理作用,極大地提高了市民參與體育消費的熱情,據統計2012年60歲左右參與體育鍛煉的人數比2002年的增加了近1倍。據2008年的統計數據,約占體育場館總數60%的學校體育場館,其向市民開放程度達到98.3%[4],極大程度地滿足了市民對體育鍛煉的需求,提升了體育場館服務的消費比重。

2.3.2日本公共體育場館的項目、收費標準和利用率在日本除了鄰近的學校體育場館可以利用之外,還擁有以社區為單位的公民館可供群眾使用,公民館一般占地不大,但設置了許多體育、文化等課程。以日本鳥取市末恒公民館為例,既有健美操、太極拳、瑜伽、嬰兒體操、輪椅操等體育課程外,還設置了英語、繪畫、料理、書法等文化課程,而且課程收費很低,每月4節課,每人只需500日元(折合人民幣30元),平均每節課約7.5元人民幣,對于有該社區居民參加的活動場地收費也很低,租用末恒體育館一天需2 000日元(折合人民幣120元),極大地提高了群眾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據統計,2013年20歲以上每周一次以上參加體育運動的人員達到47.5%,較2003年提高了10%,同時也促進了體育場館的利用率,大大增加了體育場館消費在體育產業中的比重。

通過中國福州、日本鳥取、中國香港三地的研究發現,福建體育場館的運營管理由于受到了體制機制、場館分布、場館設計以及從業人員管理水平和評價體系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運營管理有待加強。而香港體育場館分布均勻,以生活區為半徑的運動圈的模式,通過線上、線下多元化模式,與市民分享運動健身的信息和講座,提高服務水平;日本則通過中小學體育場館對市民的開放,讓體育場館資源得以最大化的利用,讓更多的市民參與到運動健身的活動中來,搭建和諧、健康的社區。

3 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1)由于我國以重視競技體育為主,主要采用事業單位自主運營管理體制,不論在體育場館服務的理念上,還是從內容、形式上都受到了體制機制的制約,場館地理位置、場館設計單一以及從業人員管理水平和評價體系等因素使得體育場館的運營發展受到限制。

2)香港在體育場館的設計上,注重對體育場館的多功能開發與利用;在體育服務上以人為本、形式多樣化,及時有效地調動了群眾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提高了體育場館的利用率,創建了生活圈加運動圈的經營模式。

3)日本體育通過多個部門根據其職能進行分工合作、協調管理,促進了學校體育場館的對市民的開放,極大程度地提高了市民對體育鍛煉的需求,增加了體育人口的數量,提升了體育場館服務的消費比重。

3.2建議

1)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大力推進公共體育場館所有制結構調整,堅持公有制為主體,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資本流入,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體育場館產業格局。針對大型體育場館,應通過體育、文娛等活動來帶動商機。進入“天天活動不斷,天天賽事不斷”的理想運營狀態。體育部門可以嘗試將公益性體育事業與經營性體育產業適度剝離,完善體育產業法規政策,打破行業壟斷,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公共體育場館運營。

2)在政策層面,鼓勵企業、社會資本參與,凸顯社會資本在體育產業和城市建設上的貢獻。將社會化、市場化、商業化機制引入體育場館的管理,通過委托運營,引進管理,打造體育服務的品牌。培育專業化、規范化、標準化的運營管理團隊,加快、加大體制機制的改革和創新。

3)大力推進互聯網等云服務信息平臺,通過微信、APP等電子工具讓更多的大眾,方便、及時地了解到第一手健康資訊和活動安排。讓更多的大眾參與到健身的隊伍中來,形成線上、線下的共同體。分享運動健身的信息和講座,提高服務水平。通過公共體育場館所有制結構調整,豐富和拓展場館的功能,衍生和豐富場館的產業鏈條,為消費者提供多種服務項目,以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消費需求,擴大場館的目標顧客群體,實現場館的可持續發展。

4)借鑒中國香港、日本以社區為半徑的生活圈加運動圈的模式,建設中、小型的體育活動場所或利用社區的會所、改建舊廠房等措施,以人為本的人性化設計,讓更多的市民參與到運動健身的活動中來,搭建和諧、健康的社區。習總書記在“健康中國2030”的規劃綱要中提出,以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為重點,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重大舉措。

5)借鑒日本多部門協作辦公的思路,科學辯證地看待體育場館的綜合開發與服務。通過政府向民間團體購買體育服務等模式,降低群眾參加體育活動的費用,選擇特定的空間和時間,將利用率不高的時段免費或低收費,向特殊市民(包括老年人、青少年)開放,擴大體育消費的人群,讓更多的群眾走進健康生活。

[1] 中國政府網.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46號)[EB/OL].http:// 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10/20/ content_9152.htm,2016-10-26.

[2] 陳元欣,王健.我國公共體育場(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未來趨勢、域外經驗與發展對策研究[J].體育科學,2013,33(10):3-13.

[3] 福建省體育局.關于印發福建省第六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公報的通知[EB/OL].http://www.fjty.gov.cn/zwgk/gzdt/ tycy/201403/t20140311_1029060.htm,2016-10-26.

[4] 2014年日本體育白皮書[M].SASAKAWA SPORTS FOUNDATION JAPAN,2014.

[5] 陳元欣,李國立,王健.大型體育場館余??臻g利用研究[J].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4,37(4):27-31.

[6] 鮑明曉.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報告[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6.

[7] 周良君,黃俊.國外體育場館冠名權的開發與啟示[J].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11,30(1):17 -20.

[8] 李國軍,盧元鎮.產權制度創新:我國公共體育場館深化改革的核心[J].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08,27(4):27-30.

[9] The 2014 SSF National Sports-life Survey[M].SASAKAWA SPORTS FOUNDATION,2014,27(4):27-30.

[10] 鐘天朗.關于公共體育場(館)公益性的若干問題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6,42(5):15-17.

[11] 譚劍湘,周良君,陳華.國內公共體育場館運營管理研究述評[J].體育學刊,2013,20(5):43-46.

[12] 劉倩,陳元欣.委托經營型公共體育場館運營中政府監管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4,28(3):62-66.

A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the Public Stadiums and Gyms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in Fuzhou of China, Tottori of Japan and Hong Kong

ZENG Wei-hong,WANG Lu-ping
(Athletes Department, Fujian Sports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echnical College, Fuzhou 350003, Fujian China)

This paper adopt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field survey and interview to study the operation of the public stadiums and gyms in Hong Kong and Japan. This paper suggests the reasonable distribution of the public gyms and stadiums in Hong Kong, namely, to carry out social sports public welfare activities all the year round, and high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efficiency. While, Japan is making full use of the public gyms and stadiums in schools, gymnasium and civil buildings nearby, improving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masses at lower cost.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gymnasium opened to the public, to promote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existing sports venues, to expand the service form, to improve the service functions and implementations of professional operation, to stimulate the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activities, as well as the investment of healthy consumption. This paper also suggests promoting sports services in the proportion of sports industry.

public stadiums and gyms;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countermeasures analysis

G80-051

A

1004 - 7662(2016 )11- 0044- 05

2016-10-28

福建省教育廳B類社科課題“淺析中日港三地全民健身與體育場館運營關系之比較”(項目編號:JB11551S)。

曾衛紅,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學、體育人文社會學。

猜你喜歡
體育場館場館體育
高校體育場館管理模式研究
政府購買體育場館公共服務存在的問題與化解策略
會前視察 支招亞運場館利用
創新標準打造綠色雪上運動場館
冬奧之約,場館先行
我國體育場館經營管理現狀及對策研究
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推進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
場館風采
我們的“體育夢”
體育一家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