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廣西龍州旦歌的審美特征及功能

2016-11-29 10:19喻興婷
藝術評鑒 2016年15期
關鍵詞:審美特征功能

喻興婷

摘要:廣西龍州歷史悠久,有著豐富的音樂文化,它的音樂反映了古代先民對于愛情、生活以及世俗觀的認識,對現代的人類生活價值觀有著深遠的影響。本文從音樂美學的角度出發,通過對龍州旦歌音樂的歷史背景、審美特征以及社會功能進行分析,來進一步感受龍州旦歌的魅力。

關鍵詞:廣西龍州 旦歌 審美特征 功能

中圖分類號:J64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6)15-0065-03

廣西有11個少數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和音樂文化。其中壯族是廣西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其音樂形式多種多樣,旦歌是古老壯族民歌的重要組成部分。旦歌的發源地龍州地處桂西南邊疆,與越南北部接壤,是一個以壯族文化為主體的有著12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城,也正是因為其獨特的地域文化,便產生了流傳至今的古老民歌。

一、旦歌概述

(一)旦歌的由來

旦歌,這個古老的壯族民歌,受特殊的地域文化影響也有著屬于它自己的歷史。相傳兩千多年以前,牌宗是個沒有人煙的原始森林。一天,一位老獵人追趕一只獵物鉆進了那里,獵狗發現了一口清泉。老獵人見到那里土地肥沃,便帶幾戶人家到這里安家。老獵人有個年方16的閨女叫阿旦,她不僅美若天仙,且開口歌成河,出口歌如風。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心頭里的喜怒哀愁均以歌表達出來。她唱的歌歡時讓人“拍手歡跳上半天”,悲時使人“淚滴下土能插田”。村里村外的人常被她悠揚奔放、娓娓動聽的歌所打動。阿旦的歌被人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地傳遍了山里山外左江上下游……阿旦去世后,人們無限崇拜和懷念她,便把她所創之歌稱為旦歌,還把年輕的女子與男子分別稱為娋旦、孢旦。同時,當地壯語“旦”與“談”諧音,因此,也把談情說愛之歌稱為旦歌。

(二)旦歌的分類

旦歌可按不同的演唱族群及演唱語言和演唱形式與曲調、內容等方面進行劃分。龍州壯族山歌受語言、地域的限制,其曲調、演唱風格、音強特點皆有所不同。因此,按龍州壯族山歌的地域性特色,以龍州縣地方名稱將龍州壯族山歌分為三類曲調:龍州調、牌宗調、金龍調。

1.龍州調

龍州調亦稱八角調,以壯語南部方言演唱,流傳于八角、上降、彬橋等。其曲調分長音調和短音調兩種。長音調抑揚頓挫,篇幅較長,演唱較難,多在白天演唱。短音調則較為悅耳,聲音和諧,多于晚上演唱。兩種音調每句都以七字為主,句數不限。龍州調在演唱中最大的特色是很好的運用了假聲,這樣使龍州音調更加的綿長悠揚,富有感染力。

2.牌宗調

牌宗調可稱之為逐卜調,以壯語南部方言演唱,流傳于逐卜、金龍、水口、上龍等鄉鎮。有日歌和夜歌之分,日歌每首七字為一句,三句為一首,因此也被稱為“三句歌”。夜歌也是七字為一句,但每首的句數不同,多的一首有一百多句,少的一首只有六七句。

3.金龍調

金龍調又叫金龍民歌,主要流傳于金龍、逐卜、武德上片、響水。分日歌和夜歌兩種。日歌有三種曲調,分別為平調、低調、高調,夜歌有兩種曲調,但夜歌必為對歌,每句七個字。日歌和夜歌都是句數沒有限定,少則一句,多則數千句。金龍民歌曲調婉轉優美,響亮動聽,并且反復收聲,可謂別具一格。其演唱形式多為兩人或多人齊唱。該調流行的地域較窄,主要在廣西龍州縣金龍鎮布傣族群與越南傣族群體中流傳,隨著現代信息的流傳,民歌比賽的增多,金龍調也被更多的人所熟悉。

二、旦歌的審美特征

(一)旋律美

受地域影響,少數民族的歌手并沒有接受過系統的音樂培訓,他們都是隨著自己的即興演唱來發揮,因此很少會出現比較復雜的旋律,在旋律上也多以重復為主。龍州旦歌是代表著他們本土文化的一種音樂,因此具有原生性,人們根據心情來即興創作,與大自然結合。因此其曲調高揚,節奏自由,節拍上常會出現混合拍,音區相對較窄,旋律性較強,有較多的倚音及波音的融入。

旦歌分為日歌和夜歌,所謂日歌,即白天演唱,夜歌則是夜晚演唱。兩者都是以相同的主旋律進行,下面以一首夜歌來進行分析:

譜例1:

旦歌的演唱大多以清唱為主,無樂器伴奏,因此節奏更加自由,在演唱時為了使兩個人的聲音更好的結合,會有引歌部分。該樂曲就是以一小節同音反復無限延長開始,四度級進至主旋律,然后以四個十六分音符的出現拉開序幕,級進為主小跳為輔,極少出現大跳。在樂曲中,還出現了比較多的波音及倚音,這里就體現了壯族歌手極強的歌唱能力,裝飾音的加入使旋律更加飽滿富有活力。

旦歌旋律另一個特點就是曲調平穩綿長,在該旋律中出現了較多的連音記號,歌手在演唱時也極少換氣,一氣呵成環環相扣,使樂句聯系更緊密,即使整首樂曲的主旋律極為簡單也能使樂曲富有律動感,體現了人們積極向上的情緒。

(二)歌詞美

壯族歌手歷來給人以“一揮而就、出口成歌”的形象出現,無論獨唱還是對唱,都讓人耳目一新、氣氛濃烈,歌詞都是他們即興發揮,包括生活、農作以及戀愛方面應有盡有。

旦歌從內容上劃分,分為情歌、生活歌、敘事歌、勞動歌、禮俗歌。旦歌歌詞大多是七言一句,日歌以三句為一首,夜歌則句數不限,句式對仗工整,并會用到許多修辭手法。以下以一首歌詞為例:

歌詞1:

男:娘媚育許麻登內 女:倆哥后許踩過那

看元象同花紅開 象比太陽印入眼

倆哥見麻心歡齊 倆娘心任追墾麻

兩娘過麻杰講個 生死倆叟齊斤守

迷果歐麻列本哥 象同鳥古育托剖

何干托齊得吸和 真心交情內娘叟

這是一首愛戀歌曲,兩男兩女情歌對唱,男方自稱為哥哥,對女方一見鐘情,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將姑娘比作太陽。整首歌大意表達了對姑娘的喜歡與愛慕,而且語言表達委婉、含蓄,女方也作了回應,體現了東方女性的嬌羞,與西方那種赤裸裸的表達有所不同。歌詞運用了修辭手法,有一定的藝術特色,體現了旦歌歌詞豐富的美學內涵以及歌手的審美意識。

(三)演唱形式美

旦歌這種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歌文化多來源于人們的即興演唱,只要歌手高興,哪里都是舞臺。不需要華麗的燈光效果以及音響效果,人們憑借著自身獨特的嗓音隨興演唱。

在演唱方式上有對唱、獨唱、齊唱等,在對唱時歌者會隨著情緒變化隨意變換姿勢,所以在演唱時姿勢各異,有站著的、坐著的、靠著的。對歌時很少會有近距離或面對面對歌的,若在野外演唱,男女之間則要有一定的距離。在古代對歌時,女方要用帽子遮住面部才可大膽的隨心演唱,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風俗也漸漸不存在了。

歌手在演唱時也大都以清唱為主,無樂器伴奏。尤其是在聚會、田間勞作或者婚慶時,歌手們都是鄰里鄉親,演唱時就更是無拘無束,大家彼此熟悉,歌唱起來也就隨心所欲。

三、旦歌審美的社會功能

(一)實用功能

人們無論是勞作還是生活,都會用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不同的音樂形式有不同的實用性,節日祭祖有祭祀歌、結婚嫁娶有婚戀歌、逢年過節有祝賀歌、宣傳教義又有宗教歌,它是文化的一種積累和沉淀。

龍州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音樂文化,是千百年來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造智慧的體現,也是生活的真實寫照,對于現在龍州人的生活有著巨大的影響,無論是田間勞作還是婚慶節日都少不了音樂。

例如:龍州著名的婚戀歌《官郎調》,已經成為地級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它不僅僅是音樂,更代表了悠久的文化,從新娘的出嫁到拜堂全程以歌代言,共四百多首。

(二)審美功能

任何的音樂形式都具有審美功能,《樂記》中指出:“夫樂者樂也”。我國著名作曲家冼星海說過:“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雹?/p>

龍州音樂有它領域的少數民族特征,代表了當地的文化,是歷史的記載,他們通過即興歌唱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對生活、愛情的渴望與熱愛,以及他們對人生的思考。

人們在生活生產閑暇時會以對唱、齊唱以及獨唱的方式參與到歌唱活動中,使人感到心情飽滿愉悅,也豐富了社會文化生活。他們與大自然為伴,使個人的情感在歌聲中得到升華。遇上中意的女孩便放開喉嚨用山歌贊美,若對方有意就用婉轉的情歌對答。在長時間的勞作以及茶余飯后,人們也會一起唱歌對歌,為他們的生活增添了樂趣。

(三)育人功能

音樂的歌詞與生活息息相關,體現了當地的文化以及人類的情感生活。龍州音樂蘊含著大量的歷史和社會生活等信息,有著豐富的愛情歌曲、婚俗歌曲以及宗教歌曲,人們通過學習和演唱這些歌曲,把傳統的愛情婚姻觀念還有思想進行了傳播,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四)娛樂功能

龍州音樂文化豐富,當地政府也會經常舉辦活動來豐富人們的生活。歌圩是少數民族民歌的載體和民族精神的寄托,也是民族文化和情感交流的重要場地。龍州縣歌墟為世代沿襲,一年一度,有固定的時間地點舉行。全縣共有23個歌圩日,43個歌圩點。歌墟少則有五六千人,多則達數萬人參加。大多在田間郊外,夜間移至村內街道。主要集中于每年農歷正月至七月間。規模最大的歌墟要數在龍州縣城舉行的四月十三龍州歌墟兼有唱彩調、賽龍舟、搶花炮活動,此時各地群眾匯集,一求風調雨順,二是青年借此機會物色對象尋找配偶,三是以歌會友。

(五)治療功能

音樂治療也就是用音樂來刺激人的感官和心理情緒,通過優美的旋律刺激來使緊張的身體得到放松。

龍州的村寨較多,交通也比較閉塞,極少有機會接觸外面的大千世界,平時也沒有過多的娛樂活動。所以人們更多的會通過唱歌來抒發心中的情感和宣泄情緒。通過對歌,來緩和因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多種問題而產生的壓抑、困惑、緊張、焦慮、不安等情緒,從而建立起健康的心理結構。當人們不開心或者煩躁不安時,用對唱的形式來與人交流,就會減少煩惱,讓心情歸于平靜。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進入了一個信息化迅速發展的時代,因此旦歌也受到了關注。在2009年7月,縣文體局農老師發起組織的“龍州縣文聯山歌活動中心”正式成立,這也為旦歌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作用,使更多的愛好者積極參與其中。據悉,每隔一段時間,縣文體局就會組織歌唱比賽,當地的民歌愛好者們紛紛積極參與,許多慕名而來的音樂院校的學生也會積極獻唱,極大的帶動了旦歌的發展速度,也吸引了更多的民歌愛好者來參與。

注釋:

①朱曉宇:《淺論音樂的社會功能》,《黃河之聲》,2007年第10期。

猜你喜歡
審美特征功能
數學的翻譯功能
關注基向量的解題功能
2IN1廚房漏斗
我有特異功能
功能關系的理解與應用
淺談影視音樂的審美特征及藝術功能
苗族蠟染藝術的審美特征
試論動漫藝術的審美價值
辛夷塢青春小說的審美特征
新世紀貴州苗族題材電影的審美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