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在高職就業指導教育中的應用①

2016-11-30 01:29天津職業大學王昆
中國商論 2016年22期
關鍵詞:就業指導效能決策

天津職業大學 王昆

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在高職就業指導教育中的應用①

天津職業大學 王昆

本文從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入手,通過采用我國學者編制職業決策自我效能量表進行取樣分析,得出天津地區高職生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現狀,并據此提出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在高職就業指導教育中應用的具體對策和建議,從而為高職就業指導教育提出了理論和實踐依據。

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 高職 就業指導教育 應用

隨著我國經濟增速進入新常態,宏觀就業壓力不減。從縱向上看,2006年~2015年,10年間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從413萬人增長至749萬人,而年均新增就業人口1700萬人中,職業院校(含中職學校)畢業生就達到1000萬,占比達到了近60%;如果按整體就業市場年需要就業人口2500萬計算的話,職業院校畢業生占比為40%;按照2014年人口增長率測算,到2030年,我國勞動力人口將達到8億人以上,勞動力供給仍處在高位,就業總量壓力依然存在。從高職人才培養上看,截止到2015年,我國有1327所高職院校,在校生973.6萬人,伴隨著高職教育的普及,畢業生人數猛增,“有人無崗、有崗不就”的結構性失業窘境已成為當前高職學生面臨的主要問題,再加上社會發展、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等外部因素的影響,高職院校學生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處于劣勢,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職業決策困難,為就業工作帶來了負面影響。解決高職學生的就業難題,不僅需要外在推動力——政府、社會、企業、學校的耦合效應,更需要內在驅動力——高職學生自身綜合素質和職業決策能力的提升,在職業選擇過程中增強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形成積極的就業和擇業動力。

綜上所述,在此背景下探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高職院校就業指導教育模式,幫助和引導學生考量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成因和應對方法,改善個體職業決策的水平和質量,完善外部信息平臺和就業教育途徑,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內提高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質量的有效措施和緊迫的任務。

1 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的基本內涵

自我效能感最早由美國心理學家Bandura于1977年提出的,指的是“人們對自身實現的目標和完成的任務過程中所需的執行能力的自我判定”。我國學術界界定的內涵是“自我效能感是個體為實現目標過程中的行為充滿信心,并對未來的結果進行預測,激發自己在實踐過程中的正向情緒、攻堅克難的毅力和堅守努力的程度”。影響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是個人自身行為的成敗經驗、替代經驗、言語勸說、情緒喚醒、情境條件等,這幾種信息對效能的發揮是依賴于個體對其的認知和評價。自我效能感具有的四種功能包括決定人們對活動的選擇性和堅持性、影響個體面對困難的態度、影響行為養成和思維定勢和影響活動進行中的情緒。

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是由Hackett和Betz最早應用于職業心理學和職業輔導領域的。之后,Betz和Taylor將自我效能在自我效能理論和職業成熟度理論相融合的基礎上,創新了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概念,從個體自我評價、收集職業信息、確定職業目標、制定未來規劃、問題解決等5個方面做了內涵界定,并以這5個方面的信息作為維度編制了問卷和量表。應用最廣泛和實效性最強的就是職業決策自我效能量表(簡稱CDMSE),主要是通過5個方面信息的評價和效能發揮狀況來達到測量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的目的,通過測量,能夠在學生中明確地區分出職業已決者、未決者和生涯猶豫者。

2 高職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量表測量現狀

采用我國學者彭永新和龍立的編制職業決策自我效能量表,以天津職業大學的部分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發放問卷500份,收回471份,有效問卷439份,有效回收率87.8%,通過SPSS19.0軟件,運用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統計分析,得出天津地區高職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現狀(見表1)。

表1 高職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總體水平及各維度的得分情況

表2 高職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各層次人數分布表

同時在對高職生性別、生源地、家庭、兼職與否、年級等相關要素的t因子檢驗結果的綜合分析中得出:第一,高職生在就業過程中,感受到的就業壓力越大,擇業焦慮體驗越多;感受到的就業壓力越小,擇業焦慮體驗越少。第二,高職生在就業過程中,感受到的就業壓力越大,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往往比較低;感受到的就業壓力越小,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往往比較高。第三,高職生在就業過程中,具有比較高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往往感受到更少的擇業焦慮體驗;具有比較低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往往感受到更多的擇業焦慮體驗。第四,高職生在就業過程中,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見表2)。

3 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在高職院校就業指導教育中的具體應用

3.1 一個起點

高職教育是以就業導向,培養復合型、發展型和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的教育,歸根結底是以人為對象并促進人的發展的就業教育,其本身就是科學發展觀,培養既具有專業特長和技術技能的準職業人,同時還具有適應社會發展和自我需要的社會人。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提出了要求“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努力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高職教育要使每個人潛在的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發展,這既符合教育的使命,又符合教育公正的需要。因此,人的全面發展是高職就業指導教育的起點。

3.2 兩條主線

遵從高職教育“高等性”和“職業性”的教育屬性,以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就業服務作為兩條主線,貫穿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從新生入學教育開始,繼而通過不同學期的專業教育、就業指導教育、素質提升教育、創業教育等課上課下、線上線下多種載體形式不斷重復強化,讓生涯規劃理論和實踐案例內化到每個學生的頭腦中,為激發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理論教育與實踐一定是同步,教育才會發揮實效。如果說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偏重理論的話,那么就業服務就是與之配套、非常重要的一條主線。就業服務包括了就業宣傳、就業講座、校友講堂、招聘會、職業素質測評、就業心理咨詢、就業資料、就業信息發布、新媒體環境下的就業服務APP軟件等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的就業服務工作,解決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隨著認知規律的變化對就業和就業指導工作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這是激發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實踐基礎。

3.3 三個原則

就業指導教育體系遵循全員化、全程化、個性化等三個工作原則。全員化原則是指就業指導教育涉及到方方面面,既有教學部門也有管理、后勤部門,既有就業指導教師、專業教師和輔導員也有管理干部、合作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和技術部門人員,既有學生也有家長,既有學校也有政府、行業企業以及社會評價第三方部門,從組織機構到人員組成,從教育主體到評價主體,從施教者到受教者都是整個就業指導教育體系中的組成,實現全員化。全程化原則是指就業指導教育要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將學生從一名自然人培養到一名職業人的全過程,按照學生在不同年齡階段的認知規律實施不同教育內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寓教于樂,發揮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個性化原則是指就業指導教育不僅要遵循普惠性原則,還要遵循個性化原則,共性層面的教育活動對學生群體更適宜,如職業生涯規劃理論教育部分、專業教育等。但也有很多涉及到心理活動和隱私的內容需要個性化指導,如就業心理咨詢、職業素質測評等。由于就業指導教育在很多時候反映出學生的心理和家庭環境等更多的個體因素,每個個體還由于性別、年齡、文化基礎、社會經驗等多項因素而激發的效能基礎不盡相同,差異較大,所以在就業指導實踐中個性化的咨詢、交流、引導和方法傳授是比較常態化和顯現實效的。

3.4 五種載體

就業指導教育體系建立在激發學生個體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基礎上,因此,不同于傳統教育施教模式,而呈現出多元化、多渠道、多種類。

就業指導教育體系最關鍵的部分,教育實施有三個核心要素:施教者、受教者和載體。載體搭建了兩者之間的橋梁,使得渠道暢通、教學相長、顯現成效。體系設計了五種載體:課程教學、社會實踐、第二課堂、頂崗實習、新媒體。

課程教學是主陣地,通過教學改革,高職院校已經大范圍實施了教學做一體化的課程教學,教師在整個教學設計中運用了基于工作任務教學模式,或是情境教學,或是項目化教學,部分課程還做成了共享資源庫和微課形式,使專業學習提高了功效,學生不僅能在理論夠用的基礎上獲得收益,同時更多的教學實踐幫助學生掌握了通識性的專業技能,有的學生在專業學習中甚至掌握了職業領域的關鍵技能和大型設備操作技能。就業指導課程也在教學改革中獲益匪淺,按照項目分類,實施了案例導入、情境化教學,這些教學改革的作用在學生素質和技能提升、參加技能大賽、提升就業創業能力等多方面顯現了成效。

社會實踐是指學生走出校園,短時間到行業企業、商業、社區等公共建設區域進行各種志愿、公益、調研活動鍛煉,了解社會、熟悉職業崗位、培養職業意識和責任、養成職業禮儀、提高職業成功自我效能感的行為,社會實踐是學生未來踏入社會、成為職業人的橋梁,很多課程教學不能完成的任務,可以通過這種載體來實現,如責任意識、溝通能力、明辨是非能力等。

第二課堂是指學生喜聞樂見、寓教于樂的,在課程教學以外的時間和空間,如各種文體活動、社團活動等。就業指導教育體系在第二課堂中可以專題教育為抓手,切合時機開展就業指導講座、就業演講、模擬面試、創業比賽、招聘會、創業項目路演會等活動。第二課堂具有參與自由性、靈活性、自我性等不受時間和空間的約束,學生往往更能依據個體特點和愿望進行選擇性參與,這種參與緣于個體自發狀態,對激發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作用發揮更大。

頂崗實習是指學生按照教學要求要到與專業對口或相近崗位的行業企業在崗實習3個月以上,這是學生接觸企業、接觸崗位、接觸生產的好機會,學生可以系統、全面了解崗位職責、勞動紀律、勞動合同、績效考核、薪酬待遇等,為今后學生就業打下實踐基礎。但這個載體對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激發具有雙刃劍的作用,一方面學生所學專業與職業崗位是相匹配的,學生的職業規劃也與其相適應,通過崗位實習鍛煉,學生素質和技能得到了提升,對頂崗實習滿意度上升,則對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發揮起到正向作用,促進了學生畢業后有效就業和對口就業;另一方面學生所學專業與職業崗位不相匹配,學生職業規劃與其差異較大,通過崗位實習鍛煉,往往增加了學生的抵觸情緒,則對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發揮起到負向作用,嚴重影響學生就業。

新媒體是在傳統意義上的報刊、戶外、廣播、電視等四大媒體基礎上,以數字雜志、報紙、廣播、手機短信、微信、QQ、數字電視、電影、觸摸媒體等互聯網+模式下的媒體形態,稱“第五媒體”。新媒體是學生最易接受、最具私密性、最快速溝通、最廣泛信息、最個性和社群化的載體形式,是學生傳統模式下所不能完成任務在這里都能實現的載體,應該說所有學生都是新媒體的忠實粉絲。因此借助新媒體的傳播受眾和快捷交互方式,就業指導教育體系會發揮更大功效,也是解決就業指導共性和個性問題最快速、最便捷的方式。

3.5 六個平臺

就業指導教育體系設計搭建了六個平臺,使整個教育渠道得到了拓寬,創新了工作模式。六個平臺是職業素質自我測評平臺、職業技能培訓平臺、就業指導服務平臺、創業教育培訓平臺、校友追蹤服務平臺、校企合作平臺。

職業素質自我測評平臺是依據霍蘭德職業匹配理論和職業錨理論,學生通過MBTI測試完成對自我性格、興趣、價值觀、技能的測試,獲得職業指向和應提升的職業素質和能力,為學生今后職業發展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的系統。

職業技能培訓平臺通過學校的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機構,在自己所學專業領域或是開發新的職業領域,通過學校技能培訓機構提供的培訓和鑒定考核,取得勞動技能證書或行業從業資格證書。還有一種形式,學生通過這個平臺培訓后,參加高職院校學生技能大賽,獲得優異成績,被相關行業企業預先接收,對口就業。

就業指導服務平臺是指學校通過線上線下建立就業服務機制和機構,從學生入學初始到畢業,提供全過程的就業指導和引導服務,利用課程教學等五種載體形式,與學生建立交互機制,采用共性化與個性化結合,實體空間與虛擬空間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等方式提高就業服務成效,這個平臺也是增強個體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的有效途徑。

創業教育培訓平臺是指通過建立大學生創業教育基地等方式,開展創業教育講座、創業訓練營、創業大賽、創業項目路演會、創業項目孵化等多種形式,為培養創業人才建立良好的環境。

校友追蹤服務平臺發揮兩個作用,一個作用是對新畢業的年輕校友進行畢業后追蹤服務,幫助他們拓寬職業發展空間,提升職業能力;另一個作用是對畢業多年的成熟校友進行追蹤服務,架起與母校連接的橋梁,舉辦校友講堂、制作校友電子雜志,在校企、行企、企企之間形成合作項目,挖掘出更多的學生就業崗位。

校企合作平臺是指發揮學校與行業企業建立的緊密型合作關系,通過合作項目實施,進行專業共建,一方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另一方面引導學生頂崗實習和訂單培養,實現專業對口有效就業。

[1] 王琰,朱靜.職業自我效能感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影響及其提升[J].教育與職業,2015(06).

[2] 曹佃省,王進平,王道榮,張艷艷.高職學生職業成熟度及相關影響因素分析[J].職教論壇,2015(2).

[3] 秦艷.貧困大學生職業決策模型及其實證研究——基于認知信息加工理論視角[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05).

[4] 劉雁伶,黃漫遠,趙軍.高職院校學生職業決策特征與決策狀態的關系調查[J].職教論壇,2014(34).

[5] 湯麗丹.構建高校畢業生“全過程服務”就業指導體系[J].教育與職業,2014(33).

[6] 夏延峰,嚴先鋒.高校職業規劃教育前置與畢業生出路的承接性探究[J].教育與職業,2014(30).

F069

A

2096-0298(2016)08(a)-182-03

本文為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資助項目“基于政校企合作的勞動力輸轉培訓體系的研究與實踐”(TJJX13)階段成果。

王昆(1970-),男,天津市人,碩士研究生,天津職業大學合作教育辦公室主任,副教授,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歡
就業指導效能決策
遷移探究 發揮效能
案例教學法在翻轉課堂中的應用初探——以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為例
為可持續決策提供依據
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工作開展對策探討
充分激發“以工代賑”的最大效能
略談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的重要性
決策為什么失誤了
高校輔導員在就業指導工作中作用探究
唐代前后期交通運輸效能對比分析
新形勢下如何發揮專賣內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