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自覺視域下高校圖書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以阜陽師范學院圖書館為例

2016-11-30 05:54楊素紅李樹俠李雪松
大學圖書情報學刊 2016年6期
關鍵詞:阜陽師范學院文化遺產

楊素紅,李樹俠,李雪松

(阜陽師范學院,236037)

?

文化自覺視域下高校圖書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
——以阜陽師范學院圖書館為例

楊素紅,李樹俠,李雪松

(阜陽師范學院,236037)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圖書館應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意識,主動參與到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在分析文化自覺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基礎上,提出高校圖書館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策略。

文化自覺;高校圖書館;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資源

1 文化自覺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1.1 文化自覺

近代世界的文化自覺以啟蒙運動為標志,近代中國比較完整意義上的文化自覺卻始于甲午中日戰爭。1997年,費孝通先生在北京大學召開的第二屆社會文化人類學高級研討班上首次提出“文化自覺”的概念。自此,文化自覺在中國學界迅速成長起來。所謂文化自覺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過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發展的趨向,不帶任何“文化回歸”的意思,不是要“復舊”,同時也不主張“全盤西化”或“全盤他化”。從上述定義可以看出,文化自覺包括認識論、價值觀和實踐論三個層面的含義。首先,文化自覺要求人們能夠認清自己的文化,對自身所處的文化有一種認同感和歸屬感,重點是對文化精神、文化價值和文化定位的認同;其次,文化自覺是一種價值取向,通過文化反思和文化比較,準確把握自己文化來源、形成過程、特點以及與其他文化的差異等,進而形成正確的文化價值觀;最后,文化自覺最終體現為文化實踐和文化創新,文化主體通過對自身文化的認知、反思和比較,清醒地認識到自身的歷史使命,并付諸實踐,進而進行文化創新,體現文化自覺的實踐價值[1]。

1.2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需要文化自覺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樣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2]。從這個定義可以看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勞動人民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直接創造出來、積淀下來,并依靠傳承人口傳心授的方式傳承下來,因此,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生和傳承均由勞動人民完成,具有明顯的不自覺性。而隨著人們生存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急劇變化,特別是在全球一體化浪潮的沖擊下,信息社會知識經濟時代的迅猛發展,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失去了生存、發展和傳承的環境條件和人文基礎,非物質文化遺產遭到前所未有的毀滅和破壞,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刻不容緩[3]。

文化自覺能在較大范圍和較高程度上喚醒更廣泛的文化自覺,使非物質文化保護由不自覺傳承走向自覺傳承,廣泛地推廣普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存在的社會價值;能最大程度上促使非物質文化傳承主體更加充分地認識自身的文化,對自己所傳承的非物質文化有一種認同感和歸屬感,并通過與其它文化的接觸、反思和比較,把握自己文化與其它文化的差異,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最后保護、傳承和創新自身的非物質文化遺產[4]。對于高校圖書館而言,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不僅可以豐富特色館藏、創新特色服務,保護當地極具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對促進當地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保護、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5]。

2 阜陽非物質文化遺產現狀

數千年的文化沉淀賦予了阜陽深厚的文化底蘊,給阜陽留下了大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阜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擁有狀況如下表所示:

阜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擁有狀況表

數據來源: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網、阜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網;百分比①為阜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數與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數的比值;百分比②為阜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數與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數的比值。

從上表可以看出,阜陽擁有9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20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9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別為界首彩陶燒制技藝、界首書會、潁上民間舞蹈花鼓燈、阜陽剪紙、淮北梆子戲、臨泉縣的肘閣抬閣、阜南縣的傳統戲劇嗨子戲、黃崗柳編以及杜氏刻銅技藝;20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別為界首漁鼓、扁擔戲以及大黃廟會、潁上推劇和大鼓書、太和清音和獅子燈、臨泉馬戲和毛筆制作技藝、潁州區的抬閣(肘閣)、阜南的淮河琴書、淮河鑼鼓、鲖城火叉火鞭、阜陽刺繡(細陽刺繡和界首刺繡)、管仲的傳說、醉三秋酒傳統釀造技藝、文王貢酒釀造技藝、張家祠祭祀活動以及五音八卦拳。

近年來,阜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引起了當地政府和廣大群眾的關注和重視,并加大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表中統計顯示:在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阜陽市申報的有兩項,占安徽省第一批國家級項目的7.69%,占全國第一批總數的0.39%,阜陽第二批和第三批國家級非遺擁有數分別比第一批增加了一項,在安徽省擁有國家級非遺中的比重分別增加到8.82%和21.43%,在全國相應批次的比重也分別增加了0.2和1.18個百分點,分別占全國第二批和第三批非遺擁有量的0.59%和1.57%;阜陽擁有的省級非遺具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在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阜陽有四項,占總數的3.17%,在第二批、第三批和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阜陽分別占總數的6.31%、5.19%和7.04%。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從不同側面反映了阜陽的地域文化,保護和傳承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豐富和發展阜陽的文化軟實力、促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和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優勢和劣勢

作為皖西北頗具規模的高校圖書館,阜陽師范學院圖書館擁有《阜陽戲曲舞蹈史略》《阜陽剪紙集》和《潁上歷史文化集錦》等一批極具濃郁地方特色的文獻信息資源,還有圖書情報專業和計算機專業的高素質人才,科學的管理與服務理念以及匯文等先進的現代化設備,這無疑為圖書館參與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提供了堅強的后盾[6]。阜陽師范學院成立的皖北文化研究中心、淮河文化中心等科研機構專門從事相關的研究,更有美術學院、歷史與發展學院以及文學院的教師從事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科學研究,科研成果往往具有先進的理念,先進研究成果和理念無疑為圖書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提供理論指導。阜陽師范學院兩萬多名青年學生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提供了廣泛的受眾,青年學生往往擁有比較活躍的思維、較強的創新能力和創造力,他們接受非遺保護方面的知識,對于畢業后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可以打下堅實的基礎。

4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思路

4.1 建立科學的組織管理和工作機制

科學的管理機制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基礎。要保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落到實處,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方針和原則能得到貫徹執行,必須建立健全職責明確、高效長久的組織管理機制和工作機制[7]。阜陽師范學院的皖北文化研究中心、淮河文化協同創新中心等有一批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的專門人才,圖書館有一批業務知識扎實、資源建設經驗豐富的專業人才,這樣就可以從研究中心和圖書館中抽調部分人員,由圖書館牽頭,成立由業務館長、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建設成員、技術骨干組成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建設小組,根據各成員的特長及業務水平,具體分工,明確責任。同時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采集的原則、整理加工的標準和細則、收藏范圍、保存的策略及服務的機制等做出具體明確的規定,并在年度經費預算中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建設專項經費,專門用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圖書、期刊、錄音帶、錄像帶等紙質與電子資源的收集與采購,以確保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能夠順利有效地實施。

4.2 開展廣泛的宣傳與教育

阜陽師范學院擁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在校生兩萬余人,圖書館平均每天接待大量讀者,這為宣傳、展示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教育提供了廣泛的受眾和理想的場所,圖書館可以通過網站宣傳、書目推薦、圖片展示、舉辦講座、邀請傳承人或團體進校園展演等方式進行宣傳教育;阜陽師范學院平均每年招收新生六千余人,在每年開展的新生入館教育中,將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穿插于特色館藏與服務中介紹;另外充分利用學生社團宣傳弘揚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8]。例如文學院成立的戲曲曲藝協會(簡稱曲協)的創辦宗旨就是為了傳承民族傳統文化,弘揚戲曲曲藝精華。曲協邀請文學院內聘教授、蘇州大學明清文學博士尹玲玲擔任指導老師,并與安徽財經大學清雅戲曲社、蚌埠醫學院梨園風戲曲社等社團建立友好關系,劇務部下設的戲曲組和曲藝組主要從事黃梅戲、昆曲、快板等方面的表演。圖書館可以與之合作,邀請太和清音、阜南嗨子戲、淮北梆子戲、花鼓燈等傳承人擔任社團的指導老師,進行相關劇目的排練,并在文化遺產日、春節、端午節、中秋節、清明節等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在全校范圍內公開演出,營造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良好氛圍。這些活動不僅向廣大青年學生宣傳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關知識,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和關注,廣泛發動青年學生積極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同時能提升圖書館文化意蘊和人文氣息,切實體現圖書館保存人類文化遺產、傳承人類文明的本職職能。

4.3 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數據庫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流傳形式決定了不能用傳統方法長期保存。將其進行科學的整理加工并用數字化手段建設專題資料庫不僅利于物質文化遺產資料的妥善保存,并且可以為廣大讀者、教師甚至社會愛好者提供簡便易用的檢索途徑和應用方式[9]。

圖書館擁有清華同方TPI信息資源建設與管理系統,該系統可以實現對文本、圖像、音頻、視頻等各種類型資源的管理,系統的核心KBase檢索服務器實現對文獻信息的組織存儲和檢索;元數據加工工具系統對原始文獻資料數字化;內容發布(CPS)、檢索網關和TPI檢索服務器一起實現數據庫的發布。圖書館首先通過普查摸清家底,全面掌握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分布狀況、生存現狀等,其次充分了解本館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文獻的擁有情況,并形成準確翔實的調查報告;最后開展對本館館藏資源,特別是對地方志文獻的挖掘和整理,并利用TPI信息資源建設與管理系統實現對文獻資料的組織存儲、數字化、分類和標引,最終實現專題數據庫的發布,供廣大用戶檢索使用。

鑒于阜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形式多樣,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庫可以包含專題研究文獻庫、圖庫、多媒體庫等多個子庫。專題研究文獻庫收集研究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的文獻資源;圖庫收集相關的圖片、圖像等,如界首刺繡、阜陽剪紙等手工藝品;多媒體庫收集潁上大鼓書、淮河琴書等一些音頻或視頻資源,并通過項目名稱將三個子庫關聯起來,只公開發布其中一個數據庫,用戶訪問一條數據時,通過點擊關聯詞即可看到其它子庫中相應的數據[10]。

4.4 開展非物質文化資源特色服務

阜陽師范學院成立有皖北文化研究中心、皖西北歷史文化研究所以及淮河文化協同創新中心,這些研究中心主要從事皖西北歷史文化、淮河文化、皖北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方面的科學研究,每年都有相關方面的研究課題立項,其中淮河文化協同創新中心的淮河文化資源保護與研發平臺與阜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阜陽師范學院音樂學院以及美術學院建立了協同關系,主要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的研究。圖書館應積極加強與這些研究中心的溝通和聯系,廣泛關注教師的研究課題,主動參與到課題的研究當中,圍繞課題收集相關研究資料,提供定題服務。諸多因素使圖書館參與意識不強,特別是人力資源緊缺使開展課題服務的能力更加有限,然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是圖書館不可推卸的責任,圖書館應該在現有條件下有針對性地增加“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課題服務,拓展服務領域,創新服務內容,逐步開展特色服務[11]。

[1] 費孝通.論文化與文化自覺[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97.

[2] 王文章.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44.

[3] 劉慧群.民間非物質文化的大學傳承[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

[4] 王彥婷.“文化自覺”的三重意蘊[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5(10):1-3.

[5] 李澤文.保護與傳承活態文化是圖書館的文化自覺[J].圖書館,2013(5):86-88.

[6] 周志容.試論地方高校圖書館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J].圖書情報工作,2010(21):93-96.

[7] 佘志虹.高校圖書館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措施[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 2009(10): 80-82.

[8] 黃晶.論地方高校圖書館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以安慶黃梅戲為例[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2(2):23-25.

[9] 張紅英.試論圖書館等文化事業機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措施[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2(8):57-59.

[10] 楊素紅,徐大成.抗衰老中草藥專題數據庫建設研究[J].河北科技圖苑,2013(6):79-81.

[11] 陸光華.從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談為民族文化研究課題服務[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8(7):75-77.

(責任編輯:傅 正)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onsciousness——A Case Study of the Library of Fuyang Normal College

YANG Su-hong, LI Shu-xia, LI Xue-song

(Fuyang Normal College, Fuyang 236037, China)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uman cultural heritage. The university library should establish a high degree of cultural consciousness, and take part in the loc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ctively.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ultural consciousness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y for university library to participate i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cultural consciousness; university library;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haracteristic resources

安徽省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基金項目(TGW14B40);阜陽師范學院人文社科一般項目(2014FSSK17)

G258.6

A

1006-1525(2016)06-0101-04

楊素紅,女,館員。

2016-06-12

猜你喜歡
阜陽師范學院文化遺產
遵義師范學院作品
通化師范學院美術學院作品選登
《通化師范學院報》 征稿啟事
與文化遺產相遇
第二屆淮河文化論壇在阜陽舉行
酌古參今——頤和園文化遺產之美
洛陽師范學院
合肥至霍邱至阜陽高速公路今年開建
安徽阜陽潁上:“產業花”結出“脫貧果”
活態文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