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得其所 設計師們的家

2016-12-01 17:42曲慧
藝術與設計 2016年8期
關鍵詞:建筑師住宅房子

曲慧

終生為別人設計住所的人,心里的家全然也是一場不斷修正的尋找。所謂“家得其所”,應該是理想住宅的最好詮釋。

終其一生都在設計住宅的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為自己設計的唯一住所位于法國南部的尼斯海岸,14平米。他在這棟木屋里度過十多個假期,設計出了著名的朗香教堂,并度過了他人生的最后一夜。

作為現代主義建筑大師,柯布西耶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年規劃了40平方公里的印度昌德加爾城市,提出著名的觀點“住宅是居住的機器”,對建筑界影響至今。而他本人給自己設計的“精神家園”是極簡粗糙甚至堪稱苛刻的14平米小木屋?;蛟S于他而言,“城市”、“住宅”都是他分割空間、制造關系的單位,而這個可以脫掉標志性的西裝領結、赤裸上身工作的空間,才是他私人精神上的“家”。

已故女建筑師扎哈·哈迪德在倫敦東區的200平米公寓,一直被認為是她的私人住宅,她會請朋友去吃飯,招待好友,然而在面對媒體采訪時,她卻拒絕使用“家”這個詞:“這里并不是我的家,我只是住在這里而已,我選擇這個房子是因為它對于我來說非常實用——距離我的工作室很近,明亮也很有特色。但我所認為的家并不是這樣。說實話,我從未擁有過夢寐以求的家,我一直也沒有機會來感受所謂家的感覺?!?/p>

終生為別人設計住所的人,心里的家全然也是一場不斷修正的尋找。

人類關于住宅,關于家的無休止探索,綿延數萬年,始終都是在尋找與自然之間的安全關系,嘗試新的姿勢和視角,嘗試親近享受或者疏遠批判。但在“家”這個概念的圖譜上,空間只是縱軸,橫軸是綿延的時間和情感積淀。

設計批評家維克多·帕帕奈爾(Victor Papanek)說過:所有人都是設計師,我們在所有時間做的所有事幾乎都是設計,設計是人類一切活動的基礎。對普通人而言,真正設計的獨立話語權往往只在于屬于自己的空間內,于是“家”成了多數人靈感的歸宿和收納——不斷找尋自己心愛之人、心愛之物構建這個家。而對于以設計為職業的設計師而言,家是最本質的、關于設計的思考,關于人與空間的對白,日常和周遭觸碰除了情感集納,也是未來更多思考的起點。

最近,德國建筑師同時也是開源愛好者的范博-勒門策爾(Van Bo Le-Mentzel)挑戰了“住宅”這個空間的極限,他設計了“1平米的家”(SQM House),這個可移動的房子可以將居住選址權交還你的手上,你可以選擇隨時搬走,選擇鄰居和窗外的風景。當然,這只是建筑師對人居關系的思考和表達,極度克制通常不是公眾意義上理想的“家”。在居住空間極限的探索上,青山周平繼承了日本建筑師一直以來“縫隙”中求設計的本領,在局促的空間中尋找更多開放的可能。青山周平因為參加一檔電視臺的設計節目而為公眾所熟知,他為三代同堂的一家人改造幾乎難以繼續維系修補的房子,結果不是修補而是修正,從結構到關系煥然一新。同時作為觀眾,同行看到嫻熟的空間技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公眾看到“逆天”的改造本領,所有人最后都被改造對象一家人的喜極而泣的淚水所感染。設計最終拯救的不只是一個不宜居的空間,而是閉塞矛盾的家人與鄰里關系,是本該有的家庭情感的承載之處。

安藤忠雄說,我認為所謂的住宅,應該是呈現每個居民夢想的地方,而真正的富裕并不是單純的便利、舒適,而是就算在有限的空間中也能創造出豐富。這次專題中,我們采訪了很多位建筑師和設計師,企圖了解作為空間掌握的高手,在設計自己的家時,厘清空間和情感關系的微妙故事。

青山周平對房子的面積要求不高,位置和周邊環境反而要求更多。他會向他的貓學習很多空間利用上的知識,房子里最舒適的空間會隨著時間和氣候變化而變化,而貓可以看到這種微妙的環境變化,隨時做出調整找到最舒適的空間。Silke Neumann說,家對我來說不是完美的,而是一個與你一同成長不斷改善的地方。他們常常與一些在哲學意義上探討“家”的概念的客戶合作,重新對空間和對家的使用方式進行思考。小林弘和與山田春奈的家和設計工作室同在自己設計建造的房子里。這棟有“半地下室+三層+屋頂”的十幾米落差的建筑,他們認為設計的靈感存在于生活的各處,每天上下走動可以幫助他們發現對事物進行“俯視”的重要性。同樣家和工作室在一起的Ana Strumpf把她對藝術和時尚的摯愛放在了這個空間里,對她來說,家就是作品的一部分,需要被專一的熱愛徹底貫穿;同樣的,Leah Bartholomew認為自己每天都會從自己的家居生活中獲得靈感;而劉曉翔家中設計則全由太太打理,與自己工作嚴格區分開;對Steven Watson來說,家是釋放壓力的地方,也是繁忙工作間隙的喘息,最為重要的是,家是一個可以把中心放在關愛的地方,把對設計的熱愛體現在家的布置上這對他而言意義非凡;陳家輝設計語言精練,但是日常生活中卻比較偏愛任意式的擺放,他相信創意和美學發現的過程中,隨時的存在很重要,他那只世界上最有趣的短尾貓帶給了他無限啟發。Maecantonio Raimondi Malerba希望自己的設計可以走入很多人的家庭,他堅信設計不同于藝術的距離感,設計帶給家庭的樂趣和滿足感,是藝術給不了的。

當有人問查爾斯·伊姆斯(Charles Eames)關于設計和藝術的問題時,他是這樣回答的:“我更愿意說設計是一種目的的表達。它可能(如果它足夠好的話)在之后會被當成藝術?!焙翢o疑問,藝術對人的影響和塑造,是高屋建瓴、潛移默化的,是內在、虛無的,而設計則可以簡練地通過打通一棟墻壁來實現溝通、框定風景。設計可以成為藝術,但設計首先解決問題。設計一個家,說到底就是給情感和需求一個安置之處,解決人類舒適居住、精神放松、情感溝通的空間的基本需要。而它如果可以同時賞心悅目、嚴謹精致、充滿藝術感,將塑造人的美好藝術集納進視野,就是無限接近理想居住了。對這樣妥帖結果的追求,在《孟子》里有一句話,叫做“得其所”,用來比喻得到了理想的安置。想來“家得其所”——家的需要得到了安置,就是所謂理想住宅,最好詮釋了。(編輯:九月)

猜你喜歡
建筑師住宅房子
Jaffa住宅
掛在“樹”上的住宅
MHS住宅
A住宅
當建筑師
夢想成真之建筑師
當“房子”愛上賣萌耍寶以后
一百分等
一個建筑師的獨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