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哥特時裝,不僅是暗夜中的浪漫

2016-12-01 17:57葉田田
藝術與設計 2016年8期
關鍵詞:哥特式哥特浪漫主義

葉田田

愛倫·坡的《烏鴉》是首午夜時分的挽歌,陰沉、凄愴,卻飽含唯在黑暗之中方可窺見的浪漫。這種獨特的美學并不只限于文學式的詩歌的吟誦。自十八世紀開始,哥特式(Gothlc)美學從建筑領域延展至多媒介的視覺表達之中。以世界領先的巴洛克與超現實主義收藏聞名世界的美國Wadsworth Atheneum美術館2016年推出重要展覽“Gothic to Goth:Romantic Era Fashion and lts Legacy”,以1810年至1860的服裝設計為線索,第一次全面探索在服飾設計中具有重要影響的浪漫主義及其當代性演繹。此展覽由服飾及面料史學家及博物館顧問Lynne z Bassett統籌策展。

在十八世紀前半頁,西方社會的轉型為美學的進化提供了藍本。人們逐漸從啟蒙運動(Enlightenment Period)所呼喚的秩序與理性的桎梏中走出,以還原更具人性化的想象與情感。在這一時期,個體意志與主觀化的導向成為影響時代設計哲學的方針,而浪漫主義成了一種精神上的庇護所。工業革命所帶來的社會結構與生活方式的劇變侵蝕著原有的中上層階級的安逸狀態,在生產力高速生長的同時,社會之中籠罩的,更多的是對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無措情緒。而浪漫主義,所編制出的一種理想國式的懷舊,與對恬淡鄉間生活的向往,無疑成了世人所期許的一種現世逃避。

詩意的、浪漫的懷舊成了此次展覽所展示服飾作品的一大脈絡。作為此次展覽中最早的藏品,一件1820年的棉質平紋細布連身裙具有明顯的復興主義風格,設計借鑒了文藝復興時期的裝飾風格,內衣部分從外衫的間隙露出,從而強調織物質感的對比。而展覽中另一件1930年的作品則將這種設計理念愈加強化:寬大的籠袖與衣領所映射的是對十六十七世紀時裝的影射,而在細節上,則運用了十三世紀的裝飾。

在十八世紀設計的擬古浪潮中,源于中世紀的哥特式(Gothic)設計成了彼時最為重要的設計藍本。哥特式建筑用巨大的體量與空間感營造出的至上氛圍來贊頌神的榮光。而這種形而上的、反現實主義的視覺形象在十八世紀被借用,以營造一種理想主義的浪漫氣質,從而消解工業時期的反人性化的冰冷。猶如建筑穹頂般的線條被彼時的時裝匠人轉化成裙裝的主要廓形,而軀干部分則混合著巴洛克式的繁復點綴。同時,浪漫主義時期對愛情、婚姻與母性在文學與藝術中深涵感情的詮釋,也成為此次策展的另一思路?;榧?、護士裝與幼兒服飾的組合,以時裝為鏡,映射出彼時社會分工逐漸細化的趨向。

何為哥特式(Gothic)的風格,從當代的設計哲學的維度,這種解讀不應桎梏于一種詞匯學的無意義討論。狹義來說,哥特式是浪漫主義時期對中世紀哥特式建筑形態在時裝表達上的一種引用,而廣義而言,是整個浪漫主義流派用深情的鄉愁與懷舊情愫,用時裝來呈現一種現實的逃避。對于當代高級定制、乃至高級成衣而言,實用主義(utilitarianism)已經不再是方法論的主導,而現世逃避則建構了奢適享樂(hedonism)的根基。

在Maria Grazia chiuri離任Valentino前的最后一季2016秋冬高級定制系列中,這種浪漫的哥特情懷用奢華的手工匠藝鋪陳開來。以莎士比亞為靈感,故事的敘事被置于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黑色絲絨、伊麗莎白式的飛邊褶領、鉸結府綢襯衫、當然少不了哥特式的長裙,以及帶著宗教感的紅、白、黑。在Pierpaolo Piccioli與Maria Garazia Chiuri在過去數年的創作中,他們用一種純粹的柔美來建構了新Valentino的女性姿態,這種對傳統審美的“時裝鄉愁”似乎也是一個二十一世紀時裝的浪漫主義寓言,當設計師用大量洗練的線條與中性化的廓形解構為女性賦權只是,也讓消費者暴露于對自我女性身份認知的慌措之中。Valentino用“反革命”的方法建立起一個用蕾絲與刺繡打造的時裝帝國。另外,此季的高級定制系列中,又帶著某種難以言說的禁欲式的陰沉,這種怖然,如同為這種時裝戲劇的拉起了午夜的帷幕,化身為一縷哥特的張力。

同一季,來自英國的高定新血Giles Dacon用31個極富戲劇化的造型襯托出女性妖媚卻脆弱的極致美感。Giles此季將Lady Ottotine Morre奉為繆斯,這位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歐洲社交圈的名媛,其永不落幕的派對上穿梭著彼時文藝于藝術圈的名流,Lady Ottoline Morrell曾長期為Btoomsbury Group舉辦沙龍,其中成員包括英國文學史中最富盛名的作家:Virginia Woolf.WB Yeats.LP Hartley和T.S.Eliot。而這位社交名媛卻是一個矛盾的集合體,她有著貴族式的舉止、卻穿著華麗而怪誕,又擁有不迎合時代的強烈宗教信仰。同時,她與彼時首相Philip Morrel長期開放式的伴侶關系和哲學家Bertrand Russell的戀情,以及諸多的情人,則是一位女性對愛情強烈的渴望卻止息于無數次的崩塌與幻滅的象征。Giles將這位一反主流價值觀的女性形象以高級定制的時裝語言進行敘述,是一種極致的悲情的浪漫。而這仿佛也是對高級定制在當今商業體系中的一首挽歌,如同Allen Poe那首《Raven》中反復出現的那個辭藻:“Never more(永不復還)?!?/p>

時裝潮流的變遷是社會變革的鏡像。浪漫主義所盛行過的幾個時期,十八世紀九十年代和二十世紀三十與七十年代,正值社會與經濟動蕩的轉折點。而浪漫主義也在這以四十年為周期的浪潮中逐漸演化成一種更為陰暗的敘事。超自然的意象,扭曲與自我掙扎的人物心理,反世俗道德的、略帶病態的浪漫,哥特式的逃逸轉向了一種哥特(Goth)的次文化。社會學家將這種趨向關聯于當代文化中日益加重的文化壓力。新自由主義所誕生的脆弱的經濟與政治體系、全球化下文化的劇烈;中撞加之碎片化的社會階級結構,一方面迫使人們在一種更為劇烈的感官刺激中達成某種逃逸;在另一方面,也正是在這一時代的多元價值觀的藍本上,一種小眾的趣味可以成長為一種體系的文化符號。

在當代的文化語境下,哥特這一詞語最早被樂評人John stickney提起并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后期成為一種既定的表達以敘述諸如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一并另類樂隊的音樂質感。而直至八十年代,哥特正式進入時尚領域,成為一種特有的風格。雜糅著朋克風格與十九世紀的服裝元素,人類學家Ted Polhemus將哥特時尚描繪為“充斥著黑色絲絨、蕾絲、漁網、與皮革渲染著紫與紅的色調,配搭著緊束的胸衣、手套與令人不安的廓形,并充斥著異教與儀式性的大量銀飾?!斑@種張揚、硬核的強烈風格被學者指出是對七十年代Disco風格與八十年代所流行的明艷色彩的一種反抗。他們將大眾認知中的黑暗面奉為審美標準,并形成一套完整的時裝語匯體系。而恰在八十年代,隨著西方時裝界中個體化的多元美學價值的逐漸興盛,哥特也被諸如Jean Paul Gautier,Alexander McQueen及John Galliano帶入高級時裝體系,在浪漫主義之外,哥特式的(Gothic)風格亦演化成一種奢侈的哥特(Haute Goth)。

Alexander McQueen似乎即為哥特而生,他患有精神疾病的父親、童年被姐夫強奸的記憶和性格中強烈的乖張與暴屬讓他的創作有著不可抑制的憤怒與陰暗。1998年2月25號,名為“Joan”的秋冬成衣系列在GatliffRoad巴士車廠上演,以圣女貞德(Joan of Arc)與查理七世的情婦Agnes Sorel為靈感,模特后移的發線所露出的光潔的額頭與紅色的隱形眼鏡,這種古怪的造型被McQueen的化妝師Vat GarLand描述為“被外星人綁架的貞德”。此個系列的閉幕造型見證了McQueen其一生戲劇式時裝演繹的重要時刻:戴著紅色面罩、穿著猩紅色串珠墜飾的模特走至舞臺中央,而隨后被一固烈火所包圍,一種宗教式的獻祭與重生的涅槃編織出不可名狀的陰沉情緒。這個匿名的形象成為了McQueen式女性的標志:堅韌、剛強——她是未知恐怖的幸存者。Lee McQueen用酒精、毒品與無端的揮霍來消抵自身工人階級出身的強烈的自卑與不安,他的生活存留在這樣的自我毀滅之中,而因此他的創作總是在憐惜那些飽受身體、精神與性折磨的女性。

2007年的秋冬系列“In Memory of Elizabeth Howe.Satem,1692”開場時,背景中傳來低聲細語:“I open my heart to you.I open my spirit to you.I open my body to you”。模特有著科幻式的異教徒造型,而在秀場上巨大銀幕播放著設計師作指導的短片:蝗蟲、貓頭鷹、鮮血、火焰,裸女和腐爛的頭顱……McQueen將整場秀轉化成一場撒旦膜拜的儀式。大量有著權威影響力的時尚評論家對這一系列嗤之以鼻,而對于McQueen而言,這正是他反擊主流時尚對名利的追逐,和隨之塑造的一種希冀被供養的女性價值觀——哥特成為了一種女權主義的宣言。

2016秋冬紐約時裝周,Marc Jacobs純白而空曠的秀場上,涂著黑色眼影與口紅的模特踩著凄愴的鐘聲魚貫而出,Marc Jacobs編織出一個純粹哥特的夢境,而籍由比例與廓形的把玩,讓這些次文化的視覺元素組合出高級時裝的當代感。這或許可以稱得上其設計生涯的另一個高峰。在如今時尚設計愈發顯出銅臭味的諂媚的時代,這位最具明星氣質之一的設計師用黑暗與危險的寓言敲響天邊的驚雷。而在這一設計出發點的背后,更多地有著超越時裝領域的自我反思。2016春夏設計師描繪了美國文化的光鮮的一面:消費與娛樂文化的享樂感與星條旗下個人主義的價值觀。而此時此刻,Mare Jacobs似乎預示到了一種不安,太多無以履行的諾言、太多勝景之下的腐朽?;蛟S有一天,純粹的浪漫,也將墮落成消費文化中,另一個妄語。(編輯:九月)

猜你喜歡
哥特式哥特浪漫主義
十九世紀法國浪漫主義大師
論浪漫主義對新詩功能的影響
哥特蘭:不依賴空氣
暗指視域下《木匠的哥特式古屋》的失敗主題分析
張悅然:哥特少女已成熟
法式浪漫主義音樂會登陸杭州
走偏鋒 暗黑哥特妝容AB面
西方哥特式研究的新趨勢——評《盧特利奇哥特式指南》
西方哥特式文化景觀——哥特式文學與電影的承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