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莊河地段巖石特征與鈾礦化的關系

2016-12-01 11:23王佳黃文婭
西部資源 2016年5期

王佳 黃文婭

摘要:從巖礦鑒定入手,對下莊河地段發育的巖石特征及其蝕變情況進行分析統計,證實該地區屬于低溫變質巖相,巖石蝕變類型主要有云母化、綠泥石化和赤鐵礦化,與鈾礦化的關系密切,是該地區找礦的標志之一。

關鍵詞:下莊河;巖礦鑒定;蝕變;鈾礦化

前言

下莊礦田位于貴東巖體的東部,屬于花崗巖型富鈾礦床,是燕山期多次巖漿活動的產物。礦田內的斷裂構造發育,以東西向、北北東向和北東東向三組深大斷裂構造帶為主,控制著下莊礦田中鈾礦的分布,構造活動帶來了豐富的成礦熱液為鈾的富集提供了有利條件。

下莊河地段位于下莊礦田中南部,屬于新橋——下莊斷裂帶的一部分。通過對下莊河地段鉆孔巖芯取樣進行巖礦鑒定,分析巖石特征和蝕變類型及程度與鈾礦化的關系,尋找有利的找礦方向。

1. 巖石特征

本次鉆孔巖芯取樣15個,巖性以花崗巖為主(10個),其次有輝綠巖、正長巖和蝕變巖。

1.1 花崗巖

1.1.1 中粗粒黑云母花崗巖

中粗?;◢徑Y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為鉀長石、石英、斜長石;次要礦物為黑云母;副礦物為黃鐵礦、磷灰石。鉀長石,為不規則粒狀、板柱狀的正長石、微斜長石、條紋長石,粒徑2.0mm~8.0mm,顆粒碎裂,部分蝕變成黏土礦物導致表面混濁,含量約占35%~40%;石英,它形粒狀,粒徑2.0mm~4.0mm,一級黃白干涉色,波狀消光,含量約占25%~30%;斜長石,為自形板柱狀的更長石,粒徑2.0mm~5.0mm,顆粒碎裂,雙晶紋斷裂、扭曲,部分蝕變成黏土、絹云母、白云母、碳酸鹽礦物等導致表面混濁,含量約占15%~20%;黑云母,片狀,已基本上蝕變成白云母、綠泥石,并析出鐵質礦物,原生礦物只有少許殘留,鐵質礦物已氧化,含量約占5%~10%;黃鐵礦,正方形,含量很少;磷灰石,自形粒狀,在巖石中零星分布。

1.1.2 中細粒黑云母花崗巖

中細?;◢徑Y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為鉀長石、石英、斜長石;次要礦物為黑云母;副礦物為金屬不透明礦物、褐簾石及鋯石。鉀長石,為半自形板狀、柱狀、不規則粒狀的正長石、條紋長石、微斜長石,見卡氏雙晶和格子雙晶,粒徑2.0mm~5.0mm,顆粒輕微碎裂,部分蝕變成黏土礦物、白云母導致表面混濁,含量約占35%~40%;石英,它形粒狀,粒徑0.4mm~1.5mm,波狀消光,一級黃白干涉色,含量約占25%~30%;斜長石,為自形板柱狀的更長石,粒徑1.0mm~3.0mm,見聚片雙晶,雙晶紋扭曲、斷裂,部分蝕變成黏土礦物、絹云母致表面混濁,含量約占20%~25%;黑云母,片狀、片狀集合體,部分蝕變成綠泥石、白云母,并析出鐵質礦物,含量約占5%~10%;金屬不透明礦物,不規則粒狀,含量較少;褐簾石,板柱狀,偶見;鋯石,自形粒狀,偶見。

1.1.3 中粒黑云母花崗巖

中?;◢徑Y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為鉀長石、石英、斜長石;次要礦物為黑云母;副礦物為簾石、磷灰石及金屬不透明礦物。鉀長石,為半自形板柱狀、不規則粒狀的條紋長石、微斜長石,見格子雙晶,粒徑3.0mm~5.0mm,顆粒碎裂,部分蝕變成黏土礦物導致表面混濁,含量約占35%~40%;石英,它形粒狀,粒徑1.5mm~3.5mm,一級黃白干涉色,波狀消光,含量約占25%~30%;斜長石,為較自形板柱狀的更長石,見聚片雙晶,粒徑2.0mm~4.0mm,顆粒碎裂,雙晶紋斷裂,部分蝕變成黏土、絹云母、白云母致表面混濁,含量約占15%~20%;黑云母,片狀、片狀集合體,部分蝕變成綠泥石、白云母,并析出鐵質礦物,含量約占10%~15%;簾石,自形粒狀、正高突起,偶見;磷灰石,自形粒狀、柱狀,一級灰干涉色,含量較少;金屬不透明礦物,不規則粒狀,部分已氧化,含量很少。

1.2 輝綠巖

輝綠結構(蝕變強烈,輝綠結構隱約可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為斜長石、輝石;副礦物為鈦鐵礦、磁鐵礦、磷灰石等。斜長石,為基性的拉長石、倍長石,見卡—鈉復合雙晶,板柱狀,部分蝕變,含有不定量的絹云母、綠泥石、黏土礦物、石英等,含量約占55%;輝石,已基本上蝕變成綠泥石,碳酸鹽礦物,并析出游離的氧化鐵和其他礦物,含量約占45%;鈦鐵礦,樹枝狀、菱面體狀,含量很少;磁鐵礦,四方形自形晶,不規則粒狀,含量很少;磷灰石,自形粒狀、柱狀,含量約占1%。

1.3 正長巖

半自形粒狀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為鉀長石;次要礦物為斜長石、石英、白云母、黑云母;副礦物為磁鐵礦。鉀長石,為半自形粒狀、板柱狀的條紋長石、微斜長石、微斜條紋長石,粒徑2.0mm~5.0mm,有的顆粒達15mm~20mm,顆粒輕微碎裂,部分蝕變成黏土礦物、絹云母、碳酸鹽礦物等致表面混濁,含量約占85%~90%;斜長石,為較自形板柱狀的更-中長石,粒徑0.2mm~2.0mm,見聚片雙晶,顆粒輕微碎裂,雙晶紋扭曲斷裂,部分蝕變成黏土礦物導致表面混濁,含量約占5%~10%;石英,它形粒狀,粒徑0.2mm~1.0mm,一級黃白干涉色,波狀消光,含量約占1%;黑云母,片狀,已基本上蝕變成白云母,并析出鐵質礦物,含量小于1%;白云母,片狀,一組完全解理,閃突起明顯,干涉色鮮艷明亮,含量小于1%;磁鐵礦,四方形自形晶、不規則粒狀,在巖石中零星分布。

1.4 蝕變巖

纖狀粒狀變晶結構,塊狀構造。巖石主要由蝕變礦物綠簾石、纖閃石、鈉長石、綠泥石、碳酸鹽礦物、石英、金屬不透明礦物及磷灰石組成。綠簾石,粒狀或粒狀集合體,正高突起,干涉色鮮艷明亮,弱多色性,含量約占30%~35%;纖閃石,纖維狀集合體,多色性明顯,正中——高突起,干涉色二級,含量約占25%~30%;鈉長石,粒狀,負低突起,一級灰白——黃白干涉色,含量約占10%~15%;綠泥石,片狀,鱗片狀集合體,多色性明顯,干涉色低,正低突起,含量約占5%~10%;碳酸鹽礦物,脈狀、不規則粒狀、土狀,閃突起明顯,干涉色高級白,含量約占1%~5%;石英,它形粒狀,一級黃白干涉色,含量約占1%~5%;金屬不透明礦物,不規則粒狀、脈狀,部分已氧化,含量約占5%~10%;磷灰石,自形粒狀、長柱狀,含量很少。

2. 礦化蝕變類型及其與鈾礦化關系

礦區巖石主要的礦化蝕變類型有黏土化、絹云母化、白云母化、綠泥石化,其次有碳酸鹽化、赤鐵礦化等,部分蝕變類型與鈾礦化的形成關系密切。

2.1 黏土化

分布廣泛,是一種低溫熱液蝕變作用。原巖中的部分鉀長石和斜長石破碎后被交代蝕變成了黏土礦物,導致巖石礦物表面混濁。

2.2 絹云母化

較常見,屬于中、低溫熱液蝕變的一種。斜長石被絹云母交代的同時析出石英和少量的方解石,絹云母集合體多呈透鏡狀、團脈狀或不規則狀分布,常與巖石的條帶或片理方向一致,絹云母集合體呈淺色的斑點分布。礦化部位常見,與鈾礦化關系密切。

2.3 白云母化

較多見,白云母有原生、自變質和它變質三種成因。其中,自變質成因的白云母是黑云母和綠泥石衍變的,沿黑云母的邊緣分布,部分只保留了黑云母的殘骸或假象;它變質是白云母交代黑云母、長石甚至副礦物的結果,分布不均。

2.4 綠泥石化

花崗巖中較常見,多是黑云母蝕變后的產物,大多保留了黑云母的殘骸,蝕變過程中鐵質礦物的析出使得綠泥石化多與黃鐵礦、絹云母成細脈狀或球粒狀分布于花崗巖中。與鈾礦化關系密切,常分布在含礦部位兩側。

2.5 碳酸鹽化

較發育,早期形成的方解石為細中粒晶質粒狀,集合體呈細脈狀,廣泛地分布在內外接觸帶巖石中;晚期形成的方解石多為隱晶質的發絲狀、脈狀充填于巖石裂隙。

2.6 赤鐵礦化

發育較少,屬于中、低溫熱液蝕變的一種。原巖鐵鎂礦物中的鐵組分分解、氧化為微小的赤鐵礦晶體。同時,熱液中也有部分赤鐵礦結晶出來。與鈾礦化關系密切,常分布在礦石的周圍或成為礦石的組成部分。

3. 結論

綜上所述,采樣點巖石變質程度較低,多為低溫變質巖相;不同巖性的圍巖蝕變發育程度有一定的差異,一般花崗巖中的黏土化和絹云母化比輝綠巖中的發育,而輝綠巖中綠泥石化的發育程度較花崗巖中強烈;與鈾礦化有關的礦化蝕變類型主要有絹云母化、綠泥石化和赤鐵礦化,是重要的找礦標志;巖石在自變質作用和他變質作用影響下,各種巖石的礦物成分、化學性質的變化和差異,也最易使礦液失去化學平衡而造成礦質的沉淀富集。

參考文獻:

[1] 丁瑞欽,梁天賜.下莊礦田構造巖漿演化與富鈾成礦作用初探[J].鈾礦地質.2003,19(1):21~27.

[2] 吳烈勤,譚正中,劉汝洲,等.粵北下莊礦田鈾礦成礦時代探討[J].鈾礦地質.2003,19(1):28~33.

[3] 邱列,毛孟才,王建雄.下莊礦田湖子地區鈾礦找礦方向探討[J].地質找礦論叢.2008,23(1):11~1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