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鎮化進程中村民法律意識調查分析與提升研究

2016-12-01 16:17鄭浩銘
法制與社會 2016年32期
關鍵詞:法律意識調查提升

摘 要 近年來,九龍鎮圍繞中新知識城項目建設開展了大量征地活動,九龍鎮城鎮化速度越來越快,筆者通過走訪調研,發現村民的法律意識在城鎮化進程中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仍有提升的空間。本文認為加大普法宣傳、提高村民權利意識、重視村民“三怕”問題,維護法律權威對提升村民的法律意識將起到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 城鎮化 村民 法律意識 調查 提升

基金項目:2016年度廣東省團委攀登計劃課題《城鎮化進程中農民與村組織法律意識研究——以廣東省廣州市九龍鎮 28 個村為例》(pdjh2016b0824)。

作者簡介:鄭浩銘,廣州商學院法學院,本科在讀。

中圖分類號:D63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1.253

一、黃埔區九龍鎮城鎮化現狀分析

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九龍鎮位于廣州市東北部,黃埔區北翼,是廣州市重點規劃地區,有全新的自然生態生活圈、文化圈和商業圈等,有綠地城、萬科等數個在建大型樓盤。九龍鎮交通四通八達,鎮內在建的地鐵站有7個,同時陸續已有高鐵、高速在建。

中新知識城是鎮內重點在建項目,規劃面積123平方公里,其中規劃建設用地面積60平方公里。近年來,圍繞該項目建設開展了大量征地工作,涉及征地的有5個村24個經濟社。中新廣州知識城的發展以知識經濟為創新模式,匯聚高端產業與人才,打造一座經濟、人文與生態高度和諧及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未來20年,占地123平方公里的中新知識城將成為一座為50萬人提供生活、工作、學習、休閑的城市。

二、黃埔區九龍鎮村民法律意識問卷調查分析

本次社會調查,一共發放350份調查問卷,收回318份有效問卷。其中,男女各占52%、48%;戶籍方面,農村戶籍與城市戶籍各占87%、13%;調查對象遍及各個年齡段,其中70、80后占53%;學歷水平較低,本科以上僅占4%,小學、初中占58%;村民以務農、打工為主要謀生途徑,其比例分別占44%和40%;平均收入水平較低,月收入在2000元-4000元的占56%,仍有19%的村民暫無任何收入,而領取低保補貼的只有0.9%。

(一) 村民對法律的認識程度分析

分析法律意識第一步是了解村民對法律的認識程度。在問及什么是法律時,大部分人選擇知道或者大概明白,不過仍有15%的人選擇不知道(圖一)。

調查發現,大部分村民聽說過憲法、刑法、婚姻法,這些都是傳統意義上知名度較高的法律。而在城鎮化進程中,尤其是征地過程中,與村民利益息息相關的民法、行政法、土地管理法、村民組織法等,村民的認知程度卻很低,都是20%左右。最不可思議的是,選擇“聽說過村民組織法”的村民只占17.89%。

從圖二可知,村民在了解法律的途徑方面,還是相對較豐富的。大部分人通過廣播電視了解學習法律,我們走訪也有了解到,最受歡迎的普法節目是《今日說法》;由于現在微信普及率很高,不少村民會在微信新聞上了解法律知識,在遇到問題時也會很時尚地“百度一下”。然而,像《今日說法》這類普法節目,必然會為了節目效果而傾向于選擇吸引眼球的疑難刑事案件,而此類案件對村民實際生活的警示價值遠遠高于參考價值。雖然42.2%的村民選擇通過普法宣傳了解了不少法律,據了解,目前普法宣傳還是以“方便管理”為主要宣傳目的,即教化村民遵紀守法,而不是教育村民維護權利。如圖三所示,認為村委和政府的普法宣傳“經常且形式多樣”的只有不到4%。這從側面反映出,當前的普法宣傳或者過于陳舊或者流于形式。而這種普法宣傳的實際效果確實非常低。

最令人擔憂的數據是,在問及“政府在對您村進行征地之前,村委和政府相關部門有進行相關法律宣傳答疑嗎?”時,回答“有詳細宣傳解答”的是0%。

可見,政府在進行一些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項目前,對村民的宣傳工作還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的。筆者認為如果政府在前期花精力對項目的目的以及村民的權利義務進行詳細宣傳答疑,一定會在提高村民法律意識的同時,大大減少項目進行時的意外阻力和項目引起的糾紛。

(二)城鎮化對村民法律意識的影響分析

在本次調查中,發現有61%的村民認為與城鎮化之前相比,法律在生活中起到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可仍有39%的村民認為法律對自己生活的影響沒有變化。數據表明在城鎮化進程中大部分村民已經認識到法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對少數村民來說,法律仍未深入其心中。

據調查,有過訴訟經歷的村民僅為10%左右。而在問及他們為什么不愿意通過法律手段解決問題時,如圖四所示,主要原因是經濟和時間成本過高,同時缺乏社會救濟力量的支持;出乎筆者意料的是,選擇傳統的阻礙因素“面子”與“人情”的村民不多。這是一種好現象,說明村民對自己的權利保護意識相較城鎮化之前有了很大提高。

綜上數據,在城鎮化進程中,隨著法律對村民生活的影響的加大,村民的法律意識逐漸增強。但在通過法律進行維權的實踐中,依然受到成本過高、法律知識薄弱、社會幫助匱乏等因素的制約。

(三) 村民對城鎮化進程中出現的一系列熱點法律問題的認識分析

從村民對城鎮化中的熱點法律問題的關注可以看出,村民對法律的作用有清晰的認識,村民對與自己切身利益有密切關系的征地補償和醫療保險等問題都很關注。

1.村民對土地征收問題的認識分析:

調查中發現,參加過村民會議的村民占48.62%,而要求召開村民會議決定征地補償分配的村民占80.73%,可見在城鎮化進程中,征地問題一直是村民的關注焦點。

筆者通過把“對于宅基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作為自變量,把“如果政府對您的房屋進行強制拆遷”作為因變量進行交叉分析后,筆者發現對宅基地權屬問題的理解與對待強拆的方法有很大的相關性。比較發現,不管是基于怎樣的認識,在面對政府強拆時,認為宅基地所有權歸自己所有的村民,比認為自己只有使用權的村民更加傾向于“聚集村民抗議阻止”,而認為自己是基于繼承權取得對宅基地的所有權的,比認為自己是基于分配取得所有權的更加偏激,且更加不信任政府(上訪8.33%,申請行政復議0%)。

筆者通過把“您認為征地補償費的使用、分配方案應該如何確定?”作為自變量,把“您曾參加過選舉投票嗎?”作為因變量進行交叉分析(圖六),發現選擇“聽村委安排”的村民中,81.82%是沒參加過村民會議的??梢?,村民對土地征收問題的反應,與其權利意識和法律認識有很大關系。

2. 村民對勞動關系相關問題的認識分析:

筆者通過分析數據發現,學歷、收入與簽訂勞動合同是成正比關系的。通過把有無簽訂合同作為自變量、把對勞動合同的認識作為因變量進行交叉分析,筆者發現,對勞動合同的認識與是否簽訂勞動合同有密切的聯系。對“如果企業老板與您簽訂了一份三年期限的勞動合同,你認為在這三年內能否變換工作?”這個問題的回答,回答錯誤的村民只有不到1%簽訂了勞動合同,而回答正確的有48%簽訂了勞動合同,回答“不知道”的人中,88%不知道什么是勞動合同這道題的正確率只有33%左右,人數遠少于簽訂勞動合同的村民(53%)。由此可見,村民的勞動法知識函待提高(圖七)。

3. 村民對社會保障問題的認識分析:

72%的村民關注社保問題,在走訪過程中發現,已征地村村民的參保率還是相當高的,同時參保村民都有每月用醫??ㄔ诋數厣鐓^醫院做定期檢查的習慣。

走訪中還發現,村民參保與城鎮化關系極為密切。幾乎所有被征地村征地補償明細中都有為村民購買社保醫保的條款,因此參保率高;而未征地村的村民由于缺少資金支持,參保率非常低。由此可見,目前村民參保主要還是靠征地補償支持。

4. 村民對維權問題的認識分析:

通過分析村民在面對買到假貨、討薪、家暴、鄰里糾紛、補償款受損、政府強拆等問題時的處理方法發現,村民在選用維權方法時越來越傾向于比較理性的方法。如村民在討薪時,58%的人會選擇申請勞動仲裁,選擇聚眾鬧事的僅為5%;在補償款分配集體決定權受損時,63%的人選擇要求重新召開村民會議,10%左右的人選擇鬧事;在遇到政府強拆時,由于土地問題對村民來說異常敏感,而且直接與政府公權力有沖突,村民救濟選擇渠道較為狹窄,選擇聚眾鬧事的村民達到22%,不過依然有45%的村民選擇調解,22%的村民選擇申請行政復議,27%的村民選擇起訴。通過實地走訪,筆者了解到,村民其實不希望通過暴力手段解決問題,一般都是在嘗試了很多救濟方法無果后,大部分人選擇了沉默,小部分人選擇了爆發。

通過把“如何處理家暴”作為自變量,“如何處理強拆”作為因變量交叉分析,發現在面對家暴時,選擇“暴力反抗”的,在面對強拆時反而更多的變得“什么都不敢做”,而選擇“忍忍就過”的在面對強拆時變得更加積極主動。這一對比并不能說明家暴與面對強拆之間的關系,而是從側面說明,一個人處理家庭生活事情時的選擇,并不一定影響到處理較大問題時的選擇,因為前者比較容易受性格的影響,而后者比較傾向于認識的影響。由此可見,對法律的認識直接影響到法律意識水平的高低。

綜上所述,城鎮化進程中村民的法律意識在總體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仍受到傳統觀念根深蒂固、認識水平不高、學習和救濟渠道狹窄等條件的制約。

三、提高村民法律意識的建議

(一)加大普法宣傳

本次調查中發現,有42%的村民通過普法宣傳獲取法律知識,但目前政府、村委組織的普法宣傳以治安、計生、行政管理為主。即使在征地之前的宣傳工作中,對于征地項目也就是簡單宣傳一下。因此,日后在進行普法宣傳時,應以“調查先行,按需普法”為指導原則,轉變普法思維,即在開展普法活動之前,應該組織調查村民對法律的認識水平、關注的熱點問題、運用的救濟方法等。從而做到對癥下藥,提升普法效果。同時,聯合周邊高校的法學院,定期組織教師和大學生下鄉開展普法活動。以筆者所在的廣州商學院為例,本校法學院自發成立了法律服務中心,多次到當地市場、小學舉行法律答疑活動;并與當地居委會合作,設點定期派選老師學生到居委會值班,為村民服務。

(二)提高村民權利意識

村民權利意識的淡薄,不僅會弱化自身維權能力,還會導致過激維權。因為他們在合法權益受損時,不知道通過合理合法的救濟渠道,因此倍覺絕望,走上暴力維權的道路。

城鎮化進程中,涉及最多的就是土地維權問題。村民對自己所享有的宅基地權利的錯誤理解,會使其傾向于選擇偏激的應對方法。因此,政府應該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到村民正是因為不了解自己的權利,才會?!棒[事”。只有村民充分了解并理解自己的權利,才能更加理性地運用權利、維護權利,從而也能減少政府的“維穩”開支。而村民自身也應該主動學習法律,提高法律素養,正確運用法律進行維權。

(三) 重視村民“三怕”問題

筆者在調查中發現,村民不選擇法律渠道解決問題,主要是因為“三怕”。

第一,“怕沒錢”?,F在村民在訴訟活動中遇到一個很尷尬的問題,要么案子訴訟標的太小,律師不愿意接手;要么訴訟標的很大(如征地補償糾紛),但由于訴訟難度很大,且曠日持久,一旦敗訴,律師自己會面臨虧本風險。

第二,“怕費時”。一旦走法律程序,不管是復議、仲裁還是審判,最少一個月以上,動輒大半年甚至幾年,村民收入水平低,風險承擔能力低,經不起持久戰的消耗。

第三,“怕權貴”。對于村民來說,不得不走法律程序解決的糾紛,大多是民官、民企等嚴重不平等主體之間的法律糾紛。與政府之間的法律糾紛,村民會面對行政干預司法的風險;面對企業或者富人,村民在經濟、知識和人脈上都處于嚴重劣勢。正是由于“三怕”的存在,削弱了法律在村民心中的權威,制約了村民法律意識的提高。

筆者認為,解決村民的“三怕”問題,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嚴格監督村委領導選舉,加強村委領導班子法律素質培養,更好地服務于村民;

第二,行政、司法部門在受理村民的合法合理訴求時,應在合法的基礎上簡化程序,提高受理效率,及時反饋進度情況;

第三,村委和政府可為村民組織建立訴訟應急儲備金,用于支持村民的法律學習和法律維權活動,儲備金可通過政府劃撥、可提取集體收入和征地補償款的一部分等方法獲取。

參考文獻:

[1]屈子蘭.中國農村城鎮化背景下的社會糾紛解決的法律分析.吉林大學.2015.

[2]黃曉敏.貴陽市城鎮化進程中農民法律意識調查.貴州民族大學.2013.

[3]梁瀟.戶籍制度改革“半城鎮化之痛”的現狀、問題及法律對策——來自重慶“一圈兩翼”地區294戶農民的調查.社科縱橫.2013,28(4).

[4]廣州市人民政府.關于明確中新廣州知識城管理委員會管理權限的決定.2010-10- 22.

[5]顧長浩、李萍.城鎮化進程中集體土地開發利用若干法律問題分析.東方法學.2014(3).

猜你喜歡
法律意識調查提升
融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宣傳與法律意識
探討培養青少年法律意識的意義及途徑
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效率的策略與方法
提升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有效策略
天臺縣城區有毒觀賞植物資源調查初報
如何提升公民生態意識
后進生轉化和提升的實踐與思考
提高法律意識的實踐與探索
論公民法律意識對糾紛解決策略選擇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