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棉花種植管理工作的思考

2016-12-01 22:06于濤
科學與財富 2016年26期
關鍵詞:種植管理棉花影響

于濤

摘 要: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各地區消費者對棉花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更好的提高棉花質量,就要從種植過程的源頭抓起,挑選優質的棉花品種,選擇適合棉花生長的溫度、濕度、水量供應等,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棉花的質量、增加當地農民的收入、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棉花;種植管理;棉花質量;影響

棉花屬于喜溫類農作物,其一般在光照時間比較長、溫差比較小、水分比較充足的地區生長。把20~25℃作為棉花的最佳生長溫度,溫度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提高棉花的質量。如今我國各地區開始進行棉花生產模式的轉變,從傳統追求棉花產量逐漸向提高棉花質量發展,經過了幾年的努力,已經取得了很好的實踐效果。

1 加強棉花品種選擇的管理工作

提高棉花質量最基礎的事情就是選擇優質的棉花品種,各個地區應該根據本區的土壤情況、生態條件、生產條件,以及種植管理水平等選擇適合該地區成長的棉花品種。

1.1 對棉花品種熟性的合理選擇

棉花品種的熟性可以根據棉株生育期的長短來劃分,通常情況下把120d左右的生育期定義為早熟品種;130d左右的生育期定義為中早熟;140d左右的生育期定義為中熟;155d左右的生育期定義為中晚熟;而大于155d的生育期定義為晚熟品種。通常情況下,從棉花種子的播種到開花不同品種之間幾乎是沒有差異的,影響棉花生育期長短的主要階段還是在播種到出苗階段,溫度對品種的熟性存在較大的影響,溫度越低其棉籽的育苗期將會加長。

1.2 選擇結鈴性比較好的品種

在對棉籽結鈴性進行選擇時,一般選擇鈴殼比較薄、每顆鈴籽比較重的品種,而中等偏小型的鈴籽棉不僅可以提高棉花的產量,而且還能提高當地的經濟效益。不同品種的棉籽其衣分的高低是不一樣的,衣分過高將會導致內部的種子比較小,嚴重影響其出苗效率。

2 棉花栽培技術及質量的影響因素

根據統計發現,不同品種的棉花萌發所需要的溫度是不一樣的,其最低溫度一般達到了12℃,棉株葉片發育的最低溫度在15℃左右,棉花出苗的最低溫度為17℃,棉鈴比較發育的最低溫度為要大于15℃,為棉株發育的各個階段提供適宜的溫度是確保優質棉形成的基本條件。

2.1 棉花的種植管理對棉花質量的影響

不同棉花其對地區的溫度、濕度和光照情況等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因此要想更好的提高棉花的質量就需要從棉花種植過程中的源頭開始抓起,選擇適合本地區生長的棉花品種。棉籽最合理的采摘期是棉花吐絮之后的8~10d,如果棉籽的采摘期選擇不合理將會嚴重影響棉花的質量。中期棉花的質量比較好、膨松度比較合理、光澤度比較好以及長度和強力等都滿足了高質量棉花的標準。對棉籽的過早或過晚采摘都會大大降低棉花的質量,同時要將不同時期采摘的棉花分堆存放,并且進行分批交易,對其總體質量進行層層把關。

2.2 烘干管理對棉花質量的影響

當棉籽被采摘完成之后,將會對其進行相應的烘干和軋花操作,這時要求按照棉籽的等級、品種、水分將其分類進行堆放,同時還要根據棉籽水分的大小來調節烘干過程中所需的溫度,其溫度一般是隨著棉籽水分的增加而不斷增加的。

2.3 病蟲管理工作對棉花質量的影響

將待種植棉花的土地進行秋耕東灌可以有效的降低棉葉螨和棉鈴蟲的越冬存活率。早春時要清除棉田附近的蜜源植物,減少了對越冬棉鈴蟲營養的補給,導致大量棉鈴蟲死亡。棉農要更加注重棉田早期的病蟲防害工作,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盡可能達到消滅病蟲的目的。

3 棉花的田間管理

3.1 棉苗早期管理

放苗封土后,要及時檢查是否缺苗,如有缺苗,要及時補栽。以免后補苗趕不上前期棉苗生長速度而影響苗勻、苗壯。當5月20日后,地溫明顯上升,棉苗生長快,要及時定苗,一般長出四片葉時,就該定苗。定苗后,差不多該麥收了,收麥之后,及時清理壟間雜草,準備中耕,以疏松土地,提高地溫。

地膜覆蓋的棉花生長快,需水需肥量大,一般麥收之后不降雨,應及時澆水,以保證棉花生長足夠的水分。由于棉花根系較淺,對干旱較敏感,尤其是伏旱,易造成早衰。因此,伏天如果降水較少,應適當澆水。棉苗生長早期有底肥作保證,一般到打尖之前再施每667m2尿素7.5~10kg,保證花蕾和棉桃生長。

3.2 棉枝管理

麥收后,就要及時對棉枝進行整枝,去除發叉枝葉,去葉枝時一定要保留帶有棉蕾的主莖葉。在棉田邊行或缺苗斷壟處可適當保留1~2個葉枝,待葉枝長出4個果枝后,及早打去葉枝頂心。7月下旬打頂,保留16~18個果枝,去一葉一心,不可大把揪,同一棉田盡量一次打完。8月10日前要打完棉花頂部果枝邊心,同一個果枝腋處長出的贅芽也要同時去除,以免影響已成桃生長。

定苗后,如果雨水勤,棉苗有瘋長勢頭,可在棉花長到7~8片枝葉開始開花時,噴灑25%助壯素和5%縮節胺,有效控制棉花株高,使棉苗根莖更壯,不易倒伏。每667?O大約用助壯素0.5支或縮節胺1.5g加水50kg在葉面噴灑,用藥原則上視棉花生長情況而定。對于棉苗缺素癥狀及營養狀況,也可在在葉面噴灑鉀肥。一般噴灑磷酸二氫鉀,可增加鈴重和促進早熟。

3.3 棉花后期管理

3.3.1 棉花成熟期對水分和肥料的需求

7月底8月初,打完邊心之后,棉花生長進入成桃高峰期,不再需要過多水分,而是需要陽光,以增加鈴數和鈴重。如果這時棉田出現早衰、干枯跡象,還應再澆1次水,追施蓋頂復合肥5~10kg,保證棉花后期生長所需足夠的養分。

3.3.2 加強后期整枝與整壟

在棉花吐絮初期,對雨水充足和長勢旺盛的棉田,會長出大量的瘋枝、空枝及贅芽,這時就需要及時整枝,去除無效花蕾,保證有機養分向棉桃集中,利于棉桃及時吐絮。如果棉隴之間有棉枝倒伏,應及時扶正歸隴,保證棉壟間都能得到充足的陽光照射,通風性好,便于棉桃及時開放,減少爛鈴。

3.3.3 棉花采摘及小麥播種

9月中下旬,棉田中成桃較早的棉鈴開始吐絮,待棉鈴充分吐絮后才可采摘,防過早剝青鈴,影響纖維成熟。開始7~10d采摘1次,盛期2~3d采摘1次。注意采摘時分類分等級,留好頭茬棉做棉種。大約寒露過后3~5d,需要播種小麥。目前有2種方式播種小麥:為棉花打催熟劑后拔棉柴,清理薄膜耕地種小麥;整理棉隴,在原來套種小麥的隴,用小型耕種機疏松土地,播種小麥。

3.4 棉花生長期間農藥使用

棉花病害主要有2種:苗期病蟲,以枯黃病、爛根病為主,主要通過棉種拌藥解決;在棉花生長期特別是成桃期,以黃萎病、枯死病為主,主要靠抗枯萎藥來緩解。蟲害主要集中在開花、成桃期,主要有紅蜘蛛、棉鈴蟲、盲蝽象、棉蚜蟲等。棉鈴蟲防治主要用4.5%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5~50g/667m2)和辛硫磷(75~100mL/667m2)兌水噴灑。防治棉蚜蟲、盲蝽象可選用10%吡蟲啉可濕粉,每667m2 15~20g兌水噴霧。防治紅蜘蛛前期殺卵可用四螨嗪和艾格農用有機硅,中后期蟲卵兼殺可使用20%三氯殺螨醇乳油、20%速殺凈乳油、20%掃螨凈、螨危等農藥,視情況選擇適量噴灑。

總之,要想提高棉花的質量,其棉花種植過程中的管理工作至關重要。因為其不僅可以合理的規劃棉花的各個種植環節,而且還能有效的提高棉花的產量和質量,提高了棉農的經濟收入,促進了國家經濟的發展。

猜你喜歡
種植管理棉花影響
棉花是花嗎?
是什么影響了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棉花
南澗縣核桃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沒錯,痛經有時也會影響懷孕
火龍果高產栽培技術
擴鏈劑聯用對PETG擴鏈反應與流變性能的影響
基于Simulink的跟蹤干擾對跳頻通信的影響
杉木種植管理技術與效益
心中的“棉花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