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如何構建中職德育課多元評價體系

2016-12-02 22:13張麗梅
職業·下旬 2016年10期
關鍵詞:多元評價中職教學德育教學

張麗梅

摘 要:傳統中職德育課對學生的評價,普遍存在評價主體單一、內容籠統、方法簡單、知行脫節,不能真正反映學生學習效果和道德情感水平等問題。本文針對德育課評價中存在的問題,根據多元智能理論,結合聊城市技師學院正在實施的 “說、做、學、教”一體化中職德育教學模式改革,就如何構建適合中職德育教學的多元評價體系進行分析闡述。中職德育教學的多元評價體系能夠充分發揮德育評價對學生成長成才的激勵引導功能,使德育課程教學回歸育人、化人的本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中職教學 德育教學 多元評價

課 題:本文系2014年度山東省教學研究重點課題,“說、做、學、教”一體化教學模式在中職德育教育中的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2014ZD0100;主持人:劉德云研究成果。

評價是教育過程中一個重要環節和不可缺少的部分。正確地評價學生,能夠使學生如沐春風,促進和激勵其全身心地投入學習,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使課堂變得活力四射,達到育人、化人之功效。本文立足于筆者學校近幾年的德育課程教學改革實踐,積極探索構建出了中職德育課多元評價體系,更加科學、客觀、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及學習結果,真正發揮評價的診斷反饋和激勵引導功能。

一、傳統德育課評價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中職德育課程學生成績多采用平時成績和考試(考查)成績相結合的評價方法,相比一張試卷下定論的評價方式要科學了許多,但仍然存在著不足之處,如下。

1.知行嚴重脫節

對于學生某門德育課程成績的評價,往往以書面考試的方式進行考核,考試的題型無非是選擇、判斷、簡答、分析和論述題等,主要考查學生對知識要點的記憶和再現能力,使得德育智育化,而學生適應社會必備的良好行為習慣、社會實踐能力、批判反思能力和創新精神等卻很少去評價,使得中職德育課學生成績評價“知”與“行”脫節現象較嚴重。

2.評價主體單一

對于學生的考核評價,一般由德育教師單一評價學生,沒有形成學生、任課教師、班主任等多主體共同參與、交互作用的評價模式。片面強調教師的道德權威,評價封閉、不夠全面客觀,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價值,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3.針對性、實效性不強

雖然在學生德育成績中加入了平時成績,但對平時成績的評定缺乏具體的評價標準與評價內容,很多教師在評價學生平時成績時,往往以學生出勤、完成作業情況為依據,再加上對學生的一些主觀印象。這種評價方式較籠統,針對性也不強,忽視了學生在學習各個階段的努力程度和進步狀況,不能及時地發揮評價在學生思想、行為發展中的激勵引導功能。

二、多元評價體系的構建

根據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和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理念,我們構建了適合中職學生特點的德育課程多元評價體系。該多元評價體系包括德育課表現(30分)、考試成績(40分)、日常行為表現(30分)和個人申報加分項(10分)四大部分,總分為110分。其實質是把教學和評價看成不可分割的同一過程,在德育課程教學中,對學生德育知識建構、情感培養和行為養成進行全過程、全方位評價,努力做到讓學生知行合一,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該多元評價體系的有如下特點。

一是評價主體多元化。由任課教師、班主任、同學、學生個人共同參與評價,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

二是評價內容多元化。根據學生的考試成績、課堂表現、日常行為表現等,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既看學生德育學科的學習成績,更注重學生思想品德修養的提升情況。

三是評價方式多元化。堅持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和學習終結性評價、自我與他人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力求使評價更加合情合理。

四是評價功能多元化。做到對學生“過去”起到檢測作用,對“未來”起到激勵引導作用。

三、多元評價體系在中職德育課中的實踐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事實上,我們的中職學生并不差,他們充滿著活力,充滿著創造力,充滿著豐富的想象力,但長期以來,他們是一群受著批評長大的孩子,自信心嚴重不足。

針對中職學生的這些特點,我們構建了適合中職學生的德育成績多元評價體系。在評價時,我們運用多元智能理論,換一種角度看他們,發現他們身上的潛能與優點,抓住他們點滴的閃光點及時點評,這樣就能激發中職學生的信心和勇氣,增強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成為學習的主人,見表1。

1.德育課表現評價(30分)

沒有多元化的課堂教學,就無法實施多元化的課堂學習評價。為此,我們通過“說中學”“做中學”“說做中悟”的中職德育教學改革,構建出了“說、做、學、教”一體化德育教學模式,使中職德育課堂更具開放性,真正成為學生發展的自由空間。該教學模式,通過導學案先學、小組合作、活動展示、歸納提升、快樂評價等環節,使學生由被動、單調、封閉的學習變為主動、多元、開放、合作探究式的學習,學生能夠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師生、生生之間適時互動交流,大家之間很容易產生思想的共鳴,為我們實施過程性評價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基礎。

課堂上,德育教師把評價看做德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借助黑板上的小組課堂表現得星情況評價表(為師生共同評價)、導學案中設計的個人學習評價表(為學生互評、自評)兩張表格,如表2、表3,使德育評價更詳細、規范,同時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每次課快結束時,根據小組課堂表現得星情況,師生共同評選出優秀組別,獲星數多的前兩個小組為最佳小組。同時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把個人得“星”和小組得“星”相結合,當小組得“星”時,每個成員都獲得“星”,每個成員得“星”總數是在小組整體得星的基礎上加上個人得星,一次德育課每組只有一人評為最佳學員。同時,在學生說、做及探究活動的過程中,德育老師要及時抓住學生的良好表現及時給予評價,這樣做讓我們的評價更具針對性,效果更有效。

2.考試成績(40分)

我們采用了靈活多樣的考試形式,考試成績包括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期中考試中,《職業生涯規劃》要求學生設計一份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道德與法律》要求學生以班級為單位,組織開展志愿者服務活動、法律知識競賽等;《經濟政治與社會》要求學生上交一份社會調查報告;《哲學與人生》要求學生寫一份600字左右的小論文或演講稿。期末考試,我們多采用開卷考試,題型多為選擇題、辨析題、案例分析題等開放性題型。

3.日常行為表現評價(30分)

日常行為表現評價包括了量化考核、榜樣之星、進步之星、班級榮譽等。

(1)量化考核。由班主任根據學生日常的量化考核成績給出。利用學生管理信息化平臺,班主任可以隨時通過電腦、手機等多途徑錄入、查詢,學生每天的出勤、宿舍衛生、上課等情況,及時交流、引導學生,便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2)榜樣與進步并重。每月一次月評,由德育教師、班主任及全班同學根據學生的表現,推選一位學生為本月的榜樣之星,同時推選一位進步大的學生為進步之星,將評選出來的學生照片張貼在班級的展板上進行表彰,充分發揮表揚的正面教育評價作用。凡評選為榜樣之星、進步之星的學生都可加5分。

(3)班級榮譽。如學生所在班級被評為優秀班級、優秀團支部,或者在學院組織的活動中班級獲獎等,班級每獲一項榮譽都將給所有的學生加上5分。這樣做能夠大大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同時良好的班級環境也更能促進學生的成長。

4.個人加分項(10分)

為鼓勵學生張揚個性,我們在德育成績中加入了個人申報加分項,學期末由學生自己向德育老師申報。包括參加技能大賽(1~5分)在系部、學院、市、省、國家比賽中獲獎;參加學院各種文體活動(1~5分),如參加運動會、元旦晚會、征文、歌詠比賽等;參加志愿者服務(1~5分)如參加孔繁森愛心社團、柳德占志愿服務隊等志愿活動。

四、小結

“教育的本質在于喚醒、激發、鼓舞”。為了讓學生成為那個更好的自己,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我們根據中職學生的特點,構建出了中職德育課多元化評價體系。該評價模式不僅關注學生對德育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終生學習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從關注結果的終結性評價轉變為關注過程性評價,把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了起來。

通過多年的德育教學實踐與探索,成效顯著。我們發現,中職德育課采用多元評價體系后,能夠更好地喚起學生對生命的覺醒、對生活的熱愛,喚醒學生內在的善良、智慧和力量,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綜合素養的不斷提升,更容易達到德育育人、化人之功效。

參考文獻:

[1]隋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成績多元化評價體系的構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8).

[2]盧桂英.中職德育課課堂教學改革途徑初探[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2).

[3]魏春梅.完善職業教育學生學業評價體系的思考與對策[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08(3).

[4]楊祎.關于中職學生學業評價的思考[J].青春歲月, 2013(19).

(作者單位:聊城市技師學院)

猜你喜歡
多元評價中職教學德育教學
中職德育教學中體驗式教學法的運用
論在德育教學中滲透職業意識與促進學生職業發展
多元評價,不拘一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