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馬克思主義和諧社會思想中國化的歷史演進

2016-12-03 09:03王晨
求知導刊 2016年30期
關鍵詞:歷史演進中國化馬克思主義

王晨

摘 要:馬克思主義和諧社會思想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和諧社會思想的基本理論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形成中國化的和諧社會思想的過程。本文通過對我國幾代領導人關于和諧社會思想的理論與實踐的梳理,表明馬克思主義和諧社會思想中國化不僅具有可能性,還具有現實性,為馬克思主義和諧社會思想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和諧社會思想;中國化;歷史演進

馬克思主義和諧社會思想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和諧社會思想的基本理論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形成中國化的和諧社會思想的過程。馬克思主義和諧社會思想科學揭示出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表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普遍性和共通性。馬克思主義和諧社會思想之所以能夠中國化,除自身的理論品質和特征所決定外,還有中國建設實踐需要、中國傳統和諧文化與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

一、 毛澤東關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探索

即便毛澤東在著作中并未完整提過“和諧社會”這一概念,但他的很多重要思想及實踐都多次涉及“和諧社會”這一觀點。胡錦濤曾這樣說道:“毛澤東同志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正確思想,對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鄙鐣髁x和諧社會的實現需要制度予以保證。隨著1956年我國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我國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確立了社會主義的根本制度,使這一思想變為可能。因此,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第一代領導人開始思考在這一時期該怎樣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協調各方發展,建設社會主義,為探索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邁向成功進一步盡力。

首先,毛澤東對社會主義社會矛盾進行分析。他指出,現在我國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這些矛盾不是對抗性的矛盾,它可以通過社會主義制度本身得以解決。也就是說,社會主義社會中的矛盾(主要表現為人民內部的矛盾),可以在社會主義制度中通過完善制度體制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且在解決的過程中制度的完善與發展還不會影響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毛澤東的社會主義基本矛盾理論成功揭示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為正確認識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規律奠定理論基礎。

其次,毛澤東提出社會主義服務經濟發展的思想。毛澤東多次強調,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人民群眾作為社會的主要依靠力量,必須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其建設服務。一方面,毛澤東提出“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的基本方針;另一方面,毛澤東在協調各方利益以及分配制度上提出采取統籌兼顧的方法,實現各方之間的利益和諧。

最后,毛澤東提出和諧文化發展思想。在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發展上毛澤東提出“雙百”方針;在文化傳承上毛澤東提出“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原則。這些方針與原則無論從哪方面看都能使社會文化永葆活力,使人們精神得到自由與解放。更為重要的是,這些方針的提出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的社會文化氛圍提供了基礎和條件。

總之,毛澤東的和諧社會思想雖然因受到歷史條件和個人能力的制約而具有一定的歷史局限性,但總體上他的和諧社會思想是見識卓越并符合中國國情的,可為今后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精神基礎和提供寶貴經驗。

二、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探索

首先,鄧小平和諧社會思想表現為對和諧社會穩定環境的重視?!拔幕蟾锩焙?,我國社會動蕩不安,社會發展嚴重失衡,給黨和國家人民帶來嚴重挫折和損失。鄧小平在改革開放中吸取這個教訓,針對當時出現的問題和情況,他認為:社會穩定是一切工作的重心,中國想在機遇中求發展,必須要有一個安定和諧的環境,不然什么都搞不成。他認為社會發展的重要條件就是和諧穩定,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把改革、發展、穩定三者聯系起來,處理好它們之間的關系。然而,鄧小平所說的和諧穩定是一種動態的穩定,就是使改革、發展、穩定三者之間協調發展,互相促進;在和諧與發展的關系上,要使發展與和諧共生,發展需要和諧,以和諧促進發展。

其次,鄧小平和諧社會思想表現為對發展和諧性問題的解決。他提出“兩手抓”的方針,就是要維護好物質與精神文明建設的協調與發展,解決好發展中的和諧性問題。其中“兩個大局”的思想是針對不同區域之間如何和諧發展的問題提出來的。他指出,必須把物質與精神兩個文明同民主法制一起建設好,社會主義國家才能真正建設成為現代化國家,才能使我們的國家在和諧基礎上得到發展。

最后,鄧小平和諧社會思想表現為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目標的制定。這一目標的制定為構建和諧社會指明了前進方向。他認為實現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任務是多方面的,不能以偏概全,必須均衡每一方面。但說到底,一切工作的進行都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然就會喪失重要的物質基礎。

綜上所述,以鄧小平為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匯集智慧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科學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重大歷史課題,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理論支撐。

三、江澤民關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探索

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是以江澤民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人,他們進一步豐富與發展黨的和諧社會建設理論,形成了新的價值理念,并將其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和諧目標。

首先,江澤民重點強調發展的重要性。他認為在和諧與發展的關系上要始終堅持以發展和創新促進和諧,以制度保證和諧、以價值引領和諧為基本準則。在改革開放的和諧社會建設中,必須與時俱進形成和諧發展的新局面。

其次,江澤民提出三個文明協調發展的思想。他指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是有機統一、不可分割的整體。加強這三方面的建設,根本的目的是為了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p>

再次,江澤民提出可持續發展和西部大開發戰略。面對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的狀況,實行可持續發展戰略是社會發展之必需,也是必由之路,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選擇。西部大開發戰略是為了解決我國經濟發展區域不平衡問題而提出來的,這個戰略的提出,能夠促進東部、中部、西部三個地區的共同協調發展與共同繁榮,能夠促進中華民族久遠長存的發展。

最后,江澤民明確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個思想的提出確立了人的全面發展戰略與世界和諧的理念。江澤民在對社會主義發展規律最新認 識的基礎上,提出了“三個代表”這一重要思想與世界和諧的理念?!叭齻€ 代表”就是把發展生產力、發展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社會 主義社會全面發展的內在要求,這不僅是對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最新認識,也是對和諧社會發展內在要求的完美體現。

四、胡錦濤關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探索

第一,科學發展觀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思想的統一??茖W發展觀與和諧社會思想是緊密聯系的,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兩者都強調以人為本。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思想的出發點與落腳點都是以人為本,而科學發展觀的靈魂與核心也是以人為本。因此可以這樣說,科學發展觀的靈魂體現著和諧社會思想。其次,兩者都強調統籌兼顧。統籌兼顧是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也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思想的基本原則,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體現了和諧社會思想。最后,兩者都強調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茖W發展觀被視為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就是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黨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直接依據是要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因此可以說,科學發展觀的實踐結果就是和諧社會。

第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緊密相連的。自1978年開始改革開放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已經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總體上進入小康,但在建設發展過程中也必然存在一些不和諧問題。如人民小康還達不到全面小康水平,還達不到平衡小康水平。黨的十六大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提出“六個加強”,要求建成更加和諧的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并指出和諧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重要性。因此,小康社會的建設與和諧社會的構建存在必然聯系,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構建和諧社會創造條件;構建和諧社會是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一步展開和深化,是對這一總目標內涵的豐富和發展。

五、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探索

首先,習近平關于和諧社會的思想表現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上。黨的十五大報告對依法治國內涵做了科學闡述:“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治理國家事務,治理經濟文化事業,治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币婪ㄖ螄痉铰缘拇_立使黨在執政與領導方式上發生重大改變,實現從政策上向法律上的轉變,這不僅加強和改善了黨的領導方式,也使我國在民主法制與政治文明建設上邁進一個新的階段。

當前,我國正處于發展的重要戰略期,但社會矛盾卻日益凸顯,人們在政治參與、民主法治、公平公正與權利義務方面的意識也在不斷增強。換言之,我國現階段需要在國家治理與社會治理中發揮法治作用,更需要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全體人民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有依法治國成果。習近平強調:“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不斷開創依法治國新局面?!笔藢盟闹腥珪岢鋈嫱七M依法治國,是結合幾代領導人的重要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和諧社會的社會發展為目標,針對當前形勢變化,兼顧好幾個大局,抓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匯聚社會力量,均衡、協調社會利益與關系,加強深化改革,實現經濟、政治、文化、生態各方面和諧發展的戰略目標而提出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其次,習近平關于和諧社會的思想表現在開展群眾教育路線上。人與人關系的和諧是和諧社會的主要內容,沒有人與人的和諧,就談不上整個社會的和諧。在構建和諧社會進程中牢牢樹立群眾觀念,處理好人與人的關系,做到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在新形勢下結合現實社會的特點把握好群眾工作的特點與規律,將群眾工作做得更細、更深、更實、更好。習近平指出:“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的必然要求。全黨同志要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以實際行動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取得群眾滿意的成效?!睂嵺`證明,群眾路線不是一個過時性的話題,走群眾路線也不是一條過時的老路;相反,在當前的社會現實問題中走群眾路線更是分析現實問題、解決現實問題的基本方法。因此,在構建和諧社會進程中討論群眾路線是非常必要并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的。

再次,習近平關于和諧社會的思想主要表現在全面深化改革思想上。深化改革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途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以一定的體制和運行機制為前提。十八屆三中全會中,黨把實現公平正義、促進和諧社會的政策走向做了進一步明確,并全面部署了以公平正義為前提的各領域的深化改革,此次改革涉及范圍廣,涉及程度深,改革力度大,這是前所未有的,也進一步說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是順應歷史發展潮流、順應民心的,對社會發展與和諧社會的構建具有戰略意義。

最后,習近平關于和諧社會的思想主要表現在中國夢的實現上。實現中國夢與構建和諧社會相輔相成,密不可分。中國夢的內涵與外延既明確又簡明,實現中國夢需要依靠人民群眾,不只因為中國夢是人民的夢,更因為中國夢本質是人民的期盼與訴求,而和諧社會的構建也同樣依靠人民。和諧社會的構建是我國人民的共同理想與愿望,然而我國現在正處于發展攻堅區與深水區,發展過程中必然會出現一些社會內部矛盾,這些矛盾不僅影響社會的穩定,還影響和諧社會的構建。然而,人民內部矛盾還需要人民群眾自己解決,解決好,就能換來社會的穩定與和諧,中國夢才能實現。所以,中國夢的實現與和諧社會的構建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構建和諧社會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中國夢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應有之義。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05-02-19.

[2]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七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江澤民.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光明日報,1997-09-12.

[4]習近平.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四中全會報告[N].人民日報,2014-10-23.

[5]習近平.黨的群眾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6-18.

[6]習近平.黨的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2-11-15.

猜你喜歡
歷史演進中國化馬克思主義
HIP –HOP AGANDA?
關于深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深入思考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主體”問題
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專家筆談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歐美國家媒體自律制度的發展和革新
改革開放以來城市社會醫療保障體系演進
論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內在聯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