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經驗分析

2016-12-03 09:05范慶宇杜廣強
求知導刊 2016年30期
關鍵詞:民主政治改革開放

范慶宇 杜廣強

摘 要: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已基本形成了一條以發展民主政治為主的政治體制改革路徑。同時,我國也正探索出一系列兼收并蓄、穩步變遷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新模式。根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總體目標,總結改革開放至今的民主政治發展歷史經驗,有助于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長遠目標。

關鍵詞:改革開放;民主政治;發展經驗

馬克思主義認為, 民主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內在屬性,是社會主義題中應有之義?!皼]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社會主義愈發展,民主也愈發展?!盵1]“至于政治發展,有時又稱政治現代化。從權力性質的角度來說它是政治由專制走向民主;從治理方式來說,它是由人治走向法治;從政治主體特征來說,它是由迷信權威走向理性自主。政治發展的對立面就是政治衰敗?!盵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道路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實踐中不斷繼承、完善和發展,基本形成了黨的領導、依法治國、人民當家做主相互協調統一的運行機制,從而區別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和傳統社會主義國家相似、單一的民主政治發展道路。

一、民主應與改革同進行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三十多年來,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能發生如此深刻的變化,中國能在國際社會贏得舉足輕重的地位,靠的就是堅持不懈推進改革開放。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班子致力于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現階段的改革已經步入深水區”“我們就是要啃硬骨頭”等一系列講話無不暗示著:改革,勢在必行。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領導集體班子在反腐倡廉、供給側改革、科技創新、教育文化建設、醫療衛生安全、環境污染治理、三農問題等諸多方面同時著手,采取一系列重大舉措?!懊裰髟谥袊?、發展的脈絡和趨勢,是在中國獨特的歷史和現實中演進和發展的,它的成長始終是圍繞中國現代化建設這個主題而進行的,同時它也是催生中國現代化發展的決定力量?!盵3]中國二十多年的初等教育普及、十多年的高等教育擴招和市場經濟快速發展,使得中國現代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國民素質不斷提高,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意識和愿望也逐漸增強,公民對國家的民主政治訴求也不斷加深。

“中國政治必須在保持核心政治制度穩定的基礎上,對外圍的政治體制改革進行變革和創新,使其容納不同的社會力量參政的要求,以整合社會閑散的政治力量?!盵4]相對于西方民主政治的發展歷史,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仍舊處于尚未成熟階段。因此,在借鑒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政治有益成果的同時,結合我國自身民主政治發展實際情況,不斷地進行階段性調試,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循序漸進、創新性地完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改革。

二、民主要與法治共融合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民主與法治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法治是民主的合理合法性保障,民主是法治社會的公平有序的體現,沒有民主的支撐,法治建設就缺乏動力和基礎。加強法治建設,就是要堅持依法治國,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法治建設中,要想科學合理地建設民主政治,就應該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監督作用,賦予人民群眾更廣泛的民主監督權。

當前中國經濟社會轉型過程中存在的種種權力失衡現象,這與法治的缺失和不健全密切相關?!傲己玫姆ㄖ苇h境是實現市場經濟現代轉型的基礎,而法治建設又需要民主力量的推動。在當代中國,構建完善的權力制約監督體制,需要將民主與法治兩種范式進行融合,重點發展以法治建設為目標的民主制度,即法治民主?!盵5]建設法治社會,最根本的就要做到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三者有機協調統一。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政治制度決定了實行民主的前提必須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我國的國家性質是民主政治的集中體現;依法治國既是建設法治社會的核心內容,也是推進我國民主政治建設的制度保障,因此,民主政治建設的前提和基礎,必須是法治建設的完善和發展。否則,沒有法治、法理、法規的民主政治,勢必會成為畸形的“早產兒”。

三、民主當與權力相制約

我國的國家性質“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概括出了人民與權力的關系。馬克思、恩格斯說過:一切公職人員必須“在公眾的監督之下進行工作”,以此來“防止人們去追求升官發財”和“追求自己的特殊利益”,因此,“權力”從哪里來,就要用到哪里去。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在經濟建設發展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樣的“中國模式”體現出了公有制經濟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和效率。但優勢和效率背后隱藏著權力濫用的弊端。當前在運行和行使權力方面,仍然屬于“頑疾”。權力過分集中,部分領導干部搞特殊化,權力成為部分官員攬錢、收錢、賄錢的工具。

要想“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牢籠里”,這就需要法治建設的制度保障, 要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制約和協調機制,強化權力運行公開,加強民主監督, 要健全黨內監督、民主監督、法律監督和輿論監督體系。權力的合理運用離不開民主政治建設的提高。人民群眾的民主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參與意愿越發強烈,所謂的“權力”行使范圍就會越來越小。因此,不要將“民主”這個看管“權力”牢籠的鑰匙丟棄,而是要時刻把握在手。只有權力這頭“猛獸”被馴服住了,它才會為民主政治建設服務。

總的來說,在改革開放的近幾十年中,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從長遠角度來看,我國的民主政治要想適應時代發展,就必須不斷改革創新。同時,民主政治建設又要與法治建設相融合,而法治首先意味著對權力的限制,是對國家權力的有效約束。只有在民主選舉、民主參與、民主監督的重重壓力下,掌握權力的各級官員才可能做到 “以民為本”“為民服務”,才能盡職盡責地在法律規定的權限范圍內履職盡責。此外,一定要形成黨內外法治監督的整體合力,“以法束人”,將依法治國與從嚴治黨統一起來,突出“守紀律、講規矩”的底線,加強完善各個民主監督渠道,擴大網絡媒體監督的范圍,進一步強化民主政治的監督權,提高民主監督的透明度和真實度。只有這樣,民主政治范圍才會更加廣泛,人民當家做主的民主權力才會回歸于群眾手中,才能真正體現我國的國家性質。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2]張 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道路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黨校,2015.

[3]馮 霞.當代中國民主政治發展模式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9.

[4]王洪樹,席 斌.政治體制改革: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治發展的路徑分析[J].求實,2009(4).

[5]陳國權,張 嵐,曹 偉.論法治民主與權力制約監督[J].社會科學戰線,2012(6).

猜你喜歡
民主政治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開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開放而生 因改革開放而興
改革開放大事記
改革開放:干點什么最時髦
將改革進行到底
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問題探討
反腐支出單列是一招好棋
西方民主出了什么問題
我國公民參與行政的當前不足及對策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