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商貿流通效率的演進趨勢與影響因素

2016-12-05 11:02李國娟
商業經濟研究 2016年21期

李國娟

內容摘要:全球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新一輪產業變革蓄勢待發,我國在與世界經濟聯系日益密切的同時,全面進入了經濟發展潛力巨大、任性強、回旋余地大的發展新常態。然而,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全球商貿增長乏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以及我國的結構性產能過剩問題均較為嚴重,因此迫切需要轉型升級我國的商貿流通產業,從而提升我國的商貿流通效率,進而化解我國現階段面臨的諸多問題?;诖?,本文首先對我國各省份的商貿流通效率進行匯總分析,并就我國的商貿流通效率現狀及演進趨勢進行詳實的研究,在重點闡述了我國商貿流通效率的影響因素后,提出了我國商貿流通效率未來的發展建議和轉型方向,以期為實現我國商貿流通產業的轉型升級提出可供參考的建議。

關鍵詞:商貿流通效率 ? 演進趨勢 ? 影響因素 ? 轉型方向

引言

商貿流通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體系中十分重要的支柱型產業,然而,我國的商貿流通產業因其發展速度緩慢,現已落后于我國經濟總體的發展進程,進而滯緩了我國經濟總體的中高速發展進程?,F階段,伴隨著我國要素成本持續上升的市場現狀,我國的傳統制造業優勢正在不斷衰退,尤其是鋼鐵和煤炭等行業亟待轉型升級。因此,我國必須要抓住這一發展時機,快速提高我國商貿流通的效率,降低商貿流通的經營成本,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將我國的商貿流通產業打造成為經濟總體發展的先行者和示范者。

我國各省份商貿流通效率的匯總分析

依據我國31個省份的相關報告和文獻數據,本文對我國2012-2014年的商貿流通效率進行匯總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中不同省份的商貿流通效率現狀進行不同等級的級別劃分。其中,一級為排名前10位的省份,二級為排名第11至20位的省份,三級為排名第21至31位的省份。2012年我國31個省份中,排名一級的有上海、天津、北京、江蘇、浙江、遼寧、山東、廣東、福建、內蒙古;排名二級的有湖南、重慶、山西、河北、海南、陜西、吉林、青海、黑龍江、湖北;排名三級的有河南、安徽、江西、新疆、寧夏、甘肅、廣西、四川、云南、貴州、西藏。2014年我國31個省份的商貿流通效率中,排名一級的有上海、北京、天津、江蘇、浙江、廣東、遼寧、山東、福建、海南;排名二級的有重慶、湖南、山西、河北、內蒙古、陜西、吉林、湖北、青海、黑龍江;排名三級的有河南、江西、安徽、甘肅、寧夏、新疆、四川、廣西、貴州、云南、西藏。

通過匯總分析可以看出,2012年和2014年排名均在一級的省份一共有9個,分別是上海、北京、天津、江蘇、浙江、廣東、遼寧、山東、福建。另外,從我國商貿流通效率的直接排名中也可以發現,排名前三名的分別為上海、北京及天津,這三個城市在我國的地理位置中屬于東部地區。其次,排名在20名以內的湖南、重慶、山西等眾多省份在我國的地理位置中屬于中部地區。排名在最后10名的西藏、貴州、云南、四川、廣西、甘肅等省份在我國的地理位置中屬于西部地區。從這一直觀的排名中可以看出,我國商貿流通效率的地理位置差異十分明顯,呈現出東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的總趨勢。

與此同時,對2014年我國31個省份的商貿流通效率進行數據計算,商貿流通效率排第一名的上海市,其商貿流通效率的數據是1.9655,我國商貿流通效率最后一名的西藏自治區,其商貿流通效率的數據是-0.8377。通過這兩個數據可以看出,我國上海市和西藏自治區的商貿流通效率差距為2.8032,這一數據已經大于上海市的商貿流通效率數據1.9655,這一結果說明我國不同地區的商貿流通效率差異巨大。另外,通過對我國31個省份的商貿流通效率數據進行計算可以發現,我國商貿流通效率數據為正值的省份有12個,為負值的省份有19個。這一數據又說明了我國商貿流通效率中數據正值的城市數量小于數據負值的城市數量,我國31個省份的商貿流通指數分布極其不均勻。

我國商貿流通效率的演進趨勢

本文通過匯總全國31個省份的商貿流通產業投入指標和產出指標,建立了東、中、西部地區的商貿流通產業效率指標評價體系,并使用DEA模型進行了測評,其中EFF為商貿流通產業的綜合效率,TE為商貿流通產業的技術效率,SE為商貿流通產業的規模效率,詳細數據如表1所示。

從表1中的商貿流通產業綜合效率(EFF)數據來看,我國31個省份的商貿流通效率的演進趨勢都是先降再升的態勢。其中,東部地區先降再升的演進趨勢最為顯著,西部地區的演進趨勢則較為平緩。從商貿流通產業的技術效率(TE)數據來看,我國31個省份的演進趨勢都是先降再升的態勢。其中,西部地區的演進趨勢為持續上升趨勢,說明了西部地區在2012-2014年間商貿流通技術一直處于不斷發展和上升的狀況中。從商貿流通產業的規模效率(SE)數據來看,我國31個省份的演進趨勢都是逐漸下降再逐漸上升的態勢,其中東部地區是小幅度的先降再升。

通過分析我國商貿流通演進趨勢可以發現,2013年受到歐洲持續的經濟衰退和全球量化寬松政策的雙重作用,我國經濟在總體上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所以在數據表現上,我國商貿流通產業的綜合效率和技術效率以及規模效率均在數據演進趨勢中出現了明顯的下降趨勢。隨著國家戰略“一帶一路”構想的提出,2014年我國全面打開了商貿流通產業的“筑夢空間”,并在我國商貿流通產業經過相應的調整與治理后,我國商貿流通產業重新回到了快速發展的軌道中,所以在數據的表現上可見,2014年我國商貿流通產業綜合效率和技術效率以及規模效率均在數據演進趨勢中出現明顯上升態勢。與此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我國西部地區在流通技術效率方面一直處于上升態勢。并且從數據中可以看出,我國西部地區的流通技術效率數值大于全國平均數值,雖然西部地區的商貿流通水平一直處于全國的末端,但是隨著科學技術和互聯網信息在西部地區的不斷發展、提高和創新,我國西部地區的商貿流通技術效率得到十分明顯的提高。甚至在2013年和2014年,我國西部地區的商貿流通綜合效率接近了全國平均水平,呈現出快速上升的發展態勢。

另外,通過分析我國商貿流通綜合效率和技術效率的演進趨勢可以發現,我國東、中、西部地區都存在著一定差距,我國東部地區的商貿流通規模明顯高于西部地區,且兩者之間差距甚遠。雖然我國西部地區在商貿流通技術方面正在不斷創新和發展,試圖努力縮小差距,但其在商貿流通規模方面依舊與全國的平均值相差較大,且上升速度較為緩慢。與此同時,2013-2014年我國中部地區的商貿流通規模效率上升0.02個百分點,而西部地區的商貿流通規模效率僅上升了0.011個百分點,由此可見,我國西部地區的商貿流通規模依舊需要不斷發展擴大。

我國商貿流通效率的影響因素

(一)地理位置的差異因素

縱觀我國不同地區的地理位置可以發現,我國商貿流通產業發達的東部地區大多數都位于沿海地區。我國的沿海地區從古至今都是交通發達、對外貿易便捷的開放型地區,因此我國東部地區在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我國自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與世界其他國家及其他經濟體的交流、聯系也變得越來越緊密,尤其是在“一帶一路”戰略之后,我國凝聚了沿線60多個國家的發展共識,展現了我國同周邊國家合作共贏的真誠意愿,提供了全球經濟開拓發展的有效方案。所以,我國的東部沿海各省份已經變成我國經濟改革、商業試點的重要區域,其商貿流通產業的起步時間更早。與此同時,這十多年是我國信息化、網絡化、技術化處于快速發展的時期,先進的信息化技術首先通過東部沿海地區傳播,并逐漸向我國的中部地區及西部地區過渡。在先進的科技信息技術影響下,我國東部地區各省份在信息化、網絡化、技術化上的發展程度和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中西部地區,在技術效率方面更是顯著提升。除此之外,在交通運輸方面,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地理位置特點也給當地商貿流通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廉價的運輸成本,尤其是水路運輸,其與陸運、空運等運輸方式相比,經濟成本更低,而且還具有較高的運輸效率,通過“一路一帶”戰略進一步地加快了我國東部各省份的商貿流通產業發展速度。但是,與我國東部各省份相比較而言,我國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地理位置條件則相對較差,特別是西部各省份位于我國的內陸地區,缺乏與外界的有效交流。并且,中西部地區多有高山、丘陵、盆地,少有河流、大川,交通運輸較為不便,且運輸成本較高,導致市場經濟體制發展不夠完善。所以,我國的中西部地區應該借助國家給予的政策優惠,緩解地區在自然條件和交通條件上的雙重限制,并結合“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加強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國際市場交流與聯系,使中西部地區的商貿流通產業穩定前行。

(二)經濟結構的差異因素

經濟結構主要分為生產結構和消費水平。其中,從生產結構方面來看,我國東部各省份的生產總值顯著高于西部地區的生產總值,其主要原因是東部各省份具有較高的消費水平和需求結構。較高的消費水平和較高的需求結構共同促進了我國東部各省份的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使東部地區的第三產業獲得快速和有效的發展。西部地區由于不具備較高的消費水平和較高的需求結構,其在產業優化和升級的過程中則較為落后且升級緩慢,阻礙了商貿流通產業的快速發展。再從消費水平方面來看,2014年我國人均消費14491元,雖然不同地區的人均消費習慣和人均消費理念各有不同,但東部地區的人均消費明顯高于西部地區的人均消費。因此,在地區消費水平的影響下,我國東部地區的商貿流通產業得到更快發展。

(三)工業化水平的差異因素

從我國的工業化綜合指數方面來看,2012年我國東部地區就已經達到了工業化綜合指數為82的水平,已經進入到了工業化發展的后期階段。我國西部與中部地區的工業化綜合指數僅為50和58,依舊停留在工業化發展中期的后半段。這一綜合指數結果說明我國東部地區的商貿流通產業擴張進度已經高于我國制造業的擴張進度,因此隨著我國商貿流通產業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完善,將會產生促進消費、提高消費水平的積極作用。我國西部地區和中部地區,由于依舊處于工業化發展的中期,其商貿流通產業的擴張進度低于制造業的擴張進度,其商貿流通產業缺少必要的促進力度,發展較為緩慢。與此同時,在我國商貿流通產業結構的優化與調整過程中,商貿流通產業還可以為加工制造業提供相應的配套服務,并且可以隨著加工制造業的不斷擴張而擴張。特別是在后工業化時代,我國商貿流通產業的擴張進度將不斷高于加工制造業的擴張進度,并將長期處于不斷擴張的穩定發展中。而且,隨著新型工業化的不斷發展以及我國工業化水平的不斷提升,不僅可以帶動投資,促進商品出口,還可以促進消費,推動商貿流通產業的轉型升級發展。

(四)城鎮化率的差異因素

依據《中國統計年鑒》的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東部地區的城鎮化率為66.07%,我國中部地區的城鎮化率為49.81%,我國西部地區的城鎮化率為44.25%。2014年我國的城鎮化率總體上升了1.16個百分點,其中東部地區的城鎮化率為67.76%,中部地區的城鎮化率為52.02%,西部地區的城鎮化率為47.96%。通過城鎮化率的數據比較可以發現,在2012-2014年我國東部地區的城鎮化率最高,中部地區的城鎮化率居其次,西部地區的城鎮化率最低。

城鎮化率反映的是一個地區的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越高,地區中擁有的基礎設施就越完善,地區中擁有的專業化人才就越高端,且交通運輸條件也就越發達。因為基礎設施、專業人才、交通條件這些因素都對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另外,由于我國東部地區大部分都是沿海地區,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也形成了得天獨厚的城鎮化發展優勢,與此同時,在我國全面改革開放過程中,東部沿海城市的起步時間早,國家政策支持給力,所以在商貿流通產業的城鎮化差異上遠超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而且,隨著東部地區城鎮化的進程加快,其市場體制也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完善的市場體制更加促進了城鎮化率的提高,進而推動了東部地區商貿流通產業的第二次發展。但反觀我國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由于其位于我國的內陸區域,經濟發展較為困難,更缺少國家政策的支持,因此其城鎮化進程較慢,造成市場體制也不夠成熟,市場化水平較低,并影響和阻礙了地區的商貿流通產業發展,進而影響和制約了商貿流通效率的提高。

我國商貿流通效率的增長方向

(一)完善市場經濟體制

市場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是我國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主線,更是完善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新方向,因此我國的中部地區與西部地區應該借鑒我國東部地區的發展經驗。我國的東部地區在發展過程中首先建立了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其次進行了一系列相關的改革措施,最終發展成為具有完整規模的商貿流通產業??v觀我國的中部地區與西部地區,雖然在地理條件上遠不如東部地區具有天然優勢,但是我國中部地區與西部地區也有其獨特的客觀優勢產業,比如旅游產業、土特產加工業等,都可以充分地應用到完善市場經濟體系的過程當中。當然,在我國中部地區與西部地區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時,要注重以下三方面:首先是要打破區域市場的分割,進而整合市場資源,淡化經濟增長,注重結構調整。其次是要發揮市場經濟資源優化配置的積極作用,形成具有統一性特點和均衡性特征的商貿流通體系,擴大有效供給,補充發展短板。最后是要建立商貿流通產業體系,從而促進中部地區與西部地區的生產力發展與消費水平提升,進而為各地區的商貿流通產業帶來積極影響,形成激活企業要素資源、改造地區傳統增長動能的局面。

(二)加強地區之間的合作與溝通

東部地區在地區間的合作與溝通聯系上較為密集,因而其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進程與發展速度均處于領先地位,所以東部地區的先進經驗可以為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發展提供參考作用。與此同時,還必須要加強東部地區與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合作與聯系,使中部地區與西部地區能夠更好地借鑒東部地區的成功經驗,進而促進地區間的商貿流通產業發展。另外,地區間的合作與溝通,還能化解思想觀念保守等現實問題。因為在對我國的中部地區與西部地區思想觀念調查中顯示,其大部分人群在思想觀念上依舊處于保守落后的情況,這種保守落后的思想觀念不但會阻礙地區間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而且對商貿流通產業的區域拓展也具有十分不利的消極作用。因此,通過地區之間的合作與溝通,可以改變中部地區與西部地區大部分人群的思想觀念,通過思想觀念的改變和溝通,進而促進地區間的商貿流通產業發展。

(三)促進產業結構優化與升級

促進區域產業結構的優化與升級,是我國商貿流通產業提升效率的重要舉措。首先要加強我國中部地區與西部地區區域產業結構的優化與升級。我國的中部地區與西部地區發展重點依舊是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所以要加快促進其第一產業與第二產業的優化與升級,以提升地區的商貿流通產業效率。在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快速發展的前提下,推動中部地區與西部地區第三產業的發展,以帶動區域間的內需增長,提高第三產業在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中的比重,進而擴大新供給和新消費。其次要合理地進行產業結構規劃。當區域規劃和發展遇到不平衡、不包容、不均衡的問題時,應采取相應措施,以綠色發展、協調發展、共享發展作為產業結構規劃的新理念,并且要通過發揮不同區域的不同優勢,促進區域產業的優化與升級。最后要在傳統的產業結構中加入現代化、網絡化、科技化的元素,加大高新技術在產業結構中的比重,進而促進產業結構的先進化、科學化、高效化。例如,可不斷建設以高新技術為主題的全新產業集群,充分發揮出高新產業的集群效應,進而形成以效率為主導的產業結構,構建具有現代化特點的商貿流通新體系。

結論

通過分析我國商貿流通效率的現狀與演進趨勢可以發現,我國31個省份的商貿流通效率迥然不同。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在商貿流通產業發展與商貿流通效率方面遠高于我國中部地區與西部地區。雖然,我國各區域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都處于上升的趨勢,但是由于不同的地區有各自不同的發展特點,因此我國各地區在發展商貿流通產業的方式方法上也應體現其各自的重點,形成錯落有致。而且,針對我國東部地區與中西部地區差距較大的現狀,本文提出了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加強地區間的合作與溝通、促進產業結構優化與升級的具體建議。希冀我國中西部地區通過不斷改革,創建良好的發展空間,以實現我國區域內商貿流通產業共同發展、協調發展、穩步發展的總目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